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8年,云南省基础地理信息中心承担了国家西部测图工程的子项目“中国(云南)-东盟自由贸易区-南亚区域合作联盟空间信息公共平台”工程项目,通过近三年的努力,项目组顺利完成了项目技术设计书所规定的各项建设任务。  相似文献   

2.
“中国(云南)-东南亚、南亚政务GIS应用系统”项目是由国务院办公厅与云南省共建的“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应用系统中服务于云南省政府的“中国(云南)-东盟自由贸易区应用系统”(一期工程)的扩展项目,拟下一步申报为国家电子政务地理信息服务平台建设项目的子专题。  相似文献   

3.
<正>昆明东讯科技有限公司注册资金2050万元,是云南省唯一的国家信息试点建设企业。业务范围涵盖软件开发、系统集成、网站平台建设及运营、电子政务、电子商务服务,是云南省政府企业公共服务平台——中国中小企业云南网的建设及服务单位,云南省政府信息公开项目服务单位,并在联合国亚太经社  相似文献   

4.
"一带一路"建设是我国对外开放的重要合作平台,南亚东南亚国家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区域。云南作为我国面向南亚东南亚的辐射中心,如何发挥比较优势,促进云南省先进适用性技术和产品向周边国家转移,实现共建共享,对云南加快特色产业发展、提升在南亚东南亚地区的影响力、促进区域内科技创新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分析了在"一带一路"建设中云南与南亚东南亚国家开展技术转移和区域国际科技合作的条件基础与现状,提出了云南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开展国际技术转移的机制模式和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5.
在国家正式确立支持云南建设中国面向西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之际,云南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院抓住机遇,开拓进取,构建技术转移与国际科技合作的平台与机制,发挥科技在区域合作中的先导作用,为"桥头堡"建设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6.
中国云南省与南亚国家斯里兰卡开展科技合作有很好的基础条件,云南对外科技合作有院所合作模式、企业联合模式、科技试验示范园合作模式、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模式、技术中介服务模式.云南与斯里兰卡开展科技合作,应以建立农业示范园为先导,这种互实性的合作模式,其成功经验可为中国与南亚国家开展科技合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云南省毗邻东南亚国家的独特区位优势,自1992年GMS机制建立以来,与区域五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多领域保持友好合作。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云南省在GMS区域中发挥着更为重要的作用,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角色定位也更加凸显。基于大数据技术建设的GMS国家商务信息服务平台作为区域合作的新领域和新模式,能够有效促进区域经济合作与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本文在对大数据、GMS、商务信息内涵理解的基础上,分析了GMS国家商务信息服务平台建设的重要意义,提出了平台建设的总体构想以及平台建设和运营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8.
杨卫明 《金秋科苑》2010,(23):56-58
一、"十一五"油橄榄发展概况 "十一五"期间,云南省政府批准了《云南省油橄榄产业规划》,并规划在金沙干热河谷凉冬地区种植油橄榄8000亩。永仁县油橄榄产业化基地,由云南绿源实业发展有限公司龙头企业承担,云南省林科院为技术依托单位,在永仁县莲华乡荒山(金沙江典型的干暖河谷区),经过5年的艰苦奋斗,终于建成了云南省第一个二千亩连片的油橄榄基地。  相似文献   

9.
<正>2017年6月13日,由中国-南亚技术转移中心和云南省科技厅主办的"2017南亚东南亚技术转移对接洽谈会"在云南昆明召开。大会以"服务一带一路、聚焦技术转移"为主题,通过举办技术转移与创新合作论坛、技术产品推介对接等活动,进一步推动中国与南亚东南亚的区域科技创新合作与技术转移,促进区域内各国共同发展。中国及南亚东南亚14个国家企业和机构代表280余人参会。  相似文献   

10.
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理念,秉承"搭建平台、构建渠道、建立关系、促进合作"和"服务于国家整体外交"的原则,充分发挥科技合作对推进国家整体外交的战略作用,努力把云南省建设成为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在云南建立区域国际技术转移机制的对策,一是要强化信息服务平台建设,提供信息保障;二是要完善政策、法规机制,提供制度保障;三是要注重人才队伍建设,提供智力支撑;四是要借助国家科技援外项目,提升国际技术转移辐射力;五是要建立一批专门机构,进行完善的配套服务。  相似文献   

11.
<正>1项目目的与意义根据民航局"十一五"机场建设布局规划和云南省确定的目标,昆明新机场是"十一五"期间我国重点建设的大型门户枢纽机场,是实施中国面向东南亚、南亚国际大通道战略的重要项目,规划和建设好昆明新机场是时代赋予的重大机遇和重要任务,对于推进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及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  相似文献   

12.
<正>云南丽江机床有限公司始建于1954年,2003年改制为民营企业,是生产汽车、摩托车制造设备的中小型立卧式精镗床、珩磨机专业厂家。公司通过了IS0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注册商标被认定为"云南省著名商标",被云南省政府授予"职工经济技术创新先进企业"称号和丽江市"实施名牌战略先进企业"称号;公司被认定为"云南省第十批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列入"云南省百户企业知识产权试点单位",公司产品T7220B立  相似文献   

13.
科技创新能力是区域经济增长最能动的因素,随着"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与东盟对接,泛珠三角科技合作渗入了国际科技合作因素,区域科技产品的市场扩展具有更广阔的空间,"泛珠"的经济科技合作重点也将随之出现一些变化。泛珠三角科技合作适应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这一形势,宜采取产业互动演化科技合作模式和产品创新联合攻关模式,泛珠三角科技合作与产业结构升级的互动将使中国—东盟合作互补性增强,区内贸易增加,增加贸易创造效应,增强区域凝聚力。广东适度发展重化工业,提高技术密集产业比重,将改变目前中国与东盟均以劳动密集产业为主,以出口原料、农产品和劳动密集产品的出口产品同构问题,增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产品在国际上的竞争力。泛珠三角是世界信息产品生产中心,信息产业作为广东经济、科技规划中重点发展的支柱产业和优势产业,加强与东盟的信息合作,将大大增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抗御金融风险和经济危机的能力。同时,"泛珠三角"科技合作要充分发挥香港的国际平台作用,正确选择合作突破点。  相似文献   

14.
<正>"十二五"期间,云南省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对外开放战略部署,在以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集成创新为重点,加强与美、欧、俄等发达国家和新兴经济体合作的同时,按照我国"睦邻、安邻、富邻"周边外交方针和"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理念,以共建平台、共享技术创新成果为主要合作方式,积极推动科技"走出去",努力拓展与南亚东南亚国家的合作,为提升云南的自主创新能力及技术转移能力,推进我国面向西南开放重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云南农业和农村经济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但在发展的同时也耗竭了大量资源。现在中央把云南定位为"中国面向西南开放的桥头堡",为此,构建云南省农村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探索出一条低排放、零污染、资源高效循环利用的农业发展科学路径,是推动我国西部省区解决"三农"问题,带动东南亚、南亚国家农业发展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6.
《云南科技管理》2010,23(1):F0002-F0002,6
<正>2009年12月17日至18日,由云南省科技厅、云南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云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中药全球化联盟和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共同主办,以"创新、发展与国际化"为主题的"中国·文山三七等云南特色药物国际论坛"在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成功举办。来自国内外科技界、企业界、经济界的知名专家、学者和企业家300余人及省内117家企业参会,签约金额达32.21亿元。  相似文献   

17.
“云南省科技文献信息综合集成应用平台”项目的实施和运行,是落实云南省“创新型云南行动计划”的政策导向,是促进企业技术创新的基础.“云南省科技文献信息综合集成应用平台”具有科技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保障系统等5项功能,服务项目多.要使“应用平台”持续开展服务,必须做好宣传、推广、开拓服务模式、提升服务水平、不断更新和补充知识资源等工作.  相似文献   

18.
《云南科技管理》2013,26(4):111
云南师范大学"边疆发展与地缘安全"创新团队于2012年入选云南省创新团队。该团队建设以"地理学"一级学科博士点、"边疆地理学"二级学科博士点、"地理学"云南省重点学科、"低纬高原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云南省特色优势学科群、"西部资源环境地理信息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高原地表过程与环境变化"云南省重点实验室、"云南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及"云南旅游产业发展"、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等众多平台为依托,顺  相似文献   

19.
赵红  徐华洋 《情报探索》2011,(10):90-92
对我国部份省市特色文献资源数据库建设情况进行调查,分析我国区域性特色数据库建设的特征,指出其建设与服务存在的不足,提出建设区域性特色文献资源服务联盟,构建区域性特色资源集群,通过联盟服务和跨区域合作.发挥特色资源的最大效用。  相似文献   

20.
《云南科技管理》2023,(1):66-67
<正>云南省人工智能重点实验室是依托昆明理工大学建设的省级重点实验室。实验室紧密结合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对云南辐射南亚东南亚的定位及云南省地方经济发展需求,开展面向南亚东南亚语言的自然语言处理与机器翻译、信息检索与社会计算、语音识别与合成、图像识别与检索等方向的研究,形成了一支260余人的研究队伍,其中国家“高层次人才培养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国家百千万人才、国务院特殊津贴、云南省科技领军人才、兴滇人才、云南省产业技术领军人才、云南省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等国家及省部级人才20余人,博士及硕士研究生200余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