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东京梦华录》所记大多是宋徽宗崇宁到宣和(1102—1125)间北宋都城东京汴梁的情况。其于东京开封的城垣、河道、桥梁、宫室、官署、街巷、坊市、店铺、酒楼,以及朝仪郊祭、时令节日、民俗风情、饮食起居、歌舞百戏等无所不包,确可说是文字版的《清明上河图》,是研究北宋都市及经济社会生活的重要文献。但其作者孟元老,向不知其真实用名。清常茂徕《读东京梦华录跋》,谓:"艮岳之筑,专其事者为户部侍郎孟揆。揆非异人,即元老也。元老其字而揆  相似文献   

2.
河南开封素有“七朝古都”之称。北宋时期,“汴京富丽天下无”,《东京梦华录》等古籍对当时开封的繁华与酒店、饮食业的发达、烹饪技术的高超都有详细记载。  相似文献   

3.
北宋首都东京开封府,在历史上曾是盛极一时的大都会,不少文献典籍都提及过它。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和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对北宋东京社会各阶层的生活作了生动真实的描绘,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我不止一次在脑海中勾画当时的繁盛景象,设想那些熟悉的人物怎样在这里生活。然而,岁月如梭,世  相似文献   

4.
古版木刻年画说之九中国年画的母体■介子平最早的年画形式——门神的印刷是自北宋开始的,京师开封则是当时全国的印刷中心。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就记载有开封市上印卖门神、回头鹿、灶马等年画的情景。宋亡,黄河决口,水淹开封。元泰定四年,丞相贾鲁开河疏浚,开封年...  相似文献   

5.
开封城市发展最鼎盛的时期,当推北宋,北宋定都开封后,经过大力发展建漫,在11世纪至12世纪初成为中国同时也是世界上最大、最繁华的城市.北宋人柴宗庆曾有这样的诗句:"曾观大海难为水,除去梁园总是村";后人亦有"汴京富丽天下无"之说,以此来说明宋代开封的繁华.  相似文献   

6.
熊如英 《大观周刊》2012,(5):26-26,18
宋代在我国历史上处于一个特殊的时期:即处于我国封建社会承上启下的变革时期。虽然北宋建国后有辽、西夏等少数民族政权与宋朝对峙.积贫积弱成为宋政权的明显特征,但宋代的经济却始终处于上升的趋势.商品经济也获得了巨大的发展。城市经济在全国经济中的比重明显增加,城市的规模日益扩大,地位日趋重要.成为我国城市发展史上的一个突出变化.特别是北宋的都城东京(今河南开封),更是当时世界上人1:3最多,经济最发达、最为繁荣的城市之一。  相似文献   

7.
正近年来,被誉为八朝古都的开封市正强力打造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向河南省新兴副中心城市迈进。作为地市党报的《开封日报》以及都市类报纸的《汴梁晚报》(下称"两报")媒体广告经营面临着新的挑战:从地缘经济现象分析,作为国务院首批颁布的全国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的千年古城,虽然北宋画家张择端《清明上河图》里的"汴京富丽天下无"鼎盛商业繁景已"风光不再",但开封历史悠久,文化灿烂。自北宋以来的商  相似文献   

8.
开封报业始于北宋。《河南官报》的创立拉开了开封近代报业的序幕。在民国年间一 三次高潮,先后创办报纸多达百余种。在激烈的政治斗争中,开封报业中的有志之士伸张正义,讨伐无道,付出了血的代价,以《开封民立报》、《豫报》、《河南民报》、《中国时报》最有影响。  相似文献   

9.
据《东京梦华录》记载,北宋时汴京一带木版年画已相当繁盛,近岁节“市井皆印卖门神、钟馗”,民间木版年画在当时已很盛行。1127年,金攻破汴京,迫使年画作坊的艺人迁到距开封45里的朱仙镇,遂有朱仙镇木版年画之称。……  相似文献   

10.
苏轼是我国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思想家和政治家,他一生仕途坎坷、颠沛流离,却为后人留下大量的诗文、尺牍、墨迹,成为今人研究苏轼的生平及北宋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重要资料。旅顺博物馆收藏的《阳羡帖》,即由苏轼书写,帖中内容交待了苏轼人生中鲜为人知的经历,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1.
于兆军 《图书情报工作》2011,55(13):143-146
汴梁是北宋的绘画中心,同时也是北宋的刻书中心,汴梁绘画和汴梁雕版印刷事业的兴盛共同促进汴梁版画的繁荣。在汴梁,版画的雕印技术被广泛应用到生活中,佛经版画的刊印也较前代有很大的提高,版画作为书籍插图被成功运用,木版年画也因此得以发明。无论在题材开拓上,还是在应用形式的创新上汴梁版画都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余慕珍 《兰台世界》2020,(5):157-160
关于与北宋对立的契丹(辽),北宋士大夫言论中存在两种截然不同的话语,一种是正面或者说是中性的话语,一种是非正面的话语。在文化上,北宋士大夫认为契丹是蛮夷,持轻视不屑态度;而在现实上却迫于军事实力,不得不承认另一个国家的合法地位,体现了北宋士大夫的传统天下观与现实国家观的矛盾与冲突。同时,通过北宋士大夫关于契丹的两种看似矛盾的看法,可以看出北宋士大夫对于自我文化定位的摇摆心理。  相似文献   

13.
此篇是继作者从徽州、宣城、池州、太平府等安徽地方文献及石刻文献、<永乐大典>残卷所辑佚诗之外的、由其它文献所辑<全宋诗>佚作的汇集,共得佚诗33首、佚句24则,其作者有名姓者36人,其中7人不见<全宋诗>.  相似文献   

14.
北宋经书子籍刊刻与“典籍中心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勇强  陈久恩 《出版科学》2012,20(3):99-104
北宋是中国雕版印刷的勃兴期。这一时期,以国子监为主导,各地官私机构相继刻印了大量经、子类书籍,蔚为大观。经书子籍雕印既是中国以典籍为中心的传统学术惯性,也是科举政治的必然选择。这类印本在社会的广泛传播流行,导致"疑古"精神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典籍的神圣,对北宋的学术发展产生潜在的影响,进而形成"六经注我"为特征的宋学。  相似文献   

15.
于兆军 《图书情报工作》2009,53(21):134-138
汴梁是宋代的刻书中心之一,可是一直以来由于直接记录汴梁民间刻书的史料少之又少,又加上现存实物罕见,汴梁民间的刻书情况很少有人谈及。从间接史料入手,通过对当时汴梁图书交易情况的分析、对前人版本研究成果中关于汴梁刻本的整理以及对北宋刻书禁令和宋代史料笔记的探寻,指出北宋汴梁民间刻书也是相当的繁荣昌盛。  相似文献   

16.
浑仪是中国古代天文测量中最重要的仪器,具有象天与望准的功能,在许多科技馆与博物馆中,都可以见到浑仪的身影。不过,古代浑仪的形制并非一以贯之,而是历经多次转变。汉唐之际的浑仪,更加突出对宇宙结构的演示功能。宋代以后,浑仪的观测功能开始受到重视,北宋时期共铸造了四件浑仪,在许多细节上有所不同。北宋四大浑仪在改造中注重结构的简化与测量精度的提高,并直接推动元朝郭守敬发明了简仪。在当代,对宋代浑仪的多样化展示不仅反映了学术界最新研究成果,也折射出今人看待宋代科技的新视角。  相似文献   

17.
随着经济的繁荣,雕版印刷技术的发展,宋代图书市场相当活跃。本文从图书买卖形式、市场管理、竞争、流通渠道、书价五个方面探讨了宋代图书市场发展的规律。  相似文献   

18.
汴梁是北宋最大的刻书中心之一,对雕版印刷的发展、普及、创新以及外传具有不可磨灭的贡献.虽然汴粱作为刻书中心仅存于北宋一代,然而它的成就和光辉仍然可以使其立于宋代四大刻书中心之列.  相似文献   

19.
曹之 《图书与情报》2007,(2):103-106
宋代古籍版本学已经到了成熟时期。文章从同书异本及其研究、善本观、标志性成果等方面论述了宋代古籍版本学的成就。  相似文献   

20.
刘江 《档案学研究》2019,33(4):136-144
副本的制作与流转是宋代公文行政中极为常见的操作程式,起到了逐级转递政务信息,扩大信息传播范围的作用。宋代地方官府在制作副本的过程中,采取附加相关证明文书、落实文书责任人等方式,保障副本公文具有与正本相当的权威。副本的传达层级与传递方式,都与其涉及事务直接相关。围绕副本的各项操作体现了宋代文书行政的发达,当然,对其效能也不宜过分高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