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明末天启、崇祯年间,钱谦益热衷于藏书,且声名渐高,出现了众多书贾奔赴钱谦益之门的前所未有的盛况。这些书贾带来大量珍本、秘本,为钱谦益成为当时最大的藏书家做出了不容低估的贡献。  相似文献   

2.
据《明史》记载,徐祯卿年少时,与唐寅、祝允明、文徵明号"吴中四才子"。通过考察明人为唐、祝、文、徐四人所作行略、墓志、传记、像赞等材料,可知当时并无"吴中四才子"定名。这一名目为钱谦益《列朝诗集》所创造,后为《明史》等沿用。钱谦益的根本目的,在于宣扬吴中派优于复古派的文学主张。民间流传的"江南四大才子"故事,主人公为唐寅、祝允明、文徵明、周文宾。徐祯卿未被写入的根本原因在于,其吴中经历不为民间所熟知,故事色彩也不够充分。周文宾并不是指仇英或沈周,而应是作者虚构的文学形象。  相似文献   

3.
钱谦益所撰《绛云楼题跋》不同于一般藏书家题跋,是研究钱谦益及明代后期文学的重要资料,也有助于考察清初的版本学研究。  相似文献   

4.
郑政 《新世纪图书馆》2013,73(10):90-96
钱谦益为汤显祖《玉茗堂选集》文集作序,后又将修改后的序言以《汤义仍先生文集序》为名收入《牧斋初学集》中.论文比较分析钱谦益前、后二序,观察他在行文、对汤显祖本人及其创作所持态度、对汤显祖古文的理解程度等方面的延续与发展,指出这种转变的出现主要与钱谦益自身学术、文学思想体系的渐趋完备而造成的为文心态的改变有关.  相似文献   

5.
钱谦益藏书题跋学术性强,凡文之舛误、义之聚讼,昔人不能明断者,皆确有定见。这一学术方向直接影响了钱曾《读书敏求记》。钱谦益古籍整理与校勘之功,在于提升其所藏之书的学术价值,矫正有清一代学术方向。  相似文献   

6.
肖卓娅 《兰台世界》2014,(12):143-144
明末清初是中国社会激烈动荡的一个时期,处于该时期的著名文学家钱谦益仕途波折,其文学创作与思想也因社会环境及其经历而起伏变化。在曲折的文学探索中,钱谦益的文学地位逐渐被世人接受,被尊为一代文坛领袖。  相似文献   

7.
钱谦益是明末清初开一代风气之大诗人,然由于他错综复杂的政治经历,历代对他的评价褒贬不一。钱谦益提出了具有独创性的诗学理论,对虞山派的形成及发展以及清代诗坛产生了十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钱谦益藏书之所有荣木楼、拂水山庄、半野堂、绛云楼和红豆庄等处,但前贤时彦著述中对荣木楼与半野堂、拂水山庄与半野堂、拂水山庄与红豆庄的描述,多有舛误。本文试图通过对文献史料的爬梳整理与实地考察,以期对钱谦益藏书之所作一系统考述。  相似文献   

9.
钱谦益《绛云楼书目》为历代学人与藏书家所重,但从目录学角度考察《绛云楼书目》的学术价值,至今仍付阙如。本文从款目著录、分类部次、款目组织、类目设置等方面,对《绛云楼书目》作深入分析,以期对中国传统目录学研究及钱谦益研究有所裨补。参考文献10。  相似文献   

10.
明末清初是中国社会激烈动荡的一个时期,处于该时期的著名文学家钱谦益仕途波折,其文学创作与思想也因社会环境及其经历而起伏变化。在曲折的文学探索中,钱谦益的文学地位逐渐被世人接受,被尊为一代文坛领袖。  相似文献   

11.
文渊阁<四库全书总目>关于<愚庵小集>,"提要"说: 至其与钱谦益同郡,方谦益笺注杜诗时,尝馆于其家,乃集中无一语推重之.所作<书元裕之集后>一篇……盖隐刺谦益而发,尤可谓能知大义者矣.  相似文献   

12.
徐永明 《文化遗产》2014,(4):139-156
"人间亦有痴于我,岂独伤心是小青","愿为一滴杨枝水,洒作人间并蒂莲",明代才女冯小青悲凉的呻吟和凄苦的命运,令后世无数读者为之唏嘘感叹,伤悼不已。然冯小青其人和作品的真伪,明清以来有各种各样的说法,许多文人和学者的笔墨都曾涉及到冯小青,如钱谦益、陈子龙、卓发之、卓人月、徐士俊、来集之、吴炳、朱彝尊、焦循、陈文述、俞樾、陈寅恪、潘光旦等。本文对四种主要的《小青传》的版本和源流以及明清以来小青真伪问题的争论进行了梳理和考述,补充了小青为冯梦祯儿子冯云将之妾的证据,否定了小青为钟小天(开平)之妾的说法。本文还认为戋戋居士所作的《小青传》有可能出自钱谦益之手。  相似文献   

13.
钱谦益《列朝诗集》(续修四库全书本)乙订卷五"周沐阳鼎"条云:"鼎,字伯器,嘉善人。博极经史,为弟子师。例当以椽曹得官,谢病归。正统中,大征闽寇,沐阳伯金忠参赞军务,辟置幕下,议进取方略,多见用。尝与千户龚遂奇,从数骑入尤溪山寨,  相似文献   

14.
本文结合钱谦益的图书编撰实践活动,分析总结了钱廉益的图书编撰学思想。  相似文献   

15.
袁丹 《图书馆杂志》2001,20(12):45-47
本文通过钱谦益的藏书实践活动,对他的藏书特点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分析,并加以总结。  相似文献   

16.
钱仲联先生标校的《钱牧斋全集》实为近代钱谦益作品整理研究之精品,然在具体校读中,亦有个别可商榷之处,故就其中十九则,分校勘、标点两类,略作考辨,敬请方家指正。  相似文献   

17.
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甲集前"郭处士完"小传: 完,字维贞,莆田人.元末隐于壶山,以教授生徒为业,与方时举用晦等十二人结社.完卒,自为圹志.用晦与吴源、王孟宽为营葬,有诗哭之.又有陈诚中挽诗曰:"有妻正斜被,无子绍残编.东野诗名在,樊川佚稿传." 壶山文会是元末明初福建莆田重要的诗文结社,早于闽中十子诗派.清末陈田《明诗纪事》卷一五方时举条下按语引述清代莆田人郑王臣《莆风清籁集》对钱谦益所谓壶山文会十二人说法的纠正.方朴亦有《同壶山真率会二十二人游莲峰紫云岩记》一文,似乎壶山文会的成员确实是二十二人,而根据这篇游记文(全文详见下文引)所提到的人员,这次游紫云岩只有十六人,再加上未与会者十三人,当有二十九人,非止二十二人,也说明人明以后壶山文会的成员进一步扩大,只是还沿用原来的二十二人名称.  相似文献   

18.
《列朝诗集小传》阙字订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传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存在数十处墨丁,且多集中于人物之字里。文章借助多种史传、文集、书目与方志,补订其字里之阙漏,凡若干条。  相似文献   

19.
明末清初,在钱谦益的鼓励奖掖下,钱龙惕、石林道源诸人开启了李商隐诗笺注之风。新发现的国家图书馆藏民国八年(1919)木活字本《大兖集》卷下所收钱龙惕《朱注李义山诗集序》、《复石林长老论注李商隐集书》等文,详载清初李商隐诗集钱龙惕注本、石林道源注本的成书过程及与朱鹤龄注本之间的关系,为重新考察清初李诗笺注提供了新的史料依据。钱龙惕在梳理古籍笺释"四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三难"、"三善"的笺释理念,为石注本、朱注本所承继,并对后世李诗笺释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钱谦益与图书编撰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丹 《编辑学刊》2001,(5):52-55
钱谦益(1582-1664),字受之,号牧斋,世称虞山先生,江苏常熟人.明万历三十八年(1610)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后官至礼部右侍郎.崇祯元年,(1628)因温体仁讦其贪肆不法而削籍南归,福王时复召为礼部尚书.顺治三年,(1646)预亲王多铎定江南,钱谦益迎降,被授以礼部侍郎管秘书院事,并充明史馆副总裁,但任职仅六月,便告病南归,自此隐居故里,以著述自娱,直到康熙三年(1664)过世,终年83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