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71 毫秒
1.
卢江梅 《湖南教育》2005,(14):25-25
前不久。我参加了一个数学教学观摩活动,其中有一堂课的一个片断一直在我的脑海中回旋。有一位老师在执教“锐角和钝角”时,创设了这样一个教学情境:课件出示夜色中的黄浦大桥,并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你看到了什么?”我原以为学生会这样回答:“黄浦大轿的风景真美啊!”可我万万湍有想到,学生一站起来就说:“我看到了角。”“我看到了直角。”我看到了锐角。”  相似文献   

2.
赵芳 《早期教育》2005,(3):20-20
星期一早上,我一来园,军军、源源、佳佳等小朋友就围着我说:“赵老师,赵老师,昨天我在电视上看到你了!”“我看到你和孤儿在一起。”“我妈妈说你领养了一个没有爸爸妈妈的小妹妹。”“我看到你做了爱心妈妈啦!”……他们的话引起了其他孩子的关注:“真的?赵老师上电视了?”“可惜我没有看见。”  相似文献   

3.
用心看见     
月温柔地挂在空中,给大地撒下一片皎洁。月说:“世人只看到我表面的完美无瑕,谁又看到了我心的荒漠?”我低头沉思,庭院里月影斑驳,使人顿感凄凉。我说——我真的能看到,看到了你身后嫦娥的轻泣,吴刚的无奈。恍惚间,那“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李白又浮现在眼前,他仿佛在诉说着:“世人看到了我流传千古的诗句,看到了我‘把酒问青天’的气势,可谁又看到了我背后的艰辛?”是啊,从“我辈岂是蓬蒿人”到以后的仕途不振;从小时候的贪玩,经“铁杵磨针”的教训,再到以后的“诗仙”,他经历了多少痛苦,多少煎熬,但却又时时把豪放乐观带…  相似文献   

4.
在我7岁的时候,我的切罗基族爷爷带我去一个钓鱼点钓鱼。爷爷让我往平静的池塘里扔一块石头,问我:“看到什么了?”“我看到一朵水花。”我回答说。“你还看到什么别的了?”爷爷问。  相似文献   

5.
幼儿时期是语言发展的黄金时期。但要在幼儿园抓好语言训练并不容易,因为仅仅靠课堂训练是很不够的,特别是小班,一周只有一节语言课,时间不过15分钟。因此,我利用课余时间(如饭前几分钟,散步等),作了一些探讨和尝试。例如散步时,我跟孩子们说:“今天出去,比一比谁看见的东西最多。”接着我自己先说:“我看到大树上有许多小鸟在叽叽喳喳地叫。你们看到什么呢?”孩子们抢着告诉我:“我看到许多红花开了。”“我看到几只蝴蝶在空中飞。”“我看到一辆小轿车台公路上开过去。”孩子们的眼睛列处搜寻“目标”。连地是爬着的蚂蚁也被发现了:“老师,快来!我看到这里有许多小蚂蚁在爬。它们来来去  相似文献   

6.
先让我们看这样两个镜头:一年级语文课上,孩子们在学习“bpmf”。老师用多媒体出示一个孩子听广播的画面,然后问:“小朋友,你看到了什么?”刚入学的孩子不谙世事,一个孩子马上站起来:“老师,你是不是想教我们读b呀?我早就会了。”老师有些尴尬,仍不失温和地说:“我问的是你看到了什么?”那个孩子带着一脸的委屈坐下了。一只小手举起来:“我看到了一个录音机。”老师摇摇头。另一只小手举起来:“我看到了录音机上的天线。”老师摇摇头。第三只小手举起来:“我看到了一个小朋友在听录音机。”老师还是摇摇头。最后终于有一个…  相似文献   

7.
我是从水晶球里看到的。好吧,我承认不是水晶球,只是一个翻个儿的金鱼缸。但是正是大夏天,我和瑞秋在厨房的桌旁玩腻了算命游戏,就开始盯着一个不用的金鱼缸发呆。“你看见什么了?”我问瑞秋。“什么也没看见!”她耸了耸肩。“知道我看见什么了吗?”“什么?”“什么也没看见!”我一脸坏笑。其实我看到了,至少鱼缸上反射着我自己的影子。我突然认真起来“:不,等等,我看到了!”我向瑞秋宣布“,我将成为一名作家。”“你?”她拢了拢额前的刘海儿,摇了摇头。“什么意思?”“像那种真正的作家?写书的?图书馆放着的那些书?”“对,就是那样!”我听…  相似文献   

8.
宋嘉 《当代教育论坛》2003,(11):128-128
我有机会接触到学校颁发的一些布告、通告、决定之类的东西。每当讨论学生处分问题时,我的心情总是沉重的,很不情愿处分,又不得不处分;而当我看到一些处分决定的文字时,就更沉重了,此时,我不情愿看到的东西就不是“不得不”去看了。 只要我看到“勒令退学”这四个字时,我就断然地把“勒令”两字划掉了。我们文字起草人员:这个“勒令退学”与那个“退学”是什么区别?  相似文献   

9.
明确的目标     
《现代语文》2005,(8):40-40
父亲带着三个儿子到草原上猎杀野兔。在到达目的地,一切准备停当、开始行动之前,父亲向三个儿子提出了一个问题:“你看到了什么呢?”老大回答道:“我看到了我们手里的猎枪、在草原上奔跑的野兔、还有一望无际的草原。”父亲摇摇头说:“不对。”老二的问答是:“我看到了爸爸、大哥、弟弟、猎枪、野兔,还有茫茫无际的草原。”父亲又摇摇头说:“不对。”而老三的回答只有一句话:“我只看到了野兔。”这时父亲才说:“你答对了。”  相似文献   

10.
当一个透明状态的、若有若无的人形怪物,在我的眼前飘来飘去时,我在心里对自己说:“这只是我的幻觉,不是真的,不用害怕。”我闭上眼睛再打开来,人形怪物消失了。我长吁了一口气。但是,透明状态的人形怪物,不定期地在我的眼前出现,次数越来越多。直到阿亮又一次大叫起来,我才明白问题的严重性。阿亮像看到鬼魂一样惨叫:“蒜头,你在哪?卷毛,你在哪?”我和蒜头同时答应:“怎么了,我们就在你的身边。”“不,我看到——,我看到——”“你到底看到了什么?”我大声地问。“人、形、怪、物,透明的、若有若无、在飘动!”阿亮颤声说道,“就像一个幽灵,…  相似文献   

11.
噢,不!他正在融化!快!拨“911”!汪!太晚了……打电话取消求救吧。露茜夫人为你占卜前程先生,你知道吗?我发现了一件事!如果我盯着这个球,我就能看到未来!如果我全神贯注于这个球,我就能看到将来要进行的所有比赛……我看到咱们的球队赢得了多项冠军!我看到……我不想打扰你,可在你看到每样东西的时候,他们的打者已经一路跑回本垒了!我看到你宏伟的将来了,伙计!我看到你成为了一名伟大的投球手……“9”看起来像是个小“0”多了条尾巴…史努比 查尔斯·M·舒尔茨(charles M .Schulz)  相似文献   

12.
同道中人     
“你也喜欢日本动漫,”“嗯。”“我看到了你的签名,同道中人啊。”我笑笑,而你打完水从我身边轻轻走过。刚进教室,我看到你的课桌上早已整整齐齐摆好了书,那两本厚厚的《五年高考三年模拟》让我“虎躯一震”。“学霸”,这是你给我的第一印象。  相似文献   

13.
老虎也温柔     
“老虎来了——!”有位学生看到我,边喊叫边慌张地朝教室逃。什么?——老师变成了“老虎”,我有那么凶悍吗?我不禁“怒从心头起”,今天,定要给他们点“颜色”瞧瞧……我冲进教室,教室里顿时安静下来,“小东西”们都感到情势不对,一个个睁大惶恐的眼睛看着我(老虎发怒了,谁又要倒霉啦)。不知怎的,看到这一双双“可怜”的眼睛,我竟不忍再“凶悍”,他们的“温顺”浇灭了我的“狂暴”,我何不“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于是,我面带笑容和蔼地说:“我们一起唱歌好吗?”没有听到回答,却看到满教室的诧异神情。“我们一起唱支歌,好不好?”小家伙好…  相似文献   

14.
有一位父亲带着他的三个孩子,到沙漠里猎杀骆驼。他们到达了目的地。父亲首先问老大:“你看到了什么呢?”老大回答:“我看到了猎枪、骆驼,还有一望无际的沙漠。”父亲摇摇头说:“不对。”父亲接着又问老二:“你看到了什么?”老二回答:“我看到了爸爸、大哥、弟弟、猎枪、骆驼,还有一望无际的大沙漠。”父亲又摇摇头说:“不对。”  相似文献   

15.
前不久,我参加了一个数学教学观摩活动,其中有一堂课的一个片断一直在我的脑海中回旋。有一位老师在执教“锐角和钝角”时,创设了这样一个教学情境:课件出示夜色中的黄浦大桥,并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你看到了什么?”我原以为学生会这样回答:“黄浦大桥的风景真美啊!”可我万万没有想到,学生一站起来就说:“我看到了角。”“我看到了直角。”我看到了锐角。”当时,我心中不由一颤,从那么漂亮的黄浦大桥的夜景中,30个学生看到的居然都只有角,这符合学生的常规思维吗?我们的学生怎么这么善于揣摸教师的心思,如同救苦救难的观音菩萨一样,有求必应…  相似文献   

16.
“老师,我的蒜瓣根儿长长了!”“老师,小蒜一夜就露出绿了!”“老师,怎么这么快啊!”“老师,我觉得春天来了!”……看到孩子们的高兴劲儿,我更为自己组织的这个活动而兴奋:我看到了春天!——题记  相似文献   

17.
偶然翻阅入学新生的“未来展望”,不禁被他们的雄心壮志深深吸引,他们憧憬着自己能够成为商界巨子、政界精英、学界翘楚,以及各个领域的杰出人物。我心中暗自高兴,却也不由得产生了一丝忧虑。几十份“展望”中,我看到了“志存高远”的自信,却很少看到“脚踏实地”的态度;我看到了对成功者的仰慕,却很少看到对“如何成功”的思考。一些不易“出彩”而又为社会必需的平常职业,更是完全不在学生们的视野之内。  相似文献   

18.
倪玮 《大学生》2013,(13):28-29
“刚改了半天论文,又做了半天的实验,我脑袋有点儿晕,会不会说得不够好?”采访结束时赵云龙的话逗笑了我。几乎所有的时间部泡在了实验室里,但这个科研男倒是不像geek,说话有条理,也很健谈。如果用流行的代言体来说的话,他的“广告词”大概可以是:你只看到我的数篇SCI论文,却没看到我第一次投稿时的受挫;你只看到我拿到“挑战杯”竞赛大奖,却没看到我定闹钟夜间两点起床做实验。  相似文献   

19.
放飞青春     
当我看到,有些人顶着“青春”的名头肆意挥霍他原本应该很美的青春时,我沉默了。当我看到,有些人仗着“青春”甘当“啃老族”,用“青春”去追求“时尚”时,我黯然了。一个人的青春,要怎样度过,才算不虚?贫困,亦或钟鸣鼎食的青春,又将如何?我支颐思索,渐渐入梦。  相似文献   

20.
当天放学路上,我便将“掌中宝”丢进了垃圾箱。拍拍手,拢一拢头发,我的眼睛看到了理想的光芒……当天放学路上,我便将“掌中宝”丢进了垃圾箱。拍拍手,拢一拢头发,我的眼睛看到了理想的光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