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闻一多的诗歌创作有着独特的文化价值追求,其指向在于:浓重的祖国情结和沉郁的民族意识;厚传统而不薄现代、本土而不疏异域的开放性的文化品格;“用人民的形式,喊出人民的愤怒”,使“行义”与“文采”充分人民化的艺术内质。  相似文献   

2.
闻一多的诗歌创作体现出独特的文化品格,其总体构成有三个基本要素:浓重的祖情结和沉郁的民族意识;厚传统而不薄现代、亲本土而不疏异域的开放性的文化精神;“用人民的形式,咕出人民的愤怒”,使“行义”与“文采”充分人民化的艺术内质。  相似文献   

3.
卫生政治文化是政治文化在卫生领域的具体表现,是一个国家在卫生实践中所表现出的政治倾向。卫生政治文化通过卫生体系文化、卫生过程文化、卫生政策文化三个层次影响卫生政治实践,而三个层次的卫生政治文化又涵盖国家和人民两个维度的各项要素。透视我国新冠疫情防控实践,卫生体系文化是“源”,卫生过程文化是“流”,卫生政策文化是“形”。优化我国新冠疫情防控,必须坚持生命优先的公共价值理念,构建以“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为价值导向的抗疫卫生政治体系;强化两维并重的公共责任意识,实现以政府及时回应与人民群众政治素养不断提高为关键环节的“双增互嵌”抗疫卫生政治文化过程效应;营造崇尚公共精神的社会氛围,促进“共建共享”理念有效转化为抗疫卫生政治文化政策。  相似文献   

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可以追溯到这样一个前奏:孙中山先生用“三民主义”思想组建中国国民党,此后有毛泽东的“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建国理论、邓小平的“先富后富”、富国健民的思想、江泽民的建设“服务型、学习型政党”的思想以及新时代提倡的“科学发展观”——用精神文明建设和文化自觉走复兴之路的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过程中有一个一以贯之的概念——“人民性”。马克思主义的人民强调具体的“人民性”,而不强调抽象的“人性”,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孙中山时代的“人民性”更多地体现在上层精英;毛泽东时代的“人民性”更多地体现在底层民众;邓小平更多地从经济的角度,而江泽民则从政治角度理解“人民性”;胡锦涛的理解则趋于多元化。  相似文献   

5.
如东县实验中学位于县城黄海西路,与县人民公园隔河相望,现有66个教学班,在校生4000余名,教职工216名。学校坚持“享受幸福而完整的教育”的办学理念,不断拓展“文化立校”的内涵,着力加强学校管理文化、德育文化、课程文化、教师文化建设,逐步形成了以“推行惭,型课堂教学模式”为内核.以“溢香书廊”为标志,以“三校四节”活动。为载体,“知农园”、“学生文化展板”、“南黄海文化展板”、“学生乒乓球馆”交相辉映的学校文化景观。近年来,学校亮点频频闪现;书香校园名闻退迩;名人报告入耳润心;砺志之行好评如潮;市县名师不断涌现;中考成绩高位攀升……”  相似文献   

6.
赶花园是侗族人民传统的习俗节日 ,是他们自由恋爱的方式 ,他们通过对歌 ,“答歌意合而成”来反抗传统的“还娘头”的婚姻形式 ,从而形成了集恋爱文化与娱乐文化为一体的花园文化。通过对花园文化的形成、内容、特征的研究 ,揭示了侗族人民生动活泼的自由恋爱生活 ,从而加深了对侗族人民婚恋文化的认识和了解。  相似文献   

7.
<正>“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是顺应自然时序、体现“天人合一”、彰显民族自信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丰富的科学、哲学与文化内涵,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2016年1 1月30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委员会将“二十四节气——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实践”正式列入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随着传统优秀文化进校园活动的深入开展,  相似文献   

8.
习近平文化思想是新时代新征程指导文化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和科学行动指南。习近平文化思想具有鲜明的人民立场,源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共产党文化观的人民性品格、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民本理念和新时代坚守以人民为中心的文化工作实践。文化建设、发展和繁荣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文化建设依靠人民、文化发展为了人民、文化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文化发展成效由人民评判是习近平文化思想人民立场的核心要义。践行习近平文化思想人民立场,要坚持党对文化工作的全面领导,保证人民立场的价值取向;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群众在文化建设中的作用;提升文化服务效能,不断增进人民的文化福祉;推进文化领域制度建设,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文化权益;坚持“以文化人”,助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9.
芦笙文化是苗族人民在悠久的历史长河创造出的一种以芦笙乐器为中心的独特的民族文化。按照马克思“美的规律”的揭示,芦笙文化具有丰富而深刻的当代审美价值,寄寓着苗族人民乃至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与和谐生活的情感追求。  相似文献   

10.
儒学,已有两千多年发展历史,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干。其政治文化思想,在封建社会里,对于繁荣优秀思想文化,稳定社会秩序,巩固封建政权,增强民族凝聚力,发挥了重要历史作用。当今,弘扬优秀传统文化,重温儒学经邦济世理论,对于加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不难得到某些有益的启迪。一“民为邦本”“民为邦本,本固邦宁。”这是《尚书&;#183;五子之歌》中的名言,可说是儒家治世的基本理念。这是说一个国家的根本在人民,人民安居乐业,国家自然稳定安宁。儒学创始人孔子也说过:“民无信不立。”(《论语&;#183;颜渊》)即人民如果对国家失去信任,国家就立不稳。如何才能取得人民的信任呢?孔子认为:“足食、足兵,民信之矣。”(《论语&;#183;颜渊》)人民衣食充足,保卫国家的兵力充足,人民对国家自然就有信心。执政的官员,人民把他们称作“父母官”。怎么才能成为受人民拥护的“父母官”呢?儒家的主张是:“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此之谓民之父母。”(《礼记&;#183;大学》)这是说执政者应同人民打成一片,关心人民命运,人民喜欢的事就办,人民厌恶的事,绝不要干。这样一来,就能同人民忧乐与共,上下一体。正如孟子所说:“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孟子&;#183;梁惠...  相似文献   

11.
洪堡特是19世纪世界公认的语言哲学家,他的语言哲学思想深奥、精辟,不易整体把握。纵观洪堡特的语言著作,我们会发现洪堡特的语言哲学思想是建立在以精神为本原的哲学前提下的。精神是统领洪堡特语言学思想的总纲,也是解读洪堡特理论的钥匙。另外,洪堡特的语言哲学思想中渗透着他深深的民族情结,他的很多理论都是在对语言、精神和民族三者关系的深刻理解后的进一步推衍。理解洪堡特语言学思想中的精神和其中的民族情结,有利于对他的语言哲学思想的总体把握。  相似文献   

12.
冰客一个从农村走出的追梦少年,生活的艰辛却在他心中播下诗歌的种子。一个谈诗几乎似谈奢侈品的时代他像圣徒般坚守着这块圣地,从农村到城市他用诗留下了他生活的足迹,从城市到农村他又以诗记录了自己灵魂的还乡之路,乡村是他一生的情结,在城市与乡村的界碑下,他走向回归。  相似文献   

13.
陈独秀“新青年”与“新国家”思想关系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独秀认为青年人只有在生理上、心理上和精神上都达到特定的目标和要求,才可谓“新青年”;陈独秀的“新国家”思想包含了对国家要素、国家主权和国家体制等方面进行探索的思想。他的“新青年”思想和“新国家”思想是互相缠绕,互相影响而发展的;由于“新国家”思想更具理想的色彩,随着时代的发展和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传入,其“新青年”思想会超越其“新国家”思想继续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4.
贾平凹的长篇小说《秦腔》,以自己的故乡为创作背景,展开了一幅当下乡村世界的生活画卷。乡村生活的凋敝,土地伦理的嬗变,传统文化道德衰微引起的人心混乱和现实失序。深深触动了作家悲天悯人的情怀。作家带着传统故乡的记忆审视现实故乡,情感陷入了迷茫。作品以缓慢的叙述节奏,密实的生活细节呈现了一个真实的乡村世界,作家以深蕴其中的迷茫情感启悟着读者的深思。  相似文献   

15.
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词情感特征说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煜词情感特征突出。彻底享乐、坦直言情、极情尽致地抒写亡国感受,表现着他的真率;成长环境、文化素养、个人经历、诗人天赋,造就了他的敏锐;自然感发之情,世路飘忽之感、河山社稷之悲,合构成他情感上的巨大负荷。而这真率、敏锐、大负荷的情感特征,正是李煜词作具有经久不衰的感人力量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乡村的自语--论莫言小说创作的精神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莫言的小说大都以乡村为题材,他以较明确的乡村自我立场,表现了乡村的深层文化精神。莫言展示乡村精神的两个典型意象是苦难和幻想,叙述方法上也融入了较多的乡村文化特征,体现出乡村自语的精神姿态。莫言的乡村书写与其生活经历、文化姿态有深刻的关联,也有充分的文学史意义,但一些作品中也存在着浮浅和炫奇的缺陷。  相似文献   

17.
秦少游生当北宋王朝从兴盛走向衰落的时代,统治阶级的日趋腐败,辽和西夏的连年侵扰,促使他从年轻时候起就产生了兴革图强,“扫除烦苛之患”;反对侵略,“收复幽夏故墟”的报国之志。他的五十篇策论,从政治、经济、军事、法制、人才等各个方面提出了治理国家的方略,集中表现了他匡时济世、爱国忧民的精神,值得我们认真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18.
姚合是中晚唐之交颇具影响力的诗人,以“武功体”闻名。目前学者多注意其反映民生疾苦的作品及闲适尖作品的成就,对姚其他类型的作品则缺乏深入的探讨。姚合的反映幕府戎旅生活的作品,在姚合的诗歌中独具特色,此类作品多为胸襟抱负的直接抒写,感情浓郁而强烈,反映出姚合的爱国之情、忧国之思与济世之怀。研究姚合这类作品,有助于更好地了解姚合诗歌风格发展演变的轨迹以及全面地把握姚诗的总体风貌。  相似文献   

19.
辞赋在六朝大行于世,其开创者屈原的艳丽文风也很受文人欣赏,但屈原其人在六朝却显得分外寂寥,之所以出现如此的矛盾,是因为六朝时人对屈原的理解不是全面的:他们注意到屈原思想中忠君的一面,但殊少理解其爱国的一面;注意到屈原行为的特异狂放,但对此又产生了误解;重视屈原情感的忧郁缠绵,但忽视了其正大刚直的一面;艺术形式上,六朝文人对屈原的学习则存在美人香草抒情形式的僵化、艳丽风格的俗化和声律形式的极端化倾向。  相似文献   

20.
傅玄是魏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其思想中蕴涵着丰富的治国道理及政治智慧.挖掘、探讨傅玄的治国思想,汲取其中的政治智慧,不仅对于弘扬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促进当今管理科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而且对于当今的行政管理亦具有重大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