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师也是人"这句话是从"领导也是人""移植"而来,言说者的初衷主要是希望人们用平常心、客观视角来看待和评价教师这个群体,不要总是用超高的标准和要求,用变异的眼光和态度来审视、评判教师这一群体。  相似文献   

2.
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国际社会越来越重视中国这个偌大的市场。在英美影视剧中中国文化元素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这说明世界对中国的认知度正在提高,中国人和世界的距离正在拉近,但同时我们也必须用正确的眼光和专业的态度,客观地去认识者些出现在英美影视作品当中的中国元素。  相似文献   

3.
<正>"教师也是人"这句话是从"领导也是人""移植"而来,言说者的初衷主要是希望人们用平常心、客观视角来看待和评价教师这个群体,不要总是用超高的标准和要求,用变异的眼光和态度来审视、评判教师这一群体。假如是从生活要求、工作状态和常人情感的角度来看,从打破教师职业神秘感和"师道尊严"威势的角度来看,  相似文献   

4.
民办教师,一个带有时代印痕的词,是公办教师的对称。在师资资源有限的年代,这个群体为国家教育事业的发展、人才的培养作出了不可谓不大的贡献。随着时代的发展,国家教育体制日趋健全,师资队伍日益壮大,这个群体也逐渐退出历史的舞台。但是,时代的发展不能淹没这个群体曾经作出的功绩,也不会成为我们淡忘他(她)们的理由。相反,我们应该循着时代发展的足迹,回溯到那个年代,看看那些民办教师是怎样对待自己所热爱的事业,又是怎样的一种精神在支撑着他(她)们。现在,这个群体何去何从,他(她)们是怎样面对时下的教育事业?在做些什么?过着什么样的生活?我们愿意通过一个个实例对此进行关切和报道。本篇文稿中的作者余福兰老师,就是这个群体中的一位。通过她对自己职业生涯回顾的这个视角,我们能够看到从那个时代、那个群体走过来的人,是用一种怎样的行动和灵魂在热爱着她所敬重的事业。  相似文献   

5.
由于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良好的社会环境,对外汉语教学也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成为一个就业热点,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都积极加入到这个行业中来。  相似文献   

6.
穆静 《阅读与鉴赏》2009,(5):63-64,60
有一个美国留学生在谈到学习汉语必须同时了解中国文化的体会时.举了一个例子说:问一个年轻人“你什么时候请吃糖啊?”这句话的真正意思是问这个年轻人什么时候结婚。这是因为中国人结婚要发喜糖给亲戚朋友吃。不了解这种风俗.就不会理解“请吃糖”的真正含义。这里碰到的就是一个借代辞格:用“请吃糖”代“结婚”。这一借代的依据来自中国人的婚姻文化。  相似文献   

7.
毫无疑问,80年代中后期,解构主义在中国占据了一席之地,一批批评家簇拥在解构主义这面大旗之下,雅克·德里达和罗兰·巴特成为批评家的热门话题,“边缘”、“解构”、“延异”、“逻各斯中心”、“差异”成为当今中国文化界的时尚语码,文学批评家——更多是年轻人——对解构主义显示出空前的热情。显然,关于解构主义的这种热闹不能用“一时冲动”进行解释,那么,中国批评家对解构主义的青睐是否有一种尚未公开的背后密码?解构思想在中国大陆是否有一种本土语境?对解构思想和中国批评家的解构操作作一个简要的梳理将有助于我们“洞见”和解开这个隐秘的密码。  相似文献   

8.
最近经常在报刊杂志上看到一个很流行的新名词“袋鼠一族”,于是很好奇地搜索了一番:“袋鼠一族”形容总躲在年老父母的口袋里,不愿把头露出来的小袋鼠一样的都市年轻人。他们害怕成长,不愿意独立,生活完全依赖着家庭。近来,这个群体还在不断扩大。但又是什么造就了“袋鼠一族”?这其间有家庭、社会,也有个人的因素。  相似文献   

9.
七个小仙人     
每个人长大了都需要一份工作。有一个年轻人 ,就在一家卖乐器的商店 ,做起了售货员。可是这个年轻人一点儿也不喜欢这份工作。每当有人来买乐器时 ,他就给人家胡乱演奏一番 ,听得人家直皱眉头。渐渐地 ,来乐器店的客人越来越少了。这个年轻人也更加觉得无聊。有时 ,他竟用笛子敲打钢琴 ,用鼓槌去拉小提琴 ,难听的声音一直传到街上 ,经过这家乐器店的行人都捂住耳朵赶快跑。有七个小仙人 ,就住在这家店里。在这之前 ,他们一直在睡大觉 ,直到有一天 ,他们一齐被这噪音吵醒了。看到这个年轻人这么糟踏乐器 ,他们决定教训教训这个不热爱音乐、不…  相似文献   

10.
《陕西教育》2014,(6):45-46
中国教育经过了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发展,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整个中国教育的变化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从一个人口大国转变为一个人力资源的大国。这里面有一系列的数据,最具有代表性的成就就是义务教育全面普及,今年我们的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可以达到35%左右,这个变化还是非常快。我们也有一个共识,就是中国教育大而不强,所以如何建设一个教育强国来支撑我们强大的国家,成为了大家特别关心的话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