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现行中学化学课本的酸、碱和盐溶解性表中示明碳酸铜(II)不溶于水,而查阅的文献上示明水溶液中不存在碳酸铜(II)。又经过计算证明从水溶液中不能制取碳酸铜(II)。  相似文献   

2.
李旭娃 《化学教学》2016,(10):87-91
不同教材对于碳酸铜在水中能否存在叙述不一.针对这个问题,进行了实验探究,得出了碳酸铜能够在一定时段内存在的结论.碳酸铜不稳定,在转化成氢氧化铜的过程中增强了溶液的酸性.在多种反应的协调下,碳酸铜和氢氧化铜通过溶液中的Cu2+、CO32-、OH-的重新组合,转化成了碱式碳酸铜.分析和叙述了竞争反应和倒逼作用的特点,揭示了生成二氧化碳与生成碱式碳酸铜的反应分别进行的事实,从电荷平衡的角度分析和总结了化学式和反应方程式.对碳酸铜存在问题得出了较为合理的结论,并对教学中的有关问题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3.
1—(5—硝基—2—吡啶偶氮)2.7—萘二酚分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用新试剂1-(5-硝基-2-吡啶偶氮)2.7-萘二酚(5-NO2-PADN)分光光度法测定微量铜(Ⅱ)的适宜条件。结果表明,在非离子表面活性剂Tween-80存在下,于pH5.5-6.5HAc-NaAc缓冲溶液中,5-NO2-PADN与铜(Ⅱ)反应生成稳定的配合物,其最大吸收波入λmax=570nm,表观摩尔吸光系数ε=4.4&;#215;10^4mol.L^-1.cm^-1。铜(Ⅱ)浓度在0-7μg/10ml范围内服从比耳定律。所拟方法用于水样中微量铜(Ⅱ)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叔丁醇-硫酸铵-铜试剂体系中Cu(Ⅱ)、Al(Ⅲ)的萃取分离行为。作为萃取剂的叔丁醇,能萃取并溶解Cu(Ⅱ)与铜试剂形成的螯合物,萃取后的Cu(Ⅱ)可以直接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其含量。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双环已酮草酸二腙(BCO)与铜(Ⅱ)的显色反应,建立了直接测定铝合金中微量铜的光度分析方法。在氨性缓冲溶液介质中,在表面活性剂CTMAB作用下,铜(Ⅱ)与BCO形成蓝色的配合物,配合物在606nm处有最大吸收,铜(Ⅱ)的含量在0~80μg/25mL范围内服从比耳定律,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1.79×104L·mol^-1·cm^-1。该方法简便快速,应用于铝合金中铜的测定,测定结果与标准值相符,得到了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铜及其化合物知识在中学化学教材中并没有专门讨论,而是分散在从初中到高中的不同阶段学习.而在高考试题中却成为了高考热点内容.本文旨在探究其性质.一、铜的性质及冶炼1.铜元素的性质铜元素的氧化态有+Ⅰ、+Ⅱ两种,这是由于铜元素最外层ns电子和次外层(n-1)d电子能量相差不大的缘故.Cu+不稳定,这可以从该离子的大小Cu2+、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铜(Ⅱ)仙伦双氧水氧化溴百里酚兰裉色的催化效应及动力学条件,建立了测定痕量铜的新催化光度法,该法标准曲线的线性范围为铜(Ⅱ)浓度0-0.5ug/25mL,检出限为0.009ug/25mL,方法简便、快速、准确,用于铝合金中痕量铜的测定,回收率为96.0%-98.3%。  相似文献   

8.
2009年盐城市中考化学压轴题如下:利用下图所示装置测定某含菱铁矿石中碳酸亚铁的质量分数(杂质不含铁元素且在实验过程中不发生任何变化),实验数据记录在下表中.  相似文献   

9.
采用可见光谱(VIS)及酶活性测定等方法,研究铜锌超氧化歧化酶 (Cu_2Zn_2SOD)与精氨酸钴(Ⅱ)(Co(Arg)n)的直接相互作用以及外加精氨酸钻(Ⅱ)的量、溶液pH值对此类相互作用的影响.结果发现:在水溶液中原酶活性中心处的Zn(Ⅱ)离子可被外加的精氨酸钻(Ⅱ)部分诱导、交换出来,而溶液中外加的 Co(Arg)n中的 Co( Ⅱ)进入酶的活性中心,形成“Co-SOD”酶衍生物,并相应影响了酶的催化活性.与此同时,外加精氨酸钴(Ⅱ)的量、溶液pH值对此类相互作用进行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铜(Ⅱ)与邻羟基萘基荧光酮,在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溴化十六烷基三甲铵存在下,NH4Cl-NH3·H2O缓冲介质中在形成紫红色配合物,其最大吸收波长在560nm处,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1.06×105l·mol-1·cm-1。Cu(Ⅱ)含量在0~4μg/25ml符合比尔定律。配合物组成:Cu(Ⅱ):0-HNF为1:2。研究的新方法应用于标准岩石样品中微量铜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1.
在水溶液中Zn(Ⅱ)与硫氰酸铵、氯化十六烷基吡啶二甲基苄基铵形成不溶于水的三元缔合物,在少量氯化钠存在下,分相过程中Zn(Ⅱ)被定量浮选,可实现Zn(Ⅱ)与Fe(Ⅲ)、Al(Ⅲ)、Co(Ⅱ)、Ni(Ⅱ)、Mn(Ⅱ)等离子分离.  相似文献   

12.
选用1日龄艾维茵肉鸡健雏420只,随机分为7组,分别喂以对照日粮(Cu 11 mg/kg)和高铜日粮(Cu 100mg/kg,高铜Ⅰ组;Cu 200 mg/kg,高铜Ⅱ组;Cu 300 mg/kg,高铜Ⅲ组;Cu 400 mg/kg,高铜Ⅳ组;Cu 500 mg/kg,高铜Ⅴ组;Cu 600 mg/kg,高铜Ⅵ组)6周,观察日粮铜添加水平对雏鸡胸腺、法氏囊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组比较,高铜Ⅰ、Ⅱ组雏鸡胸腺、法氏囊的组织学变化不明显,且体积增大,重量增加;高铜Ⅲ、Ⅳ、Ⅴ、Ⅵ组雏鸡胸腺、法氏囊结构中淋巴细胞数量减少明显,且体积减小,重量降低.与对照组比较,日粮铜含量100~200 mg/kg对雏鸡中枢免疫器官发育有促进作用,日粮铜含量300~600 mg/kg不同程度地损伤了雏鸡中枢免疫器官的发育,使免疫功能受损.  相似文献   

13.
合成了配体糠醛缩色氨酸席夫碱,分别采用金属Cu和Zn为“牺牲阳极”,在以此化合物为配体的甲醇溶剂中电解合成了Cu(Ⅱ),Zn(Ⅱ)糠醛缩色氨酸席夫碱金属铜配合物。通过红外光谱、紫外光谱、热分析等手段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14.
催化动力学法测定痕量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在NaHCO3-NaOH介质中,Cu(Ⅱ)催化H2O2氧化溴甲酚紫的褪色反应,据此建立起催化动力学光度法测定Cu(Ⅱ)的新方法。该法线性范围为0.8~7.2ng/ml,检测限为0.58ng/ml,用于头发、铁矿、自来水中痕量铜的测定,得到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在0.065mol/L柠檬酸钠-0.046mol/LHCI(pH6.6)介质中,2,3,4-三羟基-4'-磺基-偶氮苯和铜(Ⅱ)形成配合物,在单扫描示波极谱上于-0.24v(vs.SCE)处产生灵敏的吸附波,测定铜的浓度范围为0.005~0.3μg/ml,检出限为0.0025μg/ml,利用该波应用于人发及硫酸镍中铜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6.
本文用磺化四苯基卟啉(TPPS_4)作柱前衍生试剂,研究了试剂与Cu(Ⅱ)、Zn(Ⅱ)的络合反应.四乙基溴化铵为离子对试剂,离子对高效液相色谱-光度法是快速分离并测定铜、锌的新方法.在 ODS色谱柱上,用乙腈-水(22: 78, v/v)作流动相,以双波长(415nm和425nm)进行光度检测.络合物在8mm内出峰完毕,检测下限为Cu0.09(×10~(-3)μg/ml),Zn 0.08(× 10~(-3)μg/ml).将所建立的方法用于树叶中铜和锌的测定,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7.
例 有一支刻度均匀但不准确的温度计,当放入冰水混合液中时,示数是-2℃,在标准大气压下,插入沸水中,示数是88℃。(1)若温度计插入热水中示数是70℃,则水的实际温度是多少?(2)若此温度计插入30℃的水中,温度计的示数是多少?  相似文献   

18.
在非离子表面活性剂OP存在下,研究了铜(Ⅱ)与铜试剂的配位显色反应性能。结果表明,在实验条件下铜量在0-40ug/25ml围内服从比耳定律,其表观摩吸光系数ε460为2.11×104Lmol-1cm-1。本法用于胆矾中铜含量的测定,结果与碘量滴定法一致。  相似文献   

19.
“原子团”之我见昆明禄劝县秀屏中学(6515000)钱永山1992年昆明市中考化学试卷第16题的“⑥碳酸根。”答案明确规定只能填写“CO3”而不能写成“CO32-”等,否则不给分。阅卷组组长在解释时说,“这样以示区别‘碳酸根’和‘碳酸根离子’”。阅卷...  相似文献   

20.
谈到二价钢盐的颜色,也许有不少人认为除个别的无水硫酸铜为白色外,都为蓝色.其实不然,当我们考察铜(Ⅱ)盐的颜色时,发现它们并不是那么单一,而是丰富多彩的.一、铜(Ⅱ)的水合盐与无水盐的颜色我们熟悉的Cll(Ⅱ)水合盐:CllC12·ZHZO、CllSO4·SHZO、Cll(NO3)2·3HZO都为蓝色,而无水盐CllC12却为黄棕色,CllSO。为白色,CllFZ为白色,C2B22为紫黑色·为什么Cu11)水合盐与无水盐的颜色有如此大的不同呢?我们以无水CllC12和CllC12·ZHZO为例,看一下它们的立体结构:CZC12晶体是畸变八面体结构(因Cll(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