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籍乃胡珦之婿,他所以被胡珦招为东床当与他同胡家兄弟交游有关.张籍婚娶的时间当在元和初年,时已年过不惑.张籍与胡遇密切交往始自元和初年.  相似文献   

2.
主要从社会学、传播学等角度,探讨张籍、王建歌诗"同变时流"之"时流"内涵及王建、张籍歌诗"同变时流"的过程.通过大量的事实证明"时流"乃中唐诗坛不良之风气习尚.王建、张籍为变革这种习尚,历经了入流--出流--变流这一过程.王建、张籍歌诗变革诗坛旧习,给中唐诗坛带来了生机与活力,为中唐文学的复兴和唐代文学的第二次辉煌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张籍是中唐新乐府运动的积极参加者。他的乐府诗,写得比较出色,与王建齐名,时称“张王乐府”。《全唐诗》收其诗五卷,乐府诗即有八十多首。这些作品,时代气息十分强烈,在中唐的诗坛占有较重要的位置。张籍大约生于七五八年,卒于八三○年。他比白居易长四、五岁。白居易的新乐府,大都作于元和四年,在张籍已创作了大量的乐府诗之后。张籍上承杜甫的爱国爱人民的现实主义的传统,下影响白居  相似文献   

4.
主要从社会学、传播学等角度,探讨张籍、王建歌诗“同变时流”之“时流”内涵及王建、张籍歌诗“同变时流”的过程。通过大量的事实证明:“时流”乃中唐诗坛不良之风气习尚。王建、张籍为变革这种习尚,历经了入流——出流——变流这一过程。王建、张籍歌诗变革诗坛旧习,给中唐诗坛带来了生机与活力,为中唐文学的复兴和唐代文学的第二次辉煌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张籍对诗坛的贡献主要有两点:第一,他的乐府歌行贴近现实,其创作意图及实际内容,都是对大历诗风的纠正,是向杜甫创作精神的回归;第二,他的乐府歌行上承杜甫的写实精神,下启白居易讽喻诗的现实主义创作,是杜甫与白居易之间的一个链接,曾产生过较大的影响.乐府歌行之外,张籍的格律诗也深受好评.  相似文献   

6.
唐朝考生朱庆馀听说诗人张籍乐于提拔后进,奖掖后学,于是,在临考前将自己的一些文章托人呈给张籍,希望得到他的指教。  相似文献   

7.
刘禹锡的《乌衣巷》与张籍的《法雄寺东楼》都是发思古之幽情的诗 ,但层次不同。从张籍诗来看 ,汾阳王郭子仪旧宅后来成了寺庙 ,当年郭子仪筑的歌舞楼成了寺内的东楼。郭子仪在唐玄宗时官至朔方节度使 ,在平定安史之乱中建立了殊功 ,封汾阳王 ,世称“郭汾阳” ,德宗时进太尉、中书令 ,赐号尚父 ,世称“郭令公” ,位尊君臣 ,为避免猜忌 ,他曾筑歌舞楼 ,纵情声色。他去世后 ,子孙却仍被当时权臣迫害 ,很快零落。郭子仪死于 781年 ,张籍卒年约为 830年 ,张籍去凭吊汾阳宅时 ,大约是郭子仪去世后 40年的一个夏秋时节 (“暮蝉”) ,此时汾阳王府已…  相似文献   

8.
韩愈与张籍     
本文对韩愈和张籍的交往作了考证与研究,认为张籍是韩愈最亲密的朋友之一,并据张籍的诗文证明:韩愈并非死于“食丹”。  相似文献   

9.
朱庆余是唐代的一位诗人。在一次考试前,他把自己的诗文呈给当时的大诗人张籍评阅,以求得到赏识和推荐。张籍答诗称赞说:“越女新妆出镜心,自知明艳更沉吟。齐纨未足  相似文献   

10.
韩孟诗派与元白诗派是中唐的两大对立诗派。两派的代表人物韩愈与白居易的交往活动,颇值得关注。张籍作为韩愈的学生,却致力于创作元白诗派所擅长的乐府诗,他与韩愈和白居易的交往都很密切,了解他们的交游情况,将有助于我们深入了解韩白两大诗派以及韩白之间的创作和相互影响情况,对于我们确定张籍的诗派归属问题也会有所启发。 韩愈和白居易直接交往的诗作不多,但韩愈写给白居易的有两首:《早春与张十八博士籍游杨尚书林亭寄第三阁老兼呈白冯二阁老》和《同水部张员外籍曲江春游寄白二十二舍人》。白居易写给韩愈的稍多些,但也只…  相似文献   

11.
关于张籍的故乡,向有“和州”与“苏州”两说,“苏州”说当是。张籍迁居和州在贞元十二年春。张籍早年江南之游有两次,第一次始于贞元九年,历今鄂、湘、赣、岭南一带;第二次在贞元十二年夏秋间,历湖州、杭州、剡溪一带。  相似文献   

12.
<正> 张籍是唐代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乐府诗在中唐时代,曾产生过巨大的影响。他的乐府名篇《节妇吟》,已有数种英译本远传国外。宋代周紫芝在《竹坡诗话》中说:“唐人作乐府者甚多,当以张文昌为第一。”在我国文学史上,张籍有着显赫的地位,其所存留的四百余首诗歌,至今仍然放射着耀眼的光芒。可是,张籍的籍贯至今还没有搞清楚,许多文学史都众说纷纭,叫人感到莫衷一是。为了辨明是非,本文拟对这个问题作初步探究,以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13.
张籍年谱     
<正> 约唐代宗大历七年壬子(772),张籍生,一岁。关于张籍的生年,史书上没有记载,后世各家说法不一,至今尚无定论。卞孝萱《张籍简说》(见《安徽史学通讯》一九五九年,四、五两期合刊)定为“大历初”;闻一多《唐诗大系》定为大历三年(768);潘竞翰在《张籍系年考证》(见  相似文献   

14.
王建(约767——约830),唐代诗人,字仲初,颍川(今河南许昌)人。他出身寒微。大历进士,曾任昭应县丞、渭南县尉,晚年为陕州司马。他擅长乐府诗,与张籍齐名。还著有《宫词》百首,当时“尤传诵人  相似文献   

15.
张籍、王建都以乐府诗而名诗坛,严羽《沧浪诗话》更拈出“张籍王建体”予以褒扬。张籍、王建远绍汉魏乐府,近承杜甫“诗史”写实传统、使其诗作呈现出“重写实、尚通俗、强讽渝”的鲜明艺术特征,并以其对乐府诗的开拓创新与创作实绩,成为元、白领导的新乐府运动的中坚和先锋。  相似文献   

16.
我们研究、欣赏古诗,探求诗人作诗的本意,要善于联想、比照。唐代诗人朱庆余有一首《近试上张水部》。这首诗很奇怪,初看简直文不对题:“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表现了一个新娘子的情态和心态。这样的内容在“近试”的时候“上张水部”,有什么意思呢?朱庆余不是傻瓜,他写这样的诗呈给张籍,必有深意。是的,把诗的题目和诗的内容联系起来细细一想,便知道这位新娘子原来是朱庆余自譬,而张籍  相似文献   

17.
李肇《唐国史补》评价元和诗坛风尚时说:“歌行则学流荡于张籍。”学术界对此论点没有做出必要的评价说明。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可以从形制体调特征上对歌行加以界定,并进而分析张籍歌行“流荡”的艺术特征。  相似文献   

18.
张籍的《祭退之》,既是研究韩愈的重要资料,又是韩愈、张籍之间长达三十年友情的见证。  相似文献   

19.
在时代风气的浸染下,晚唐大多数诗人对外界的关。必面越来越狭窄。他们把全部精神技俩都用来写诗,从而形成了以苦吟著称的、世俗化的、具有轻浅纤微风格的“晚唐体”诗风。这种诗风虽然以贾岛、姚合为主要代表,但它的源头却可以追溯到中唐诗人张籍。张籍是中唐诗风向晚唐诗风过渡中的主要代表人物。解放以来仅仅把他作为乐府诗人来研究是远远不够的。他的格律诗,开启了“晚唐体”之先声,应该在唐诗流变的研究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20.
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1959年版《张籍诗集》是目前收诗最完备的张籍诗集,然其中有不少误收之作,佟培基《张籍诗重出甄辨》考定误收者有21题29首,据有关资料考证另有15题15首,共计36题43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