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复句中的分句常有承前省略主语的现象,最常见的是后一分句的主语承前一句的主语而省。如“他常常扛着钓鱼竿,∨去河边钓鱼。”(《钓鱼》)(∨表示省略的主语)。但有时候,下面一个分句主语不是承前一分句的主语而省,而是承前一分句主语以外的其他成分而省,这也叫做“暗中更换主语”。它是承前省略主语的特殊形式。小语课本中通常见到的有以下几种:  相似文献   

2.
现行电大教材《现代汉语》(张斌主编)讲到:复句中的主语相同,主语一般在第一分句出现,后边的主语承前省略。但有时复句中后面分句承前省略主语时,不是承前一分句的主语而省略,而是承前一分句主语以外的其他成分而省略,省略后语意明确,不会使人产生误解,这也叫“暗中更换主语”,是承前省略主语的特殊形式。为使学生在学习时弄清这些形式,现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汉语要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多半靠复句。复句中的分句常有省略成分的现象,特别是主语承前省略。最常见的主语承前省略,是后一分句的主语承前一分句的主语而省略。如:“我万料不到她说出这样的话来,[]诧异的站着。”([]表示承前省略主语) 《祝福》中复句的主语承前省略,除了如上面一例的一般方  相似文献   

4.
读了《浅谈文言文句子中主语的省略》一文(《语文教学与研究》1982年第4期),颇有收益.但是,对主语承前省略的部分,似觉有补充的必要. 主语承前省略,就其与所承之句的远近而言,可以分为“主语承相邻分句的有关词语省略”和“主语隔句承前有关词语省略”这样两种情况。对于前者,人们议论得较多,但对后者,却有所忽略.事实上,主语隔句承前省略的语言现象,在文言文里很普遍.  相似文献   

5.
从结构上看,主语承前省略的成分不是单一的,可以是承前主语省,也可承前非主语省。从内容上看,主语承前省略一般是可以根据语境明确还原的,有时由于表达的需要,省略还原有一定的灵活性。从表达上看,主语省略是连贯语义的一种组句手段,省略是同层次内的省略,不能跨越层次,否则会导致文气不畅。  相似文献   

6.
在说话或写文章的时候,为了使语言简洁明快,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后边句子里的主语往往可以承接前边句子里的某个成分或前边成分里的某个词语而省略,这在语法上叫做主语承前省略。主语承前省略主要有四种形式,即承前主语省略、承前宾语省略、承前定语省略和承前状语中的某个词语省略。 (一) 承前主语省略。这是最常见的省略形式。它的特点是,后边句子里的主语承接前  相似文献   

7.
汉语句子的主语承前省略,是一种极为普遍的现象。这种形式大都出现于复句的第二分句及其以后的分句中,除后一分句的主语承前一分句的主语省略是常例外,在不妨碍理解、不引起误会的前提下,只要前一分句的某些成分(如宾语、定语、兼语及主谓词组的主语等)与后边分句的主语同形,就可以在后一个或几个分句中构成主语承前省略。但是,单句或复句的第一分句中,是否也可以构成主语承前省略?过去没有人对此进行专门论述。前几年在语言工作者中发生的“贵宾们所到之处……”句有无语病之争,以及早些年关于“当梅兰芳到达兰州时,受到了各界群众的热烈欢迎”句是否病句的问题(分别见《中国语文》1978年第一、三期及《中国语文》杂志社1959年编《语文短评选辑》),就属这一性质,只是一般没有从这个角度提出问题罢了。其实,单句或复句的第一分句的主语,在本句中承前省略,也是一种屡见的语法现  相似文献   

8.
汉语要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多半靠复句.复句里的分句常有省略成分的现象,特别是主语承前省略.现以鲁迅先生的《药》为例作个简析,以窥见现代汉语复句中分句主语承前省略之一斑.一、承邻句的主语而省.如(“[]”表示省略主语):①他们走不上二三十步远,[]忽听得背后“哑——”的一声大叫.②老栓一面听,[]一面扣上服衣服;[]伸过手去说,“你给我罢.”  相似文献   

9.
省略是运用语言时的一种经济手段。主语的省略是一种合法的语言结构形式。人们对话的时候,主语自然隐去;一个祈使句,主语也可以不出现;一个复句,前后分句的主语,也往往承前或蒙后而省略。在这些情况下,如果当省不省,就会造成修辞上的重复累赘,但是如果省而不当,就又会形成语法上的成分残缺。那么,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是当省的,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是不当省的呢?即什么是主语的省略,什么是主语的残  相似文献   

10.
“通过学习,我们相信,必将激发广大教育工作者更大的积极性、创造性,加快和深化教育改革,为培养一代又一代‘四有’新人而做出新贡献。”(《中图教育报》一九八七年十一月七日一版) 这句话的宾语是一个由三个省略主语的分句组成的因果复句。第一个分句毋庸置疑主语是“党的十三大”,按照主语承前省略的规律,第二、三两个分句的主语理应不变,  相似文献   

11.
(一)一些句子看似承宾省主复句,实则不是。例如: ①知识问题是一个科学问题,来不得半点的虚伪和骄傲。在胡裕树主编《现代汉语》(修订本)中被认做承宾省主句,但此句的后句主语实际不是承前句宾语而省。从后句的语义上可以看出,被省略的后句主语是人。因为,后句的完整结构应该是: 我们对知识问题来不得半点的虚伪和骄傲。  相似文献   

12.
病句的辨析与修改 ,是高考语文的必考题。学生虽然基本清楚语病的类型 ,但是对复杂的句子特别是复句往往无法检查出病因 ,感到束手无策。为了便于考生简便、快速地识别此类病句 ,本文拟介绍透视复句语病的一般程序 ,以供参考。一、分析前后分句的主语问题复句中前后句的主语有两种情况 ,一种是前后不一致 ,这时前后句的主语都必须指出 ;另一种则是前后一致 ,那么其中一个分句的主语就可以省略 ,特别是后一分句的主语往往省略。那么 ,如果在不可以省略的情况下省略了主语则就会造成语病 ,有两种类型 :1.后一分句的主语绝不可能是前一分句的主…  相似文献   

13.
“安慰”谁?     
《纪念刘和珍君》一文中有这样一句话:“倘使我能够相信真有所谓‘在天之灵’,那自然可以得到更大的安慰,——但是,现在,却只能如此而已。”对于“那自然可以得到更大的安慰”一个分句,某些教材串讲成“那刘和珍自然可以得到更大的安慰”,我认为应讲成:“那我自然可以得到更大的安慰”,即安慰的是”我”(作者),而不是死者(刘和珍)。 从这一句的语法结构上看,它是一个假设复句。前一分句的主语是“我”,第二分句的主语蒙前被省略,如果补上主语,则这两分句为“倘使我能够相信真  相似文献   

14.
现代汉语里主语蒙后省虽然使用得不太普遍,但其省略时的情况却并不简单,主要的有以下几种类型: (一) 蒙后主语省几个分句的主语相同,前边分句的主语有时可以蒙后主语省略。如: (1)〔〕扛了征绿脸,他答应了条件。(老舍《四世同堂·偷生》第435页) (2)〔〕靠住二天门的  相似文献   

15.
0 宾语承前省略,是指结构上必不可少的宾语在一定的语法条件下没有出现,省略了的宾语可以从上文找回,可以肯定地添补出来的语言现象。宾语承前省略是语言运用中常见的现象。在以往的语法论著中,有时也提到某些宾语可以承前省略的句型,不过,都说得非常简略。在现实的语言中,我们发现,复句里分句的宾语承前省略的情况比目前一般所说的要复杂得多,广泛得多,类型是多种多样的。现将我们考察所得细述如下,作为对以往研究的一些补充。  相似文献   

16.
《孔雀东南飞》中“媒人去数日……故遣来贵门。”一节,课本的注释是:这里可能有文字脱漏或错误,没法解释清楚。我们从古代汉语语法和文学原理两个方面考查就可以读懂,而且“说有”两句妙不可言,妙就妙在“失实”本为更真实——文字的“失实”原来是服从于塑造人物形象的需要的,是为了使人物形象更真实,过去我们认为的“瑕疵”原来正是此节诗的闪光点。其理由如下。一、从语法角度看。此节诗省略多,按语法省略规则,有承前省略和蒙后省略两种。承前省略的是“说有”、“云有”、“直说”三处,均省略了主语“丞”,这分别是承前句“寻遣丞请还”和“遣丞为媒人”两句中的宾语“丞”而省略的,是前句的宾语作后句  相似文献   

17.
各种语言,从语用的角度来观察,都有省略。省略的情况有许多是相同的,当然也有许多不同的。例如英语就不像汉语这样灵活多样。英语从句主语虽然也能省略,但一般说来必须是和主句里的主语相同。汉语“下面一个分句的主语已经在上面一个分句里出现,不过不是那个分句的主...  相似文献   

18.
第四节复句一、复句及其特点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单句组合而成的句子叫做复句.如: 1、沙漠地区地势平坦,风力很强。 2、风是沙漠向人类进攻的武器,但是也可以为人类造福。 3、沙漠湖水含盐,日光使水蒸发,可以取得蒸馏水和盐。例1、例2各由两个单句构成;例3则由三个单句构成,比前两个复句更为复杂。用以构成复句的单句,由于失去了完全的独立性,只是整个复句的分支,故而称为分句.单句分为主谓句和非主谓句两大类,所以充当复句构成部分的分句也可以是主谓句,也可以是非主谓句.例1、例2的各个分句均为主谓句(后一分句承前省略了主语“沙漠地区”和“风”);例3的前两个分句是主谓句,第三个分句是非主谓句。  相似文献   

19.
复句里,后分句的主语常常依赖前分句而简省,主要有三种类型:承主省、承定省、承宾省。章从话题的角度重新进行阐释,认为后分句主语的俯省是话题的语用功能作用的结果,体现了汉语的特点。  相似文献   

20.
叶圣陶先生《景泰蓝的制作》中有一个句子:“美术家和掐丝工人的合作,使景泰蓝器物推陈出新,博得多方面入土的好评。”《中学语文教学》1996年10期上《景泰蓝的制作>中一个句子的语法分析》批驳了对这个句子的几种错误分析后认为:“它是一个承接复句,第二个分句的谓语动词‘博得’前承前省略的主语,正是前句兼语憬泰蓝器物’。这样分析,既合乎语法,又语意明晰。“我以为这样分析并不十分稳妥。先看下面的句子。①英模们的报告,使我们很受教育,使我们端正了为人民服务的思想。②英模们的报告,使我们很受教育,()端正了为人民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