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继用恒定电流场模拟出两等量异种电荷的等势线后,部分学生提出下述两个问题:问题1:能否用这种模拟方法描绘出两等量同种电荷的等势线?问题2:能否用这种模拟方法描绘出两不等量同、异种电荷的等势线?  相似文献   

2.
文1和文2对以下基本问题作了探究.文1通过一个实例进行了分析,没有得到一般情形下的任何结果;文2通过构造费马点求解基本问题,但没有给出解法成立的理由,不够严谨.本文用初中学生能够理解的初等数学方法对基本问题作了研究,得到了两个有用的命题,彻底解决了该问题。  相似文献   

3.
1问题的提出问题1方程x2-x-a=0在[-1,1]内有解,求a的取值范围.问题2方程x2-x-a=0的两个根都在[-1,1]内,求a的取值范围.这两个问题都是曲型的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分布问题,可令f(x)=x2-x-a,然后考虑抛物线与x轴的交点有何要求,从而得出等价条件.这种方法虽然繁,但它是常法通法,理解也容易,所以学生务必掌握.而对于问题1,我们过去常用如下方法:解出a=x2-x,把a看作关于x的函数,方程x2-x-a=在[-1,1]内有解,相当于求定义域为[-1,1]时函数a=x2-x的值域.可是联系问题2,如果也用这种方法,那函数定义域是什么呢?是否问题2更加适合用这种方法,因为问题1中…  相似文献   

4.
1问题的提出 例1 m1=lkg,m2=10kg的两个物体放置在空中两个位置。m2比m1高1m。若我们取比m2高1m的某点为零势能面,则有:  相似文献   

5.
用方程解应用题和用算术方法解应用题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思路。要学好用方程解应用题,关键是先要把问题和条件联系起来思考,看它们之间存在什么样的数量关系,再确定等量关系,然后列出程式,最后求出方程的解。 用方程解应用题一般有两种解法。这是因为任何三者数量之间的关系都可以写成三个不同的等式,其中两个可构成方程式,另一个是算术关系式。 如:路程、速度、时间三者之间可写成下列关系式: (1)速度×时间=路程 (2)路程÷时间=速度 (3)路程÷速度=时间 假如求时间,则(1)(2)式为方程式,(3)式…  相似文献   

6.
一、设疑导入,激发思考  1.教师用投影出示下图的两个角,请学生观察这两个角哪一个大?是怎样比较的?  学生讲述比较的方法。可能有这些说法:由观察就可以说左边的角比右边的角大,用叠合的方法比较或用量角器量就可知道谁大谁小。教师演示叠合法。  2.教师在学生指出比较两个角大小的方法的基础上,特意提出用度量的方法,请学生说说度量用什么单位说明角的大小。学生会根据自己的经验,说用“度”表示。这时,教师可要学生举一些用“度”表示角大小的例子,如直角是90度,三角板上有30度、60度、45度的角。由此,引入课题——角…  相似文献   

7.
用t色染m×n棋盘(约定m≤n)有两种可能情形:对于任意一种染色方式,棋盘必定含有一个矩形,其四个角上的方格有相同的颜色(这样的矩形称为同色矩形)或存在一种染色方式,使得这个棋盘中的每一个矩形都不是同色矩形.文[1]、[2]分别解决了用3色染m×n棋盘及用n色染(n 1)×m棋盘问题,本文介绍一个方法,用它可以讨论t色染m×n棋盘问题.引理1若用t色染m×n棋盘,则至少 1个方格染有相同的颜色,简称为同色格.引理1的证明参见[3]P66.引理2若m×n棋盘中有a个小方格染有相同的颜色,不妨设为黑色.用aj=1、2、…、n)表示第j列中黑色…  相似文献   

8.
作为课外园地的[1]就一类问题提出了“逐点累加法”.这个方法新颖,对于解决所论对象数量较小的情形是行之有效的,但是当数量较大时,用此方法逐点标号再累加,显得有点繁复,做起来颇费时费力.为此,本想提出用排列组合方法来解决这类问题,下面仍旧用[1]中的例子来加以说明.  相似文献   

9.
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中,涉及弦的问题尤其是弦的中点问题特别多.处理这些问题的方法是很多的.本文介绍用圆锥曲线弦的一个性质来处理这些问题,可使人感受到其清新简洁之美.一、圆锥曲线的一个性质定理1椭圆0)的弦的中点与椭圆中心连线的斜率与此弦斜率之积等于(两斜率存在).证如图1,弦AB的中点两式相减整理得类似地有定理2双曲线弦的中点与双曲线中心连线的斜率与此弦斜率(两斜率存在)之积等于定理3抛物线y~2=2px(或x~2=2py)(p≠0)弦的中点与抛物线顶点的连线斜率与此弦的斜率之积等于为弦中点的横、纵坐标)、二、定理1-3…  相似文献   

10.
1问题的提出 题目:设两个向量e1,e2,满足|e1|=2,|e2|=e1,e2的夹角为π/3,若向量2te1+7P2与向量e1+te2的夹角为钝角,求实数t的取值范围.  相似文献   

11.
同学们在初学基础有机化学时,常常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其中对芳香醛概念的认识极为模糊,本文就这个问题提出来与大家商讨,供有机化学教学参考.在讲完醛酮一章内容后,学生作业中有以下两道题:1指出下列化合物中,哪些是进行Cannizzaro反应的合适试剂:正确答案是a).但几年来都有相当多的同学选a)和c).2用简单的化学方法鉴别下列物质:正确方法应是先用银镇反应将b)区分出来,尔后用磺访反应来区分a)和。)或者先用磺仿反应将a)区分出来,最后用银镜反应区分b)和c).具体操作步骤为:但也有许多同学用斐林试剂代替I2+…  相似文献   

12.
教学内容:冀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56、57页。教学目标:1.经历自主解决问题,并尝试将分步计算改写成不带括号的两级混合运算的过程。2.理解两级混合运算的顺序,会进行两级混合运算。3.初步感受混合运算顺序在实际应用中的合理性。一、饮料问题1.师生谈话引出情景图,请学生观察,并鼓励学生说一说从图中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2.提出问题,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计算。3.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要鼓励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解题思路和策略。4.尝试改写算式。提出蓝灵鼠的问题,指导学生把有乘有加的两个算式改写成一个综合算式。5.交流学习。(1)…  相似文献   

13.
在比利比例教学中,从学生质疑来看,对以下概念的理解容易产生模糊不清,现举例予以回答。问题1:0既然不能做比的后项,那么在球赛中出现1:队2:0的记录,这又怎么解释?答:比较两种事物的数量关系,一般有两种方法:一种是用减法比较,即一件事物比另一件事物多(或少)多少的比较方法;另一种是用除法比较,即一件事物是另一件事物的几倍(或几分之几)的比较方法。球类比赛中出现的1:0、2:0的记录是属于第一种意义的比较。如甲、乙两人进行乒乓球比赛,甲先胜一局,记作1:0,甲又胜第二局,记作2:0。这种记录是表示谁胜谁负得分…  相似文献   

14.
一、提出问题例1(2015年武汉四月调研)某实验小组用下列器材设计了如图1所示的欧姆表电路,通过调控电键S和调节电阻箱,可使欧姆表具有“×1”、“×10”两种倍率().  相似文献   

15.
线程在支持J2ME的手机应用程序的实现中存在两个问题:1.J2SE中THREAD类的方法不能全部兼容;2.CLDC的配置资源非常有限.文中介绍了MIDP移动设备中线程实现的特点:提出了线程启动、停止的方法;解决了线程同步的问题,最后研究了线程间等待和通知的机制。  相似文献   

16.
本刊1994年第3期刊载了张光华同志的《关于二次曲线弦分点问题的处理》一文,提出了利用偏导数法解决这一类问题的观点。本人认为,这一类问题也可用初等方法给出较为筒捷的解法。一、求二次的线以某定点为分点的弦所在直线方程右焦点F的直线与椭圆C交于A、B两点,试求直线l的方程和弦AB的解F(l,0),令A(2cosa,3sina)AF/FB=2由定比分点坐标公式得:1).|AB|=3/2|AF|=27/8例2过点B(1,l),能否作直线m,使m与C:x~2-y~2/2=1交于Q_1、Q_2两点,且点B是Q_1、Q_2的中点,这样的直线如果存在,求出它的方程,如果不存在,说明理由。解设Q…  相似文献   

17.
在中学数学中,二项展开式是大家熟知的,当多项式的项数在三项以上时,仅在幂指数n=2的情形即多项式的平方给出一个一般的展开法则;当幂指数n≥2时,多项式的展开一般学生要借助于二项式的展开式来处理,但用这种方法处理多项式的展开问题,往往要涉及到两次二项式展开,因此计算容易出错,这也是高考中这类问题得分率往往不高的一个原因.例如,对于求(2x~2-3X-1)~6展开式中。x~6的系数这个问题,一般学生有下面两种处理方法:方法1的展开式中。了得到x~4的系数,分下面三种情况讨论:的展开式中取常数项,因此这时x~4的的展开式中…  相似文献   

18.
1 初始问题的提出 过抛物线y^2=2px(p〉0)的焦点的一条直线和抛物线相交,两个交点的纵坐标为y1.y2,求证:  相似文献   

19.
[1]通过三道数学竞赛试题总结出一类多变量双重最值问题的求解策略,[2]改进了[1]繁琐的解法。考虑到“数学的本质往往是最简单的”,本欲通过建立关于“最大值”或“最小值”的不等式,然后用解关于“最大值”或“最小值”的不等式的方法求出此类问题的双重最值。以下通过[2]中的两道例子加以说明。  相似文献   

20.
1 问题的提出 文[1]提出:利用图1所示的凹多面体来否定命题:“有两个平面互相平行,其余各面都是平行四边形的几何体是棱柱”欠妥,并提倡用如图2所示的这样难得的凸12面体作为否定该命题的反例.该文说理透彻,笔者深表赞同.文末提出了这样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除了这样的凸12面体外,还有没有其他的凸多面体可以用来作为否定上述命题的反例呢?这个问题有待于同行们去思考,去研究.”笔者对此颇感兴趣,作了一番尝试,并有所得,简述如下,望同行斧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