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西安事变》教学设计张德保教学目的:1.了解西安事变发生的原因和简单经过,掌握事变发生的时间、结果及其历史意义。2.向学生渗透爱祖国、爱中国共产党和革命传统的教育,使学生懂得中国共产党是全中国人民的领导核心,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教学重点:西安事变...  相似文献   

2.
教学目的:1.通过本课学习要求学生掌握西安事变发生的原因、简单经过、结果及西安事变的历史意义。 2.通过西安事变史实的叙述,主要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 3.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的利益出发,和平解决西安事变,达成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促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从而达到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教育。  相似文献   

3.
加强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历史学科是责无旁贷的,在西安事变SS周年纪念前夕,我们运用影视手段进行了中学历史《西安事变》的教学尝试。一、剪辑影片、精心设计借助影视艺术在历史学科中渗透爱国主义情感,不等于只放一场电影或一场录像,而是必须要把影视与教学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故事片《西安事变》和纪录片《西安事变》从艺术和历史角及生动,而全面地描述了西安事变的全过程,是历史保的形象化教材。根据教学目的要求,我们从这两$片于中精选了一些片断,剪辑的原则是.1.紧扣教学重点和难点,为教材服务;2.选取具有典型意义…  相似文献   

4.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存在着不可忽视的国际因素,美、英等西方国家出于自身利益的需要,力主和平解决西安事变;苏联和共产国际也主张国共两党和解,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日本武力解决西安事变的阴谋,从反面促成了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相似文献   

5.
西安事变的爆发不是偶然的,中共的抗日主张和统战工作是必要条件。因为中共的抗日主张为西安事变的爆发提供了强大的思想动因;中共倡导和推动的西北大联合的局面是西安事变爆发的前提;中共地下党员的成功活动是西安事变爆发的重要推动力;中共的各种努力在内战大爆发之际化作不可抗拒的时代最强音,促成了西安事变的爆发。  相似文献   

6.
西安事变为何和平解决,历来是历史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我在讲授西安事变一课时,对西安事变为什么要和平解决,作了以下四个方面的补充,颇受学生好评。  相似文献   

7.
论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国际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作探讨了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国际因素。章认为:美、英等资本主义大国以及共产国际和苏联出于共同抗日目的的需要,力主和平和解决西安事变;日本以武力解决西安事变的阴谋从反面促成了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相似文献   

8.
西安事变是张学良、杨虎城在西安发动的劝谏蒋介石抗日的重大历史事件。高中生应该铭记西安事变发生的过程及其解决方式,也应该铭记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巨大意义,高中生还应该铭记西安事变的发动者张学良、杨虎城这两位爱国将领及其因为发动西安事变所做出的巨大的个人牺牲。让高中生铭记西安事变的全过程及其和平解决的意义,会使高中生深知民族大义,为他们考进大学、走向社会提供必要的爱国主义教育,使他们具备高尚的情操和完善的道德基础。  相似文献   

9.
一、教学目的1. 需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西安事变发生的时间和简单经过;中国共产党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主张和所作的努力。2.需学生认识的基本观点:张学  相似文献   

10.
九一八事变张学良执行蒋介石不抵抗政策的原因主要有:1.“听命中央”思想;2.依赖国联思想;3.全国共同抗战思想;4.以和止战思想;5.保存实力思想。在上述诸种思想中,“听命中央”思想是核心,直到西安事变前,它一直起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1.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存在着不可忽视的国际因素 ,美、英等西方国家出于自身利益的需要 ,力主和平解决西安事变 ;苏联和共产国际也主张国共两党和解 ,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日本武力解决西安事变的阴谋 ,从反面促成了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相似文献   

12.
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震惊中外,张学良、杨虎城二位将军组织领导的西安事变是多种因素促成。本文认为1936年11月份的绥远抗战取得举世瞩目的胜利则是西安事变的直接动力。绥远抗战不仅是西安事变的契机,而且张学良、杨虎城二将军正是从绥远抗战的胜利,看到中华民族的希望所在,找到东北军和西北军的出路,因此毅然进行兵谏。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为国共第二次合作和全民族抗战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逼蒋抗日的方针象一根红线贯穿西安事变的始终,西安事变的发生与解决.是这一方针发展的必然结果。中国共产党接受了张学良将军提出的逼蒋抗日的主张.改变了党的策略方针.张学良将军通过西安事变,实现了逼蒋抗日的主张,推动以蒋介石为代表的亲英美集团走上了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道路。  相似文献   

14.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是国共两党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关键环节。纵观西安事变的发生到和平解决的整个过程,虽然是由很多复杂的因素促成的,但是其中真正起决定作用的是事变的主角张学良。张学良的联共抗日主张是西安事变发起的思想基础;张学良精心策划和准备使得西安事变得以按预期目标发生;张学良在西安事变和平解决过程中一直处于核心地位,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正作为影响中国近代史进程的重大事件,北师大版初中教材《西安事变》的陈述往往是重事略人,重结论轻情节,对时局的反应,以一句"对待西安事变的问题上,意见不一"蜻蜓点水而过。西安事变由剑拔弩张到化干戈为玉帛,多方力量的博弈扣人心弦,而"新闻舆论是整个西安事变的重要组成部分",①在教学中应该可开发出更多的教学价值。本文尝试根据事件发生时各方的鲜明反应,借助旧报纸新闻报道中的细节诱思释疑,进一步认识西安事变。  相似文献   

16.
1936年12月12日,国民党爱国将领张学良、所虎城发动了西安事变,作为中共代表团负责人的周恩来,受党和人民的重托,不畏艰险,亲临西安,他机智勇敢,沉着果断忘我工作,力挽征澜,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付出了艰辛的努力,作出了具有历史意义的贡献,本作是亲自参与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见证人,以其亲闻亲历阐述了周恩来在和平解决西安事变中的光辉实践和伟大贡献。  相似文献   

17.
1936年12月12日,国民党爱国将领张学良、杨虎城发动了西安事变.作为中共代表团负责人的周恩来,受党和人民的重托,不畏艰险,亲临西安.他机智勇敢,沉着果断忘我工作,力挽狂澜,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付出了艰辛的努力,作出了具有历史意义的贡献.本文作者是亲自参与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见证人,以其亲闻亲历阐述了周恩来在和平解决西安事变中的光辉实践和伟大贡献.  相似文献   

18.
"问题——点拨"式教学结构就是教师根据教材内容归结出一二个关键性问题,组织学生进行思考、讨论,教师抓住契机,及时提示、点拨、延伸,从而让学生理解、掌握的教学结构.以《西安事变》教学为例:一、默读课文,思考问题.1.西安事变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发生的?2.中国共产党为什么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让学生读读,想想,划划,写写)  相似文献   

19.
梁磊 《天中学刊》2015,(2):126-130
红军长征后,中共在西北建立根据地的军事行动屡遭挫折,红军仍很弱小,中共没有脱离困境,长征没有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关键是西安事变,中共在西安事变中的明智之举促进了事变的和平解决,西安事变是中共走向成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西安事变后,国民党被迫停止"剿共"政策,内战暂告结束,中共摆脱了危险处境。  相似文献   

20.
教学目的:1.使学生初步掌握中国抗日战争的主要线索;2.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3.进行一次爱国主义教育。教学重点:强调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提问:1.西安事变发生在什么时候? 2.它是什么部队和以哪两个人物为主发动的?为什么要抓蒋介石? 3.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派谁去西安了?提出了什么主张? 4.为什么中国共产党主张不杀蒋介石,而用和平的方式解决西安事变? 5.西安事变是怎样解决的?有什么重要意义? (以上题目应当请学生不看书本和笔记用自己的语言回答,并请学生自己补充,最后教师简要小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