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现今,我国视频网站的竞争格局已由过去的争相购剧逐步转向了内容的差异化,自制剧也从新生事物逐渐走向成熟。新的阶段,制作符合传播规律、具有互联网思维、满足受众需求的自制剧,才能成为视频网站突破发展瓶颈的增长点。本文以拉斯韦尔的"5W"模式为研究线索,结合实际案例,分析了视频网站自制剧传播过程中的各个要素,构建了当下视频网站自制剧传播模式,通过分析这一传播模式,指出视频网站应该建立一套完整的内容制作、播出宣传、受众调查、接受反馈机制,打造属于自己的网络自制剧的"大平台"和"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2.
从2005年4月15日,中国第一家视频网站上线至今,国内视频类网站虽已形成四大类型,但“流量废水、版权困扰、模式之争”仍成为视频网站的阴霾。本文从2012年视频网站的产品策略、营销推广策略和经营策略角度出发,分析探讨国内视频网站2012年的市场表现、经营模式,并试为三网融合背景下的视频网站经营模式提供另一种思考视角。  相似文献   

3.
何晓繁 《新闻世界》2013,(3):105-106
我国视频网站在2005年之后飞速发展,背后却缺少较为成熟的商业模式。视频网站用户较为分散、定位不明显、版权不明确等问题造成我国视频网站行业较为混乱的局面。探索新的运营模式和盈利模式成为视频网站共同面临的课题。差异化经营一直是抓住目标受众、增强用户黏度的策略,本文以新浪视频近年来在内容制作和整合营销中做差异化调整为分析案例,以期探寻网络视频网站如何通过差异化手段寻求深层次发展。  相似文献   

4.
视频网站创新内容模式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莉 《东南传播》2011,(11):69-71
自2006年中国网络视频的发展元年起,视频网站的快速成长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局面,却面临优质内容的严重短缺。然而在“内容为王”的新媒体时代,内容无疑是视频网站健康发展的关键。因此本文拟以国内几大典型视频网站的内容为重点,对视频网站的内容模式做出深刻的分析与研究,从中归纳出此类网站所存在的问题和制约瓶颈,试图寻找切实可行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5.
2010年中国的网络视频行业呈现出“叫好不叫座”的发展态势,在影响力高速提升的同时,它们的商业价值却并没有同步增长,版权购买和网络传输的高额成本是影响赢利的主要原因.基于流媒体技术的网络视频用户自制传播模式不但能够缓解视频网站的内容供给方面的压力,而且能够为普通网民的自我表达提供话语空间.  相似文献   

6.
于璐 《报刊之友》2012,(1):58-59
核心竞争力和市场推广营销模式是“优酷网”在中国网络视频行业中处于市场领导者竞争地位的重要因素。“优酷网”的核心竞争力主要表现在战略定位差异化和盈利模式多元化两方面。在视频营销方面,“优酷网”充分利用视频平台的应有特征,开拓拍客营销、创意营销、影视剧营销、版权营销、植入营销、事件营销等多种营销模式。集中体现了“优酷”在视频网站的差异化以及品牌的主流化方面所做的创新和尝试。  相似文献   

7.
朱琛 《今传媒》2013,(11):112-114
当前视频网站内容同质化严重,各网站纷纷聚焦差异化定位,但事实上内容仍重叠较多,内容差异化并不明显。在这种背景下,视频网站与社交化媒体合作或视频网站自身进行社交化建设是否是一条突围之路?笔者通过分析国内视频网站,将当前视频网站社交化根据进程不同大致分为三种形态,与社交化媒体合作形态、自身半社交化建设形态和完全社交化形态。社交化程度层层递进。本文以当前市场环境和若干机构的研究结论为切入点,着重墨阐述三种视频网站社交化形态,并且分析每种形态下的典型案例。最终归纳出社交化后的视频网站所具有的六大竞争优势,并且指出未来视频网站在追求“内容为王”进行差异化努力的同时,在渠道上需要同时跟进。  相似文献   

8.
正当国内视频网站为了版权相互诉讼对簿公堂之时,美国视频老大们已经在考虑是否要打破视频免费模式。种种迹象表明,“收费+免费”有望成为视频网站新的赢利模式。  相似文献   

9.
视频网站兴起的十来年间,发展迅速并不断变化,我国对其研究的领域也不断扩展、深入,本文将对近五年来我国视频网站发展和运营模式方面的研究进行小结。因为国内有关研究非常广泛,所以本文根据作者自己感兴趣的研究方向进行筛选性概括,分别从用户、技术进步、遇到的阻力、自制剧的启示四个方面进行概括性的总结论述。  相似文献   

10.
Netflix是美国经营比较成功的在线视频播放服务商。本文以Netflix的经营模式作为研究对象,从它的传播发展模式、盈利模式与推荐引擎三个方面来探析它的成功之处。新媒体语境下,流媒体服务已成为视频网站竞争的热点,Netflix会员付费制模式具有很大的优点,它围绕此业务来优化推荐系统,为用户提供贴心服务,维持并吸引更多用户。Netflix的经营模式对当今视频网站的发展困境有较强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1.
马文静 《东南传播》2014,(9):104-106
随着科技发展和三网融合的推进,以及版权成本压力,网站自制视频节目成为网站进行差异化竞争的重要一环。网站自制视频节目的品牌化有利于增强节目品牌影响力,提升网站竞争力。网站自制视频节目的品牌化策略应从定位、内容、渠道三方面入手,准确分析当前形势,对节目精准定位、优质制作,不断创新、扩展传播渠道,打造特色鲜明的品牌。  相似文献   

12.
本文回顾了美剧在国内的传播历程,介绍了视频网站的受众基础和随之而来的广告效应。从视频网站的营销推广策略和选购美剧策略的角度,分析了搜狐视频、乐视网、腾讯视频等国内几大视频网站的美剧之争。最后,探讨了视频网站的贴片广告模式和付费点播模式,为美剧在国内的发展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3.
作为一种基于Web2.0架构和参与式文化建立的视频网站形式,弹幕视频网站的发展受到日本文化周边传播的巨大影响,并逐渐形成了一种独具东亚地域特色的网络文化体系.从诞生“入阵”网络视频产业,到在竞争中成功“破局”突围,弹幕视频网站历经15载风雨,走出了一条持续探索与创新的成长道路,带来了诸多具有重要参考价值的发展经验与思考启示.  相似文献   

14.
李彪 《网络传播》2008,(2):40-41
2006年,被业界公认为是网络视频发展的元年。在风险投资介入下,促使一大批以Youtube运营模式为蓝本的视频分享网站粉墨登场。然而,仅仅一年时间,网络视频投资就由开始的“炙手可热”变成了“烫手的山芋”。视频网站要真正成熟起来有几个门槛不能不迈过。  相似文献   

15.
赵雅兰 《青年记者》2016,(23):99-100
经过十多年发展,国内视频网站已经历多轮行业洗牌,由于内容是品牌变现的源泉,视频网站为抢占优质IP进而相互竞价使得影视版权价格持续飙升;同时,伴随卫视平台的“独播战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的“限外令”及“一剧两星”政策等因素,视频网站被版权禁锢的困局愈发明显,使得自制模式逐渐成为视频网站的发力点乃至核心战略.但就整体而言,我国视频网站自制模式仍处在探索阶段,自制内容在全年影视内容中占比还较低,虽有动摇传统卫视内容制作地位的趋势但仍需时间检验.  相似文献   

16.
自2006年步入发展元年开始,到2010年共经历了五个年头,期间中国网络视频行业发展迅猛,网络视频市场取得了长足进步,用户覆盖和影响力不断提升。本文从网络视频营销的自身优势、国内外重大事件的拉动作用、视频网站营销模式的转变、营销力度的加大以及用户体验的增强等若干方面分析近五年中国网络视频营销快速发展的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17.
《视听界》2009,(5):17-17
事件回放: 版权“漂白”、转型创新、3G机遇、节目自制、广电系和综合门户发力……网络视频行业新一轮的盘整和竞合已然开始,最近,各大视频网站内容及营销模式上变革不断,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也相继杀入“围城”,让这个“叫好不叫座”的行业又热闹起来。  相似文献   

18.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网民势力的不断扩大,自制节目越来越受到视频网站的重视。优酷、爱奇艺、搜狐视频等主流视频网站为了寻求新的发展,纷纷推出自制综艺节目,以形成视频网站品牌差异化。通过与传统电视综艺节目的对比,可以发现网络自制综艺节目具有独特的形态特征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9.
视频网站与电视台——从对立走向共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建瓴  张鹰 《新闻世界》2010,(11):18-19
视频网站的崛起对传统电视业形成了巨大挑战,视频网站非法盗用版权内容成为电视收视率和广告收入的直接杀手,而更值得忧虑的是,网络视频的收看模式正在从根本上影响和改变着受众的收视习惯,长远来看,对电视媒体造成了更深层次的威胁。同时,电视台向网络视频行业的进军,对当前主要由民营网站主导的网络视频行业竞争格局产生了冲击。在未来的视频媒体竞争中,无论电视台与视频网站哪方占据上风,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合作是共赢的底线与原则,未来主流的传播形态必将是多媒体融合的传播形态。  相似文献   

20.
互联网web2.0模式日趋完善,用户话语权日益加强,网络传播模式走向"个人门户"时代,视频网站的传播重心从"内容为王"向"关系为王"倾斜,以多种方式稳固与用户的关系,形成一个凭借优质视频内容增强用户粘性,依靠数字技术进行互动体验升级、终端的多屏渗透和信息的个性推送,与个人门户搭建起沟通桥梁,最终利用社会化媒体的裂变式传播实现内容扩散的传播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