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新修正的《民事诉讼法》中,增加了对庭前调解的规定,但立法现状与其立法目的之间存在严重冲突,需要进行重构。法院附设人民调解,属于法院附设的诉讼外纠纷解决机制,即法院附设ADR(Alternative Dispute Resolution),其符合庭前调解制度的立法目的,因此在重构的过程中应当将其引入。而在具体的程序设置等方面,我们可以借鉴美国法院附设调解制度的一些做法。  相似文献   

2.
世界上多数国家面临司法资源不足,为解决诉讼"爆炸"的压力,多数国家都对民事审前程序做了完善,并将ADR即非诉讼解决机制引入审前程序中。在我国的民事审前程序中也可引入ADR制度,在ADR制度引入时要结合我国现有诉讼制度特色,需要从坚持法院调解原则、完善和解制度、建立法院委托调解制度、督促程序纳入审前程序四个方面进行实施,从而完善我国诉讼制度。  相似文献   

3.
民事诉讼中的法院调解是指在人民法院的主持下,在审判人员,原、被告的参与下,双方当事人就发生争议的民事权利义务关系自愿进行协商,用达成协议的方式来解决纠纷的诉讼活动。法院调解制度是我国民事诉讼法中的一项基本原则,在解决民商事纠纷中一直发挥着巨大作用,这种方式不仅能够的迅速解决纠纷,而且对社会的安定,国家的和谐起着巨大的作用。但是随着社会发展,一方面市场经济体制完善、新类型的纠纷日益增多,另一方面人们法制观念的不断增强、法制程序不断规范以及审判方式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法院调解制度在司法实践中逐渐暴露出许多的问题,这些问题给法院工作带来许多负面的影响,同时,也引起了一些当事人的不满。对法院调解的改革、完善已势在必行。为此,本文拟就现行法院调解制度所存在的一些弊端及完善作些粗浅探讨,以利于我国法院调解制度的改革。  相似文献   

4.
建构多元化纠纷解决体系的关键在于司法权的优化配置。司法权对于诉讼外调解的意义主要在于:调解标准的确立、调解组织的权威化和调解效力的强化。因此,我国的诉讼外调解制度,应当明确:改革我国诉讼外调解制度的突破口在于建立司法审核制,提升诉讼外调解协议的效力;通过设置附设于法院的诉讼外调解机构在组织上进一步融合诉讼外调解与司法权力的关系;而最重要的还应是完善诉讼机制,在更深层次上确立诉讼外调解的规范化背景。  相似文献   

5.
受当前制度设计的制约,我国民事诉讼中存在纠纷解决效率低下和渠道单一的问题,因此,强化第一审的作用,改革简易程序和将法院调解变革为法院附设ADR就显得非常必要。文章试对此予以探讨,揭示现行解决纠纷机制存在的弊端,以期能对立法和司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法院以更加积极的姿态探索纠纷解决方式,在运用多元化手段解决纠纷的同时注重自身能动性,作为中国土生土长的诉讼调解制度在汲取了传统纠纷的解决理念基础上,顺应时代的召唤积极探索,一时引起了广泛关注和研讨。调解本身的特性决定了调解活动无法如审判活动般规范,但既是程序就一定有度,发现法院调解中的程序问题、论证调解程序化的必要性并进一步提出程序化措施,在司法能动提出的背景下显得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7.
法律的不确性是法院加强调解的逻辑前提,法律文化传统是法院加强调解的文化原因,司法资源的不足是法院加强调解的经济考虑。法院调解在我国现行运作的过程中存在有待克服的弊端,即法院调解所确立的原则内部的不自洽,具体运作过程中法院调解具有强制性色彩。应通过切实保障自愿原则,保障法院调解中当事人双方享有平等的地位,在法院调解过程中,置法官以中立、公正和消极的地位三个方面来完善我国的法院调解制度,以更好地发挥法院调解解决纠纷的功能。  相似文献   

8.
我国现行"调审合一"的法院调解制度,在司法实践中存在着一系列弊端,与现代法治的要求产生了矛盾,因此有必要改进现行的法院调解制度,借鉴国外的调解模式,引入诉讼和解制度,可将贯穿于法院审理全过程的调解,改进为"庭前调解程序"阶段的法院调解和"庭审裁判程序"阶段的当事人诉讼和解,使法院调解更符合现代司法制度改革的要求,成为有中国特色的司法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9.
我国现行"调审合一"的法院调解制度,在司法实践中存在着一系列弊端,与现代法治的要求产生了矛盾,因此有必要改进现行的法院调解制度,借鉴国外的调解模式,引入诉讼和解制度,可将贯穿于法院审理全过程的调解,改进为"庭前调解程序"阶段的法院调解和"庭审裁判程序"阶段的当事人诉讼和解,使法院调解更符合现代司法制度改革的要求,成为有中国特色的司法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0.
法院调解制度是我国民事经济诉讼的一项最具中国特色的基本原则和制度,在司法实践中发挥着重大的作用.但是,在司法实践中,调解制度也存在看法官和当事人、法官调解与法律适用等诸多矛盾.这就要求法院通过制定相应的实体法和程序法、完善激励机制和改善实际操作方法来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11.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人民检察院可对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的民事部分进行调解.为了完善人民检察院的司法权,促进人民法院合理量刑,节约司法资源,提高诉讼效率,化解当事人之间的矛盾,人民检察院在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的调解权应在《刑事诉讼法》中加以规定.根据现代司法理念和实践需要,我国应构建起完善的人民检察院调解制度.  相似文献   

12.
法院调解是我国民事诉讼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制度,在我国具有特殊的地位与作用.但是,随着社会政治与经济环境的迅速发展变化,法院调解制度的诸多弊端逐步显现,并对法院形象与司法公正产生了非常负面的影响.在新时期,我们有必要借鉴国外的立法和司法成果,果断的废除法院调解制度,建立和完善诉讼和解制度.  相似文献   

13.
随着最高人民法院在司法解释中正式确立了"调解优先"的原则,法院调解再次成为了学界的热点问题。但在"大调解"的背景下,法院除了调解还应有更大的作为。从替代论、利益论和力量论三个角度对法院调解进行再认识,可以看出目前的法院调解制度存在着不容忽视的缺陷,应予以重构。  相似文献   

14.
出于对历史上缺乏独立传统的反对,战后日本法院系统从行政系统彻底分离出来后自己掌握了司法行政大权,最高法院通过对法官任用权的绝对掌控来保障下级法院对于地方政治势力的绝对独立,但这却严重削弱了法官个人的独立性从而威胁到司法独立的根本。因此通过改革下级法院法官任用模式来强化其独立性,是日本在21世纪司法改革中的重要任务,对我国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法院调解是我国民事诉讼的一项基本原则,在民事诉讼中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在国际上被誉为"东方经验"。但法院调解制度在发挥其优势的同时也不断暴露出弊端。对此,应当从立法、司法实践等方面加以改进和完善。  相似文献   

16.
英国司法制度多为世界各国借鉴之榜样。从对中英两国民事案件管辖制度内容简要介绍入手,归纳建立四级法院体系、为便利当事人而设置初审法院的管辖权、地域管辖的连接点为被告住所地和诉因发生地、允许当事人选择法院和上级法院移送案件到下级法院的共同点,可知最高法院的民事初审管辖权、初审法院管辖范围的依据、地域管辖规定的结构、管辖权转移的情形和条件、法官的专业化程度、案件上诉的条件的不同点,提出合理设置法院、取消最高法院的初审管辖权、推动法官专业化的实现的建议,以期为我国民事案件管辖制度的发展提供经验。  相似文献   

17.
混合法庭是西方列强实现其在近代中国享有的领事裁判权的重要方式之一。上海公共租界混合法庭作为近代中国混合法庭的典型,采用了当时中国衙门的组织形式和西方的诉讼模式,法庭由缺乏法律专门知识和司法经验的陪审官主导审判,它的发展与外人的不断扩权相始终,中国传统法律难于在混合法庭适用。上海公共租界混合法庭作为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一方面侵犯了中国的国家主权,另一方面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的司法进步,加快了中国法制近代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福建泉州中院邀请人大代表协助诉讼调解的司法实践,在福建乃至全国都产生较大影响。针对这一颇有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的课题阐述了若干看法:着重从宪政角度分析人大代表协助诉讼调解的正当性与合法性,力图从多个角度、多个层面剖析这一制度所蕴含的宪政价值,回应了部分学者对这一制度提出的一些质疑。充分肯定了人大代表协助诉讼调解的创新性、可行性。但在推广这一制度的同时,必须谨防它的副作用。在司法理念上,仍应坚持程序正义的大方向,必须给人大代表协助诉讼调解制度一个正确、合理的定位。  相似文献   

19.
工程造价金额巨大,工程造价的结算往往涉及到承包人与发包人之间重大经济利益的分配。工程结算在技术上存在多重标准,在施工合同无效但工程经竣工验收合格的情况下,如何进行工程款的结算,一直是司法实践中亟待解决的焦点问题。最高人民法院法释2004第14号司法解释的出台,有利于问题解决,但因为规定的含糊与不周延,司法实践中理解仍不统一。因此,有必要从法律请求权的角度对此进行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