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月中旬以来.我国南方遭遇了50年来最大范围的雨雪冰冻天气,各行各业纷纷行动起来抗击冰雪灾害。国内媒体对铲冰除雪、电力抢修、春运交通等各方面进行了全方位的报道,发挥了很好的舆论引导作用。要搞好突发灾害事件报道.焦点集中在一个“责”与“度”的把握上。笔者以此次国内媒体抗击雪灾的成功报道为例,探讨这一问题,以期得到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以2008年南方抗击冰雪灾害和汶川抗震救灾报道为契机,突发事件报道将由非常态转变为常态,成为媒体担当其社会公益责任.获得公信力和竞争力的重要报道领域。与中央级广播媒体相比较,地方广播媒体覆盖面较窄、目标听众相对集中.在突发事件报道上要把握好“事件选择”、“核心报道主题设计”和“报道程序设置”三个环节.着力构建贴近性、服务性更强的报道,这样才能有效地发挥其区域影响力,形成差异化报道优势。  相似文献   

3.
应勇智 《新闻传播》2009,(11):46-46
电视新闻既要靠新闻的时效性提升自己的竞争力。又必须以新闻的深度报道来扩大自己的影响力。因此.处理好电视新闻的“新”与“深”的关系对于电视媒体来说至关重要。本文从新的角度来理解“新”与“深”问题.探讨了抓准利于深度报道的题材、处理好组合文体报道的“新”与“深”的关系等问题.阐述了处理电视新闻的“新”与“深”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余彬 《新闻前哨》2003,(2):14-15
“相关报道”指与正在进行的主体报道有关的其他报道,源于第四媒体,通常以“链接”的方式出现。相关报道与主体报道组合运用,以其全方位、多层次、多侧面的特点大大拓展了报道的广度和深度。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开始为国内传统媒体借用,有效地改善了传统媒体的平面传播方式,涌现出一批在读者心中打下烙印的深度报道。常规报道如何有效地引入“相关报道”的理念和操作手法,是值得研究并在实践中予以解决的一个课题。  相似文献   

5.
林强  刘汝山 《军事记者》2008,(10):32-33
“前线编辑部”,集“信息站”、“中军帐”、“突击队”、“加工厂”等诸多功能为一体,使舆论宣传作战指挥关口前移,使报纸新闻触角大大延伸,让相距千里的前后方报道力量同频共振。在今年先后进行的抗击低温雨雪冰冻灾害、抗击汶川特大地震灾害两次战役性报道中,《人民前线》报大胆创新,果断开设“前线编辑部”,有效提高了报纸宣传的质量效益。  相似文献   

6.
从2008年南方特大雨雪冰冻灾害、汶川大地震,到2009年西南大地百年不遇的特大干旱,再到2010年舟曲特大泥石流、各地洪灾,几年间,特大自然灾害频发。同时,国内自然灾害新闻报道也日趋成熟,电视新闻报道中记者现场出镜报道在大幅增加。那么,出镜记者如何做好自然灾害的现场报道?笔者认为,在自然灾害报道中,出镜记者把握好了“入”与“出”,就可以把报道做得既有“生气”又有“高度”。  相似文献   

7.
每年的全国“两会”.是全国人民关注的焦点.也是各家媒体的大考比武之时.但年年开会年年报.往往难以出新.有的记更是发出“两会报道创新难.难于上青天”的感慨。尽管存在困难.但媒体的报道还是每年都有新花样.让受众感觉每年都有新看点.这也是媒体对社会应尽的职责。 “两会”闭幕了.并不意味着“两会”报道就此终结了.记要做有心人.开创“后两会”报道的新天地。[编按]  相似文献   

8.
两会年年开,在这场一年一度的激烈媒体角逐中,有几个大同小异的问题始终困扰纠缠着国内媒体,那就是如何能在纷繁的信息中,慧眼独具不失时机地抓住新闻?如何能吸引更多受众,在众多媒体的较量中胜人一筹?这几个问题归结为一个问题——如何使会议新闻更好看?由于“两会”年年搞.媒体对两会报道操之甚熟.且大家间知己知彼,而受众又难以捉摸,所以这是一个难题。  相似文献   

9.
今年9号台风“麦莎”已渐渐淡出老百姓的视线,但总结、回顾抗击“麦莎”的报道仍是浙江媒体和同仁关注的热点。本文试从报道的内容、形式等多个角度,对我省报纸媒体这次抗台报道的特点作一分析。一、从报道内容看,倡导以人为本,增强了服务性,弘扬了人间真情  相似文献   

10.
在伊拉克战争与抗击SARS的报道中 ,电视藉独特的多通道传播和现场直播优势 ,再次展现了“第一媒体”的魁力 ,也充分说明在重大事件的报道中 ,电视报道策划的至关重要。本文从 6个方面阐释了报道策划思路和方案的良莠对报道效果的制约作用  相似文献   

11.
从今年1月中旬开始,南方的一些地区遭遇冰雪灾害之后,曲靖自1月底也发生了30年未遇的冰雪灾害,使曲靖也成为了重灾区之一。灾害发生后,曲靖市政府迅速启动了抗灾救灾应急预案。作为地方的主流媒体,《曲靖日报》配合市委、市政府全力抓好抗灾救灾宣传,记者、编辑、骨干通讯员齐心协力打好抗击冰雪报道战役,为全市夺取抗灾救灾的胜利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和舆论支持,圆满完成了这一战役性报道工作。主要做法如下:  相似文献   

12.
经济生活本身正在迅速地打破国内外界限。国内问题国际化、国际问题国内化。越来越司空见惯。这对习惯了站在国内看国际的我国媒体来讲,面临的挑战不亚于经济领域本身所面临的挑战。特别是地市级媒体,必须冲破地域性的长期束缚,强化地方经济报道的全球化意识,打破思维方式中的“内”、“外”界限,形成经济报道的新思维。  相似文献   

13.
《新闻前哨》2011,(8):7-7
冯秋红在2011年第6期《传媒观察》中撰文提出,现在的文化报道大多“没文化”。在目前都市生活类报纸的文化娱乐版面上,文化报道已经完全让位于娱乐报道。为什么会走到这样一种境地?1.商家、明星、媒体三方“合谋”,完成经济利益的最大化。2.媒体已有思维定势,重娱乐报道而轻文化报道。如今,一提文化,大家很容易想到的是娱乐。媒体发展到今天,从业人员乃至于主管者都已形成思维定势,认为文化报道“曲高和寡”,唯有娱乐报道才能带来关注度。所以,宁肯大量转载网络上的无聊“星闻”,也不去推动一些原创的文化新闻的挖掘。  相似文献   

14.
今年春节前后中国部分省份遭遇50年来罕见的冰雪灾害,四川也是受灾较为严重的地区之一。为积极配合政府工作的有效推进,四川本地媒体充分整合资源,为抗灾救灾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了强大的舆论支持,提升了政府为民服务的“勤政”形象。下面就对四川报业在本次抗击冰雪灾害报道中呈现出的特点做一解读分析。  相似文献   

15.
陈佃 《视听纵横》2003,(4):34-37
若干年后,如果我们回想起来,公元2003年注定是与一场突如其来的传染性疾病——非典型性肺炎(非典)联系在一起的。在这场“抗击非典的人民战争”中,人们不难发现大众传媒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面对事关国家公共安全和公众利益的重大危机,国内主流媒体从最初的集体失语到发出声音再到全方位的报道,有人评价媒体经历了另一场“非典型”的运作机制的突破。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美国媒体“9.11”事件的报道和“9.11”五周年的纪念报道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了突发性灾难事件报道与灾难事件纪念报道的差异,认为灾难事件报道注重时效性和准确性,灾难事件的纪念报道更注重深度分析和理性预测,提出灾难事件的纪念报道的具体报道策略。  相似文献   

17.
广东省汕头市2013年发生的“8·17”洪涝灾害灾情严重,引起高度关注。快速、准确、适当地报道灾害事件,是新闻媒体实践其监测环境、满足受众知情权等重要社会职责的体现。本文从此次“8·17”洪涝灾害报道入手,浅析报纸在灾害新闻报道中的优势和劣势,并探讨如何扬长避短,从而实现在激烈的媒体竞争中成功突围。  相似文献   

18.
郭凯 《军事记者》2003,(12):16-17
近年来,“成就报道”如一道隔三岔五就要吃的“家常菜”,频繁地出现在媒体上。如何建构成就报道的创新机制,挖掘成就性报道的“创新点”,寻找成就报道改革的突破口,使成就性报道与时俱进、常报常新,是媒体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成就性报道:媒体“新宠”为什么现在成就报道这么多,这么频繁?笔者分析,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国家和军队建设的大好局面,为成就性报道提供了更多的新闻素材。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国家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速度在世界上是“一枝独秀”,GDP每年保持着7-8%的增长率,经济发展进入了“快车道”,我国居民的生活水平…  相似文献   

19.
李琛  来向武 《青年记者》2008,(10):52-53
从全面参与报道1984年奥运会起,我国媒体在对历届奥运会的报道过程中,逐步形成了具有我国特色的奥运报道模式。从报道的指导思想和报道内容的选择方面看,“唯金牌论”是代表性的表现形式之一。新闻报道中的“唯金牌论”,主要指媒体以胜利者为聚焦对象,着重于对冠军运动员和优势竞赛项目的报道,客观上形成“胜者为王,败者被冷落”和“银牌仅仅是一种安慰奖,而铜牌则几乎不被议论”的舆论氛围,“宣扬一种表彰成就、崇尚胜利的情绪”。  相似文献   

20.
孔华 《新闻世界》2008,(8):72-72
我国反腐败的力度一直不断加强,反腐败题材一直是媒体和社会关注的热点。近年来,大要案不断见诸报端,但不少反腐败报道不仅没有突出打击反腐败的主旋律,反倒在“情”、“色”上大做文章,导致反腐新闻庸俗化、桃色化,甚至有不负责任的媒体公然虚假报道贪官“情事“,既损害了媒体自身形象,有伤媒体风化,也混淆视听、愚弄大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