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学习完了《清平乐·村居》这首词,我觉得这节课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这节课完全以学生为主,是一节非常有趣而且高效的语文课。下课铃响了,我和学生们还沉浸其中,感受着这节课带来的快乐与收获。在备课时我发现《清平乐·村居》这一首词非常适合小组合作学习,因此我在上课开始就提出了本词的学习要求:1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学习。2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每个同学都要参与其中。3学习汇报的形式和方法不限。4  相似文献   

2.
<正>《清平乐·村居》是苏教版小学语文课本中第一次以一篇课文的形式出现的宋词。那么,如何引导学生欣赏宋词的韵律美、画面美、色彩美、意境美呢?一、"词"与"诗"比较,体会词韵教学片断一:1.师:同学们,读着这首词,你有没有发现词与诗有什么不同?词又有什么特点?2.指名交流。  相似文献   

3.
<正>《清平乐·村居》是辛弃疾的一首词,被选入苏教版五年级教材。作为豪放派词人,辛弃疾难得一改粗犷豪放的词风,写出了这首田园风味浓厚的古词——《清平乐·村居》。很多教师在解读这首词的时候,往往从字面上引导学生理解其中的"醉"和"喜",据此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并从中揣度他对平静、安宁生活的向往。但到底词中的"醉"与"喜"该作何解读,让学生如何体会作者的深意呢?笔者听到薛法根老师与众不同的解读,眼前不由一亮。现根据薛法根老师  相似文献   

4.
接受了漳州市小学经典诗文诵读教学比赛的任务,我和指导教师就开始着手准备。出于对古诗词的偏爱,我们锁定了课题——《清平乐·村居》(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五课)。《清平乐·村居》是南宋词人辛弃疾笔下的一首著名的词作,这首词以简练的笔触勾画出一幅优美的田园景物,描绘出一家五口各具情态的形象,借此表现人情之美和生活之趣。这首词语言通俗易懂,学生只需借助文中的插图及词语注释即能了解词的大意。  相似文献   

5.
《清平乐&#183;村居》是辛弃疾的一首词,被选人苏教版五年级教材.作为豪放派词人,辛弃疾难得一改粗犷豪放的词风,写出了这首田园风味浓厚的古词——《清平乐&#183;村居》.很多教师在解读这首词的时候,往往从字面上引导学生理解其中的“醉”和“喜”,据此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并从中揣度他对平静、安宁生活的向往.但到底词中的“醉”与“喜”该作何解读,让学生如何体会作者的深意呢?笔者听到薛法根老师与众不同的解读,眼前不由一亮.现根据薛法根老师《清平乐&#183;村居》的课堂实录,对他的另类解读进行赏析,以期对古诗词教学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6.
毛主席这首《清平乐》是"一九二九年秋"做的,在刊本上标题为《蒋桂战争》.关于这首词,我在一九六二年曾经写过一点读后感.目前《光明日报》准备把主席的墨笔手迹发表,同时要我再写出一些体会.我很高兴地接受了这个任务.这首词无论从内容上或者格调上来说都是革命的词.要读懂得这首词,首先要重新温习一下当时的革命形势.当时的中国基本上还是军阀混战时代的  相似文献   

7.
第五单元由三首宋词和两篇宋散文组成。苏轼的《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选自《东坡乐府》。这是一首和词,是和朋友章质夫杨花词而作的一首词。章质夫用《水龙吟》词调写了一首咏杨花的词,推想苏轼看着好,所以次他的韵(即用同样的韵字:坠、思、闭等)和一首。用诗词咏物,要能兼写出物的形态和人的感情。这不容易,和别人的尤其不容易,因为受既定韵字的拘束。可是苏轼这首词写得很好,咏杨花,既能肖其形,又能摄其神,同时表现人的感情也很深挚。语句自然流畅,所以王国维《人间词话》说“和韵而似原唱”。总之,诗人以强烈的夸张笔法,抒发浓挚的情感,写得既深沉  相似文献   

8.
曾听一位优秀教师上了一节观摩课《清平乐·村居》,在学生较全面的理解了这首词的大意后,教师设计了一个学生质疑的环节。一位学生举手提问:"‘白发谁家翁媪’后为什么不用问号?"教师当即回答:"这是因为这句话不表示  相似文献   

9.
正一、课前导入师:宋词是中国文学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与唐诗并称"双绝"。以前,我们也学过一些宋词,大家一起来回忆一下。(出示第一首《清平乐·村居》,学生背诵,接着背诵第二首《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师:宋代涌现了一大拨词坛高手,刚才大家背诵的这两首词的作者辛弃疾就是其中杰出的代表。今天老师要带领大家去了解另一位宋词大师李清照。(板书:李清照)对于李清照,你有多少了解?课前老师布置大家查阅资料,现在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话概括地向大家介绍。生:李清照生于1084年,死于1155年,是宋代著名的女词人,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相似文献   

10.
《清平乐村居》是学生第一次接触"词"这样的文学形式,这是豪放派词人辛弃疾的"婉约之作"。八百年前,南宋上饶农村是什么样子的呢?我决定和学生一起到辛弃疾的这首词里去看一看。八百年前的声音"词"是什么,让学生说说"词和诗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学生基本能看出  相似文献   

11.
刘海绒 《小学生》2013,(9):121-121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安排的文章都是古典赏析:《林冲棒打洪教头》《少年王冕》《黄鹤楼送别》《清平乐村居》。我教《清平乐村居》前,早读课时发现同学们对这首词并不陌生,大多已能熟读成诵。一问之下才了解到是四年级时在《古诗文选》上已经读、背过。哦,看来倒不需要预习了。未教已会背,那我还需要教学生学  相似文献   

12.
《清平乐·村居》是辛弃疾从战场上回到农村,看到农村这么一幅美好生活的画面而写下的一首词。听了吉老师今天执教的《清平乐·村居》,被她扣住词来教词的方法折服,使我听着听着也情不自禁的醉在“词”中。原来词可以这么教,下面说说自己对这堂课的几点收获。  相似文献   

13.
毛泽东《清平乐·六盘山》最初的创作形式是词,最早公开于1938年。为便于传播,这首词被改编成《长征谣》歌词。《清平乐·六盘山》从一开始创作时,就酝酿得比较成熟,自然天成,没有经过多大的修改。认为这首词经过多次重大修改,甚至达八次之多的学者,没能拿出足够的论据具体指出每次都作了哪些重大修改,因而这一说法缺乏充分的说服力。  相似文献   

14.
在中学语文诗词教学中,辛弃疾是一个很值得关注的人。初中教材中收录了他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清平乐·村居》《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和《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四首词,高中教材中收录了他的《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和《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两首词。可见,这位生活在两宋交接时期在文学史上有着举足轻重地位的词人是何等的受教  相似文献   

15.
宋词有豪放、婉约二派吗?戴建华高中《语文》六册入选《宋词两首》:苏武《念奴娇·赤壁怀古》和辛弃疾《水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材提示:"本课两首词都是宋代豪放派的词。"这确是现代中国文学史家们的一般看法。如余冠英先生主编的《中国文学史》说:"苏武在我...  相似文献   

16.
一、揭示课题。了解“词”的特点 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宋代著名的词人辛弃疾写的一首词《清平乐村居》。(板书:清平乐村居宋辛弃疾) 2.让学生齐读课题,观察、比较词的题目与以前学习过的古诗的题目有什么区别。  相似文献   

17.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对作业设计提出了要求:一要体现学生发展的需要,重视基础性,增加选择性,体现时代性。二要优化作业的结构与组合,加强整合、选择,强调均衡等。为此,在语文作业设计方面我做了如下尝试。一、设计选择性作业学完《天净沙·秋思》后,我是这样设计的:背诵这首精美的词;查找中国古典诗词中有关"秋"的诗词名句;仿《天净沙·秋思》写《天净沙·冬恋》;根据词的意境,为词配  相似文献   

18.
曾听一位优秀教师上了一节观摩课《清平乐·村居》,在学生较全面的理解了这首词的大意后,教师设计了一个学生质疑的环节。 一位学生举手提问:"‘白发谁家翁媪'后为什么不用问号?"教师当即回答:"这是因为这句话不表示疑问,谁还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听课者愕然,只见刚才那个学生低头坐下,满脸的羞愧。  相似文献   

19.
<正>新课程七年级选了南宋著名词人辛弃疾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这是一首描写农村景物的词。其另一首词《清平乐·村居》同样反映温馨而富有情趣的江南农民生活情景。这两首词都给人以清新之感,容易让人感  相似文献   

20.
在教学语文版八年级(下)第24课《诗词五首》中的辛弃疾的《清平乐.村居》时,笔者对其中的"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中的"醉"字产生了兴趣。教材对"醉"无解释。教学参考是这样写的:"怎样理解词中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