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莫相忘     
正赠汪伦李白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到过的地方,怎能没有故事?相传,汪伦邀约李白泛舟桃花潭,喝酒论诗,好不快活。然而,世上没有不散的筵席。李白终究要告别汪伦,泛舟而去。诗的前两行是叙事,先写要离去者,再写送行者。"乘舟"表明是循着水道。"将欲行"表明是在小船即将出发之时。这句话使我们仿佛看到李白站在小船上即将离去的情景。  相似文献   

2.
(教学《赠汪伦》)师:同学们刚才读了诗,借助注释对诗的意思有了初步的理解,你们说说有什么感受?生:我觉得李白与汪伦的感情很深。师:你从哪里感受到的?生:我从“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这句诗看出来的。师:坐在下面的同学有和他一样感受的请把手举起来。(大多数学生都举起了手)师:诗是要读的,哪位同学能用读来告诉大家,李白和汪伦之间的感情的的确确很深?生: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2师:深,但还不够。生: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师:李白和汪伦之间的感情真深啊。你读得太好了。同学们一起读读好吗?(学生齐读)(点评…  相似文献   

3.
机智的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这是大家熟知的唐代大诗人李白的诗歌《赠汪伦》,诗歌表达了二人深深的别离之情。潭水深千尺,却比不上汪伦送别的深情,可见两人情义之深。然而,名不见经传的汪伦是如何结交上大诗人李白的呢?这里面还有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汪伦本是安徽泾县人,住在桃花潭边一个名叫“万村”的小镇上。他与李白素不相识,却十分仰慕这位诗仙,很想结交他。然而李白大名鼎鼎,怎样才能请动他的大驾,到这个偏僻的山村小镇来呢?恰巧机会来了,李白遨游名山大川来到皖南。汪伦深知李白…  相似文献   

4.
偶遇桃花潭     
小学二年级就学过李白的那首《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心里便对那深千尺的桃花潭充满了遐想。  相似文献   

5.
天宝十四年(755),李白从秋浦(今安徽贵池)前往泾县游桃花潭,汪伦酿美酒相款待。临走时,汪伦送行,李白甚是感激,至放歌台作《赠汪伦》一首留别,诗曰:“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诗中汪伦为何人?宋本《李太白文集》注曰:“白游泾县桃花潭,村汪伦酝美酒以待白。”后人多沿其说,包括地方志。上海辞书出版社  相似文献   

6.
汪伦,因李白的诗作《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而传名。但汪伦是何等人物?  相似文献   

7.
赠汪伦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妈妈:你看这首诗,是谁跟谁分别呢?快快:是李白跟汪伦。李白要坐船走了,汪伦唱着歌来送他。  相似文献   

8.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这是李白很著名的一首赠别诗,我从小就能背诵。但在背诵时,却不曾有所怀疑:李白对汪伦的感情真的比千尺潭水还深吗?直到以后读了《李太白全集》我才明白,李白对汪伦哪里有什么真感情  相似文献   

9.
唐诗乱炖     
1.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 评:后句不妥。若为“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钱”则更贴切。都市场经济了。要有经济头脑嘛。现在谁还认“情”呢.钱才是硬通货。  相似文献   

10.
幺少颖 《小学生》2005,(12):30-31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这样优美的诗句,千百年来广为传诵。但是你知道和李白结下深厚情谊的汪伦,当初为了请李白到他的家乡去,竟然扯了一个大谎吗?  相似文献   

11.
《桃花潭》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诗中所提到的“桃花潭”是古迹名,在今安徽省8县西南。唐代李白与汪伦、万巨曾游于此,潭上有钓隐台,采红岗,垒玉墩。桃花潭四周青山倒映,潭水清澈。在津口的峭壁上写着“踏歌古岸”四个道劲的...  相似文献   

12.
李白原诗: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我认为此诗第二句“忽闻岸上踏歌声”描述不合事实,也不能和第三、四句相照应。据书上记载,李白在汪伦家作客数日,被尊为上宾,受到美酒佳肴,热情款待,因此临行之时汪伦哪有让远来的贵客李白独自  相似文献   

13.
《赠汪伦》     
李白唐 《初中生辅导》2013,(35):F0004-F0004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相似文献   

14.
诗词鉴赏     
诗词鉴赏山中送别王维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赠汪伦李白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诗词鉴赏...  相似文献   

15.
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赏析:李白的这首诗叫《桃花潭绝句》,又叫《赠汪伦》。汪伦是谁呢?他是泾川(今甘肃泾川县)地方的豪士。他曾经写信给李白,说:“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饮乎?此地有万家酒店。”等李白兴致勃勃地来到泾川后,汪伦才实话实说:“桃花是一个水潭的名字,实际上此地没有桃花。信上说的万家酒店,是指有一家酒店的主人姓万,并非有一万家酒店。”李白被他的机智友好逗乐了,非但没有责怪,反而开怀大笑。汪伦款待李白游玩了几天以后,又赠送了他名马八匹、官锦十匹。离开的那天…  相似文献   

16.
善意的谎言     
假如你种下善意,收获的将是友情。“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这样优美的诗句,千百年来广为传诵。但是你知道和李白结下深厚情谊的汪伦,当初为了请李白到他的家乡去,竟然扯了一个大谎吗?  相似文献   

17.
师:老师给你们讲个故事吧.唐朝有个叫汪伦的人,非常敬佩大诗人李白,特别想和他成为朋友,就写了一封信给李白,上面写道:"李白先生,我们这里有十里桃花,万家酒店,请您到我们这里来玩吧."李白看了信,心想,世上竟有这样好的地方?马上就来了,可李白并没有看到汪伦说的十里桃花、万家酒店.汪伦只好如实告诉他说:"李白先生,您可别生气呀,我说的‘十里桃花’就是我们这里有一个桃花潭,要是看桃花,还得到十里以外,‘万家酒店’就是姓万的人开的酒店呀!我这样说,是因为太想见您,太想和您成为朋友了!"李白听了哈哈大笑.以后的日子里,他们一起游山玩水,饮酒作诗,成了要好的朋友.喜欢这个故事吗?故事里说的要好的朋友是谁?  相似文献   

18.
<正>诗人笔下的水或波平如镜,或怒涛拍岸,或一泻千里,或曲似柔肠,或脉脉无声……使诗篇别具神韵,情趣盎然。李白的"水"——"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赠汪伦》)潭水深千尺,可谓极深,而友情如深潭却胜似深潭。诗句表达了诗人对汪伦这个普通村民的深情厚谊。感情本是摸不到  相似文献   

19.
一、课始“引趣” 占诗教学伊始,教师可采用猜谜语、讲故事、提问题、设悬念等方法,精心引发学生兴趣。如教学李白的《赠汪伦》时,可先讲述汪伦用计诚邀李白到桃花潭做客的故事:汪伦是当时有名的歌手,隐居在安徽泾县西南的桃花潭畔,对李白佩服得五体投地,日夜吟诵他的诗。有一回,汪伦听说李白来了安徽,就修书一封。信中写道:“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饮乎?此地有万家酒店。”李白早知汪伦是一方豪士,便欣然前访。  相似文献   

20.
诗中情     
诗是智慧的结晶,是凝聚了人们所有情感而成的。情感是诗的源泉,是诗的生命,他们紧紧相连,好像一对亲兄弟。《赠汪伦》记录了唐代诗人李白与好友汪伦离别时的情景:李白将要走了,汪伦为他送行。诗中写道: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连千尺的潭水也比不上诗人与好友的友情。在这里,诗和情紧紧相连,完全融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