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家安全法是一国维护国家安全的基本法。我国《国家安全法》由于立法经验的不足、立法滞后,因而留下了不少疏漏和缺陷。审视我国《国家安全法》,我们不难发现,现行国家安全法在法律的名称、立法目的、国家安全机关的法律地位、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及其法律责任等方面还有疏漏和缺陷。这些尚有欠缺的规定影响了国家安全法的实施和效力的实现,需要通过对其修改或重构予以完善。  相似文献   

2.
国家安全,是指一个国家不受威胁、干扰或侵害的状态,是一个主权国家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国家安全与国家安全法的关系应表述为,大国家安全概念和小国家安全法。修改和完善国家安全法,应当注意几个方面的问题:一、国家安全法的基本原则;二、境外个人;三、技术查验与国家安全事项审查;四、知情不举的法律设计;五、合作者的法律保护;六、奖励性条款的法律设计;七、法律责任。  相似文献   

3.
《国家体育锻炼标准》是我国的一项基本体育制度,它的贯彻落实对我国青少年身体素质的提高起着积极作用。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现行的《国家体育锻炼标准》中身体素质部分项目已不能客观地反映出青少年身体素质的实际状况;有些项目的评分标准可望而不可及;有些同类项目的评价标准不等价,难易程度相差悬殊,影响了青少年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建议对《国家体育锻炼标准》进行适当修订。  相似文献   

4.
《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明确规定,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要对七种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自行立法”予以禁止。这既是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自治权的具体体现,也是特别行政区所承担的对其主权国家的统一与安全的义务。回归后的香港特别行政区已开始进行相关立法但进展缓慢。文章分析和探讨了其中的原因和难点,并提出完善特别行政区国家安全立法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5.
国家教育权与受教育权的关系是教育法学的基础。我国《宪法》第46条规定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其背后蕴涵着国家教育权与受教育权的法律关系。该规定统摄教育法律体系,挖掘其生成背景和制度意涵,有助于观察权力与权利的互动关系,规范国家教育权的行使。我国现行宪法诞生之初,贯彻以劳动为中心的教育观,它将公民接受教育同时视为权利和义务。其中,受教育义务包括义务教育、就业前教育和针对劳动者的教育。这给国家教育权的扩张提供了规范基础。1985年教育目标演变为培养人才,受教育义务发生规范收缩,国家教育权的行使逐步规范化。在此基础上可搭建权力与权利平衡调适的基本框架:国家教育权干预受教育权,需要满足受教育权的范围及强度、法律保留和实质理由的规范要求,以此保证教育法规范体系的内部平衡。  相似文献   

6.
跨界环境损害的国家责任,是指在起源国之外的一国领土或一国管辖或控制下的其他区域引起损害时,国家应承担的责任。《人类环境宣言》和《里约宣言》宣示了“国家开发资源不得损害别国环境”的原则,这成为国家责任的依据。本文认为,该国家责任的性质不能笼统地称为过错责任或严格责任,对它应当予以区分和细化,在不同的环境污染领域有不同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体育法》修改是当前我国体育法治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文章运用文献研究、比较分析等方法对加拿大的两部体育法———1943年《国家身体健康法》和1961年《健康与业余体育法》进行了研究,探讨了两部法律的立法背景、法律文本内容,并对两部法律进行了评析。研究认为,《国家身体健康法》的实施效果并不如人意,但却开启了加拿大体育立法时代;《健康与业余体育法》则标志着加拿大联邦政府正式从国家层面来推动体育的发展,并成为20世纪后半叶加拿大的主要体育法律,确立了政府促进体育发展的基本制度。就立法经验而言,根据社会发展的需求进行立法和修法、政府合理的介入体育发展、明确体育管理机构的构成和权责、建立体育发展的财政支持制度、对关键性概念进行界定、建立体育法实施评估制度等是对我国体育立法和修法最有借鉴意义的经验。  相似文献   

8.
伴随《劳动合同法》的修改以及《劳务派遣暂行规定》的出台,我国对于劳务派遣的法律规制趋于完善,但是,对其构造及其特征进行分析与总结之研究尚为空白。论文通过对《劳动合同法》劳务派遣部分和《劳务派遣暂行规定》法律、法规的分析归纳,探讨我国劳务派遣法律规制的构造及其特征。其结果表明,我国劳务派遣法律规制由“严格的规制”“雇佣关系的稳定”“用人单位义务”“用工单位义务”以及“违法责任”组成,一方面呈现以公法义务为主之特征,另一方面既通过劳务派遣协议约定必须规定事项、劳动条件,又通过劳务派遣协议、劳动合同规定劳务派遣单位、用工单位之义务,呈现规范劳务派遣协议和劳动合同之特征。  相似文献   

9.
国家所有权的存在是客观不争的事实,也是物权法必须面对的问题.本文在对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指出国家所有权不是也不应该因其自身所具有的政治色彩和意识形态的烙印而视之为维护私人所有权的障碍,相反,它是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和市场经济条件下最合乎实际的法律价值判断,也是实现物权之社会职责的重要法律途径.  相似文献   

10.
张万强 《职大学报》2013,(5):18-21,65
《墨经》“以名举实”的名实观,涉及到的是“名”对于“实”的指称问题.根据所指称之“实”的不同情况,《墨经》对“名”进行了不同的分类.《墨经》认为,名不必实,实不必名,名实之间并非一一对应关系.与实指的指称方式相比,用“名”来指称“实”更具概括性和适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