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感谢我的父亲,不在乎他是否能在将来留给我一笔可观的财产;感谢我的父亲,不在乎他是否能用自己的权势为我铺平今后的道路;感谢我的父亲,不在乎他是否能使我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我的父亲不是百万富翁,不是政府要员,不是艺坛名流……他只不过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我要感谢他,因为他教会了我如何书写“人”。“做人要永往直前,永远不倒下。”父亲说。父亲在家中是老大,过早地负担起了家中的重任,他惟一的希望就是能考上好学校,早点减轻家中的负担。文革时,爷爷的“右派”帽子使得父亲不得不去“上山下乡”,那时的他只能望着高中…  相似文献   

2.
父母的回归     
杨双丽 《初中生》2004,(9M):28-29
欣的父母离婚了,欣跟了父亲。从那时起,欣恨父亲。是他,拆散了原本幸福的家庭;是他,让她没有了母爱。她把一切过错都推给了父亲,从此,她与父亲水火不容。  相似文献   

3.
超级战士     
许韬  王芳 《课外阅读》2006,(9):19-19
这个孩子有一个成功的父亲。 他的父亲知识渊博,风度儒雅,是一家公司的高级主管,有钱而且受人尊敬。有这样的父亲,估计谁都会感到非常自豪。每次放学,他的父亲开着漂亮的小车来接他回家时,他能感觉到周围同学欣羡的目光。  相似文献   

4.
维克托是位法国画家,他父亲是位外交官,与大画家毕加索是好朋友。维克托从小喜欢画画,他14岁那年,父亲带他去见毕加索。父亲想让这位大画家收儿子为徒。可是,毕加索看了维克托的画后,当即拒绝了!  相似文献   

5.
父亲的病     
父亲的病已经三十年了,在我们一家看来早已成了不治之症。父亲喜欢喝酒,酒后言语滔滔不绝。天长日久,他的话犹如冬后的绵绵细雨,使人心烦,母亲说他这是病。父亲二十岁时开始喝酒。依他的话说,那时喝酒是为了忘却烦恼。因为父亲的少年时代正碰上了文化大革命,那场轰轰烈烈的运动卷走了他进学校的机会。待到他步入成年,才发现自己无知的脆弱,以致苦恼,继而喝酒解愁。中年以后,父亲看着我们兄弟渐渐长大,又发觉自己肩上担子之重,更加焦虑,更加疲劳。那几年,父亲酒后的话题总是教导我们怎样努力学习,为将来跻身于社会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6.
父辈     
父亲这一代人大概是新中国最苦的一代了:长身体时遇到自然灾害;求学时上山下乡;子女深造时,又正好赶上大学自费……可每当我看见父亲,他的眼睛依然闪亮,他的腰杆依然挺直,他的话语依然是那么的幽默,显得沉稳、踏实、自信。是的,我崇拜我的父亲。当我躲在雨被下,耳贴着父亲的胸口,听“哗哗”的风雨声和父亲“砰砰”的心跳时,我崇拜他;当我看见生活条件有一定改善时,父亲却依然教导我们要勤俭节约时,我崇拜他;当我已步入青春的门槛,看见年过四十的父亲,还在孜孜不倦地攻读技术书籍时,我崇拜他。父辈实在是不容易的。他们能…  相似文献   

7.
《当代电大》2006,(12):35-35
父亲刚下来,吉姆就来找约翰了,他急切渴望知晓自己的身,老约翰是他出生医院的院长,是父亲最好的朋友。  相似文献   

8.
记忆里,父亲从未抱过我,亲过我。同样地,也从没听他说过他爱我之类的话。不会表达感情,似乎是父亲最大的缺陷。还在七八岁的时候,我就彻底认识到父亲是一个不可能被改变的人,不再妄想在他脸上看到任何明显的表情变化。  相似文献   

9.
我的父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这是一张我和姐姐初为人师时与父亲的合影。父亲是农村中学一名普通教师。这些年来,他放弃了唾手可得的名誉和地位,放弃了一次次升迁的机会,独独钟情于这三尺讲坛。父亲是我的老师,我爱看他漂亮的钢笔字,爱读他给我和同学们作业下的评语,爱欣赏他写成的一篇篇教学札记、一篇篇人生小语、一篇篇痛击社会时弊的随笔。我读懂了他的正直与严谨、坦诚与宽容,我明白了父亲为什么给我选择了这三尺讲台。我更敬佩父亲的口才,他上课语言幽默、诙谐,旁征博引,循循善诱,话语总是如一汪清泉,清澈、新鲜、质朴。遇到不平事父亲又是如此的嫉恶…  相似文献   

10.
有个孩子,他的父亲是盲人,母亲也是盲人,且弱智,除了姐姐和他,几个弟弟妹妹也都是盲人。眼瞎了的父母只能当乞丐,住的是乱葬岗里的墓穴,他一生下来就和死人的白骨为伴;能走路了就和父母一起去乞讨。生在这样的家庭是不幸的,很难有什么出息。在他10岁那一年,一天,父亲带他去一个村庄乞讨,有个人给了他们10元钱,并对他父亲说:“你该让孩子去读书,要不他长大了还是要当乞丐。”于是他的父亲下决心送他去读书。他很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白天念书晚上还要出去讨饭,历尽艰辛他终于完成了学业,后来他拥有了一家自己的店铺,再…  相似文献   

11.
佚名 《人生十六七》2011,(01Z):19-19
杨振宁的父亲杨武之是中国第一代留美博士、著名数学教授,先后在厦门大学、清华大学、西南联大、复旦大学等国内著名高校任教,是一位优秀的知识分子。父亲孜孜不倦的求学精神对他影响很大。父亲十分爱恋妻子,并不因为自己是留洋博士而嫌弃糟糠之妻。他曾说,“夫妇应始终如一,胡适之从来不嫌弃他的小脚太太,我很敬佩他。”  相似文献   

12.
倡议书     
《初中生》2007,(5):10-10
孙江波同学人小志坚,身处逆境不低头,勇敢地接受命运的挑战,和身患重病的父亲一道,向命运抗争,有着对健康生命的愿望、对幸福生活的渴望和对美好未来的希望。孙江波同学以他朴素的大爱对待身患重症的父亲。在父亲眼中,他是阳光,温暖着父亲受伤的心;在老师眼中,他是种子,刻苦学习,自强自立,让自己在知识的浇灌下发芽、吐蕊;在同学眼中,他是春风,以赤子之心为大家树立起一个新时期孝子的榜样;  相似文献   

13.
我的父亲万龙兰,生于1960年12月。父亲今年四三岁,可头上已星星点点地长出了白发,他容颜苍,身体瘦削,在同辈人中显得老气十足。他是地地道的农民,普通得就像那拉车的老牛,在我的心中他却永远不落的太阳。父亲出生在一个贫苦的家庭,艰难困苦的生活,使形成了沉默内向的个性。1970年的夏天,父亲小学未念完,就不得不辍学回家,过早地挑起了家庭的重。从此父亲便开始了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种田生。这期间,父亲有过两次可以改变自己人生的机遇。次是1973年,松滋煤矿招工,可是由于他当时年纪小,无法胜任;另一次是19…  相似文献   

14.
《招生考试通讯》2010,(5):47-47
高考落榜后,他破罐子破摔,跟村里一帮坏小子鬼混。后因群殴,进了派出所,父亲一直没有去看他.15天后他被释放.等待着遭受一顿暴打。可父亲却若无其事地对他说:“别在外面胡混了,给我当个帮手吧!”父亲是十里八乡闻名的好木匠。  相似文献   

15.
父子情深记乒乓球世界冠军王涛和他的父亲王世俊王鹏博每一个做儿子的都是父亲生命的延续,但对于乒乓球世界冠军王涛和他的父亲王世俊,还有一层更重要的意义:那就是父亲的精神在儿子身上不断地倾注着,儿子把父亲的精神发扬光大了;父亲青年时代的梦想被儿子实现了。也...  相似文献   

16.
爱的代价     
每次提笔总想写写父亲,不为别的,只为他是一个女儿的父亲。  相似文献   

17.
10岁之前,我发现自己长得很美,父亲也这么说,他说我是他的天使,聪明又漂亮,那时我好幸福啊,我漂亮,我美丽,我是父亲的天使。  相似文献   

18.
情系父母     
不知该不该,已经写下了题目,但我还是决定写下去,因为背后那双期盼的眼睛……他总是这样,虽然他从来不说,虽然他整天说笑,但只要我看到他,就看到了那双期盼的眼睛。他是我的父亲,不知怎么,我对我父亲有种异样的感觉:老师让我们写作文,不论写人还是写事,我第一个想到的总是我父亲。从小到大,从我第一次写作文到现在,我不知写了多少关于我父亲的事,每次写的时候,心里总是在流泪,也许正是因为那双期盼的眼睛。父亲小时候家里很穷,深知学习的机会来之不易,于是发愤学习,在考试中总是第一,只有一次,父亲考了第二,回家后哭…  相似文献   

19.
一位青年即将大学毕业。数月前他看中了一种漂亮的跑车,知道父亲有能力给他买,就对父亲说他非常想在毕业时得到一辆那样的车。毕业临近,这位青年很希望看到父亲为他买车的迹象。但是,他失望了。终于熬到毕业典礼的那一天清晨,父亲郑重地把他叫到自己的房间,对他说,他为有这么好的儿子感到骄傲,他非常爱他。从一进门,他就紧紧盯着父亲手中拿着的那个漂亮的礼品盒。当他终于打开盒子时,却只看到里面装着一本精装的《人生指南》。他失望至极,根本不想再打开那本书,就气愤地对父亲大喊:“你有那么多钱,知道我想要什么,却为什么只…  相似文献   

20.
父亲老了,头上已星星点点地长出了白发,然而父亲今年才四十多岁,可在同辈人眼中显得很老、很老。父亲很普通,他是中国千千万万普通农民中的一员,普虽然描写出了父亲的形象,但如果辅以客观地介绍年龄、身份、职业等情况,就更符万伟大的父亲中的一位,是儿女心中永远不落的太阳。父亲种了大半辈子的田,养育了一双儿女。农家人都说“一儿一女一枝花”,按理说,父亲也是一个有福之人,可现实情形叫人心酸得直想落泪。特殊的家庭使得他每天必须不停地劳作,为全家的生计不停奔波。家中的一切经济来源都要靠他一分一分地挣,他的头发过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