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散文文字一般比较优美,画面丰富,情景交融,是引导学生品读、感悟语言美、意蕴美的范例,主要策略是:聚焦传神字词,品其言美;类比转换句式,悟其形美;紧扣文眼勾连,赏其蕴美。  相似文献   

2.
语文教学中美的欣赏主要是通过课文本身的内在美和形式美,以艺术的力量感染、熏陶、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欣赏美的习惯和能力,以激发他们对美的爱好、兴趣,提高追求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下面以第十一册教材中的看图学文《桂林山水》一课为例,谈谈如何欣赏语言、意境、结构"三美"。一、欣赏语言美师:《桂林山水》一文,语言准确、形象、朴实而又绚丽。用词准确,如"我们乘着木船、荡舟漓江……"  相似文献   

3.
《灰椋鸟》一文,向我们讲述了"我"和同伴去林场观察灰椋鸟的经过。作者徐秀娟用自己的慧眼发现了全新的灰椋鸟。课文的核心可凝成三部分内容:慧眼观鸟归、聪耳闻鸟语、爱心听鸟诉。  相似文献   

4.
翻译整个过程都是与美学紧密相连的,感受美和理性美,语言美使翻译过程成为语言艺术的再创作。翻译工作者需要通过专业知识的学习。和广泛的阅读。加强语言功底,使翻译更准确,更符合美学标准,达到“化境”“传神”。  相似文献   

5.
翻译整个过程都是与美学紧密相连的,感受美和理性美,语言美使翻译过程成为语言艺术的再创作。翻译工作者需要通过专业知识的学习,和广泛的阅读,加强语言功底,使翻译更准确,更符合美学标准,达到“化境”“传神”。  相似文献   

6.
文本这样告诉我们《灰椋鸟》是篇记事写景的散文。课文描述了"我"和同伴一次去林场观察灰椋鸟归林、闹林的情景。文章欲扬先抑,一开始就说"灰椋鸟尖尖的嘴,灰灰的背,远远望去黑乎乎的,有什么好看的呢?"到后来观赏了百鸟归林闹林之后被深深地感染了,  相似文献   

7.
吕赟 《小学语文》2010,(11):56-56
近日,我区举办了一次“名师进新区”教学研讨活动,邀请了南京市的一位小学语文名师与我区的一位语文教师进行“同课异构”教学,执教内容为苏教版第十册中的《灰椋鸟》一文。《灰椋鸟》这篇课文有部分内容要求学生背诵,即描写灰椋鸟归林和闹林情景的相关文字。笔者在听课的过程中发现,  相似文献   

8.
《再别康桥》选入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一单元第二课,《荷塘月色》选入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一单元第一课,足见《再别康桥》与《荷塘月色》之重要。有趣的是,《再别康桥》以"绘画美、音韵美、建筑美"之"三美"著称,而《荷塘月色》则以"意境美、结构美、语言美"之"三美"闻名于世,二者一诗歌一散文,可谓教材中的极品。更令人称奇的是,二者在用词上也有异曲同工之妙,譬如其中的"悄悄"和"轻轻"就是典型范例,颇有意味。《再别康桥》中的"轻轻""悄悄"分别出现在  相似文献   

9.
<正>如果从题目来看,《灰掠鸟》应该是一篇状物类文章,而事实上它是一篇叙事写景类散文。文章描写了"我"和同伴去林场观察灰椋鸟归林、闹林的一次经历,表达了作者对灰椋鸟的喜爱之情,以及对林场工人植树造林,为鸟儿创造幸福的家园的赞美,说明人类与大自然和谐共处的重要性。这篇散文情真意切,情理相通,情趣盎然。它的艺术感染力体现在立意、构思、语言和情感等方面。选作小学语文教材,达到了叶圣陶先生所谓"文质兼美,堪为模式"的选文标准。  相似文献   

10.
美无处不在,我们在品味一篇佳作的语言美时,大多去留意动词、形容词的生动传神,却往往忽略虚词特别是象声词的修辞效果。实际上,几处象声词的精妙运用都会产生精奇空灵,绕梁三日的  相似文献   

11.
《紫藤萝瀑布》被收录于苏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是一篇语言简练、意境优美且富含了丰富人生顿悟的哲理散文。文章在写景抒情和悟性悟理方面都做到了浑然一体。它不仅能让我们直观感受到紫藤萝美、语言美,更让我们感受到了生命之美。一、融入生命的藤萝《紫藤萝瀑布》是托物言志类文  相似文献   

12.
正文本扫描《植树的季节》是一篇典型的儿童抒情散文。课文描写了孩子们春天植树的情景,抒发了喜爱植树,愿意通过自己的劳动美化家园、美化环境的情怀。文章短小精练,轻盈灵动,情感充沛,富于想象力;字里行间充溢着意境美、情感美、语言美,是低年级学生学习言语表达的范文。文题"植树的季节",一事一时,事明时隐,引  相似文献   

13.
《春》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抒情散文:朱自清先生以精美的笔触对春作了全面、精细的描写,抓住了春天的特点,准确、生动地描绘出了江南春天特有的景象,抒发了对春天的赞美之情,表达了作者热爱生活、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思想感情。走进《春》的世界,你可以领略到它的结构美、形象美、绘画美、语言美、情感美.真是美不胜收。  相似文献   

14.
在教学小学语文《燕子》这篇课文时,从画面美、语言美和情感美三方面,让学生感受文本的美。  相似文献   

15.
《林海》一文的作者老舍先生以其准确生动的语言 ,向人们介绍了大兴安岭与众不同的阴柔之美及其为祖国各项建设所作出的巨大贡献。文章情景交融 ,文质兼美 ,是一篇实施创造教育的典范文章。一、抓语言的准确生动训练朗读及语言表达能力《林海》准确生动的语言美主要体现在作者对岭、林、花的描写之中。教学时 ,可按下列步骤进行训练。1 自学岭、林、花部分 ,思考 :①岭、林、花各有什么特点 ,从文中哪些语句可以看出来 ?②作者在描写中表达了怎样的真情实感 ?2 感情朗读你最喜欢的语句 ,并把读此句时脑海中出现的画面创造性地讲给大家听。…  相似文献   

16.
语文教学提高学生的审美感受力和审美表达力,是摆在当前的重要任务。体会感悟文章的语言美,《故乡》、《白杨礼赞》、《春》;领悟想象文章的人物形象美,《陌上桑》、《秋天的怀念》;发现感知文章的构思美,《我的叔叔于勒》、《紫藤萝瀑布》;领悟表达出文章的情感美,《背影》、《济南的冬天》;感人心者,莫先乎情!  相似文献   

17.
秦雪 《现代语文》2008,(6):18-19
“言语美策略”是钱冠连在《美学语言学——语言美和言语美》一书中提出的。这一策略包括提供意象,意义上求新,说白话,语不及,调动感官美好感受,反说碰撞等等。本文就是运用其中的策略分析张爱玲小说《倾城之恋》中的语言美。  相似文献   

18.
声韵美是散文语言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散文的音义兼美、情文并茂的结晶,是散文的音律美、韵律美、神韵美的融合。《听听那冷雨》这篇抒情散文,是用“文字的雨珠,声色光影,密密麻麻,纵横交织而成。”下面就从《听听那冷雨》的音律美、韵律美、  相似文献   

19.
杨华芬 《考试周刊》2009,(21):22-23
语文教学要注重对学生进行审美意识、审美感受、审美情趣的培养。以《荷塘月色》的教学为例,从这样几方面培养学生的审美感受:在朗读中感受《荷塘月色》的神韵美;在分析中探索《荷塘月色》的意境美;在理解中品味《荷塘月色》的语言美。  相似文献   

20.
《论语》的简约美分两个方面:一、《论语》的人物语言具有格言美,而且这种格言美与西方的格言美不同,它具有雍容和顺的风格。二、《论语》还具有“一词传神”的叙述美。《论语》简约美的成因与当时的崇古风气有关;其次,孔子“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的为学原则和人格风度影响《论语》文风;《论语》的极强烈的格言美还应与孔门弟子精心选材,追求精品的编纂意图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