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梁晓声在《雪城》(载《十月》1986年2、3、4期)中,以沉郁、悲切的笔调叙述描写了由激昂、狂热到失望、沮丧直至痛思、悲愤的二十多万从北大荒返城的知青的生命与命运,折射出了社会黑暗的影子,透视出了中国社会的某些悲剧。其意义是显而易见的。笔者仅就作品中的两个人物命运悲剧谈点粗略的看法。袁眉和郭立强都是被那个狂热的浪潮卷进那条悲剧之河的青年,都经历了理想的破  相似文献   

2.
《华章》2008,(1)
《红楼梦》是清代长篇小说感伤之作的杰出代表,在悲剧领域所取得的成就达到中国悲剧作品的顶峰。它揭示了社会的悲剧、道德文化的悲剧和人生的悲剧,也包括了女性的悲剧。其中,丫鬟的命运是《红楼梦》悲剧中最为惨烈、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纵观《红楼梦》中的所有丫鬟,不论结果如何,笔者认为她们的命运都是悲剧性的。她们的命运悲惨情形却又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3.
《俄狄浦斯王》是古希腊命运悲剧的杰出代表,《雷雨》是中国式悲剧作品的典范,后者对于前者既有继承也有发展。两部戏剧在结构、主题和情节上都有相似之处,都采用了闭锁式戏剧结构,通过“发现”实现“突转”,进而揭示真相,情节上都包含了许多偶然性的巧合,但在表现主题上,《雷雨》将纯粹的命运悲剧发展成为社会悲剧,在偶然性情节中包含着历史必然性,这赋予了《雷雨》独特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4.
福楼拜的《包法利夫人》和哈代的《还乡》都属于环境和性格小说的范畴,两部作品中女主人公都因不满现实环境而进行激烈反抗,都以悲剧命运告终,但两位女主人公的悲剧命运却有许多不同之处.从爱情婚姻冲突模式、悲剧类型以及悲剧成因三方面分析两位女主人公的悲剧命运,希望让读者对两部作品及两位作家的创作思想有更加深入的了解.  相似文献   

5.
论文首先从悲剧的内容、创作的起源以及对后世的影响这三个方面分析了《俄狄浦斯王》与《人生》的差异,再进一步指出,这两部作品在悲剧的本质上是一致的,都是关于人类生存命运的悲剧,都反映了人类在“命运”面前无法选择、无从逃避的悲剧性存在,同时也彰显出人类由此引发出了对世界的荒谬性存在和人类的悲剧性命运的强烈观照与质疑。  相似文献   

6.
《阵痛》和《很久以来》都讲述着女性在大时代浪潮中的命运故事,情节化叙事、反情节化叙事和参差对照的方法,相应地成为它们的叙事策略,这与创作者的个人经验和历史意识密切相关。而将社会历史悲剧写成性别悲剧和命运悲剧,则是它们的困境。  相似文献   

7.
人的意志与命运的冲突是古希腊悲剧中常见的主题。按古希腊的观念,命运是一种超乎人类精神之上的抽象观念,是无法改变的,不可解释的,难以抗拒的,但悲剧主人公仍旧用自由的意志和坚贞不屈的品质与命运抗争。悲剧性的结局预示了命运之神的强大和无法抗拒,但另一方面却表现了古希腊人对命运的不屈。索福克勒斯的《俄狄浦斯王》被认为是希腊悲剧的典范,俄狄浦斯的悲剧是一个非常典型的希腊命运悲剧。通过对俄狄浦斯的悲剧命运分析,探讨古希腊悲剧中的命运观念,进而理解古希腊人原始朴素的命运意识。  相似文献   

8.
霍小玉是唐传奇《霍小玉传》中的女主角,玛格丽特是法国十九世纪著名的现实主义作家小仲马在《茶花女》中塑造的女性形象,她们在作品中都是典型的风尘女子。她们生活在不同的国家,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形成了不同的性格特征,但她们都经历了十分相似的悲剧式命运,上演了一幕人生悲剧。她们出淤泥而不染,并在污泥中追求真挚纯洁的爱情,但由于社会制度、道德观念等原因,她们都难逃悲剧命运的摆布。这两个人物形象在不同的文本中有了相似的悲剧命运,本文将对这两篇小说的悲剧性及造成这种悲剧性的根源作一个初步的比较的探讨。  相似文献   

9.
《俄狄浦斯王》是古希腊悲剧中的典范之作,而四幕话剧作品《雷雨》则是中国悲剧剧作的代表之作,两部悲剧作品都展示了所谓的"命运观"。通过两部剧作"命运观"异同的比较,可见命运观主题的承接与延展,揭示中西方不同的文学观念。  相似文献   

10.
过去评论界和多数读者都把《雷雨》归为社会悲剧一类,归结于周朴园这类资本家对鲁侍萍这类下层人物的始乱终弃;从而把批判的矛头指向社会的不平等,而忽略了曹禺一直想显示的另一层意义的悲剧——命运的悲剧。本文就命运的悲剧和社会的悲剧,尤其是从命运的悲剧的角度谈谈《雷雨》的悲剧性。  相似文献   

11.
奥尼尔是否受过哈代的影响,目前尚无法考证,而他的《安娜·克里斯蒂》在展示主人公悲剧性命运及对悲剧的理解上都确确实实和哈代的《德伯家的苔丝》有着许多相类似的现象:这两部作品都以同情心理,描写了妇女的不幸的命运;他们都极力展示“人和人同自己命运的斗争”,“同自己求得归宿的夙愿斗”这样一个深刻的主题;而且都以悲剧结束。不仅如此,甚至两部作品的某些场面、细节也很相似。作品的女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曹禺的著名悲剧《雷雨》为阐释对象,从悲剧类型、悲剧模式等方面对《雷雨》的悲剧艺术进行阐释,认为该剧属悲剧类型中命运悲剧与性格悲剧的融合,侍萍的悲剧属命运悲剧,蘩漪的悲剧则属性格悲剧,全剧笼罩在浓重的命运悲剧气氛之中。其悲剧模式属由《氓》始的夫弃模式的现代重版,并由两个夫弃模式叠构而成,其对中国古代悲剧模式和两方悲剧模式有继承和借鉴。  相似文献   

13.
在康拉德的小说中,《吉姆爷》无论是从思想内容还是从艺术角度都堪称杰作。本文从悲剧美学入手,以主人公吉姆的悲剧命运为线索,试图对作品的悲剧艺术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14.
周燕 《现代语文》2010,(2):125-126
《俄狄浦斯王》与《雷雨》分别是中西方戏剧史上两部经典之作,在很多方面可以进行比较。如在命运的产生类型,乱伦关系,主人公对待命运的态度上都存在本质上的不同,从而折射出中西方悲剧的不同。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的悲剧观是从黑格尔那里继承而来的,在黑格尔那里真正决定人的行动动机和人的行动目的的根本原因是实体性伦理力量。黑格尔把人类的一切行动都看成是伦理所支配的。马克思便将这一理论进行了批判。马克思指出:"黑格尔在某个地方说过,一切伟大的世界历史事变和人物,可以说都出现两次。曹禺的话剧《雷雨》,不仅是社会的悲剧,更是命运的悲剧。解读《雷雨》,分析《雷雨》中人物的悲剧命运的必然性,能够更好的认识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的悲剧理论。  相似文献   

16.
孙丽丽 《文教资料》2008,(23):25-27
悲剧起源于古希腊,所以我国有很多悲剧作品仍然沿用古希腊悲剧风格.<雷雨>没有摆脱希腊命运悲剧的模式,其中的人物被赋予了浓厚的悲剧色彩.他们每一个人都逃离不了命运,被命运所牵绊.即使他们对待爱情再执着,理想再完美,再想妥协,可是命运没有给他们开启那扇希望的"窗户".  相似文献   

17.
《德伯家的苔丝》记录了个体在英国经济社会的巨大变迁中的毁灭性打击,哈代借鉴了古希腊悲剧作品的戏剧结构—过失行为、磨难、反思醒悟、精神颂扬,塑造了悲剧主角苔丝姑娘的命运。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托马斯.哈代的《还乡》和索福克勒斯的《俄狄浦斯王》的比较研究,从原型研究的视角,并以主人公的命运悲剧为线索探索两部作品中所体现的命运观,从而论证索福克勒斯在《俄狄浦斯王》所揭示的悲剧命运观——性格决定命运——正是《还乡》中的命运观的原型。  相似文献   

19.
《雷雨》首先受到古希腊“命运悲剧”的影响,直接受到索福克勒斯《俄底浦斯王》的影响;《雷雨》在结构上受到《俄底浦斯王》的影响,在戏剧情节进展中运用了“发现”和“突转”的技巧。同时采用了封闭式结构。《雷雨》还受到欧里庇得斯的悲剧《美狄亚》等的影响。它们都属于家庭悲剧,又同时具有社会悲剧的性质。两部悲剧的女主人公都同时具有复仇女神的性格特征。《雷雨》受外来影响,但它首先是民族的,它的故事情节和人物性格具有鲜明的民族性、阶级性和时代性。  相似文献   

20.
《荆棘鸟》是考琳·麦卡洛最著名的作品,《荆棘鸟》讲述了克利一家三代的故事。由于复杂的情节,特殊的结构设置,生动的人物刻画以及精心设计的写作方式,《荆棘鸟》成为了一部非常吸引人的小说。主人公的悲剧命运使小说更让人印象深刻,本文运用亚里士多德的悲剧理论分析小说中两个主要人物的命运——梅吉和拉尔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