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葛和平  曹家和 《科技管理研究》2007,27(8):178-179,185
自从1993年摩托罗拉公司在我国建立第一个外资研发实验室以来,跨国公司纷纷到我国设立R&D中心。特别是1997年我国实施“鼓励设立中外合作合资研发中心办法”之后,一些世界知名的跨国公司掀起了对华R&D投资的热潮。显而易见,随着我国对跨国公司的投资环境由紧到松,跨国公司对华R&D投资呈现出增加的趋势。本文通过对跨国公司在华设立R&D中心的利弊两个方面进行剖析,提出我们应如何面对跨国公司在华设立R&D中心而采取的相应策略,扬其长避其短,从而使其更好地服务于我国经济建设。  相似文献   

2.
随着R&D活动在跨国公司中地位的不断提高,跨国公司对R&D的投资强度(R&D经费占总销售收入的比重)也在日益增大.宠大的投资和巨大的风险使跨国公司R&D投资管理难度日益增大.从资金筹措到资金安排使用到最终的投资绩效测量,每一个环节都面临重重困难,相应地,在管理上则要求不断改进.当前,跨国公司的R&D投资管理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相似文献   

3.
跨国公司的直接投资促进了产品和生产要素的全方位流动。中国是吸引跨国直接投资最多的国家,根据这一情况,阐述了跨国公司的特征及其在华直接投资的经济影响和吸引跨国公司直接投资需要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跨国公司研发国际化下的中国自主创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R&D国际化是跨国公司发展的一个新趋势,我国作为世界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当然也受其影响。我国应该如何在跨国公司R&D国际化下实现自主创新,受到了广泛的关注。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市场在世界市场中。的地位不断加强,跨国公司在中国的R&D投资也逐年增加。这对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科技进步的影响不断扩大:知何、进一步吸引跨国公司到中国进行研发投资,如何应对跨国公司研发国际化给中国带来的挑战,已经成为中国政府和企业。面临的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本文首先对国际直接投资理论的发展作了简单归纳,分析了国际直接投资从垄断竞争理论到国际战略联盟理论的发展过程;然后分析了目前国际直接投资的特点,包括投资规模、投资流向、投资领域和投资形式,并指出跨国公司并购是一种趋势;最后分析了我国利用国际直接投资的状况,指出在新形势下进一步开放国内市场,外资对我国跨国并购是一咱新的主要利用外资的形式,同时分别对由并购可能引起的经济安全、垄断、待遇和并购程序方面的问题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6.
面对跨国公司R&D全球化的历史机遇,我国应充分利用跨国公司的技术创新优势提升中国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同时,又要尽可能地降低跨国公司在华R&D投资的负面影响,将是我国政府与企业长期面临的重要课题。一、跨国公司在华R&D投资现状在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吸引外资的绝大部分来自港台地区,投资主体主要是中小企业,大型跨国公司很少。当时中国吸引外资主要集中在劳动密集型生产领域,产品技术含量不高。这一时期,跨国公司在华的R&D投资基本上属于试探性的,投资方式有:在合资企业内设立R&D部门,对合资企业使用的跨国公司技术进行本地化改造,实现…  相似文献   

7.
寻舸 《科技与管理》2005,7(4):26-28
通过对跨国公司技术保护由技术封锁发展到技术垄断继而技术锁定趋势的深入分析,发现跨国公司对外投资的技术保护措施越来越高级和隐秘的发展趋势,这给中国在利用外资引进技术的过程中带来深刻的启示:即只有不断地创新和突破跨国公司的技术保护才能更好地吸收消化外国的先进技术。  相似文献   

8.
张锐 《软科学》1995,9(4):24-27,31
国际跨国公司高科技竞争的特征与中国的对策中共湖北省十堰市委党校张锐伴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跨国公司在国际经济舞台上所饰演的角色愈来愈受到人们的关注。联合国《1994年世界投资报告》中的资料显示,到1993年底,跨国公司在世界上已超过3.85万家,...  相似文献   

9.
当前全球跨国并购已经进入发展的活跃期,跨国公司在华投资的规模不断扩大、领域不断拓宽,跨国公司在华恶意并购行为频频出现:“斩首”式并购、战略性并购、行业性并购、投机性并购等。跨国公司的垄断不仅导致市场垄断,排挤民族品牌,而且抑制自主创新,甚至严重影响着我国的产业和经济安全。因此,为了维护公平的市场竞争秩序,保护我国民族经济的发展与我国的经济安全,我国刚出台的反垄断法针对跨国公司的垄断问题做出了严格、明确的规范。  相似文献   

10.
跨国公司在华设立研发机构:动因、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前,跨国公司在华设立研发机构已经成为新的投资热点。从跨国公司自身发展需要和东道国人才优势及优惠政策这两个角度,探讨了跨国公司在华设立研发机构的动因,分析了这一投资方式对中国经济产生的积极作用和负面影响,并提出中国政府和企业的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11.
跨国公司对我国技术转移的冷思考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从国际技术转移理论出发,就跨国公司对华技术投入、跨国公司对华生产转移与技术转移和跨国公司在华设立研发机构三个方面,分析与思考跨国公司对华投资和技术转移对我国工业技术水平的影响。作者认为,迄今为止跨国公司在先进技术领域仍严格对华封锁,无论是跨国公司对华技术转移的溢出效应还是在华设立研发机构的举措,对我国工业技术水平提升的作用均较为有限。  相似文献   

12.
针对我国加入WTO后,与境外组织合作办刊日益发展的现象,在分析当前合作办刊现状和有关理论研究的前提下,探讨与境外合作办刊的运作方式,并对分属涉及投资和不涉及投资两大类的多种可能的合作模式进行评价;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阐述了与境外合作办刊对我国内地期刊业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以美国商务部经济分析局发布的相关数据为基础对美国对外直接投资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美国跨国公司主要选择在经济规模大、发展水平高的经济体,地理位置靠近的经济体和"避税天堂"投资;投资主要集中在非银行控股公司业、金融保险业和制造业;收益以中东、非洲和亚太地区最好;投资有利于促进其对东道国的技术转移。  相似文献   

14.
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跨国公司和国际直接投资无论在数量,规模上还是在质量、影响上都已经进入一个更高的层次和水平。跨国直接投资在行业结构、投资主体.投资对象、经营形式等方面呈现出新的特征,这些现象都与跨国公司的作用密不可分。国际政治经济学对于跨国公司的角色和作用的看法主要分为自由主义.依附论和重商主义三大流派,其理论分歧和争论反映出人们对安全.财富.自由和公正四大价值的偏好与选择。  相似文献   

15.
吸引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对策及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FDI)对于促进东道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技术进步、产业结构升级、管理水平提高以及弥补资金缺口等都具有积极作用。在新的形势下,中国如何更多地吸引FDI,并使跨国公司的利润目标与中国的发展目标相协调,成为当前外资研究的重要课题。通过对我国吸引跨国公司FDI的效果和现状的分析,提出了利用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促进经济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张军宝  李芳 《科技广场》2012,(4):218-222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跨国并购已成为国际对外直接投资的重要方式和跨国公司进行全球化扩张的重要手段。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中国的市场容量大且具有广阔的发展潜力,发达国家不仅将生产基地向中国转移,同时在金融服务领域也加大了投资。跨国公司并购是一种市场行为,同时也应该注意到跨国公司在华的大肆并购将对我国的经济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本文正是基于此考虑,来浅析跨国公司在华并购的动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中国入世之后,跨国公司R&D机构快速涌入,它们已经成为我国科技创新体系中一个不容忽视的组成部分;跨国公司在华投资战略从一般的市场战略、资源战略到全球战略,从传统的自然资源战略到技术人才战略的演进,必将对我国产业技术进步及我国的市场竞争和产业发展带来很大的影响。跨国公司在京、沪、粤三地的R&D活动,反映出它们对我国市场的高度重视和实现R&D全球布局的战略意图。对此开展深入研究,有助于我们找到应对措施,促进我国的科技进步。  相似文献   

18.
在河南全省上下的不懈努力下,河南省的对外开放不断扩大,外向型经济充满活力,初步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目前河南己同世界上17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贸易关系,分别在美国、德国、日本、俄罗斯、香港等国家和地区设立了40多个经济贸易窗口。世界500强跨国公司已有日立、东芝、飞利浦、普尔斯马特、里昂水务等24家相继落户河南,有53家跨国公司在河南投资,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以来海外跨国公司逐步加强了对中国的投资,开启了跨国公司与中国经济发展的新阶段。随着跨国公司对中国战略的调整,研发攻略日益成为跨国公司FDI战略的重要内容,也是推动FDI深化、结构优化和高级化的基本动力源泉。本文将从跨国公司全球研发体系调整的视角,深入剖析跨国公司在华研发攻略特征,以期为充分发挥跨国公司研发的积极效应,培育我国研发竞争力提供一定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0.
跨国公司的直接投资促进了产品和生产要素的全方位流动。中国是吸引跨国直接投资最多的国家,根据这一情况,阐述了跨国公司的特征及其在华直接投资的经济影响和吸引跨国公司直接投资需要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