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共点力的合成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的关键步骤是: (1)在两个弹簧秤拉力的共同作用下使橡皮条伸长到某一位置; (2)用一个弹簧秤作用也使橡皮条伸长到相同位置.如果第一次两个弹簧秤的拉力按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出的合力与第二次一个弹簧秤作用力的大小和方向相同或误差很小,就验证了共点力合成应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相似文献   

2.
[实验目的]验证力的合成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原理]此实验是要用互成角度的两个力与一个力产生相同的效果(即:使橡皮条在某一方向伸长一定的长度),看其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出的合力与这一个力是否在实验误差允许范围内相等.如果在实验误差允许范围内相等,就验证了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器材]方木板一块,弹簧秤两个,白纸,橡皮条一段,细绳套两个,图钉(若干),三角板,刻度只,铅笔.  相似文献   

3.
一、由平行四边形定则到三角形定则 互成角度的两个力F1、F2与它们的合力F之间满足平行四边形定则,如图1所示.这个平行四边形中有两个全等的三角形,故可将平行四边形定则简化为力的合成与分解的三角形定则:将两分力首尾相接,  相似文献   

4.
互成角度的二力合成实验,其主要目的是验证两个共点力合成的平行四边形法则,但由于教材中提供的实验方法存在着多处不足,从而使实际合力与理论合力在大小和方向上偏差较大,多数学生对四边形法则持怀疑态度,为提高实验精度,减小偏差,消除疑虑,本文对原实验做以下分析。  相似文献   

5.
互成角度的二力合成实验,其主要目的是验证两个共点力合成的平行四边形法则,但由于教材中提供的实验方法存在着多处不足,从而使实际合力与理论合力在大小和方向上偏差较大,多数学生对四边形法则持怀疑态度,为提高实验精度,减小偏差,消除疑虑,本文对原实验做以下分析.  相似文献   

6.
1 力的三角形定则 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在力的合成中,2个共点力与其合力跟平行四边形的两邻边及夹角的对角线相对应,分析或计算力的大小和方向,常常要解边角关系,因此将平行四边形定则简化成三角形定则处理更简单.  相似文献   

7.
“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是一个传统性重要实验。从时间安排上看,只是做一个角度的两个力的合力“验证”用不了两课时。所以不如改“验证性”实验为“探索性”实验。实验名称可改为“研究力的合成定则”更好些。文中介绍了对实验的仪器、实验步骤作的特殊设计,从力的平衡出发,间接证明了力的平行四边形合成定则。还增加了数学公式验证的方法,意在提高学生的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是一个传统性重要实验.从时间安排上看,只是做一个角度的两个力的合力“验证“用不了两课时.所以不如改“验证性“实验为“探索性“实验.实验名称可改为“研究力的合成定则“更好些.文中介绍了对实验的仪器、实验步骤作的特殊设计,从力的平衡出发,间接证明了力的平行四边形合成定则.还增加了数学公式验证的方法,意在提高学生的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探讨了基于核心素养下对“探究两个互成角度的力的合成”规律的实验功能如何定位,梳理了实际教学问题,依据2017版《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以器材简单、易操作、易完成、可重复的设计原则对本实验改进.通过探究两个互成角度的力的合成规律过程,培养学生能用运动与相互作用观念研究共点力问题,提高学生科学推理和科学探究能力.  相似文献   

10.
今年高考物理实验试题是教科书上的二个学生实验·原题如下:22、(17分)(1)在“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中,需要将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水平木板上,另一端系上两根细绳,细绳的另一端都有绳套(如图1)·实验中需用两个弹簧秤分别勾住绳套,并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某同学认为此过  相似文献   

11.
[实验目的]验证互成角度的两个力合成时遵循平行四边形法则.[实验原理]由共点力的平衡条件知,当三个共点力平衡时,任意二力的合力一定是第三个力的平衡力.根据此原理,如使F_1和F_2的合力作用效果与F′的作用效果相同(都使橡皮条伸长到同一位置),则F_1和F_2的合力与F′等大同向.实验时,由平行四边形法则作出F_1和F_2的合力F的图示,再作出F′的图示,比较F、F′是否大小相等、方向相同.  相似文献   

12.
知识目标①理解合运动和分运动的概念;②知道什么是运动的合成和分解,理解运动的合成和分解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③会用图解法和直角三角形的知识分析、解决两个匀速直线运动的合成和分解问题;④理解两个互成角度的直线运动的合运动可能是直线运动,也可能是曲线运动.  相似文献   

13.
本文将两个互成角度的共点力合成的平行四边形法则推广到一般矢量运算法则;着重将矢量法则图示化,并应用到力学的矢量问题求解中。文中例析了力、加速度、速度、位移、动量处理,充分显示了利用矢量法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分别运用作图法、共点力平衡法、解析法三种方法,分析了《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这一实验中的一道习题,供读者们参考。  相似文献   

15.
谭程 《广东教育》2011,(4):42-44
一个力F的作用效果和两个力R、R的共同作用效果时都是让同一条一端固定的橡皮筋伸长到同一点,那么力P就是这两个力E和R的合力,作出力尸的图示.再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作出力E和R的合力F的图示,比较F和,的大小和方向是否相同,若相同,则说明互成角度两个力合成时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现在来分析仪下该实验的高考考查要点和创新设计:  相似文献   

16.
1实验过程表述 教材中这样表述《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过程:①用图钉把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板上的A点,在橡皮条的另一端拴上两条细绳,细绳的另一端系着绳套;②用两个弹簧秤分别勾住绳套,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使橡皮条伸跃,结点到达某一位置O;③用铅笔记下O点的位置和两条细绳的方向,  相似文献   

17.
1实验过程表述 教材中这样表述《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过程:①用图钉把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板上的A点,在橡皮条的另一端拴上两条细绳,细绳的另一端系着绳套;②用两个弹簧秤分别勾住绳套,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使橡皮条伸跃,结点到达某一位置O;③用铅笔记下O点的位置和两条细绳的方向,  相似文献   

18.
李雪洁  赵维和 《物理教师》2011,(9):35+37-35,37
高一物理中“力的合成”和“平行四边形定则”是高中物理的重点,但学生由于缺少矢量方面的知识,往往觉得很困难.书上给出了一个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所用的器材包括:  相似文献   

19.
笔者在一次“科学探究:力合成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说课活动即将结束之际,猛然听到一句发聋振聩的发问:“你怎么知道共点力的合成与分解,就一定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而不是五边形、六边形?”说课者和在场的人也都陷入沉思:验证性实验结果与理论值之间存在的抹之不去的“允许范围内”的误差,使人存疑。嗣后笔者翻阅大量书籍,搜玄钩沉,披沙沥金,终于查清其来龙去脉。现呈奉于下,舛误之处,敬请指正。  相似文献   

20.
向萍 《物理教师》2010,31(2):23-24
“力的合成”实验是高中物理第一个非常重要的实验,它对帮助学生学习“非直线上的两力合成的规则——平行四边形定则”,有着举足轻重的重要作用.而“力的合成”演示实验是教师课堂上完成“平行四边形定则”教学内容的关键.由于教学时间有限,因此如何简便、有效地完成这个演示实验,就显得尤为关键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