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当“官儿”难,因为他的工作对象是活生生的人。当“新闻官儿”更难,因为他的工作对象不仅是活生生的人,而且是其中较为敏感的一部分——无论是知识分子,还是工农兵学商……我本是个地地道道的“秀才”,而且是个女秀才。自60年代初投身新闻工作后,一直就埋头子采访、编辑、翻译……20年后,历史把我推上了“新闻官儿”的位置。幸亏我从事新闻工作经历了从读者到作者到编者的变换;在新闻工作岗位上又经历了从助  相似文献   

2.
在准备写本文时,我回顾了自己的从业经历,一个念头忽然在脑子里盘旋.如果一直是"车马慢、书信远"的时代,我会不会还是一个证券版编辑?那是我进入新闻行业的第一个岗位. 只是,时代前行的步伐迅猛坚决,日新月异的技术突破开拓着媒体的边界.在媒体融合发展的变革与挑战中,我也经历了一次次的转型. 从2016年开始,我涉足深度财经报...  相似文献   

3.
告别新闻业     
2007年秋天.我决定为自己15年的新闻从业经历划上一个句号.   把MSN的签名改为“8年夜班终于结束,倒时差适应中“.但事实上,我的内心并不轻松,也没有如释重负的解脱,毕竟,15年的青春记忆,不是一按ESC键便能完全退出的.就如同新的人生历程,也不是敲一下回车键就会自动另起一行.   ……  相似文献   

4.
对互联网及新闻行业的热爱、对新闻记者职业使命和社会责任感的认同是网络新闻从业者选择网络新闻行业的主要原因。 从业经历首先,在从业时间方面,全国网络新闻从业者平均从业时间为61个月(约为五年一个月),其中从业时间最长的受访者从业时间总计达192个月(合16年),即1997年开始从事网络新闻工作。总体来看,绝大多数网络新闻从业者的从业时长在十年以内,  相似文献   

5.
从业一年来,我从一名新闻的门外汉,到初步掌握新闻写作与采访技巧,再到能写出较为满意的新闻作品,其中的收获,不是简简单单几句话能说尽的。在这里,我简单地归结为两个词:收获和疑惑。收获,是自己一年来,  相似文献   

6.
基层不仅有新闻,而且有好新闻!这是六访黎明村给我的启示. 说到“走基层”,有些记者总认为基层没有什么可写的,担心到了基层抓不到新闻,白白跑一趟.也许,我的一段采访经历可以给同行一点启发.自1998年至2011年,我先后6次采访毛乌素沙漠边缘一个只有四五十户人家的小荒村——宁夏盐池县黎明村.就是这样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村庄,竟成为我的“新闻富矿”:我不仅写出了十几篇、几万字的稿件,而且先后获得了9个奖项!  相似文献   

7.
今年的全国两会上,我这个多年采访两会的老记者,有幸得到了向李肇星提问的难得机会,却在激动中拿倒了话筒,我由此而“名扬”全国,这也为我终生的新闻从业经历。  相似文献   

8.
告别新闻业     
2007年秋天,我决定为自己15年的新闻从业经历划上一个句号。 把MSN的签名改为“8年夜班终于结束,倒时差适应中”。但事实上,我的内心并不轻松,也没有如释重负的解脱,毕竟,15年的青春记忆,不是一按ESG键便能完全退出的。就如同新的人生历程,也不是敲一下回车键就会自动另起一行。  相似文献   

9.
随着新媒体的不断发展,社会化媒体逐渐成为人们信息交流的重要渠道,正如著名社会学家卡斯特所说,一个“大众自我传播”的时代逐渐浮现.在这样一个人人都可以成为报道者的时代,大学的新闻教育该如何面对这种变化.本文以新媒体的变革为背景,指出新闻教育的重心应该转向社区新闻教育.社区新闻教育模式不仅可以培养出熟悉社区脉络的新闻记者,还可以提升社区的社会资本,促进社区民主建设.  相似文献   

10.
陈霜 《新闻前哨》2012,(10):16-17
3月1日至5月31日,我来到湖北日报传媒集团,参加全省首期新闻干部研修班。作为一个从业10年的新闻工作者,此次学习成为了我职业生涯中的一个“加油站”:整个学习中,不仅有10多位湖北新闻界大家倾情授课,讲授新闻策划、内参写作、社会新闻写作、都市报的新闻诉求、如何做好新闻摄影等多方面的专业知识,每位研修班学员更深入到部室.展开“实战式”的学习。3个月中.我在湖北日报传媒集团接触了一大批为新闻事业而奋力拼搏的新闻人,他们的工作岗位虽然不同,却有着共同的特点:热爱新闻事业,努力钻研业务,  相似文献   

11.
“社区新闻”目前在国内还没有一个成文的界定,大致来说,它与社会新闻的主要区别在于它的新闻源或新闻现场是在居民小区里,大多是普通人眼鼻子底下的日常琐事,或每日生活中新鲜的、平凡而普通的经历,是发生在社区里的社会新闻,是近年来社会新闻不断发展,报道领域进一步延伸的体现。  相似文献   

12.
赵车 《新闻窗》2012,(5):13-13
在集团组织的“走转改”一系列培训课上,聆听了各位新闻前辈的从业经历,那一幕幕深入一线,克服各种困难挖掘深度新闻的经历,宛如一颗颗串起项链的珍珠,让人感慨万千。  相似文献   

13.
新闻采访中,不少同行每每以“网鱼”做比方,把获取价值大、可读性强的新闻当成捞到了“大鱼”。但数年的新闻采访实践,使我对新闻有了一定的感性触摸和理性认识,我觉得新闻采访的路子与其说是像“网鱼”,倒不如说像猎人打猎更贴切。因此,在新闻从业中,我主张自己能成为一名  相似文献   

14.
写一手好文章的古代文人往往自喻有“两把刷子”.如今,以码字为生的记者,如果没有“两把刷子”,则难以在新闻队伍中站稳脚跟,难葆对新闻事业的热爱,难免在新闻这条道路上越走越累. 从业10年,一些认识我的朋友喊我“好人记者”,因为我报道了不少于300位安徽好人和中国好人.“好人记者”与“好记者”一字之差,内涵却大不一样.什么样的记者才算“好记者”,在我看来“两把刷子”必不可少.  相似文献   

15.
“社区新闻”目前在国内还没有一个成文的界定,但近年来国内众多媒体对社区新闻报道可以看出,它与社会新闻的主要区别在于它的新闻源或新闻现场是在居民小区里,大多是普通人眼皮子底下的日常琐事,或每日生活中新鲜的、不平凡的经历。它是发生在社区里的社会新闻,是社会新闻不断发展、报道领域进一步延伸的体现。从报道内涵上来看,是用平民视...  相似文献   

16.
从业一年来,我从一名新闻的门外汉,到初步掌握新闻写作与采访技巧,再到能写出较为满意的新闻作品,其中的收获,不是简简单单几句话能说尽的。在这里,我简单地归结为  相似文献   

17.
我一向认为,记者的采访要有备而去。但两个月前对云南戒毒问题的采访,我却是准备、采访、构思同步进行,搞了个“三边工程”。十几年来,在我的新闻从业经历中,对这种无事前准备的采访,我一直心存不安,并为其效果而惶惶然。这一次,也是直至采访完成,我才如释重负,节目的播出效果,得到了听众及同仁的首肯。细细想来,此番采访虽无往常那样  相似文献   

18.
做任何文章都要面对立意。广播电视新闻也一样,哪怕是普通的动态消息。对五个“W”中的“Why”(新闻事件起因)挖掘的深浅程度不同,直接影响主题内容的确定。刚当上记者不久对一个新闻事件的采访经历使我对此深有体会。1995年7月,我到龙岩市曹溪镇黄洋村采访,看到农民正在菜地里  相似文献   

19.
张晔 《青年记者》2016,(13):45-46
我有两个“本报”. 自从毕业入职人民日报社后,每当跟熟悉的朋友笑谈我的“从业经历”,我总是这样“唬人”的. 是的,我有两个“本报”.一个是几乎人尽皆知的中国第一大报,巍峨大楼拔地而起,点点灯火彻夜长明,编辑记者日夜奔忙,每天都是一派热火朝天的气象.人民日报,它是我的现在,我的未来. 而另一个,是清华大学宏盟楼里那一排长满爬山虎的窗子;是一张长条桌、一块白板、几台电脑,和经常罢工的打印机;是一代代来来往往忙忙碌碌写稿、编辑、排版的青春面孔……清新时报,清华大学颇具影响力的学生媒体,它是我的曾经,是我的理想生根发芽的地方.  相似文献   

20.
张刚 《青年记者》2002,(3):18-19
有人说,跑社区就是成天和老妈妈打交道,是写不出什么好新闻的,长期在社区跑,眼光就局限在很小的范围很难成才。但我的个人成长经历证明,社区不但有大量的新闻资源,而且给年轻记者提供了一个尽快了解社会、了解群众,完成从大学生向社会人的转变的机会,提供了施展个人才能的大舞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