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史记>三家注称引<汉书>资料与<汉书>之比对研究,指出金陵书局本若干文字之讹误,并就相关标点、校勘问题稍加探讨.  相似文献   

2.
从<诗经>翻译的历史来看,<诗经>翻译面临着许多难以克服的困难,其为首者乃文字训释和题旨训释问题.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可以明确<诗经>翻译的难题所在,对<诗经>翻译实践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帛书<易传·要>第四章<损><益>卦论是整个帛书<易传>中最精彩的一段文字,孔子称之为"损益之门"和"易道",可以说是整个春秋战国<易传>思想的一个结晶,是汉代易学思想发展的基石,但是却没有在通行本中流传下来.本文通过对损益卦论内容的分析,将帛书<易传>中<二三子>、<系辞>、<易之义>和<要>四篇文字的内容与今本<易传>中"乾坤之门"论说进行梳理和比较,并将这种梳理与帛书和今本两种<易传>传播历史脉络的梳理相结合,试图找到为什么损益卦论没能流传的原因并认为如果将"损益之门"与"乾坤之门"结合在一起作为理解<周易>的经和纬,可以更好地帮助读者较为方便地入<周易>之门.  相似文献   

4.
文字一个重要的功能是记录语言,中国古代传世经典如<易经>、<内经>、<论语>都是古代圣贤交谈的记录,证明了语言和文字的密切关系,人类可以通过有声的语音实现交际过程,但声音是一发即逝的,文字的发明克服了有声语言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为人类增加了写和看的方式,使文明更加广泛、持久的传承.  相似文献   

5.
洪亮吉的<春秋左传诂>是<左传>的一部重要的注释之作.<春秋左传诂>的特色之一就是比勘<春秋左传>的文字,列举了大量的异文.本文根据陆宗达、王宁的<训诂方法论>将这些异文材料分为五类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6.
闻一多给古籍研究指定了三项课题,即"说明背景"、"诠释词义"、"校正文字",在<楚辞>研究中闻一多"校正文字"课题取得了尤其突出的成果.他凭着深厚的旧学基础、独特的思维角度、广泛的学科联系,全面广泛地运用传统的校勘方法并加以创新,对<楚辞>的部分篇目文字作了精辟独到的校正,是我们学习研究<楚辞>不可多得的宝贵资料.  相似文献   

7.
自冯其庸先生<项羽不死于乌江考>发表后,引起学界的热烈争论.本文将<史记·项羽本纪>和<汉书·项籍传>的有关文字对读,指出后者与前者的基本内容相同,证明班氏认为司马迁的论说文字没有矛盾,而后者对前者的两处文字改动,更证明项羽确实死于乌江,而非东城.  相似文献   

8.
每次拿起<文苑·经典美文>我都像一个嗷嗷待哺的婴儿一般吮吸着上面的文字.从<最美好的时刻>开启<灵性之思>,然后<沿着我的母亲河>回忆<那些事,那些人>,当我把<幸福放在手上>的时候,心中溢满了感动.  相似文献   

9.
中华书局点校本<楚辞补注>,从1983到2006年,虽多次修改,但依然在标点和文字校勘上存在一些失误.2004年第四版<楚辞补注>中,标点失误10类67例.文字校勘失误4例.  相似文献   

10.
经对<大业拾遗记>诸本所作的校勘,发现鲁迅校录的<唐宋传奇集>中的<隋遗录>文字有不尽妥善处.经过校勘还基本理清了此书各种别名的出现年代及作者之讹误诸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