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水”在自然界中是一种普通的物质。但在中国文化中,“水”却为一种“有意味”的文化意象。在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国风》爱情诗中更是直接而频繁的出现,以至影响到后世文学,形成中国文化独特的水文化现象。在《诗经·国风》爱情诗中,“水”作为一种意象,它蕴含了哪几种审美情感,下面试析。  相似文献   

2.
<正>所谓意象,就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简单地说,意象就是寓"意"之"象",就是用来寄托诗人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采薇》中连用四个意象,有比有兴,借景借物抒情,体现了古人独特的审美情趣。意象一,薇《采薇》前三节是主人公归乡途中回忆以前的军旅生活及思乡之情,为何以"薇"起兴而不是其它植物呢?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实则涉及到最后一节与前文的关联。《诗经》中的起兴多数是由眼前所见景物触发联想,  相似文献   

3.
李兰英 《考试周刊》2014,(56):30-31
<正>在中国古典诗词中,作为传统意象的"雨"出现的频率之高令人称叹。雨作为一种自然现象,经过历代人们的体验和濡染,历经诗人的筛选和淘洗,意蕴深厚,或喜或忧或怨,都传达出诗人的脉脉情感。我们可以从这种情感基调上归纳雨意象在中国古典诗词中的几种类型。一、"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喜悦的雨《诗经·小雅·信南山》里说雨"生我百谷",《释名·释天》谓"甘雨时降,万物以嘉",因此古代先民已经开始了亿万次的祈  相似文献   

4.
意象在诗歌审美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在我国诗歌审美中源远流长。《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是我国诗歌的源头,本文就意象、《诗经》中的审美意象,以及自《诗经》以来一代又一代的诗人诗作对《诗经》中意象的不断继承、补充与完善进行一点探索。  相似文献   

5.
意象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本文以尤金·奥尼尔的戏剧《天边外》为研究对象,解读了剧中"海"、"门"、"窗"等意象的神奇魅力。  相似文献   

6.
正意象,就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古代许多优秀的诗词意象之美深入人心,我们可以品读意象感悟作品的情感之美,创作之精。元代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是古人伤春怀秋作品中的经典之作,曾被誉为"秋思之祖"。文中旅人忧伤的情绪情感、断肠之痛均未直接慨叹,而是自然融于意象之中,以丰富的表现手法来展现。教师可以同学生一起,通过咀嚼此篇意象之美来体悟其创作特色,更可以通过品读来启  相似文献   

7.
赋、比、兴是《诗经》独特的三种艺术表现手法,在《诗经》的许多篇章中都能够灵活自如地运用,同时赋、比、兴也体现了《诗经》的诗歌艺术,对构造诗歌意象、创造诗歌意境、表达诗人情感起到很大作用。  相似文献   

8.
<正>古典诗歌优美的意境,离不开鲜明、生动的意象。所谓意象,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文学鉴赏的过程,就是感受形象,理解形象,从而获得情感体验,审美愉悦的过程。以诗歌意象为突破口,对之进行解读,是鉴赏诗歌的途径之一。下面仅就2014年高考古代诗歌阅读的部分试题做一点浅析。例1:(2014年高考·新课标卷1)阅读下面这首宋  相似文献   

9.
孙豪杰  霍蒙 《时代教育》2009,(8):269-269
所谓意象,就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简单地说,意象就是寓"意"之"象",就是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这是比较文艺的说法,若放在全球背景下的中国意象的范畴中来讲,则是指在包含了中国意味内涵,包括国人的思想、审美、传统道德、行为习惯等的中国特色形象.  相似文献   

10.
论《诗经》中的舟船意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诗经》里有大量篇章描写到舟船这一意象,诗人或凭舟船渲染男女情思,或以舟船直抒羁旅乡愁,或借舟船象征君臣遇合。《诗经》中的舟船作为一种独特的审美意象,凝聚着人们驾舟行船的切身体验和日常的生活感受,反映着人类的志趣情感和文化精神,乃是诗人的心境、情绪的寄寓和外化形式。  相似文献   

11.
"桑"在《诗经·国风》中反复出现,部分篇目中"桑"单指自然界的植物;也有一些具备了"意象"特征,暗含着主观的"意"和某些隐秘的意义,属于意象范畴。具体来讲,国风中的"桑"意象义涵有两层:一是象征义,具有象征性的"桑"意象储存并积淀了乡里之思、男女情爱等社会内容,其象征意义源于对社和社树的崇拜。二是引申义,国风部分篇目中"桑"意象逐渐专指男女情爱。综合而言,"桑"意象先于言有尽而意无穷的审美意象存在,在原始宗教意识的观照下形成,而不同于造景抒情的审美意象。  相似文献   

12.
意象是诗歌语篇中不可或缺的因素,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本文运用意象衔接理论,从愁苦类意象的语篇衔接手段出发,对秦观《踏莎行·雾失楼台》一词进行分析,以揭示该词中愁苦类意象的语篇衔接功能,为该词的欣赏提供一个新的视窗。  相似文献   

13.
杨柳最早进入诗坛是在作为中国文学源头的《诗经》里,《诗经·小雅·采薇》曰:"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菲菲。"由此掀开了中国古典诗词中"杨柳"意象的先河,在此之后,杨柳在历史的演变中逐渐被人们注入更多的情感与精神,杨柳也成为了中国古典诗词中最典型、最广泛、最动人的意象之一。古诗人常常把杨柳外在的形态与日常的生活相联系,开发出杨柳的一系列表现生活的意象,或是用以写日常生活中的各色人物,或是写人的生活态度。一.杨柳的美女意象杨柳枝条纤细苗条,柳叶瘦长微翘,这些都与美妙女子的身材、眉毛  相似文献   

14.
巧用意象     
什么是意象?意象就是意中之象,是客观物象经过人的感情活动后,被创造出来的独特形象,是一种被赋予更多主观色彩而能为人所感知的具体艺术形象。意象可以单个使用,也可以由一组或一串意象构成画面进行渲染,即营造意境。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中,"枯藤"、"老树"、"昏鸦"、"断肠人  相似文献   

15.
《诗经》意象在观念内容上可以划分为原始兴象、比德育象和审美意象。这三种意象既代表了《诗经》意象在观念内容上的历时发展,也构成了《诗经》意象在观念内容方面的共时结构。《诗经》意象在艺术表现上可以划分为描述型、比喻型和象征型三大类。这三类意象鼎足而立,各自具有艺术表现的功能和特色,又密切配合,相辅助相成地建构出一篇篇富于艺术表现的力的诗作。  相似文献   

16.
"水"在自然界中是一种普通的物质。但在中国文化中,"水"却为一种"有意味"的文化意象。在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国风》爱情诗中更是直接  相似文献   

17.
在《诗经》与《古诗十九首》中,思妇是二者共有的、重要的审美意象。在这两部作品中,思妇形象的不同主要表现在类型、处境和心态上。从审美角度来看,《古诗十九首》中的思妇诗较《诗经》中的更具审美意蕴,独具"真""悲"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剖析《诗经·小雅》中的植物意象,探寻《诗经·小雅》中植物意象的生成及出现规律、植物意象的种类特色,以及部分文学价值较高植物意象有助于我们得出对《诗经》植物意象研究的合理性见解。  相似文献   

19.
《诗经》中的鸟意象种类丰富、意蕴深厚,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先秦时代的社会风貌、民间风俗和文化传统。鸨鸟作为鸟意象的分支,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但人们对它的真实面貌知之甚少。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采用"先知其名,再识其性,最后分析内涵"的研究方法,立足文本,通过对"鸨"的考释,从历史、生物和审美角度进行分析,解剖鸨鸟意象在《诗经·鸨羽》中的表征含义,探讨研究鸨鸟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水,在人类文化心理中扮演着可恨又可爱的角色,是一种颇具创造活力的意象符号.本文试从文化原型这一角度探析作为中国文化源头的《诗经》,其婚恋诗中大量的"水意象"究竟有着怎样深刻的内涵和文化学意义及它与原始宗教信仰有着怎样密切的联系,从而为我们进一步解读《诗经》中的作品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