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以木薯淀粉为原料,高碘酸钠作氧化剂在拟均相体系中制备了双醛淀粉,研究了反应时间、反应温度、高碘酸钠的浓度、反应pH值、高碘酸钠与淀粉摩尔对产品中双醛含量的影响。在选定的实验范围内,制得了双醛含量在64.1%~90.3%的双醛淀粉。  相似文献   

2.
将相转移催化技术应用于传统的化学法提取柠檬醛工艺,改善了反应条件,提取得率超过90%,柠檬醛含量高达97.6%。  相似文献   

3.
本以KF/Al2O3为催化剂,研究了柠檬醛和丙酮缩合制备假性紫罗兰酮的反应,重点考察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反应原料摩尔配比(柠檬醛,丙酮)、催化剂用量诸因素对反应的影响,确定了制备假性紫罗兰酮的优化反应条件:温度15℃、时间0.5h、柠檬醛,丙酮10mmol/90mmol、催化荆KF/Al2O3 1.45g,柠檬醛的转化率为97.6%,假性紫罗兰酮的选择性为100%。  相似文献   

4.
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丁胺卡那霉素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伯胺类和邻苯二甲醛及巯基乙醇生成异吲哚取代生物这一灵敏的反应,利用荧光分光光度法测丁胺卡那霉素含量。结果,卡那霉素含量在0~20.00ug·ml^-1呈线性关系,检测线为0.034ug·ml^-1,检测药品回收率为98.14%~100.49%。  相似文献   

5.
以玉米淀粉为原料,研究了玉米多孔淀粉制备过程中各种因素对产物成孔效果的影响,探讨了酶解成孔的机理,并对制备工艺进行了初步优化.在糖化酶和耐高温α-淀粉酶混合成的复合酶作用下,玉米淀粉水解制备玉米多孔淀粉的最佳工艺为:加酶量为按照理论水解55%淀粉的30倍加入量,糖化酶与耐高温α-淀粉酶的配比7:1,反应体系pH值5.6,酶解温度60℃,淀粉浓度60%,反应时间20h.反应后玉米淀粉的吸油率由16.15%提高到了47.59%.  相似文献   

6.
报道了三芳基镓与芳醛反应生成相应的芳醇,反应条件温和,区域选择性好,产率73%~82%.并用元素分析、IR和1HNNR对产物结构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7.
以玉米淀粉和十二烯基丁二酸酐为原料制备酯化淀粉,讨论了反应体系的pH值、反应温度、淀粉乳的浓度以及反应时间对产物取代度的影响,并得出最佳工艺条件:30%淀粉乳,反应时间为7h,反应温度为35%,pH值为9-10,制得产品的取代度为0.01380。  相似文献   

8.
采用高碘酸钠对竹原纤维进行选择性氧化,探讨了竹原纤维大分子上的羟基被氧化成醛基的过程,并用红外光谱、x衍射等手段分析了氧化竹原纤维的聚集态结构。结果表明,增大氧化剂浓度可以提高高碘酸钠对竹原纤维的氧化程度,使醛基含量增加;氧化后竹原纤维的结构发生改变,为竹原纤维进一步功能改性提供了反应位点。  相似文献   

9.
用流延法制备了甘油含量一定不同温度水热处理的热塑性豆类淀粉膜材料,采用粘度、X衍射分析(XRD)、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扫描电镜(SEM)和力学测试研究了不同温度水热处理对豆类淀粉热塑性材料的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粘度测试显示水热处理后豆类淀粉溶液的粘度增大;X衍射分析(XRD)、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和扫描电镜(SEM)显示,豆类淀粉经过水热处理后,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力学性能测试表明,110℃水热处理过的淀粉膜(甘油含量为30%)的拉伸强度为11.78MPa,断裂伸长率为27.24%,与相同甘油含量非水热处理的豆类淀粉膜相比.其拉伸强度提高了5.75MPa,断裂伸长率提高了3.32%。  相似文献   

10.
多年生草本植物贮藏物质含量的季节变化,在植物的整个生长过程中有重要作用。在生长季节初期,通过利用贮藏物质,能迅速地建立起积极的生产结构。这是多年生草本植物的主要特征之一。因此,这类植物贮藏物质的季节变化,体现在生长旺盛时期,贮藏物质大递增;生长季节初期,则迅速递减。笔者用矽钢酸比色法,对南茨根状塞在不同时期的可溶性糖、淀粉含量进行了测定。试验表明,南荻根状茎中的可溶性糖、淀粉等贮藏物质存在着明显的季节变化。其淀粉在南获的成熟期(11月中旬)达最大值,为38.93%;在5月分南荻营养生长的旺盛时期为19.2%,是其最小值。可溶性糖含量在11月中旬为2.806%,在朝中旬达最大值,为6.34%。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从隐喻的意象图式角度分析"两"与"双"、"口"与"嘴"在语言表达中的同现限制。"两"与"双"的字形不同,它们的意象图式也不同:"两"是平分图式,"双"是配偶图式;"两"、"双"词语在言语交际中的意义和用法也就不同:选择"两"的语境强调"分而为二、两相对立",在选择"双"的语境强调合二为一、配成一对。"口"与"嘴"隐喻投射到对事物域的认识当中,但是各有侧重:"N+口"强调的是"容器通往外界的地方","N+嘴"强调的是"容器中形状突出的部分"。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孟子》中“正”、“长”、“贤”、“良”、“轻”5个形容词的语义和语法功能作较为细致的描写,试图从中寻找出《孟子》中不同的形容词在语法功能上的共性与个性,并进一步提出问题,即这些共性与个性的历时和共时的差异,以及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教育研究大致经历了从哲学--思辩研究范式经科学--实证研究范式到人文--理解研究范式的历程.范式的转换不只是方法的更替,更是哲学理论背景、思维方式、价值取向、研究过程等的变更和创新.本文以众多学者的研究为基础尝试作多方面的比较.  相似文献   

14.
15.
16.
"吏"与"史"     
很多同学容易将"吏"与"史"写混,今天和大家说说怎样区别这两个字. 先说"吏"字吧.在《新华字典》中,"吏"字解释为"旧时代的官员".大家想一想,旧时代的官员们不都戴着一顶官帽吗?在古代,什么身份的人戴什么样的帽子可有讲究了,在官场中这讲究可就更多、更复杂了."吏"字上的一横不正像是那一顶帽子吗?记住这一横,不仅能分清两个字,还把"吏"字的意思记住了,一举两得.  相似文献   

17.
18.
19.
从史铁生的两部长篇小说《务虚笔记》与《我的丁一之旅》的文本出发,重点分析《务虚笔记》小说人物性格,从而通过文字表面的映像,来了解史铁生现实生活经历,发现史铁生最内里的“自我”与“印象”,阐述史铁生小说中的“质疑真实,推崇自我”的哲学思想,发掘文学与哲学的重合方式。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