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随堂练笔是语文教学常用的学习方式。从选择精彩的描写处,教会学生进行模仿练笔;选择情感的高潮处,激发学生表达情感练笔;选择反思的深刻处,指导学生阐述观点练笔三个方面研究随堂练笔,提升语文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2.
随堂练笔是随着课堂教学让学生根据教学内容而进行的小练笔。设计练笔时,应根据课文内容展开想象,指导学生模仿精彩篇章练笔,随文培养学生的感受能力。  相似文献   

3.
小练笔是提供阅读材料的作文,是学生以课本和生活经历为题材,进行书面表达的一项活动。在三年级的语文教学中,倘若教师能结合阅读教学内容,有计划地指导学生进行小练笔训练,不仅可以减缓作文的坡度,提高学生的习  相似文献   

4.
三年级是学生开展写作的关键阶段,对于初学作文的学生来说,培养他们的写作兴趣,指导留心观察,教给写作方法尤为重要,所以我们要采取有效举措,来引导学生写作,帮助学生养成良好写作习惯。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要留心周围的事物,抓住事物的特点,调动各种感官,发现事物的变化,还要注重模仿课文,进行练笔。  相似文献   

5.
在习作教学中,我们要巧借文本,寻求练笔的切入点,进行有效练笔。教学中应巧用例文,指导习作;活用习题,有效练笔;模仿课文,同步训练。教师多给学生练笔的机会,让学生勤写多练,学生的习作水平将会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6.
三年级的学生刚开始接触作文,往往不知如何下手,教师应想办法降低作文的坡度和难度。“小练笔”就是围绕某一个重点或中心进行篇幅短小的习作练习。在阅读教学中,有计划地指导学生进行小练笔训练,不仅可以减缓作文的坡度,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而且可以加深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  相似文献   

7.
作文的自然程序应当是学生基于事物的有感而发,然而目前学生习作存在无物可写、无情可诉、无言可表的困境。面对这一现状,教师应当做到:关注学生主体,从学生的兴趣人手安排小练笔;用好教材范例,运用模仿进行练笔;上好习作指导课,注重方法指导;阅读全套教材,拟订各学段练笔内容和目标,循序渐进地展开小练笔;重视课外练笔,广囤“食粮”,开拓知识面。  相似文献   

8.
【设计说明】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三年级下册安排了多处练笔,这些练笔都是凭借教材的内容让教师有空间较灵活地引导学生习作,放缓低年级向高年级习作的坡度,由段向篇,减轻难度。这些练笔的内容形式多样,各具训练特点,能让学生掌握段的不同表达形式。因此,在教学时,教师对整册练笔内容要通盘考虑,把握特点进行设计。  相似文献   

9.
包丽华 《教书育人》2014,(10):57-57
培养小学生的写作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在小学低段,教师应该引导小学生进行随文写话,开创读写协同共进的精彩课堂。教师要紧紧围绕课文的内容,使得阅读教学与学生练笔构建成有机联系的整体。唯有依托文本的练笔,才能既利用好课文的范文作用,让学生在模仿中提高写的能力,又有利于让学生在举一反三中,拓展思维,丰富想象力。  相似文献   

10.
长期以来,作文教学一直是小学语文教师的一个困惑。随文小练笔深入语文课堂,紧扣课文,依托教材,能有效地开辟阅读与作文连接的通道,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降低习作的坡度,能够多角度、全方位地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教师可从紧扣文本模仿练笔、补充空白"无"中生"有"、拓展文本促进共鸣、构建序列持续练笔这几个方面来指导学生进行练笔。  相似文献   

11.
最近听了一节初中的作文公开课。授课教师结合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课文,指导学生学习描写家乡的秋景。课的一开始教师带领学生回顾了教材中三个写景的精彩片段,并总结出进行景物描写的四个方法。接下来让学生运用这四个方法尝试写片段,写好后将学生的片段进行展示,学生自评互评,教师点拨,好不热闹。可是展示的学生习作中却少有让人眼前一亮的精彩语段。泛泛而谈的较多。  相似文献   

12.
对当下练笔的设计参差不齐的情况,教师可以从情境营造,唤醒学生的内在自觉;解构文本,开掘训练资源等维度入手,让学生走进人物,链接生活,在留白中想象体验,在插图中观察对比,在佳句中模仿创生,让随堂练笔练出别样精彩。  相似文献   

13.
小学语文教学中,随文练笔是将读写融为一体的全面的写作训练方法。教师结合文本,找到恰当的练笔点,及时地把写作训练融入阅读教学中,能够发展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具体教学中,教师可指导学生在精彩句段处练笔、在留白悬念处练笔、在拓展延伸处练笔或者改变文体巧练笔,从而培养学生仿写、补习、续写、改写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随文练笔是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相机引导学生进行的一种"短平快"的写作训练方式。如能实现阅读与练笔的"无缝链接",就能发挥课文的"典型"优势,为学生练就生花妙笔提供可能。但如果教师目中无人、顾此失彼、不分青红皂白随意设计,不管年段特点任意训练,就会让练笔成为一种形式,一种负担。一、目中无人,揠苗助长案例:一位三年级语文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了苏教版第六册《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后,布置学生写一篇300字左  相似文献   

15.
随文练笔是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相机引导学生进行的一种“短平快”的写作训练方式。如能实现阅读与练笔的“无缝链接”,就能发挥课文的“典型”优势,为学生练就生花妙笔提供可能。但如果教师目中无人、顾此失彼、不分青红皂白随意设计,不管年段特点任意训练,就会让练笔成为一种形式,一种负担。一、目中无人,揠苗助长案例:一位三年级语文教...  相似文献   

16.
<正>三年级是学习写作文的起步阶段,模仿好课文写作,可以使三年级学生习作顺利起步。一、对阅读课文进行局部模仿作文教学课不应孤立存在,单独开设。习作的指导应该与阅读学文紧密联系,见机行事。至于在哪篇  相似文献   

17.
小练笔能弥补作文教学难度大、要求高的不足,是引导学生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学习写作的有效措施。教师可从仿写、补写、改写、续写等方面指导学生练笔,从而呈现创作的精彩。  相似文献   

18.
我校举行阅读课"同课异构"教学活动,两位教师分别执教了人教版二年级上册《假如》一课,并且都设计了相同的环节——指导学生课内小练笔。A教师抓住诗歌的第四小节"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的神笔……"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进行仿写训练。学生写  相似文献   

19.
教语文的教师都知道,在三年级刚开始作文时,起步难。由于学生写作内容由写一段话过渡到写几段内容相关、有意义的话。对学生来说难,对充当指导角色的教师来说也感到头疼。学生总感到无话可说或者就是停留在记流水账的层次上:指导者也没有这样多有代表性的范文进行指导。为了指导学生写好作文。除了许多教师总结出的“多观察,多体验,多练笔”的先进经验外,我还在自己的教学生涯中有了一个体会。那就是:结合平时课堂教学来指导学生即兴作文。  相似文献   

20.
叶圣陶先生说过:"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阅读教学中,借助文本例子的作用,在指导学生理解文本、体会写法的同时,引导学生进行仿写小练笔,既可以"取其法",还可以"用其材",是一种有效提高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读写结合的教学策略。一、模仿式仿写1.按事情发展的顺序进行仿写在三年级的教材中,叙事性课文随处可见,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明白课文所写的一件事情的发生、经过和结果怎样,还要让学生懂得课文是怎样描述事情的发生、经过和结果的,然后再仿照课文练习写一段话。写时可以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