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大陆学者把鲁迅加入“左联”说成是共产党视鲁迅为“同路人”、派人做鲁迅工作的结果。反鲁派则把这说成是“招降”、“投降”。以此对鲁迅大加挞伐。事实上,鲁迅之加入“左联’,有着多方面的深刻而复杂的原因,是鲁迅对1927年国民党“清党”后黑暗现实的一种反抗,是他面对日益白热化的阶级斗争形势的必然选择,也与其向往集团作战的一贯追求、重视培养文艺新人的战略眼光有关。总之,鲁迅加入“左联”是自然而然的,是对历史进步怀有热切期望,并愿意为此尽个人之力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左联五烈士”研究从一开始就形成了两个显著特点:一是缅怀纪念与考证研究紧密结合,二是研究中鲜明的阶级性和强烈的政治色彩。“左联五烈士”研究自1931年正式拉开序幕并掀起第一个高潮,建国后又分别在纪念“左联五烈士”牺牲20周年、30周年和50周年之际形成三度浪潮。“左联五烈士”研究自鲁迅创始,经几代研究者的不懈努力,终于以脚踏实地的工作,克服种种困难,从一砖一瓦构建起坚实的颇具规模的研究殿堂。  相似文献   

3.
瞿秋白为中国左翼坛译介、输入了一系列马列主义艺理论的重要原理,它的艺思想对“左联”作家的创作产生了不可低估的影响。而且,瞿秋白与包括鲁迅在内的大批“左联”作家亦师亦友的革命同志关系,为他参与对“左联”的领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左联"成员是一群身无长物的知识分子。他们依靠手中的笔谋取生计并影响社会。为了将他们呐喊的声音传递到民众中,他们创办了为数众多的同人刊物,并通过各种人脉关系走向公共媒体,同时利用电影、戏剧和工人夜校等形式作为传输思想的管道。通过一系列的努力,他们开拓出了无处不在的表达空间。与无处不在的表达空间相比,"左联"由于其倾覆既有社会秩序的主张和与中国共产党之间非常明显的联系,使其无法见容于国民政府,这就导致了它的成员不得不活动于地下状态。这样的活动状态使"左联"知识分子无法在上海社会构建起正常的社会关系。  相似文献   

5.
左联漫忆     
一“左联”成立于1930年3月间。由于我曾是太阳社的成员,而创造社、太阳社的成员当“左联”成立时是全部参加的,所以“左联”一成立我就算是盟员了。可是,当“左联”在上海宣告成立时,我还在日本东京读书,因而并未参加成立大会,只是其后在东京跟华蒂(叶以群)等几个同志搞了个“左联分盟”,一面跟国内经常取得联系,  相似文献   

6.
中国左翼作家联盟一九三○年三月成立于上海。她在党的领导下,克服了重重困难,冲破国民党反动派骇人听闻的白色恐怖,英勇顽强地展开了反“文化围剿”斗争,有力地配合了党所领导的武装斗争,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留下了光辉灿烂的篇章。左联的对敌斗争形式,除了举办读书班、演讲会及开办工人夜校外,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创办刊物。通过这些刊物,宣传左联的纲领、章程、决议,并发表作品,介绍无产阶级文学,借以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教育群众。据不完全统计,左联的刊物有三十二种之多。这些刊物,大致可分为左联机关刊物、左联有关刊物及左联成员办的刊物三种。  相似文献   

7.
我们通常所说的"左联时期的文学",即指现代文学史上第二个十年(1927-1937年)的文学,套用现代革命史的分期,就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或曰十年内战时期)的文学".这两种分期的表述方式,看似不过字面上的不同.实则是有所讲究的:把现代文学的第二个十年叫做左联时期,一方面表示出文学史按其自身内部规律来分期的意图;另一方面——更其重要的——包含着这样一种文学史观:认定在"五四"以来的新文学——新民主主义性质的文学中,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和在无产阶级领导影响下的革命民主主义文学是其主流.而这,正是我们所要掌握的本时期文学的重点.  相似文献   

8.
瞿秋白与左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左联摆脱左倾机会主义错误路线,当以 1931年 11月的决议为标志。这一决议的形成,正是瞿秋白亲自参与的结果,这也是瞿秋白1931年重返文坛后的第一个重要举措,他的思想与行动,为左联从挫折走向胜利作出了不应忘记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周文为例,从一个角度——左联作家的被生产模式这个角度来研究左联作家的成名及其背后的各种机制的运作过程,同时也涉及周文的创作。作家的被生产过程实际上包括了左联团体的需求及内在的势力要求、现代媒体的运用及读者的接受心理、以及市场机制和时代环境各种因素的介入,是一个颇为复杂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
从周文看左联作家的被生产模式--兼论周文的创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以周为例,从一个角度--左联作家的被生产模式这个角度来研究左联作家的成名及其背后的各种机制的运作过程,同时也涉及周的创作。作家的被生产过程实际上包括了左联团体的需求及内在的势力要求、现代媒体的运用及读的接受心理、以及市场机制和时代环境各种因素的介入,是一个颇为复杂的过程。  相似文献   

11.
冯润璋青少年时代与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有着密切的关系,与妻子吴碧云毕生从事教育事业和革命事业,对中国现代学和中国现代教育做出了较大贡献。  相似文献   

12.
音乐学视域下的“风”字解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风"字意义的指向经历了由一种自然现象演化为民俗、歌谣的渐变过程,在这一历程中它与音乐的关系也越来越紧密。根据风之本意,结合史料、文献记载,对"风"字予以音乐学视域下的解读会发现:风名来源于祭仪,风就是民歌,风还是乐器。  相似文献   

13.
冯友兰一生与教育活动结下不解之缘。在冯友兰的哲学思想中,与其教育思想及活动关系最为密切的,当属其人生哲学思想。冯友兰的人生哲学思想,主要体现在他的人生观及人生境界理论当中。基于人生哲学思想,冯友兰还提出了志于"立德"、注重"教化"和个人"努力"等教育主张。这些主张直至今天仍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胡风文艺思想中包含着深刻的读者意识,却一直未曾得到关注和阐发。在"大众语"建设、大众文艺、民族形式的讨论以及文艺批评实践中,胡风无不表现出对读者问题的极大关注。与左翼主流臆断大众读者的接受属性,提倡以迎合的态度投其所好,以便达成政治功利目的相反,胡风更为维护大众读者作为实践个体的积极能动的主体性,并主张以符合现实主义和审美主义精神的作品促其进步,以免其跌入封建主义和教条主义的泥潭。在胡风读者意识的背后,潜隐着与现代接受美学之宗旨相似的人道主义精神,这无疑为胡风理论及本人命运的悲剧埋下了伏笔。  相似文献   

15.
雷锋精神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家园的时代性,是涵养高职学生巨大的精神财富。由于新时代雷锋精神与高职思政教育的内容和育人功能高度一致,把新时代雷锋精神作为高职思政教育新的精神引领,将助力青年学生尽快成人成才和树立"中国梦"理想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高职院校通过赋予新时代校园文化新内涵、发挥思政课堂和课程思政主渠道作用、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完善思政工作保障机制、加强雷锋文化常态化研究等方式,寻求新时代雷锋精神作为高职思政教育精神新引领的最优路径。  相似文献   

16.
刘建华 《湘南学院学报》2009,30(4):65-67,71
李绿园的长篇小说《歧路灯》以18世纪的河南开封为背景,对清代中叶多姿多彩的社会生活和文化风习作了详细的描绘。借助小说中对"质当"、"滚算"等经济行为的描写,我们可以从中解读清代中叶的市民经济活动,并管窥其中的文化蕴涵。  相似文献   

17.
从中国古代的传统道德、家礼家范入手,分析发生在明末至清代的“冯小青现象”,并进一步证明,通过文人对其人及其生存环境的解读,冯小青从一个现实中的才女演变成为那一时代的道德偶像。文人对“冯小青事”的道德解读最终实现了阅读视野的突破,冯小青这一人物形象既有着历史的厚重感又充满了时代的因素。  相似文献   

18.
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一个由阮元、王豫两大家族女眷为主、参与成员及于长江南北的女性诗文团体在扬州一带异常活跃。这一团体名曰"曲江亭诗社"。她们不仅诗文唱和活动频繁,而且文学成果也颇为丰硕,但相较于同时期的其他女性诗社,如"清溪吟社"等,名声则远远不及,主要原因乃在资料缺失。通过对清代地方文献的搜罗,得其点滴遗迹,并借此复其概貌。  相似文献   

19.
著名哲学家冯契关注着美。冯契倾心于金刚怒目,它近乎崇高;它是为人生而艺术,是真善美的统一,在风格上表现为热烈。冯契以为,由于有了形象思维的辩证法,审美的自由是可能的;由于有了人道原则,作为特殊审美形态的金刚怒目也是可能的。在冯契的思想中,美和善(自由人格)互为前提。形象思维的辩证法既产生了审美的自由,又以个性化的感性形象为手段,培养了自由个性;进一步,作为特殊审美形态的金刚怒目则能够唤醒人的生命力感。  相似文献   

20.
大学生雷锋精神的培育,对于高素质人才培养、社会发展与民族振兴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当前辽宁省高校大学生雷锋精神培育的整体态势良好,但仍存在有待改进之处.文章结合德育环境理论,从大学生主体、家庭、学校和社会角度分析当前雷锋精神培育的现实困境及其成因,认为应从注重雷锋精神培育的全面性、创新雷锋精神培育方式方法、构建"四位一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