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老子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授人以鱼只救一时之及,授人以渔则可解一生之需.”科学的思维方法是学生探索获取新知识、分析解决新问题的金钥匙.那么怎样实施探究教学,培养、发展和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可持续终生发展呢?  相似文献   

2.
冯运斌 《教育文汇》2013,(17):30-31
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是说教学不能满足于教给学生一些现成的知识,而应帮助学生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这没错。但我觉得,授之以“渔”之外,更应为学生建设出一片探索和检验知识的“鱼塘”。  相似文献   

3.
根据语文教学的“发展原则、学科原则、长效原则”,课标下的语文阅读教学要把握好三部曲:授之以欲,激发学习兴趣;授之以语,从讲话到对话:授之以渔,教给学习方法。  相似文献   

4.
教学三境界     
教学有三境界——“授之以鱼”、“授之以渔”、“授之渔场”。“鱼”即知识技能的结论,是教学的第一追求;而“渔”即获取知识技能的方法和技巧,才是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渔场教育”是以场境创设为基础的“场境教育”,是“授人以鱼”的知识教育与“授人以渔”的方法教育发展的必然,是一种以学生“自主建构”为核心,构建“生命化”、“生活化”和“生态化”的学习场境的教育。  相似文献   

5.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当前教学理论与实践中提出已有很长时间。有些研究者对这一观点持完全赞同态度,有些研究者持不完全赞同态度,认为不是"授之以渔",应是"鱼渔同授";不是"授之以渔",应是"引导学生获鱼和渔"。以上认识反应了教学研究者对"教学目标是什么"这一问题认识的深化,但这些认识有一个共同的前提:要学习的知识本身没有变,教师与学生都是围绕着"如何获得既定的知识"而进行教与学。笔者认为,教师不仅是让学生获得学习知识的方法和别人的知识,而且更为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创造知识。  相似文献   

6.
杨永娥  任燕 《成才之路》2012,(3):15-I0010
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大部分自学能力较差,主要靠教师的教授,进入岗位之后的适应能力差,不能很好地把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解决新问题。本文就此问题论述了中职教师在教学上怎样让"授之以鱼"变为"授之以渔",以达到让学生掌握良好的自学方法。  相似文献   

7.
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句话强调了“钓”的重要性。“钓”是什么?“钓”是过程、是方法。由此,联想到语文教学中“过程与方法”这个教学目标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8.
吴丽 《小学生》2013,(9):126-126
小学科学教育是对学生进行科学启蒙教育的重要阶段,重在培养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能力及良好的科学素养。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探索学生主动学习的形式,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  相似文献   

9.
贾建平 《学周刊C版》2014,(2):189-189
数学大师笛卡尔说:“最重要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常言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都说明方法的重要性。本文通过对课本上一道普通习题的一题多解的探究.试图挖掘十分丰富的数学思想方法.从而有效地指导学生快速解答中考题。  相似文献   

10.
张娟 《学苑教育》2012,(17):21-21
“新课程”提出教学要以人为本,强调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所用的数学,人人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要实现以人为本,就要做到“鱼”、“渔”同授,既授之以鱼,又授之以渔。教师要先授“鱼”,后授“渔”,并且授“适宜”的“渔”,授予学生独立思考的方法,自主学习的方法,创新能力的方法,质疑能...  相似文献   

11.
董现良 《考试周刊》2011,(5):173-174
教学原本就有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层意思。因此教师在设计教法的同时更要重视学法设计,不仅要让学生学会,而且要让学生会学。物理教师要注重学法引导、点拨、比较,使学生形成学习习惯,提高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引导学生认识学习过程的重要性、记忆方法的重要性、解题方法、技巧的重要性。总之,教师应把教学责任放在引导、建议、鼓励上,而不是代替学生去想、去做,把权利交给学生,真正变授之以"鱼"为授之以"渔"。  相似文献   

12.
此文以自身教学的经历和感受诠释了“循序渐进”“三变”教学法的内涵,强调了“我要学”是素质教育的前提;“乐学”是培养能力素质潜在的动力源泉;授之以“渔”是造就学生由“发散思维”到“创新思维”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3.
笔者在对某些历史现象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时,曾遇到学生提问:“您讲的史实我都能记住,但是我怎样才能像您那样思考呢?”这就涉及“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问题。那么,在具体的教学中,如何让学生掌握分析历史现象发生的原因的正确方法?笔者以为,利用思维的对称性、全面性和可逆性可取得较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曹银芳 《学周刊C版》2014,(7):174-174
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古人在做事时已经看到方法的重要性.随着现代社会的迅猛发展.科技已经在教学中广泛运用.它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着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新课程的实施.对我们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不再以单独传授知识为教学目标.而是更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也发生了变化.不只是向学生传授知识.而是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形成终身学习的能力。一堂好的语文课.不是教师的表演,不是让学生知道那些知识.而是让学生从中获取学习的方法。近年来,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我对阅读教学法的指导进行了探索.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下面,我结合课堂实践谈谈自己的体会。  相似文献   

15.
戴桂珍 《培训与研究》2006,23(12):127-129
授之以渔与授之以鱼密不可分。只有丰厚扎实的授之以鱼,才有授之以渔的可能。然而,翻译课的教学主旨在于“授之以渔而非授之以鱼”。因此,在授之以鱼过程中必须注重适时地提升为授之以渔,营造“鱼”“渔”之间的旨趣。翻译课中的译例分析与译文比读的教学是授之以渔与授之以鱼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6.
"教是为了不教"、"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等等这些理念都是非常科学的,但也是抽象的。作为一名高中教师,在教学中的确需要贯彻这些科学的理念,将这一抽象的理念贯彻到具体的教育教学工作中。  相似文献   

17.
蒋卓敏 《考试周刊》2012,(48):36-36
说起教学,当然离不开老师、学生、和书本。老师在教学中充当着引导者的角色,对学生授之以鱼,更是授之以渔,让学生学到知识,也掌握了方法。在以前的教学中,学生是一个被动接受的角色,但现在学生已经转化为教学中的主体,越来越多地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相似文献   

18.
一、掌握策略和方法,强化自主学习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善于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究的积极性,还要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适合自己个性的学习策略。学习策略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学习知识和技能、认识外部世界的策略;二是对自身学习方法进行选择和应用、对学习活动进行反思和调控的策略。  相似文献   

19.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作为教师.在考虑如何教授知识的同时,更要注意让学生会学习,乐于学习。几年来的教学实践让我对小学英语学习有了几点思考。 一、教学生调整心态。树立信心  相似文献   

20.
古人云:“授之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授之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是“授之以渔”,很多老师也意识到教会学生学习比纯粹地传授知识更为重要。如何有计划地循序渐进地传授学生学习的方法呢?下面谈谈我在语文教学中的一些做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