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诗歌的审美空间由语言世界、形象世界和精神世界三个层面建构。在诗歌鉴赏中进行审美教育,必须分析鉴赏诗歌的语言,引导学生体会语言美,诗歌语言有画面美、色彩美、动态美、音乐美;把握诗歌的形象,引导学生体味意境形象美,对意境的把握,分再现画面、补充画面、领会意蕴三个层次;神游由形象世界孕育蒸腾出的精神世界,体会情感美。  相似文献   

2.
诗歌鉴赏自2002年以来采用主观题形式,注重考查学生鉴赏评价能力和语言综合应用表达能力,体现了新课标的要求:“语文具有重要的审美教育功能,高中语文课程应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能力。”诗歌鉴赏就是要引导学生自由地欣赏美、发现美,进而运用美的规律创造美。而在具体的应考过程中,学生还不能熟练进行分类鉴赏,对诗歌内容主旨、  相似文献   

3.
在当代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是指以课文中文本作品的美为内容的教育,是形成学生正确的审美观点、审美态度,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古代诗歌的审美教育是艺术审美教育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中学语文古代诗歌中包含着音韵美、意境美、形象美、情感美等多种多样审美因素,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极好材料。  相似文献   

4.
美妙的诗歌,是中国古代文化艺术宝库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优美的语言、诗境表现出诗歌独特的艺术审美价值,因此,在初中诗歌教学中,教师要采取积极有效的教学手段,让学生在阅读鉴赏诗歌的过程中,清楚地理解和掌握诗歌的形象美、绘画美、感情美,从而提升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和语文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5.
诗歌教学是一个实施语文美育的过程.它包括:感知美、理解美、鉴赏美、创造美。中学语文新课标对中学诗词教学作了明确的要求:培养鉴赏诗歌的浓厚兴趣,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修养,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探索作品的丰富内蕴.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同时还要求:学习鉴赏诗歌的基本方法,把握诗歌的艺术特性.注意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现作品意蕴。不断获得新的阅读体验;并尝试诗歌的创作。  相似文献   

6.
中国现当代诗歌主要是指从五四文学革命时期起到现在为止的这一时期的诗歌创作。其问的创作流派众多,体裁多有尝试和突破,胡适、郭沫若、徐志摩等诗歌大家丰富了诗歌的精彩舞台。对于现当代诗歌的阅读和鉴赏,从审美这个角度切人,可以更好地领会诗歌的韵美,感受时代的脉搏。那么,应该把握中国现当代诗歌的哪些审美特征呢?  相似文献   

7.
于爱风 《语文天地》2013,(11):54-55
文学鉴赏,即通过艺术的审美感知、情感体验、联想、想象以及审美评价等思维方式,从文学作品展示的审美情境、完整形象、语言风格中接受美的信息,获得美的享受,陶冶美的情操。文学鉴赏是语文教学中重要的一环,无论是含蓄隽永的诗歌,诗情画意的散文,条理科学的说明文,还是气势磅礴的议论文,都离不开文学欣赏。因此,我们在重视"双基"知识  相似文献   

8.
唐诗代表着我国诗歌的最高成就,在唐诗这篇中华民族辉煌的乐章中,体现了强烈的人文性,并且蕴涵着思想美、情感美和意境美。对唐诗鉴赏的本身就是在进行审美。所以,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发展健康个性,更要挖掘唐诗中的美,提高学生审美素质。  相似文献   

9.
诗歌和诗歌教学的特质是它的审美性。改变诗歌教学中“唯理性”倾向和“肢解式”的模式,必须重新“拾回”审美赏析的价值取向和教学方法。诗歌教学,应当成为一个感受美(诗的意境和情感)、鉴赏美(诗的内容和形式)、内化美(美的体验和个性)、创造美(美的思想和行动)的过程,让学生  相似文献   

10.
莫兰花 《课外阅读》2011,(5):254-255
高中语文教材中的古诗词篇目蕴含着丰厚的美育因素。如何在古诗词教学中渗透美育,一直是语文老师竭力探讨和实践的课题。本文结合笔者多年的教学实践,从三方面对此进行探讨:一、反复诵读,品味诗歌的语言美:二、发挥想象,感受诗歌的意境美;三、挖掘内涵,体悟诗歌的思想美。旨在提高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陶冶性情,净化心灵,以达到阅读鉴赏与审美教育的双重效果。  相似文献   

11.
孙凡友 《时代教育》2014,(6):135+137
诗歌是一门审美的艺术,在诗歌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是当前语文课的重要内容。从美学的角度看,诗歌的艺术美具体表现在韵律美、画面美和意境美三个方面。诗歌教学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在感受诗歌艺术美的过程中,培养他们的审美趣味,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12.
"审美鉴赏与创造"作为语文学科四大核心素养要素之一,对人的全面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古诗文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具有独特的审美情趣和艺术价值。教学古诗文,可以引导学生从诵读中感受美,从品味、比较中鉴赏美,从补白中创造美,从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丰富学生的审美体验,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  相似文献   

13.
唐朝诗人白居易的<琵琶行>,不仅是脍炙人口的诗歌杰作,也是一篇艺术鉴赏的典范作品.本文从艺术鉴赏中的审美感知、审美想象、审美情感、审美实现等方面对作品进行解读,以此解释艺术鉴赏的一般原理.  相似文献   

14.
在高中学习过程中,一个十分重要的教学内容就是语文诗歌鉴赏性教学。语文诗歌鉴赏性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学生们的诗歌鉴赏的能力。在语文新课程改革的情况下,高中语文课程中的诗歌审美性教学为了适合新课改,需要不断地结合实际的教学经验,塑造诗歌审美教学方式与方法,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诗歌鉴赏素养。基于此,本文主要阐述实际教学中,新课改背景之下的语文诗歌审美性教学的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15.
杨敏 《学子》2015,(3):50-51
一、美,在单一的教学现实中遁形《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具有重要的审美教育功能,高中语文课程应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诗歌集音乐美、绘画美、意蕴美于一身,自然要承担起美育功能。然而,在教学过程中,中学语文诗歌鉴赏教学现状却不尽如人意,具体表现如下:1.以讲代读,教师只是照本宣科地完成教学任务教师依然走传统教学的老路,根据教学参考书,把诗歌  相似文献   

16.
据对苏北某市6所小学的古典诗歌审美教育现状调查发现,基于儿童审美核心素养的教学策略亟须改进。对小学语文教师而言,授课时拓展古典诗歌"意象""意境"等古典诗歌鉴赏知识,掌握"吟诵""朗诵"等技巧,完成从知识传授者到研究者的角色转换,探索专业化、审美化的教学方法等,都是比较有效的审美教学策略。另外,针对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应注意开展丰富多彩的"诗配画""诵读展示""诗词大会"等竞赛活动,以营造充满活力的古典诗歌学习氛围",以美育人"。  相似文献   

17.
古典诗词具有意境美、情感美、建筑美、音韵美四种基本特质,因此,古诗词的教学内容应该是带领学生去鉴赏这四美。而读者鉴赏诗歌是一个透过意象进入意境以还原诗人审美体验的过程,所以,古诗词鉴赏教学设计的有效路径应该是诵读——入境——涵泳。  相似文献   

18.
巧用多媒体培养学生的审美素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培养学生审美素质的关键是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素质,就是要培养学生感受和鉴赏祖国语言文字的美,以及语言文字所表达的美。我认为若只从文字上引导学生感受美和鉴赏美未免有点抽象,而巧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在培养学生的审美素质方面则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小学语文教学的目标之一是让学生感受和鉴赏祖国语言文字之美,培养小学生的审美情趣,并使他们运用优美的语言文字来表现和创造美。因此,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渗透审美教育的实践,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陶冶学生健康的情操,使他们树立正确的审美观。  相似文献   

20.
小学语文教学的目标之一是让学生感受和鉴赏祖国语言文字之美,培养小学生的审美情趣,并使他们运用优美的语言文字来表现和创造美。因此,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渗透审美教育的实践,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陶冶学生健康的情操,使他们树立正确的审美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