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道德心理和谐是大学生道德教育向个体微观领域发展的重要目标。通过对当代大学生存在的道德认知不同一、道德情感两极波动、道德行为依赖等道德心理不和谐状况分析,以及对大学生道德教育实践与理论双重反思,提出大学生道德心理和谐教育要遵循三大原则,把道德知情交融、道德心与道德行为和谐、道德人格和谐作为教育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2.
从社会心理的视角来看,大学生道德判断的过渡性特点、道德榜样的世俗化和不文明的环境造成了当前公德教育的困境。走出困境的最佳途径必须是公德教育的教、学、做合一,建构和谐的师生关系,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引领大学生进行自我道德教育,在承担各种社会角色的过程中学会做人。  相似文献   

3.
网络教育:大学生和谐道德人格建构的新平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网络正以空前的广度和深度渗透到人们生活当中,对大学生的和谐道德人格的建构产生着深刻的影响.发挥网络对和谐道德人格建构的积极作用,遏止消极作用,是当前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4.
道德价值观决定人们的道德行为选择和道德评价方向。当今大学生道德价值观呈现出多元化、功利化和矛盾化的特点。道德价值观的建构由认知过程、心理认同、行为表现、人格完善四个环节构成,心理认同中的道德价值冲突是大学生道德价值观建构的必然过程与重要环节。道德价值观的提升是个人自我完善的活动过程,引领的主要路径有:培养能动型的道德主体,建设主导型的道德文化,丰富生活化的德育内容,倡导体验式的德育模式。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的道德理想是其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和道德信念的统一,是大学生对理想人格的认知、评判与追求,也是建构大学生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的心理基础。了解当代大学生的道德理想及其价值观,是正确评价他们道德素质现状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6.
当代青年的道德构建与和谐教育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佳 《教育探索》2006,(1):79-80
处于社会转型期的青年的道德体系建构受到了很大的冲击,呈现诸多不和谐的现实状况。分析产生种种不和谐的成因,借鉴中外“和谐”教育思想的本质内涵,从而在“和谐”教育观的指导下实现青年道德构建是完全必要的。从宏观层面营造和谐的道德构建环境,包括和谐的价值取向、和谐的构建内容、和谐的构建方法、和谐的评价体系;从微观层面完善青年和谐的道德心理结构,包括和谐的道德认知能力、和谐的道德实践能力、和谐的道德人格养成。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微观社会生态学为研究视角,以大学生人际心理空间为研究对象,运用人际空间与人际交往相互作用的基础理论,结合人际交往的基本原理,探讨人际心理空间的内涵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笔者从人际心理空间影响人际沟通的角度,重新审视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困境,并提出从内外视角寻求建构大学生和谐人际心理空间的有效策略,以优化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品质,实现人际和谐,进而推动和谐校园的构建。  相似文献   

8.
宿舍不仅是大学生日常生活与休息的主要场所,也是大学生学习、思想交流与信息沟通的主要场所;既是大学生良好人际关系建构的重要阵地,也是人际关系易于紧张的高危地带和矛盾集散地。宿舍人际关系状况影响到大学生的生活质量、学习效率以及心理健康水平。如何建构和谐的宿舍人际关系成为大学生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本文从埃里克森心理社会发展理论来分析大学生和谐宿舍人际关系的重要意义,并由此提出建立大学生和谐宿舍人际关系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和谐校园文化是实现高职大学生心理和谐发展的重要客观因素.把握高职校园文化与学生心理健康的内在关联,冲破传统高校文化的建构范式,积极建构特色高职校园文化,建立与学生心理健康和谐互动、共同提升的长效机制,是焕发高职校园文化活力,实现高职生和谐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0.
本文基于和谐人格的内涵分析、并根据当前大学生中存在的一些令人忧虑的问题,说明培养大学生的和谐人格已刻不容缓,和谐人格理应成为大学生德育的目标追求。文章从树立和谐德育观,德育回归生活世界,建立对话式德育模式,德育课程体系的和谐统一,道德认知、情感、意志及行为的和谐统一,校园德育环境的和谐统一。学校、家庭、社会道德教育的和谐统一等方面探讨了大学生和谐人格建构的德育机制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