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古墓碑文的撰作者本身多为文士,他们在撰作墓碑文的过程中,多少会将其创作诗赋等纯文学文体的惯习带将进来,从而对墓碑文进行文学化的改造,虽然这种改造是在不自觉中进行的,而不自觉,恰恰是文学创作的一个前提条件。故墓碑文虽为应用文体,但在文人尤其是晋宋以降的文人笔下,逐渐由实用性文体向文学性文体转化,呈现出文学化的创作倾向,反映出魏晋六朝这个艺术化、审美化的时代和文人将生活艺术化的才能与本领。  相似文献   

2.
面壁思过     
行走在文人的墓碑间,中国文化的灵魂在这里融会。面对这一座座苍老的碑,我感到腑腔里升腾起一股股火,它轻扣我的头顶,冲荡我的思绪。中国文人的成就往往是与处境和背景相分离的,文字越是浑然而有张力,肉体就越是被摧残而过于惨烈。面壁思过,将自己独置在历史的墙壁前,由心发出一句句掷地有声的问话——为何他们的文化意义总与身处的境地相离?为何他们总在瑰词丽藻中独享寂寥?又为何他们总在雄文壮赋里备受抨击?  相似文献   

3.
《小读者》2008,(12)
在闻名世界的威斯敏斯特大教堂地下室的墓碑林中,有一块扬名世界的墓碑。这只是一块十分普通的墓碑,粗糙的花岗岩质地,造型也很一般。它是一个无名氏的墓碑,没有生卒年月,甚至连一篇介绍墓碑主人的文字  相似文献   

4.
建安文人生活在汉末乱世之中,他们已经不再满足于温柔敦厚的汉儒法统,而是极力张扬个性,离经叛道,表现出对汉儒传统的蔑视。但是叛逆的背后,建安文人却更奉行先秦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济世情怀,表现出对儒家思想的承续,行走在叛逆与传统之间,体现出新的思想特征。  相似文献   

5.
郑志芳 《下一代》2010,(11):17-17
在闻名世界的威斯特敏斯特大教堂地下室的墓碑林中,有一块名扬世界的墓碑。其实这只是一块很普通的墓碑,粗糙的花岗石质地,造型也很一般,同周围那些质地上乘、做工优良的亨利三世到乔治二世等二十多位英国前国王墓碑,以及牛顿、达尔文、狄更斯等名人的墓碑比较起来,它显得微不足道,不值一提。并且墓碑上没有姓名,没有生卒年月,甚至上面连墓主的介绍文字也没有。  相似文献   

6.
齐建林 《下一代》2013,(5):24-24
在闻名世界的威斯特敏斯特大教堂地下室的墓碑林中,有一块名扬世界的墓碑。其实这只是一块很普通的墓碑,粗糙的花岗石质地,造型也很一般,同周围那些质地上乘、做工优良的亨利三世到乔治二世等二十多位英国前国王墓碑,以及牛顿、达尔文、狄更斯等名人的墓碑比较起来,它显得微不足道,不值一提。并且它没有姓名,没有生卒年月,甚至上面连墓主的介绍文字也没有。但是,就是这样一块无名氏墓碑,却成为名扬全球的著名墓碑。每一个到过威  相似文献   

7.
在闻名世界的威斯敏斯特大教堂地下室的墓碑林中,有一块名扬世界的墓碑。其实这只是一块很普通的墓碑,粗糙的花岗石质地,造型也很一般,它没有姓名,  相似文献   

8.
曹植墓碑原有两块,分别立于曹魏时期和隋代。盖因违武则天之意,在其执政期间被弃于鱼山南麓的大清河。清朝初年,隋代所立的曹植墓碑重现人世,此即今天所见到的曹植墓碑;而原树曹植墓碑却至今仍不见踪迹。曹植墓碑的学术价值,主要表现在文学与书法两个方面。就前者来看,曹植墓碑文继《诗经》之后,再创四言辉煌;其重视对仗和音韵之美,对骈体文的发展不无影响;具有从建安文学到隋唐文学的过渡“转型期”文学特质。就后者来说,曹植墓碑文书体篆、隶、楷混杂并用,反映出书体演变的过程;证实隋朝为上承南北书风、下启唐代风范的过渡时期。  相似文献   

9.
佚名 《课外阅读》2014,(9):58-59
<正>在伦敦闻名世界的威斯敏斯特大教堂地下室的墓碑林中,有一块名扬世界的墓碑。这是一块很普通的墓碑,粗糙的花岗石质地,造型也很一般,同周围那些质地上乘、做工优良的亨利三世到乔治二世等二十多位英国前国王墓碑,以及牛顿、达尔文、狄更斯等名人的墓碑比较起来,它显得微不足道,不值一提,并且它没有姓名,没有生卒年月,连墓主的介绍文字也没有。  相似文献   

10.
在闻名世界的威斯特敏斯特大教堂地下室的墓碑林中,有一块名扬世界的墓碑。其实这只是一块很普通的墓碑,粗糙的花岗石质地,造型也很一般,同周围那些质地上乘、做工优良的亨利三世到乔治二世等二十多位英国前国王的墓碑,以及牛顿、达尔文、狄更斯等名  相似文献   

11.
彭成 《初中生》2010,(12):30-31
在英国伦敦闻名世界的威斯特敏斯特大教堂地下室的墓碑林中,有一块名扬世界的墓碑。 其实这只是一块很普通的墓碑。粗糙的花岗石质地,造型也很一般,同周围那些质地上乘、做工精良的亨利三世到乔治二世等二十多位英国前国王墓碑,以及牛顿、达尔文、狄更斯等名人的墓碑比较起来,它显得微不足道,甚至上面连墓主的介绍文字也没有。  相似文献   

12.
吴三桂尸体是否为清朝政府所获,300年来多有疑惑。2010年7月,在考察贵州岑巩县之水尾镇马家寨时,听到吴氏秘传人谈过诸多有关陈圆圆梦幻中吴三桂的影子,令人生疑。不久,传出发现一座怪异墓碑。同年10月,再次考察马家寨,对于这座墓碑进行研究的结果证实,这是吴三桂的墓。为此,本文对陈圆圆梦幻中有关吴三桂尸体的行踪和吴三桂墓碑等相关情况进行系统梳理和考证,结论是:墓碑是吴三桂的。本文将对这个墓碑进行考察的情况,加以如实报告。  相似文献   

13.
季节     
《新作文》2007,(4)
曾经,想要做一个豪放不羁的文人,行走在羽扇纶巾之间,在落花中独立,看微雨中飞燕,绿柳如烟中墨笔生香,只求在宋代那华美的锦缎上留下自己韵短而味长的一笔;曾经,也想学易安  相似文献   

14.
张九龄在撰写墓碑文时,灵活使用比兴手法以刻画墓主形象,增强了墓碑文的艺术感染力;也善用人物典故,或明用古典诗文之言,或化用人物与诗文言辞,以充实墓主的形象,让墓碑文富有辞采;他善用典故但又褪去了纷繁典故的外衣,语言简练雅正;在墓碑文的行文结构上,常加并序,或夹陈自己的议论和观点;在刻画人物形象上,除直接叙述墓主行状外,还使用人物语言的描写手法刻画墓主形象,但不常用。  相似文献   

15.
马的墓碑     
一块墓碑,在荒原与雪山之间。碑文上写道:达拉之墓。后边,是一棵孤立的树。达拉是谁?在通往墨脱的边地察隅旅行,我为墓碑上的名字停了下来。  相似文献   

16.
以《红与黑》《巴马修道院》等著作享誉世界文坛的法国作家司汤达,生前曾多次表示,希望将来离世后,自己的墓碑上能刻上这样的话:生活过,写作过,恋爱过。他甚至在自己的《自恋回忆录》中,为墓碑上的文字顺序做了明确的安排,并且直言“请不要在我的墓碑上添加其他任何肮脏的描写和平庸不堪的赞美……”。  相似文献   

17.
一九八一年四月一日《人民日报》第四版登载了新华社发的茅盾六张照片,有一张是他与鲁迅夫人许广平同志在鲁迅墓碑前的合影(以下简称“茅盾谒鲁迅墓照”),旁注文字说明:“1946年10月,茅盾和许广平在上海鲁迅先生墓碑前留影。”据笔者掌握的资料和了解的情况,此照文字说明所标出的时间是不准确的。从茅盾谒鲁迅墓照片看,当时所摄入的鲁迅墓碑是经过改建后的墓碑。但一九四六  相似文献   

18.
张乐行氏族墓碑略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在研究捻军领袖张乐行等人的史料中,有一个重要的方面值得引起注意:这就是张乐行氏族的墓碑铭文。这些墓碑历经沧桑之变,有的尚为完整,有的仅剩残片断面,还有的已不复存世。但从仅存的墓碑上,仍然能够获得一些珍贵的资料,因为它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众多的文学期刊举步维艰,茫然四顾探索生存发展的道路。改版变脸后徘徊彷徨,最终又回归故地,说明文学期刊很难与时尚嫁接。成功地行走在文学边缘的泛文学期刊,为文人学者所接纳。培养青少年读者,与考试作文联合,吸引学生和家长。提高作品的现实意义和可读性,参与市场竞争还是靠文学取胜。不同的探索道路使文学期刊分流为四大类:固守文学家园的纯文学期刊、行走在文学边缘的泛文学期刊、与作文教育相结合的青少年文学期刊,沦落到街头地摊的通俗文学期刊。  相似文献   

20.
墓志铭是刻在墓碑上用以记述死者生平事迹的文字。在数学家鲁道夫的墓碑上,镌刻着圆周率π的35位数值。这个数值被称为“鲁道夫数”,它是鲁道夫毕生心血的结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