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我从二年二期开始带二(2)班。新学期伊始,就有家长不无担心地对我说:"这学期是不是要学写小作文了,我家孩子很担心。"写不好作文、怕写作文这是很多学生的通病,虽然小作文不在这学期学习之列,但我觉得应该未雨绸缪,为学生的作文学习打下一个好的基础,让孩子不"谈作文色变"。我的策略是用小日记带动作文:先写小日记,养成每天动笔的习惯,再写周记,逐步提高习作水平,要求学生做到一天一小记,一周一大记,再过渡到作文的写作上来。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起步阶段,小日记只要求学生用一两句话叙述,只要是真情流露便给予表扬,学生没有压力,便渐渐养成了每天写写的好习惯。随后,我有意识地在简单的小记中针对性地"提  相似文献   

2.
作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学生能说会写,为终生学习、生活、工作服务,因此,习作教学必须讲究实效性。我认为要从以下几方面培养学生,提高学生作文能力:一、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二、创设情境,让习作成为学生的快乐;三、"模仿"对于小学生学习作文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3.
生活中的好习惯让人终生受益,好的作文习惯亦是如此。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过:"教育无非是培养良好的习惯,良好的道德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卫生习惯。""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基础教育阶段的学生作文大多停留在习作起步阶段,即模仿、实践写作,和成人的写作及文学创作有很大的区别。小学高段学生的作文经过了造句、看图写话和一定的口头、书面作文的训练,已经有了一定  相似文献   

4.
《语文课程标准》有关习作教学的阶段目标指出:5-6学段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能写简单的纪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学写读书笔记和常见应用文。从阶段要求可以看出:习作是让学生放胆去写,自由去写,要让学生迈开步子,走上乐写之路,消除对写作的神秘和畏惧心理,树立写作的自信心,把写作看成自己的内在需要,使"要我写"的习作教学演变成"我要写"和"能写好"的其乐融融活动。要让学生乐写好写,离不开一些教学工作的相辅相成。本文从几方面浅淡新理念下的习作教学方略。  相似文献   

5.
正每次坐在一起改作文时,同事总抱怨学生的"谎言""假事""雷同"的问题,学生只是在这样的文章中打上了是"我写的"的标签,却很难说是在"写我的"生活。作文这餐饭,如何寻找"接地气"的"食材",以及养成能烧家常菜的"厨艺",也就摆上了桌面。选材当然很重要,但语言锤炼也功不可没,其实可以用好我们手上的两张牌:日记和周记,即"每日一  相似文献   

6.
作文评改是作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应遵循现代教学规律,体现现代教育思想,把学生当作自身生活、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叶圣陶先生明确指出:“‘改’与‘作’关系密切,‘改’的优先权应该属于作文的本人。”《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里也明确指出,要让学生“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这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我想,作文的教学要着重培养学生自己修改的能力,作文评改的权力应该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自主修改、互动批改、合作探索中逐步提高自身的写作能力。一、示范评改,教给学生评改的方法1、把某个学生的某篇习作(或习作片段)在多媒…  相似文献   

7.
误区一:习惯养成就是口头多提醒在教学中,经常听到老师对学生说"认真倾听是一种非常好的学习习惯""你的表达习惯真好"等劝勉性语言,初听还觉得教师的语言有一定的导向性、激励性,然而一节课下来如果仍停留在这层面,就有点贴标签、肤浅的感觉。对策:习惯养成由表面走向深入,落实到具体行动中去。误区二:习惯养成是学生的事情有的老师认为,习惯养成是学生的事情,与自己关系不大,进而出现重学生习惯培养轻教师本身习惯养成的  相似文献   

8.
张志公先生曾经说过:“语言教学在普通教育过程中恐怕算得上一个‘老大难’问题,而作文教学恐怕又是语言工作中的一个‘老大难’地就是说作文教学是‘老大难’中的‘老大难’。”那么,如何改变作文教学的现状,消除学生对习作的恐惧心理,使他们愿写、乐写.从而提高其写作水平呢?笔者认为,习作指导要从细处入手、点滴抓起,不失为最行之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正一、"本色作文导写"的理论创新"中小学本色作文导写"体系是一个全新的作文教改实践操作与理论研究的系统工程,其核心的观点如下:(一)作文可"导"不可"教""作文只可‘导’不可‘教’。过去作文教学不成功的主要原因是教师把‘作文’课当成其他学科课程一样去教。其实,作文是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表情达意、交流思想感情的一种个人创造活动,学生自己的喜、怒、哀、乐,七情六欲,只能由他们自己去倾诉。  相似文献   

10.
叶圣陶先生曾这样说过:“改与作关系密切,‘改’的优先权应该属于作文的本人。”教师如何把“改”的优先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养成修改习作的习惯呢?在长期的习作教学实践中,我总结了这样的经验一得心应手写出来,推敲琢磨改精彩。就是先让学生尽快地把习作的草稿写出来,然后细细推敲,反复琢磨,把习作改精彩。  相似文献   

11.
黄艺文 《成才之路》2014,(24):60-61
正古人说:"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学习语文,就是养成良好的语文习惯;学习作文,就是养成良好的作文习惯。学生的作文程度差异明显,总有一些学生的作文让教师拍案叫绝,也总有些学生的作文味同嚼蜡。"会写"完全源于学生已养成了良好的写作习惯,平时注意多看、多思。多看了,积累就多了;多想多思,就有感悟了。这样一来,写起作文来就会感到轻松、容易,一挥而就,下笔成文。作文比较差的学生非常羡慕那些作文写得好的同  相似文献   

12.
真情源于体验。情感体验式作文教学源于学生的真切体验,学生容易有话可说、有情可抒。写好情感体验式作文,对学生习作有很大帮助。这类作文赋予了学生作文以真情,使文字有了"温度",有了"灵魂",能够促使学生逐渐地会作文、喜作文。学写情感体验式作文可以从阅读指导、习作课指导、周记练笔指导入手,在体验生活、体验阅读、体验指导、体验练笔、体验活动中获得多方体验。学生在情感体验式作文过程中,发掘作文情感的"源头活水",进而以写好情感体验式作文为突破口,喜欢习作,写好习作。  相似文献   

13.
正多年来,我在指导学生作文写作训练外,还注重指导学生写好周记,这对学生的作文能力的培养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下面是我对学生写周记的感悟:一、习作情趣激发的载体写周记是培养学生写作情趣的好方法,能有效促进学生作文。指导学生写好周记,能则多写,少则每周一篇。写作素材丰富,时间充裕,体裁不限,轻松写作,学生易接受,训练效果明显。试想,十  相似文献   

14.
范建斌 《师道》2006,(5):31-31
如今,优秀作文选满天飞,多是冲着教辅用书的利润而出版的,其中不乏明显的修改痕迹,更有甚者直接是老师动笔写而署学生名的“优秀”习作。如此一来,学生习作浮夸风日盛,不少学生习作一味模仿,多是好词句的堆砌品,一点谈不上自然流畅。再加上,要想学生真正提高写作能力,养成良好的作文习惯,一个学期单凭课本上规定写的六七篇作文是远远不够的,平常必须经常进行一些小练笔。怎么办?如何激发学生爱上习作,说真话,道真情?说是作文指导,还不如说是对话诱导,“请生入瓮”。对话就这样开始了:“作文作文,作得头疼。”我边说边作头疼状。有学生笑出声…  相似文献   

15.
在作文教学实践中只要立足于农村实际,就地取材,因地施教,让学生有话说、有得写,就能取得学生愿意写、想写好的效果。“留心处处皆学问”。留心看身边,用心去感受。引导学生养成写观察日记的习惯,引导他们不断地积累材料,去解决作文无话可说的问题;我口说我见,我手写我心。既达到发展语言的能力,又达到强化观察、体验收获的目的;课文即作文,仿文写作文。他们的习作不但是对自己以前积累的写作素材的合理运用,而且是在快乐中完成了习作,享受到了习作的快乐。  相似文献   

16.
如何让小学生感到写作文一点儿也不难?最重要的一点是老师要自己养成经常动笔写下水作文的习惯。其次,从让学生"明确什么是作文""作文该写些什么""作文该怎么写""怎样写好文章"等几个方面加以引导。如果学生明白了其中的道理,写作文真的就一点儿也不难了。  相似文献   

17.
<正>怎样才能切实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笔者认为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就是要加强课外练笔辅导,而且要符合学生的口味。"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学生对作文产生浓厚的兴趣,教师的指引才能产生大作用,学生的写作水平才能有效的提高。首先,周记题目应符合学生"口味"。周记一般没有规定题目,随意性比较大,因此有的学生不知道该写什么,一提起写周记就感到无话可说。要让学生对课外练笔产生兴趣,并且养成乐意写周记的习惯,教师就要出  相似文献   

18.
新课标对小学高年级学生提出习作要求: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笔者巧借微信所具有的交流功能,尝试让学生写微日记、微周记,制作微周记美篇,适时进行微沙龙点评、写作金点子分享,学生习作能力得以飞速提升。  相似文献   

19.
对于学生作文,在<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第一学段叫"写话",第二、第三学段叫"习作",第四学段叫"写作".写话,就是学生写自己亲身经历、耳闻目睹,写自己想说的话,让学生乐于写话,养成"我手写我口"的习惯.学习写作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是在模仿中学习,让学生效仿自己阅读的文章,进行立意、选材、谋篇布局.学生经历了习作...  相似文献   

20.
在小学作文教学中,谈到习作,学生往往谈"文"色变,觉得"作文之难,难于上青天。"学生觉得无话可说,无事可写,无从下手。笔者认为养成作文积累的习惯是有效解决"无米之炊"的好办法,也是为学生今后走进"行云流水""笔下生花"的境地奠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