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听众呼唤广播节目的窄播化改革使新闻媒体之间无情的竞争带来众多有情的服务。各广播电台的空中电波大战,逐步满足了听众的不同需求,也逐步提高厂听众的欣赏水平。听众已经不满足于对主持人直播板块节目开始阶段的浅层次参与,在听众中逐步分离出兴趣爰好各不相同、需求各异的许多特定收听群体,他们呼唤内容更深、形式更活的土持人直播板块节目出台。近几年,初步形成广播电台系列化,节日内容窄播化,广播栏目专业化,节目主持人固定化的  相似文献   

2.
窄播,一个敏感、冷寂的词语俏然在广播业界升温,并迅速为诸多同仁所接受,为广大听众所青睐. 对于追求听众最大化的"广播"而言,窄播着重强调广播的市场取向和服务功能,突出广播节目的地域特色和专业特点,注重播出内容的对象性和针对性,旨在通过贴近听众、贴近实际、贴近生活的定向化的分众传播,照顾和兼顾不同受众收听习惯上的偏好和差异,满足广大受众对广播传媒服务的日趋具体的、多样化的"个性"需求,从而增强广播的适应性、渗透力和亲和感,提高广播节目的到达率、影响力和效果度.  相似文献   

3.
华志广 《视听界》2002,(5):34-34
在风起云涌的广播改革大潮推进下.我因广播融人了国际窄播化大趋势。专业化办台适应了多层次听众的要求,适应了知识大爆炸的信息时代特点,适应了开发电台的服务、交流、娱乐等多种功能的自身发展方略。然而.我们不能以窄播化大趋势全盘否定“广播”的功能和作用。窄播化较好地解决了过去电台全都是综合台所存在的节目不能适应多层次听众需求、广播单向传导和功能单一等弊端;但并非电台节目越“窄播”越好。  相似文献   

4.
李秋红 《中国广播》2011,(11):20-21
“窄播化”已成为媒介不二选择。然而,本文提出:“窄”播即“广”播。青岛故事广播通过强化受众对频率的认知度,办贴近社会、贴近百姓、贴近听众的亲民广播,明确定位、注重策划、强调本土,以“故事”为主线,结合本地受众的收听习惯和市场特点打造全方位、开放式的广播故事平台,走出一条由“窄”而“广”的广播新路。  相似文献   

5.
随着汽车轮子地不断滚动,广播迎来了新一轮的收听热潮。20世纪70年代,美国广播界有句名言“车轮子和干电池拯救了广播”,如今这一景象也在中国再现。在2006年11月召开的中国广播广告高峰论坛上,有专家指出:“中国广播的窄播时代已经到来,核心听众从农村转向城市,从固定收听转向移动收听,移动人群成为广播收听的主流”。在这里,移动人群主要指向车上人群。  相似文献   

6.
如今,广播改革大潮风起云涌.我国广播融入了国际窄播化大趋势.专业化办台顺应了时代发展的需要,适应了多层次听众的要求以及人们对文化多样性的需求,同时适应了开发电台的服务、交流、娱乐等多种功能的发展方略.广播改革从"广"向"窄"的转变正是要通过"窄播"达到最广泛、最大限度地吸引受众的目的,这便是以"窄"求"广"."窄播"是大众传媒根据某些特别受众的需要进行的有特别内容的传播.著名社会学者乔治·吉尔德曾形象地把"广播"与"窄播"比做"公共汽车"与"出租汽车".  相似文献   

7.
如今.广播节目已经L9趋走向分众化传播,类型化电台不断出现.频率定位越来越清晰。以特色化的广播节目内容来吸引尽量多的听众.成为提高广播收听率强有力的手段。定位于中老年收听群体的吉林市老年之声广播电台,在为中老年听众办音乐节目时就充分考虑了这种“窄播”特色,  相似文献   

8.
彭博 《中国广播》2006,(7):12-13
随着广播事业的迅猛发展,广播走向“窄播”已是大势所趋。综合台唱独角戏的时代已成为历史。一批专业频率应运而生,满足了不同层次、不同需求的听众,从而拥有了自己相对稳定的听众群,形成了广播整体的竞争力。从全国各省市广播的发展情况来看,最早出现的专业频率一般都是新闻、经济、交通,近几年,更加“窄播”的专业频率相继出现,如音乐、  相似文献   

9.
李彦 《新闻窗》2013,(3):51-51
广播文艺节目以其独特的听觉魅力和收听便携性,丰富着听众的休闲娱乐文化生活,占据着广播节目的半壁河山。然而,随着听众审美情趣的逐步提高和新的媒体的竞争,对广播文艺节目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创新文艺节目,满足听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这正是我们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一、广播文艺节目创新的必要性1.文艺节目的地位要求必须创新广播发展到今天,已经从综合走向了专业,从广播发展到了窄播,一个综合频率向多个专业频率发展,但无论是新闻广播,还是交通、文艺、生活等广播,文艺节目都占有较大比例,  相似文献   

10.
论浅听时代如何保持听众的收听黏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文燕 《中国广播》2014,(11):54-56
微博、微信等新媒体的兴起,改变了人们接收信息的习惯,受众不知不觉间进入到了浅阅读时代,具体到广播领域就是浅听时代,人们不再专注、完整地收听一期节目,而是在碎片化收听的状态下拥有了更多参与、分享内容的意愿和更为强烈的互动需求。广播人需要研究听众的心理状态和收听习惯,这样才能更好地保持听众的收听黏性,让广播重新焕发出生机与活力。  相似文献   

11.
当前,受众细分化,已经是媒体市场的发展趋势。所谓广播类型化就是分众的产物,交通广播的出现及快速发展是适应我国汽车加速进入家庭这一变化的必然结果。随着这几年有车群体以几何级数增长,加上新媒体的冲击,广播的居家收听听众规模不断萎缩,而车载收听听众规模迅速扩大,这使得车载收听需求多样化,面临听众细分的要求。如何应对这一趋势,更好地满足听众需求,加快自身发展,成为当下广播媒体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2.
正受众群细分化——媒体市场的发展趋势广播类型化就是分众的产物,交通广播的出现及快速发展是适应我国汽车加速进入家庭这一变化的必然结果。随着这几年有车群体以几何级数增长,加上新媒体的冲击,广播的居家收听听众规模不断萎缩,而车载收听听众规模迅速扩大,这使得车载收听需求多样化,面频次,可分为稳定听众和不稳定听众。按照广播频率明确的传播对象,又可分为核心听众和边缘听众。近年来,随着广播频率数量不断  相似文献   

13.
申红 《视听界》2006,(5):95-95
网上广播不受传统广播覆盖范围、地域的限制,可以超越更广更大的地理空间,甚至进行全球化传播,不论在世界的哪一个角落,只要打开网络都可以随时收听。互动是网络广播的一个巨大优势,它打破了传统的“你播我听”的被动式收听模式,使听众成为收听的主体,可以随意按照自己的意愿选择收听。针对这一特性,电台可以根据不同的收听群,设立不同类型的节目。网上广播的技术优势使得广播电台能够便捷地建立起自己的专业资源库,并为听众对广播节目资源的检索提供了必要的条件。网络广播彻底改变了广播稍纵即逝的劣势,使广播成为“留得住的声音”。江苏…  相似文献   

14.
彭博 《河北广播》2004,(6):74-75
随着社会的发展,广播正在走向窄播,频道的专业化已经成为发展的趋势,过去大一统的人民广播电台分化成新闻频道、交通频道、音乐频道、经济频道,甚至还有财经频道、少儿频道等等,专业频道的出现满足了听众不同的需求,也实现了听众市场的细分化。专业频道对听众市场的细化实际上是广播走向市场的一个步骤。  相似文献   

15.
在当前社会生活节奏加快,社会信息极大丰富的情况下,"新、快、活"是各新闻媒体所普遍追求的,尊重听众的收听习惯,吸引听众收听兴趣,充分发挥广播的快捷、音响等优势,已成为新闻部每名记者的追求。口播新闻应强化新闻的现场感,更好地发挥广播新闻快捷的优势,满足听众在早间生活快节奏的状态中乐于相伴广播新闻,对所关心关注信息预知先知的享受。  相似文献   

16.
王莹 《传媒》2014,(17)
正郑州人民广播电台都市广播(FM91.2)的定位是大型交通资讯生活服务类广播。自1993年成立至今,都市广播一直在探索节目形态和主持人风格的创新,力求与时代和市场接轨,更加关注听众的收听需求,对节目的分类更加细化,在不同时段满足不同收听人群的需要。笔者通过长期的节目跟踪和听众调查,取得了丰富  相似文献   

17.
李秀磊 《传媒》2011,(11):37-39
广播频率的专业化是指对听众市场细分,为广播听众提供专业化服务,满足广播受众个性化的收听需求。我国广播频率专业化的普及始于1986年的"珠江现象",在那之后,专业化频率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如今,广播电台的频率主要有综合、新闻、交通、国际、音乐、文艺、体育、生活、健康、农村、民族等专业频率,还有英语或其他语言的频率。同一区域的频率越多,人们对节目内容的要求就越"挑剔",  相似文献   

18.
曹毅 《中国广播》2016,(2):51-55
2015年广播收听市场总量小幅下降,区域市场表现不一;由于车载听众驱动的结构性增长,广播收听市场总体相对稳固,大规模听众流失并未出现;而市场增量空间的收缩带来的竞争压力,以及广播媒体在互联网平台上的价值拓展需求,推动了广播收听测量新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广播应如何为听众服务,满足不同听众的要求和爱好?如何安排丰富多彩的广播节目?广播怎样更好地为这个欣欣向荣的伟大时代服务?研究这些问题,就要对听众的心理机制进行深入的探计。一、听众的收听心理广播听众心理学是研究广播听众收听动机和行为的心理规律的科学。它的任务是对听众由于受到外导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广播主持人语言过于直白,不能激起听众想象和联想,让听众感到收听节目缺失美感、枯燥无味,这就要求广播编辑在稿件"再创作"过程中提高语言的艺术性,激发主持人的播读激情,引发听众的情感共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