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教十几年,第一次被一个五年级男孩子感动得一塌糊涂,眼泪在眼眶里转了几圈,却还是没有咽下去,只好任凭泪水肆意而下……谢谢你,哥们!我拍着他的小肩膀真诚地说。事情还要从四年级刚接班开始说起,我一接到这个班,原班主任就提醒我好好注意李志,之后我观察到他的一些情况:他学习成绩不好,但很仗义。个子是全班最高的,拳头是全班最硬的,  相似文献   

2.
这首通过儿童视角描写海湾战争的小诗被选入人民教育出版社《语文》教科书的四年级下册,我感到有些意外和惊喜。下面,我简单谈谈创作动机和过程。首先给予我写作冲动的是上个世纪90年代初期的第一次海  相似文献   

3.
《小数的初步认识》是学生第一次正式认识小数,除北师大版外,其他教材均将其编排在三年级下册"初步认识分数"之后学习。对于这样一节新概念的起始课,教师会以怎样的方式导入?笔者通过搜集、整理关于本节课的设计类文章,发现导入环节的设计可以分成两类:现实生活情境导入和数学内部知识导入。一、现实生活情境导入小数在生活中无处不在,通过对学生的调查,发现很多学生已经知道了一些生活中的小数,特别是价签上的小数。从  相似文献   

4.
<正>近日参加八年级数学教研活动,听了一节《轴对称图形》的公开课,对比小学三年级《轴对称图形》的课堂教学,作如下分析思考:1初中课堂回顾(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1观察图案,2通过欣赏生活中具有轴对称特点的实物,创设情境.(2)通过观察蝴蝶剪纸折叠重合案例,引出轴对称图形的相关概念.(3)活动1"找一找身边的轴对称图形",2"举一举英文字母及阿拉伯数字中的轴对称图形",3"添  相似文献   

5.
细节不细     
一次给二年级的学生教古诗《咏柳》,不经意间发现这样一个细节:有个学生抄写这首诗的第一个字“碧”时,竟然看了三次才抄完。我便静下心来,对全班学生作了一次抄写观察,于是有了如下一个观察结果:  相似文献   

6.
《8的乘法》这是小学数学二年级第一学期中的一个教学内容,因为之前在教授“2和4的乘法”时,基础打得相对扎实,所以这节课的教学刚开始很顺利,直到做练习的时候,问题出现了。我给出的题目是这样的:1只螃蟹(配图)有几条腿?4只螃蟹共有几条腿?  相似文献   

7.
我与创网的初次邂逅,恰巧就在距今十年以前. 很幸运地,我在一年级时就拥有了一台电脑.二年级时,我学会了上网,三年级时喜欢上了读书,四年级,我学会了用电脑读书,顺便写作文——就在创网上. 创网真是个有意思的地方:想要出众,就要写创新作文.啥是创新作文?初来乍到的我有点愣.我猜,创新作文就是要让人眼前一亮的作文吧?时下大家都流行写小标题,你们写两三个小标题,那我就写十几个小标题,新意是你们的十倍!打定主意,我立马噼里啪啦地打出了一篇《我的时刻表》.  相似文献   

8.
不一样     
《母婴世界》2014,(7):102-102
适合年龄4~5岁 你认识下面这些工具吗?我说名字,你来指一指吧。 专家有话说 概念形成是抽象思维的基础,孩子在这个年龄段已经有了一些依据事物外在的明显的区别对事物进行分类的基本能力,比如形状、颜色等。这种能力如果加以训练,可以加速其发展。  相似文献   

9.
全国新课标卷Ⅱ与辽宁卷试卷结构、题型设置、考核目标与要求、考试内容和要求完全一致.比较近三年的试卷不难发现,从整体上来讲,二者的命题风格、结构、题型、题量、分值、难度、知识分布与覆盖上保持相对稳定,避免了大起大落,但是在试卷的命制上,各有其命题风格及特点.下面就对2012~2014年的全国新课标卷Ⅱ进行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10.
老师、父母为啥和我想的不一样? 王彤彤(女)初中二年级:从三年级开始,我就不喜欢作文。只要一说写作文,我就头疼。可老师和父母都说作文特别重要,是一个人的语文能力的体现。我就是不明白,生活中真的离不开写作吗?现在,信息技术这样发达,人们的联系方式与沟通感情的方式是很多的,有什么必要非要写信呢?我与同学相互联系的方式就是打电话。有时,我们一聊就是30分钟。  相似文献   

11.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七年级第二章“一元一次方程”和第八章“二元一次方程组”在编排上体现创新理念,改变传统的先集中安排代数式作为预备知识、再安排方程的解法、最后安排应用问题的模式,代之以问题为线索,以方程为重点,将列方程(组)、解方程(组)及有关预备知识等有机地融入在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这样的编写充分体现了从具体的问题情境出发,使用各种数学语言表达问题,建立数学关系式,获得合理的解答、理解并掌握相应的数学知识与技能的有意义的学习过程;凸现了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并利用数学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模型化思想;更突出了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有助于教师进行创造性教学.很明显,课本的编写是颇费了一番心血和汗水的,这为新课程的教与学指明了较好的方向.对于编的意图,我们教师是心领神会的.笔在此提出一个问题:这两章教材编写方式基本相同,但为什么我们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收到的却是大相径庭的效果?下面就具体谈谈这个问题.[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刁品松 《教师》2012,(16):76-76
用手势表示答案与用手写出答案一样吗?两次设计“认识分数”的导入部分,两种不同展示学生想法的举动,折射出不同的设计理念。 第一次上课:用手势表示,激发了学生学习热情,再现分数发展史。初步感知建立“平均分”的概念揭示所学内容。  相似文献   

13.
正【"望":病例观察】下面是一位教师教学三年级"观察物体"一课的片段实录。师:请同学们拿出带来的长方体实物,仔细观察一下,你能看到几个面?学生观察事先准备的牙膏外壳、药盒等各种长方体。师:想一想,观察一个长方体时,最少能看到几个面?最多能看到几个面?生1:最少能看到1个面,最多能看到3个面。  相似文献   

14.
马春湫 《黑河教育》2013,(10):16-16
教材说明: 《不一样的你我他》是人教版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第二单元的第一课。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旨在培养学生在生活中要与他人快乐相处,知道正是每个人的不同特点,才使班级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培养学生意识到自己在班级中的作用,并为此感到自豪和骄傲,同时学会欣赏他人。  相似文献   

15.
<正>质朴乡村打下基础1996年,19岁的我从江苏省武进师范学校毕业,被分配到一所偏僻的完小教书。"完小"这个词现在说来已经比较陌生了,其实就是一所有着六个年级的小学,不满六个年级的小学只能称为"村小"。这所学校加上我只有5个有正式编制的教师,其他都是代课教师。我的工作是三年级包班,除了音乐不教,其他都要教,一周23节课。  相似文献   

16.
<正>预备铃响,我站在一年级教室门口。学生有的在高声说话,有的在嬉笑打闹,有的在玩着铅笔,小嘴儿齐动的情景真像窗外唧唧喳喳的麻雀。这就是一年级学生,只要我不出声,他们能够旁若无人地玩闹一节课。眼前孩子的幼稚与混乱让我更加想念那些刚毕业的孩子,那些孩子做事多有条理,多么善解人意呀。  相似文献   

17.
《中华家教》2011,(1):27
"一步二步三步,好!跌倒了别哭,自己爬起来再走,好!一二一,一二一……"——父亲这样在教孩子走路,朋友们说他是"开孩子们玩笑",父亲却回答:"老兄错了,这不是开玩笑,这是人生之路的第一步,将来在社会上闯世界,全靠这第一步呀!"。这个父亲名叫宋嘉树,他生有三女三子,他们便是名闻中外的宋霭龄、宋庆龄、宋美龄三姐妹和宋子文、宋子良、宋子安三兄弟。宋氏家族对于近现代中国有着深远的影响,尤其是宋氏三姐妹在中  相似文献   

18.
亲爱的小静老师、调皮活泼的闹闹:你们好!我叫陈鑫悦,是一个坐不住的女孩,为此,三年级的时候妈妈为我订了《我爱写作文》。杂志刚到,我便被那精彩的封面给吸引住了,赤橙黄绿青蓝紫,什么颜色都有!我忍不住大叫起来:"哇哇哇哇!"然后便迫不及待地打开杂志读起来。一分钟,两分  相似文献   

19.
虎娃:召开中国少年先锋队全国代表大会,是少先队组织生活的一件六事,我今天的最大收获是了解了第一次少代会到第四次少代会是怎么一回事。下面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下这四次少代会。  相似文献   

20.
不一样的我     
课程标准中关于“学生观”有三点表述:第一,学生是生活在一定社会条件下的人;第二,学生是具有主动性生命形式的人;第三,学生具有“未完成性”。因此,新课程必须具有必要的统一性、规范性,必须充分考虑如何保护并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必须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充分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