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青少年犯罪是一种社会越轨行为,在社会转型期,青少年犯罪表现尤为突出.本文探讨和分析了西方传统和新社会越轨理论与有关青少年犯罪的研究,并以越轨理论为依据,为预防和控制当前我国青少年越轨和犯罪提出一些新举措.  相似文献   

2.
青少年“越轨”行为的形成.有其是非不明,美丑不分,感情用事,好走极端等内因,也有问题家庭、社会不公、教育失衡等外因。在预防和矫正青少年“越轨”行为的教育活动中,只有既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以恒,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用用.才能完成转变人、培养人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培养更多更好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教育使命。  相似文献   

3.
为考察越轨同伴交往在父母手机冷落与青少年攻击间的中介作用,选取河北省两所初级中学573名学生填写父母手机冷落行为量表、越轨同伴交往量表和攻击行为量表。研究发现,青少年攻击行为与父母手机冷落和越轨同伴交往均存在显著的正相关;越轨同伴交往在父母手机冷落与攻击行为间的中介作用显著。结果表明,父母手机冷落行为既能直接增加青少年攻击行为,也能通过助长越轨同伴交往间接增加攻击行为。  相似文献   

4.
《课程.教材.教法》2017,(11):115-121
青少年期的问题行为,不仅对个体的社会化和学业成就有消极影响,也是人格障碍、越轨和犯罪的风险因素。美国学校主要设置三类青少年问题行为干预课程:基于社会与情绪学习理论的"第二步"课程、基于社会信息加工干预理论的"我能解决问题"课程、注重建立积极社会互动的连结家庭与教师课程。在能力培养导向的干预、普遍性与针对性干预相结合、尽早干预、理论基础与循证干预、创设有效的干预环境等方面,美国青少年问题行为干预课程的设置值得我国参考。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在校青少年的越轨犯罪问题日趋严重,已成为国际性的社会问题。各国都尝试采取各种方式,企图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越轨犯罪,尤其各国普遍重视学校德育的改革,以期发挥更大的效用。其中,日本从改革道德教育课入手,在中学开设“防止越轨行为课程”效果颇好,给我们不少启示。  相似文献   

6.
皮艺军,中国政法大学青少年犯罪心理学研究学院教授,中国政法大学青少年犯罪与少年司法研究中心主任。长期从事青少年犯罪预防研究,曾撰写《青春期危机——为什么未成年人比成年人更容易越轨》《中美未成年人压力与越轨相关性调查》等专著。记者:当发现孩子出现了偷拿家里钱的行为,一般情况下,父母首先会想到的是孩子的道德品质出了问题。您怎么看待这个问题?皮教授:孩子偷家里钱这种行为的发生,一般是受三个方面的影响:一方面,可能是社会环境的影响。现在的社会进入市场经济,物质文明发展速度比较快,外在的商品以及各种享受、消遣、娱乐等…  相似文献   

7.
养成教育:青少年偏差行为预防与矫治的路径选择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谭兰 《教育探索》2006,(1):83-85
青少年行为偏差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的社会问题。由于复杂多变的家庭因素、学校教育、社会环境、同伴群体以及青少年自身影响因素的相互作用,我国青少年行为偏差问题日益严峻。从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出发,青少年养成教育应坚持系统化、人本化、实践性的教育原则。实现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与偏差行为的防治的有机结合,在预防、减少青少年偏差行为方面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越轨社会学理论对防范学生越轨行为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解释越轨行为的主要社会学理论包括失范理论、化传递理论、社会控制理论、标签理论和化冲突理论等,研究这些理论对于全面认识和有效防范青少年学生行为越轨具有重要的启发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社会标签理论对学生“问题行为”的解读与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学生的"问题行为"与犯罪心理学所认定的"越轨犯规行为"都是对某些行为规范的偏离和违反,在这个意义上说,两者并没有什么显著的区别。对于"越轨犯规行为"的科学分析和有效转化,犯罪心理学领域提出了著名的社会标签理论。如果用该理论解读学生的"问题行为",那么它对学生"问题行为"的心理转化也会具有一定的借鉴和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0.
人口流动过程中的越轨性行为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在对越轨性行为界定的基础上,对比分析了人口流动过程中的婚前性行为、婚外性行为、商业性性行为等越轨性行为。结果表明,与常住人口相比,流动人口的越轨性行为容许程度更高,越轨性行为的发生率更加明显。流动人口越轨性行为给个人、家庭和社会造成了不良后果,并引发系列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11.
青少年学生早恋有其自身成长过程的因素,也有社会环境的影响。早恋不但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和身心健康,还蕴含着性行为"越轨"的危险。因此,认真分析中学生早恋的原因和行为特点,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正确引导他们将精力放在学习上,鼓励他们多参加一些有益的文体活动、户外活动和家务劳动来调节生活。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是现在中学教育所要面对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编剧理论用“舞台”和“角色”的基本概念来解释人的社会行为,对越轨原因从个人微观的社会学视角加以分析,强调社会化过程对社会成员角色塑造及社会心理形成所具有的决定作用。本根据编剧理论,从人际互动和影响的角度解释了青少年的部分越轨行为,并据此总结建议了对青少年越轨行为的若干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13.
青少年犯罪已日益成为令人忧虑和不安的社会问题。太原市从八四年到八六年,三年中青少年犯罪人数占作案成员总数的比例分别是70.2%、76.6%和78.7%,而其中有相当数量的还是在校学生。河西区八五年违法犯罪的中学生有十九人,到八六年增加到五十六人,增长了三倍之多。我认为,青少年犯罪不是个别人的偶然行为,它是与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状况相联系的社会现象。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特别是在当前改革开放的变革时期,一部分青少年的行为出现一些越轨和出  相似文献   

14.
曾智 《教育探索》2007,(3):98-99
对于"越轨犯规行为"的科学分析和有效转化,犯罪心理学领域提出了著名的社会标签理论.用该理论解读学生的"问题行为",并将其用于教育实践,对促进学生"问题行为"的心理转化,纠正学生的"问题行为"将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5.
青少年偏差行为是指背高、违反社会规范的行为,其出现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针对此类问题,可以社区为平台,从防止无效的文化传递、开展"传统文化兴趣小组"等渠道入手,借鉴西方国家预防青少年自杀的一种社会工作介入方法-形象教育与"恐惧学习"--等方法,以及防止"负面标签效应"等方面构建青少年偏差行为的预防机制;从"重点个案...  相似文献   

16.
《滁州学院学报》2018,(6):43-48
一定时期区域内主流文化堕距是影响我国青少年越轨犯罪的重要因素。基于四川实证资料,运用文化堕距理论,分析了青少年物质至上价值取向与文化市场鱼龙混杂等问题,提出了强化弘扬主流文化的责任意识、完善文化市场供给机制与制度、建立预防青少年犯罪文化机制与多元体系青少年活动中心四个方面的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17.
学术越轨作为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已长久地存在于学术共同体中。学术越轨可分为学术越轨的渊源、学术越轨的本质、学术越轨的治理。与中国实践相联系时还包括“学术越轨为什么在当今中国大学特别严重”和“中国大学对当今日益严重的学术越轨应当怎么办”等问题。所谓学术越轨,即在学术事务与学术活动中学术人员或学术管理组织违反科学规范、学术制度和背离科学精神的行为。  相似文献   

18.
自我伤害行为对青少年身心健康和学习生活具有不利影响.本文旨在让社会更多关注,认识与预防自我伤害行为,因此文中着重探讨青少年自我伤害行为的定义与现状,并从个体特征因素、家庭与学校因素等方面解析与自我伤害的关联,以及如何预防与减少自我伤害行为的发生,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9.
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是全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预防青少年犯罪更是全社会所面临的难题。预防青少年犯罪要"防微杜渐",从矫治青少年不良行为开始,从"想"、"做"、"意志"三个方面发挥青少年主观能动性。使青少年实现自我矫治,经历从内化到外化的过程,由事后的消极惩罚转向事前的积极预防,在遏制青少年不良行为的发展、减少青少年犯罪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唐鑫  夏鹃  田莉 《考试周刊》2008,(24):129-130
随着社会的发展,青少年的偏差行为已经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同时加强青少年行为的正确引导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范畴.本文就青少年偏差行为的现状及其产生的相关原因进行分析,并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引导下,针对如何有效地预防青少年的偏差行为的具体措施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