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热带林业实验中心成立于1979年。是我国热带南亚热带国家林业科学实验基地、科技创新基地和科普教育基地。主要承担我国热带、南亚热带森林种质资源收集保存、珍贵树种培育、多功能森林经营示范、成果推广任务。实验基地总面积28万亩,森林蓄积量139万m3。  相似文献   

2.
李伟 《金秋科苑》2013,(23):121-121
林业生产经营活动要求林业工作者不仅要掌握造林整地,准确选择树种和造林时间,还必须要坚持科学抚育,有效防治病虫害,加强森林防火等,从而实现对林业资源的有效培育,推动林业加快发展,从而更好地服务林业生产。  相似文献   

3.
通过聚类分析发现,云南林业整体在全国处于第七类地区,其典型特征即为"大资源小产业"。尽管云南森林资源丰富,生物多样性富集,但林业三大效益不均衡,其中生态效益较显著,而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很不显著。建设"森林云南"的重点是健全林业生态体系、优化林业产业结构、增强林业文化体系,以提升云南林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随着民乐县各项林业生态工程的建设,森林、林木资源大幅增加,改善了我县生态环境,增加了农民收入.同时,在新型林业建设中提出的一些整地、造林、树种选择、造林季节的选择和造林技术的应用,对发展和培育森林、林木资源更加有利.根据多年的工作实践经验和研究、调查成果,结合我县的具体情况,针对不同的立地条件类型,就相关问题进行粗略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由于与森林培育学相关的基础科学飞速发展和林业战略思想的重新定位,森林培育学在教学模式上难以适应社会生产实践的需求。为充分发挥森林培育学在培养适应新时期创新型、复合型林业人才中的作用,基于系统科学理论分析了当前森林培育学教学过程中缺乏系统科学所出现的问题,提出了基于整体性原理的森林培育课程体系优化设计模式、基于反馈性原理的森林培育学课程反馈信息平台的建立方案、基于有序性原理的森林培育学教学过程中各要素的合理配置模式。系统科学理论对森林培育学教学模式的优化,必将推动森林培育学教学过程更好地服务于林业生产实践,更好地满足社会对应用性林业人才的需求。  相似文献   

6.
浅析林业造林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当前我国资源情况提出了一些整地、造林、树种选择、造林季节的选择的方法,把我区域林业资源培育的技术溶入了我国林业资源培育的技术体系中,与我国其它林区的造林技术联系更加紧密,合作更加广泛,对发展和培育资源更加有利。作者就相关问题进行粗略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7.
人工森林的培育与利用对林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要利用有限的林地和环境资源高效地培育人工森林,就要求森林培育技术精准化。回顾了森林培育技术标准发展历程,分析了已颁布的森林培育技术标准的特点,指出森林培育技术标准存在门类不全,战术性标准多,战略性标准少等问题,提出要重视专家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浅析我国森林培育技术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我国森林资源培育技术有待增长,人工森林的培育与利用对林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要利用有限的林地和环境资源高效地培育人工森林,就要求森林培育技术精准化。回顾了森林培育技术标准发展历程,分析了已颁布的森林培育技术标准的特点,指出森林培育技术标准存在门类不全,战术性标准多,战略性标准少等问题,提出要重视专家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森林培育工作是一项基础性工作,其基于林业企业实际工作情况以及现阶段国内森林资源实况而开展,为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创造了有利前提,同时也是林业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当前,森林面积锐减且资源质量日趋恶化,所以森林培育工作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笔者分析了森林培育工作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旨在推动林业改革的深化,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随着国际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加重,中国政府从能源发展的战略需求出发,及时提出大力开发生物质能源的应对策略。国家林业局根据现已了解的树种资源,筛选出包括黄连木(Pistacia chinensis)在内的几大能源树种,并已将规模化培育黄连木能源林列入"十一五"林业发展规划。  相似文献   

11.
《云南科技管理》2012,25(3):74-75
<正>近年来,云南民族大学以科技平台建设为抓手,大力推进科学技术研究工作向高水平、有特色发展,自然科学研究和科学技术的成果不断涌现,与社会科学研究共同发展,促进云南民族大学综合性办学特色不断得到彰显。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数屡创新高近年来,云南民族大学整合学校资源,注重凝  相似文献   

12.
转变森林资源经营理念,实行森林资源资产运营。对现有的森林进行分类经营,人工商品林要按市场需求培育;生态公益林要以获取最佳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为目的,利用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强制管理、保护。定期开展新品种区域化试验,适地适树,选择适合当地栽培的速生树种,推广立体林业模式,最大限度地提高林木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3.
浅谈森林培育过程中的森林抚育间伐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森林培育过程中,森林抚育间伐是最为主要的措施之一。本文以《浅谈森林培育过程中的森林抚育间伐措施》为题,首先分析了森林培育过程中的森林抚育间伐存在的问题;其次提出了几点提高森林抚育间伐质量的相关措施;最后对全文进行小结。旨在与同行交流,不断提高森林培育水平,促进我国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发展林业产业可以扬山富之长,避林贫之短,充分挖掘林区多种资源的潜力,最大限度地在时空上利用林区的土地、水利、旅游、劳动力等丰富的资源,但应重点培育和扶持优势比较明显的森林旅游、花卉种苗、森林药材、森林食品、果品加工、野生收集整理动物养殖等产业,使林区资源优势尽快转化为经济优势,从而达到优化产业结构,实现山区富民兴村战略,壮大林业自身建设的目标。  相似文献   

15.
由于长期破坏性干扰,次生林已成为森林资源主体。1998年特大洪灾后,人们认识到天然林的重要性,国家先后实施了天然林保护工程和全面禁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等保护措施;与此同时,原来以木材采伐为主业的林农则面临失业。在此背景下,如何保护与恢复现有次生林生态系统、合理利用现有森林资源,推动林区经济转型,向科研工作提出了新的需求。中科院清原森林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站(简称"清原站")自建站以来,根植于我国温带次生林生态系统,开展了水、土、气、生等生态要素的长期监测,森林生态学和森林培育学等基础研究,以及次生林生态系统保护、恢复和林下资源高效利用等应用研究;并通过试验示范与技术推广,为东北森林生态保护、恢复与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科技支撑。取得的主要进展:(1)突破林分/林窗结构精准量化技术和方法,确定了基于林分垂直分层结构调控原理的次生林恢复和林下参培育技术;(2)明确了自然干扰过程及其生态学意义,提出人工模拟自然干扰(林窗)促进次生林生态系统恢复和林下中草药栽培利用技术方案;(3)揭示了次生林建群树种共存机制,并应用于次生林林窗更新和林下山野菜培育技术;(4)确定了次生林生态系统中落叶松人工林生产力维持的凋落物机制,提出生态系统功能提升和林下林蛙养殖存活率提高技术。上述研究成果不仅为我国生态安全建设与温带森林保护、恢复与资源高效利用提供了基础理论和技术支撑,也使得清原站成为温带森林生态系统研究成果转化基地和开展国内外合作研究的重要平台。  相似文献   

16.
《大众科技》2007,(11):1-2
记者从国家林业局获悉,近期在广东召开的全国珍贵树种发展论坛上,国家林业局副局长李育材表示,我国将进一步采取相关措施,加快珍贵树种战略资源的培育步伐,推进林业实现可持续发展,促进广大农民增收,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人类生态环境日益恶化,备受世人关注的能源消耗、资源枯竭、人口膨胀、粮食短缺、环境退化和生态失调等六大危机都与林业的开发利用和保护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林业工作的重点在于保护森林资源,森林资源已成为人类生存与可持续发展不可缺少的资源宝库,许多国家纷纷把目光转向森林,强烈希望扩大和恢复森林的面积和质量,以便获得“绿色宝库”及其资源,使人们对森林地位作用的认识发生了质的变化。森林作为林业的主体,林业的发展离不开森林.林业的作用显而易见。结合实践经验,对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定义、目标进行分析,指出我国目前林业可持续发展存在诸多的问题,对林业可持续发展问题解决提出了一些对策。  相似文献   

18.
现阶段地理信息系统(GIS)被广泛运用于各个领域,其中手持移动设备中的GIS系统其具有良好的便携.本文研究并介绍了Android平台下的利用UCMap GIS平台实现方法及特点,它是一个具备定位、数据采集、数据处理、数据上传于一体的综合移动GIS平台,使用该平台可以更加合理利用林业资源,实现林业资源的精确化管理,实现森林生产管理的便携式和数字化,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造林树种的选择是造林的基础,是森林培育的重点。通过采用综合技术,有目的选择树种,进行合理配置,使树种与立地条件相适应,充分发挥造林树种的生态、经济的效益功能。  相似文献   

20.
他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不断历练自己,凭借出色的管理能力和科研能力在林业科学研究与管理上取得了多项创新与成绩,他就是宜春市林业科学研究所所长徐光辉研究员. 多年来,他长期致力于林业科研,提倡科技与生产实践及生态文化的紧密接合.在宜春市林业科学研究所的长期工作中,徐光辉一直非常重视科研、推广、科普三者的结合和协调发展.科研方面:既注重油茶、竹类等传统经济植物的创新研究,更注重华木莲等特色新树种的科技攻关,他与妻子刘素梅共同主持完成了"华木莲良种选育与人工造林技术研究";推广方面:以所属宜春市林业科技推广站为平台,主持了多项油茶、杨树、蓝莓等方面的良种及丰产栽培技术推广的中央财政林业科技推广示范项目,推广工作在全省几十个推广站的综合评比中名列前茅;科普教育方面:以创办的所属宜春市自然博物馆、宜春市竹文化博物馆为平台,面向社会广泛开展科普宣传教育活动,使它们成为了全国林业科普教育基地,藉此先后获得了江西省林业科普一等奖和梁希科普奖.科研、推广、科普三者有机地结合为一体成了宜春市林业科学研究所的办所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