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郑振发 《农村教育》2004,(11):49-49
戏曲表演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艺术,它与演员、音乐、舞台美术等部分所组成,就演员而言,都要必须具备戏曲的四功、五法,所谓的四功:就是“唱”“念”“做”“打”四种基本功,通过这四种基本功和音乐、灯光布景的配合,以表演的程式把故事演给观众,为了把故事演好,演员就要必须经过严格的基本功训练,有了扎实的基本功,才能胜任剧中各种不同类型角色的需要。  相似文献   

2.
所谓戏曲,就是我国一门博大精深的艺术,从产生一来,就不断发展并形成自己独有的表演艺术。戏曲中独有的表演技巧不仅是戏曲的一个重要特征,同时也是戏曲艺术的灵魂所在。在戏曲表演技巧的应用下,越来越多鲜活的艺术形象出现在舞台之上。基于此,本文将从戏曲中的“唱”、“念”、“做”、“打”四个方面来探讨艺术形象塑造过程中戏曲表演技巧的重要性,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戏曲不同于歌剧、舞剧、话剧,它熔歌、舞及其他艺术形式为一炉,以唱、做、念、打为戏曲表演的艺术手段,塑造人物、敷演故事.唱,指传声、传情的歌唱:念,指有节奏感和音乐性的念白;做,泛指表演技巧,一般又特指舞蹈化的形体动作;打,是传统武术和翻跌的舞蹈化,是生活中格斗场面的高度艺术提炼.  相似文献   

4.
毯子功是戏曲的基本功之一,后被舞蹈艺术所吸收借鉴。原始舞蹈与古代乐舞的发展为戏曲事业奠定了牢固的基础,经过几代杂技艺人与戏曲艺人的研究创造,逐渐发展成了今天我们看到的毯子功。毯子功的历史悠久,发展过程独具魅力。毯子功需要合理的训练,和智慧的思考。通过研究毯子功的文化内涵及训练,从而提高训练质量,丰富舞蹈文化知识、弘扬民族技艺。  相似文献   

5.
从毯子功教学角度看,专业学生接受训练较为理想的年龄是10至12岁,甚至更小.但艺术人才的培养除应符合其内在规律这一前提外,还要根据各剧团对艺术生产需求的不同而有所变化.于是,不少15至16岁的"大龄"学生进入了各戏曲门类,甚至进入对武功要求明显高于其他剧种的京剧和昆曲专业的学习,由此给毯子功教学提出了新课题.经过多年的探索实践,笔者对"大龄"学生毯子功教学积累了一些经验,体悟到在对"大龄"学生毯子功施教过程中必须把握好以下三点:  相似文献   

6.
“龙江剧”是50年代末期,为了丰富发展地方剧种而诞生的新剧种。在教学中,如何进行科学、系统、独具龙江剧特色的训练,一直是我努力探索、不断研究的课题。现将教学中所总结出的点滴体会与个人见解归纳如下: 一、龙江剧基训课教学的基本特点 1.戏曲表演身段基本功的教学内容是龙江剧基训课教学的基础 龙江剧与其它戏曲剧种一样,是融唱、做、念、打、舞为一体的综合艺术形式。表演上要求深刻细致地塑造人物,一招一式动作规范而灵活;能力上要求腰、腿、把子功等技术手段的全面掌握。从总体上看,它的戏曲特点已经形成。因此,作为…  相似文献   

7.
戏曲艺术博大精深,戏曲舞台不仅具有时间和空间的艺术属性,而且还将演员的"唱、念、做、打"融为一体的综合表演集中展现在舞台上,以丰富的艺术表现手段,塑造了许多栩栩如生的动人故事,使中国戏曲艺术富有特殊的魅力。在教育事业发展的进程中,适当地渗透戏曲武功演员的培养途径,能够让广大学员清楚地认识到要领,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中国戏曲是我国人民最喜爱的文化艺术形式之一。它最大的特点是以唱、念、做、打为主的综合表演,有着丰富的艺术表现手段。从艺术因素的构成看戏曲的发展来源主要有三个:歌舞、滑稽戏和说唱。而戏曲的“叙事性”则是在戏曲漫长的历史发展中逐渐衍生出来的。尽管中国戏曲...  相似文献   

9.
戏曲是我国传统艺术之一,剧种繁多,表演形式载歌载舞,又说又唱,有文有武,集“唱、做、念、打”于一体,在世界戏剧史上独树一帜。我国各民族地区的戏曲剧种,约有三百六十多种,传统剧目数以万计。其中起源于8世纪藏族地区的民族戏剧——藏戏,直到今天仍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于2009年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相似文献   

10.
中国戏曲表演艺术是以“唱、念、做、打”的综合表演为中心的戏剧形式,其表演手段,集中体现在戏曲演员是否掌握好了戏曲的基本功——“四功、五法”。中国戏曲表演艺术的特殊性,是以体验为依据,它熔文学、美术、音乐、歌舞以及武术杂技于一炉,铸成了一种独特的戏剧形式。它是完整的特殊的表演艺术体系。  相似文献   

11.
我们都说教学是一门技术抑或一门艺术,但凡技术或艺术都有其自身特有的规律、特征。这就好比戏曲,离开了"唱、念、做、打",何以谓之"戏曲"?好比相声,没有"说、学、逗、唱",就不可能称其为"相声"。而这些规律、特征都是  相似文献   

12.
中国戏曲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而且剧种繁多,戏曲有说有唱,文武皆有,集"唱、念、做、打"于一体。而舞蹈就是其中内容之一。因此,要研究中国古典舞,就得先了解戏曲。本文通过对戏曲历史的了解,来探究戏曲艺术对中国古典舞产生了哪些影响。主要从其对古典舞作品创作以及舞蹈动作两个方面进行分析,探究戏曲艺术对于古典舞形成以及发展中所起到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佚名 《教师博览》2014,(11):62-62
唱、念、做、打是戏曲表演的基本功。唱即歌唱,念即念白,做是指舞蹈化的形体动作,打是指武术或翻跌的技艺。唱是主要的艺术手段之一,是根据剧目的需要以及人物性格、情绪发展的需要而安排的,通过优美的音乐形象来丰富文学形象,使观众的听觉感官获得美的享受。唱是决定戏曲演员艺术创作得失的重要因素。对同一剧目,不同的演员有不同的唱法,这就形成了不同的流派。  相似文献   

14.
戏曲艺术是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的精华,主要包括"气、字、腔、情、味"五个方面,许多声乐论著论述了这五个方面。荆州花鼓戏是中国三百多种剧种中的一种,作为地方戏种,是集唱、念、做、打于一体的综合艺术体,唱腔有着独特的魅力,其中旦角的演唱给我们很多启发。民族声乐教师在教学中借鉴西洋美声发声技术训练的同时,应注重向戏曲的综合性思维...  相似文献   

15.
王娟 《现代语文》2006,(11):80-81
中国戏曲艺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戏曲用它特有的形式传承着中华民族的化,其基本特征可以概括为:由演员装扮人物;在一定场合当众作故事表演;通过塑造舞台艺术形象来表达思想感情、感染观众。①而戏曲在故事表演当中,通过歌舞动作表现人物的某种情绪,来体现戏曲“唱、念、做、打”的艺术特点。王国维在《戏曲考原》中说道:“戏曲,谓以歌舞演故事也。”此种说法,抓住了戏曲的基本特征。戏曲的舞蹈美贯穿在戏曲表演体系中被人们习称的“做”和“打”这两种功法之中。戏曲舞台上人物的一切行动都是舞蹈化了的,戏曲舞台上人物形象,可以说是舞蹈艺术的形象。戏曲舞蹈需要演员调动起自身肌体和精神的一切因素,实现美化和舞蹈化,而且服饰、道具等,也都参加了美化和舞蹈化的创造。戏曲演员手中拿的、头上戴的、腰上系的……都可以形成舞蹈化的身段组合,如羽扇舞、团扇舞、折扇舞、闭扇舞、双扇舞、方巾舞、马鞭舞、船桨舞、水旗舞等等,还有舞帽翅、舞鸾带、舞甩发、舞红绸等,任何一种生活用具一经纳入戏曲舞台而成为道具时,就会产生出精彩的舞姿,构成富有表现力的戏曲舞蹈。  相似文献   

16.
毯子功     
戏曲、舞蹈术语。是每个戏曲、舞蹈演员必须学习的基础课程。毯子功是指在毯子上跌、扑、滚、翻筋斗的训练。不论男女文武各行当,都需扎实地学习,要求精和准,由于行当或专业地不同可以有所侧重。  相似文献   

17.
唱腔作为中国戏曲艺术的骨干与支撑,也成为了各类戏曲剧种的主要标志,因此,我们研究中国各戏曲剧种唱腔艺术特点的发展与变化,将有助于呈现该戏曲剧种的审美特征。中国的戏曲艺术一直被称作"角儿的艺术",这体现出演员在戏曲艺术中的地位和作用。戏曲演员所必备的"基本功"——唱、念、做、打,这其中唱功为首,由此可见,演唱是戏曲唱腔的生命和灵魂。  相似文献   

18.
出台与收场     
出台与收场,源自于戏曲舞台的两个专有词,演绎开来,往往是一出出催人动心的故事。其间的唱打念做,“起承转合”,缠缠绵绵,轰轰烈烈,以至于生生死死,死死生生,会让戏迷们潜心入迷的。  相似文献   

19.
提及“唱、念、坐、打”四字,人们自然会想到此乃京剧演员的四样看家本领。然而,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作为一校之长,若能深得以上四功之奥妙,练就“唱、念、坐、打”的功夫,对经营好一所学校将大有好处。  相似文献   

20.
新的教学理念告诉我们:教师的角色是平等中的首席,与学生是尊重、合作、战略发展的伙伴关系。师生关系由原来的师道尊严发展到互相尊重、融洽和谐。获全国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竞赛一等奖的朱莉萍老师在“走进戏曲大舞台”中唱、做、念、打,把语文教学听说读写的各个环节都贯穿始终,落实到位,而且都是在教师平等参与、学生主动学习的理念指导下实施的。当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