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唐燕 《少年世界》2018,(3):18-21
鉴于幼儿对图画书故事的浓厚兴趣,幼儿教师通常把图画书故事讲读活动作为园本教育的重要手段。为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与发展需求,激发小班幼儿的阅读兴趣,培养其阅读习惯,幼儿教师不仅应在图画书故事选材方面让幼儿自主选择,而且应注重讲读的环境创设,尤其是发挥家园合作的优势,还应不断丰富图画书故事的讲读形式,以进一步提升幼儿对图画书故事讲读活动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进一步培养幼儿的表达能力与交往能力、自信心与成就感。  相似文献   

2.
《景阳冈》(第十一册)这篇课文多年来一直被小学语文课本选用,以前曾作为“讲读课文”,现在改为“阅读课文”。作为阅读课文,教师应该怎么教学呢?有两种倾向值得注意:一是简单地读故事,本来这个故事是家喻户晓,学生易于掌握,所以读起来一节课就完了。那又怎能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呢?二是与讲读课文教学差不多,这又怎么能培养学生“自能读书”的能  相似文献   

3.
讲读目的学习通过生动故事说明一个道理的方法。讲读步骤一、粗读课文,了解内容大意,明确文体。指定学生朗读并进行正音。然后让学生用一句话概括本课的两篇寓言各写了一件什么事,说明它们的结构怎样? 提示:《赫耳墨斯和雕像者》写赫耳墨斯向雕像者询问神像价值得到意外回答的故事。《蚊子和狮子》写蚊子战胜狮子后却被蜘蛛消灭的故事。两篇课文篇幅短小,前者171字,后者203字,但都写  相似文献   

4.
小学低年级语文课本中的自读课文,是为了配合课堂教学,扩大阅读量,丰富学生的知识,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自学能力而编排的,一、二年级共编排了18篇自读课文(其中包括第一册的四篇略读课文)。自读课文体裁多样,有童话故事、儿童生活故事、名人的故事、科学知识故事,以及儿歌、谜语、古诗等。课文深入浅出,富有儿童情趣,可读性强。其目的是借助生动有趣的故事,让儿童学好语文,发展思维,并受到思想政治教育和培养行为习惯。自读课文是供学生在学习讲读课文后阅读的文章,没有学习生字的任务。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运用在讲读课…  相似文献   

5.
讲读目的:理解故事寓意,学习愚公精神;掌握多义词和通假字;体会衬托、对比手法对表现人物性格和突出中心思想的作用。讲读步骤:一、指导学生通读全文,掌握梗概:1、抓住“方七百里”,“高万仞”和“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的矛盾,理解移山的原因;2、抓住“吾与汝毕力平险”,理解移山的决  相似文献   

6.
小学低年段的学生最喜欢听故事与讲故事。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文本教材为凭借,注重对学生讲故事能力的培养,以使学生感受到语文学习的快乐,提高个人素养。具体策略有:读读讲讲,在讲读中内化;看看说说,在形象中表达;创编文本,在实践中创新。  相似文献   

7.
课文中的插图,不论是看图学文的图,还是讲读课文、阅读课文中的插图,都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展形象思维,帮助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小语第三册第三单元,有讲读课文五篇,阅读课文一篇,其中包括成语故事,童话故事,常识故事和谜语。除谜语外,都配有形象、生动的单幅或多幅插图,教师在使用插图时,应该注意四个结合。  相似文献   

8.
潘新征 《考试周刊》2011,(90):46-46
纵观当前阅读教学,存在着重讲读.轻阅读课文的教学现象。试看,现在举行的阅读教学观摩课不是清一色的讲读课文教学吗?学界普遍认为,讲读课文有得讲、容易上.而阅读课文讲得少、放不开。加之,平时对于讲读课文和阅读课文的理解与实践因人而异.以至于讲读课文与阅读课文的教学几乎没有区别。其实,阅读课文的教学是讲读课文教学的延续,是阅读教学由扶到放的过程,是学生独立阅读的必要条件,它最能体现教师的主导与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在此,我结合自身教学谈几点对阅读课文教学的看法。  相似文献   

9.
《麻雀》     
《麻雀》的故事情节是围绕猎狗、老麻雀、小麻雀三者的联系而展开的。这个板书就是通过抓住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引导学生把握课文的思路,理解课文中描述的艺术形象。板书与讲读可以同步进行: 第一步,通读全文,概览故事,板书课文骨架。让学生带着“故事发生在何时何地,写了些什么,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等问题,读读议议,板书如右:  相似文献   

10.
讲读教学是由教师讲授与学生阅读所组成的双边活动,要正确理解与解释在讲读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个性心理,以及互为影响的心理规律,就要运用心理学知识,从心理学的角度对讲读教学予以考察和分析。一、讲授的结构层与学生接受心理在讲读教学中,教师是学生重要的学习对象。教师的讲授通常以口头语言和态势语言所组成,学生对教师的口头语言和态势语言的正确感受与理解就成为讲读教学中的重要问题。作为一门教学艺术,讲读教学不仅具有声、形的外部形式,而且具有人的社会生  相似文献   

11.
指导学生复述故事,不但能巩固课文内容,培养和发展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还能引起学生学习表演的兴趣,丰富学生课余文化生活。举例说明如下。《跳水》讲的是一个十分有趣的猴子戏弄孩子的故事。我布置学生根据课文后的几个问题预习课文,理解并掌握故事情节。讲读课上,按照孩子与猴子之间的联系,找出有关故事发展变化的词语。最后根据下面板书复述故事:一、发生海上,船员拿猴子取乐。二、发展 1、猴子逗孩子。①故意:摘、戴、爬、撕;②更加放肆:冲、回、往  相似文献   

12.
魏玲 《安徽教育》2013,(1):26-26
<正>《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在低年级段,要让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那么,怎样才能提高学生阅读的兴趣呢?经过不断的尝试,我觉得以下几种方法较为可行。一、讲故事,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低年级的孩子最爱听有趣的故事,我就每天选一篇符合少儿年龄、心理特点的故事并绘声绘色地讲给他们,在声情并茂的讲读中,在学生听得津  相似文献   

13.
语文教学包括讲读教学和作文教学两大内容,一般的语文教学方法是将讲读课与作文课完全分开来进行教学,在讲读课上只进行范文教学,不搞作文教学,作文教学放到作文课上去教授、解决。其结果,无形中留给学生一个错觉,似乎讲读课文与写作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有的学生甚至更错误地认为,不上语文课照样能写好作文。  相似文献   

14.
《补丁》是一篇讲读课文,通过记叙敬爱的毛主席生活俭朴、严格要求自己的故事,教育小学生热爱毛主席,学习毛主席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教学时,可扣住中心词“俭朴”提携全文,从而使学生深刻地领会课文。  相似文献   

15.
《跳水》     
《跳水》是一篇训练学生了解和掌握事物之间的联系与变化的讲读课文.它通过船长的孩子为了追回被猴子挂到桅杆上的帽子而遇险,最后在船长的命令下跳水获救的故事,赞扬了船长的沉着机智,也善意地告诫了孩子不要任性逞强 。  相似文献   

16.
自读文在语文教学中是重要环节之一,但它与讲读文有着严格的区别。讲读文是语文训练的重要材料,需要教师启发点拨揭示规律,重点处要做必要的讲解,目的在于给学生新鲜准确的知识。而自读文则是讲读知识的迁移,是讲读知识的补充训练,使单元知识得到练习。由此观之,自读文能使讲读文的学习信息得以反馈。因此,教会学生以正确的阅读方法,使学生在讲读教学中掌握的知识技能,能在自读文阅读实践中得到迁移应用,这种学习就会是有效的。我从多年的初中语文教学中,总结出自读文阅读"五法",教会学生实践使用,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7.
张强胜 《现代语文》2009,(6):139-139
目前的语文教学,主要包括讲读教学和作文教学两大板块。一般的语文教学方法是将讲读课与作文教学分开进行,没有将两者有机结合。其结果是无形中留给学生一个错觉,似乎讲读课文与写作文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有的学生甚至错误地认为不上语文课照样能写好作文。多年来,笔者在讲读课上努力探索与作文教学相结合的方法,大胆实践,除结合讲读课进行仿写、改写、缩写、扩写、补写(想象片段)、写作读后感等多种作文的单项训练和综合训练之外,还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尝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诚实的孩子》这篇课文,是人教社九年义务教育教材第三册中的一篇讲读课文.它被安排在两篇看图学文之后的第3课,是学生进入二年级后首次遇到的一篇讲读课文.这是一篇故事,与前面学过的课文相比,文章篇幅较长,故事情节较曲折.随着年级的变化,教学要求的提高,根据课文本身的特点和课文后面提示的要求,关于《诚实的孩子》一课的教学可从这几方面去思考.  相似文献   

19.
课文的精讲要向提高写作能力上转化,在讲读课文中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实现讲读课文与写作思维训练的双重转化。  相似文献   

20.
寓言是用假托的故事或自然物的拟人手法来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的文学作品。故事虽简单短小,道理却深奥难懂,加之学生年纪小,生活阅历浅,寓言的寓意更难弄懂。《揠苗助长》和《守株待兔》两则寓言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语第五册第七单元的讲读课文。学习本课,教师应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