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胡莹 《下一代》2008,(Z1):34-34
今天,我写完作业后,翻开语文课本,一口气读完了《幸福是什么》这篇童话故事。它使我懂得了什么才是真正的幸福。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三个牧童一起清理树林里那口不喷水的老喷泉,并在智慧女儿的引导下,通过亲身的劳动实践,懂得了幸福含义的故事。  相似文献   

2.
《幸福是什么》(五年制第十册5课)是一篇独立阅读课文。指导学生独立学习这篇课文,重点是要深刻理解幸福的含义是什么。抓住这一重点,我采用了先“引”后“读”再“延”的方法进行了教学设计。 (一) 引入歌曲,了解幸福课始,先让学生欣赏一首歌曲《幸福在哪里》,接着要学生谈谈:听了这首歌曲,你了解到些什么?通过学生的谈论,待教师清楚他们已初步领会到“幸福是在辛勤的工作中,幸福是在艰苦的劳动里”的概  相似文献   

3.
《幸福是什么》是人教版四上的一篇课文。这是一篇传统课文,我也无数次上过这一课。只有这一次,我上完这一课后,一种作为教师的幸福感油然而生。静静地反思自己的教学,觉得有以下两个教学环节处理得较为妥当。  相似文献   

4.
《幸福是什么》是人教版四上的一篇课文。这是一篇传统课文,我也无数次上过这一课。只有这一次,我上完这一课后,一种作为教师的幸福感油然而生。静静地反思自己的教学,觉得有以下两个教学环节处理得较为妥当。  相似文献   

5.
《幸福是什么》这篇童话语言通俗易懂,层次清晰,所揭示的道理比较深刻。为了使学生能学好课文,受到人生观的教育。教学时,我采用“中心突破法”来组织教学,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一、默读课文捕捉中心首先让学生围绕“幸福是什么”这个问题,默读课文,并从课文中找出中心句。初步理解“幸福要靠劳动,要靠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这句话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读书明理培养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幸福是什么》教学谈广东广州市东山区教研室符明东《幸福是什么》是一篇童话故事。课文比较长,其27小节。课题本身就提出人生的价值观─—幸福是什么?围绕这个主题,课文展开探讨:“幸福是什么?怎样才能得到幸福?”这是课后练习...  相似文献   

7.
《幸福是什么》,运用儿童喜爱的童话体裁,通过三个牧童在智慧的女儿的诱导下,经过十年亲身实践,终于明白了幸福是什么的道理,揭示了一个普遍而深刻的人生哲理:用自己的劳动,做出有益于人们的事,才是真正的幸福。教学这篇课文,要引导儿童从故事情节的发展中,从人物形象的塑造上去体会作者所抒之情,弄懂作者所讲的理。  相似文献   

8.
《幸福是什么》是一篇阅读课文,讲的是三个牧童在智慧的女儿引导下,经过亲身实践,最后弄明白了幸福的含义的故事.通过阅读、写作,教师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幸福观.一、疏通文意这篇课文是一篇童话故事,学生易于理解.教师先让学生默读课文,疏通文意.然后联系课后思考题,将课文划分为四个层次,领会课文意思,并从课文中找出关于幸福的句子;幸福要靠劳动,要靠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做对人们有益的事情.  相似文献   

9.
张永辉 《师道》2011,(7):21-21
幸福是什么?这个问题我们一直都在讨论着,但谁也没有给我们一个明确的答案。那天,我上语文课,讲了一篇课文叫《幸福是什么》,学生都被课文的三个主人公的经历所打动,继而滔滔不绝地说出了自己对幸福的看法。苏杰钊说,  相似文献   

10.
在很多人对幸福感到茫然时,《幸福是什么》这篇课文给了我们许多的启示。真的感谢这些作者与编辑,让我们以及下一代的人懂得该如何去获得幸福、感受幸福,也感谢教师这个职业,让我和我的学生拥有了这些弥足珍贵的回忆!  相似文献   

11.
《幸福是什么》是六年制第十一册中的一篇二类课文,作者通过智慧姑娘让三个牧童用劳动实践弄清了幸福含义这一有趣的故事,告诉人们:“幸福要从辛勤的劳动中得到,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就是幸福”这一深刻的道理。我根据这篇课文的特点,分三步进行教学。一、争辩。教学时,我先根据课题,出示了下列几个问题让学生讨论:①如今,我们的生活幸福吗?试举出几个例子加以说明。②有人说:“我们现在的生活富裕了,吃得好,穿得好,玩得也好,这就是真正的幸福。”你认为这种想法是否正确?为什么?③你对幸福是如何理解的?对这些问题,学生一定会争论不休,在学生的学习热情被激起后,我对有关问题不忙于下结论。而是告诉他们课文能给大家一个满意的回答。这时可放手让学生通过查、读、想、议的方  相似文献   

12.
今天,读了《幸福是什么》这篇令人深思的文章,我受到了很大的启发。这个故事讲的是:三个孩子疏通了泉眼,并挖了一口井,智慧的女儿代表树林里的动物和花草感谢他们,并祝他们幸福。开始,三个孩子不知道幸福是什么,经过十年的亲身体验,他们终于明白了幸福的含义。最后,智慧的女儿一语道出了幸福的真谛:幸福要靠劳动,要靠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  相似文献   

13.
<正>一、未成曲调先有情(师生互动:教师让学生说说为什么学习《好的故事》这篇课文。略。)二、摸准学情搭好脉师:同学们预习过这篇课文,谈一谈你对课文有什么感受。生:我觉得这篇课文很美。生:我感觉这篇课文有点难,鲁迅好像从睡梦中醒来,讲了一连串的梦中故事。生:我觉得《好的故事》表达了鲁迅先生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  相似文献   

14.
第十一册第五单元的总体分析与设计□吉林市教育学院汪玉珍吉林市船营八小王化元一、教材总体分析:这一组有四篇课文:讲读课文《卖火柴的小女孩》和《革命烈士诗二首》,阅读课文《幸福是什么》,独立阅读课文《灯光》。本组课文侧重于写的训练。训练重点是“展开丰富的...  相似文献   

15.
张永辉 《师道》2011,(Z1):21
幸福是什么?这个问题我们一直都在讨论着,但谁也没有给我们一个明确的答案。那天,我上语文课,讲了一篇课文叫《幸福是什么》,学生都被课文的三个主人公的经历所打动,继而滔滔不绝地说出了自己对幸福的看法。苏杰钊说,他最大的幸福就是能上大学,用学到的知识去创造财富;区锦杭说,他最大的幸福就是能在这次数学比赛中获奖,跟  相似文献   

16.
《幸福是什么》是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童话单元的一篇阅读课文,主要讲述了三个牧童通过十年的各自经历终于领悟到幸福的真正含义.通过学习,让学生懂得“要靠自己的劳动,要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做出对他人有益的事情才能获取幸福”的道理.因为这是一篇阅读课文,所以在讲解时,我放手让学生们通过自读、小组合作讨论、学生表演来让学生走进文本,走进情境参与体验.  相似文献   

17.
设计理念《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幸福是什么》是一篇童话,在教学中,我着力引导学生直接与文本对话,采用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在读中思、思中悟;同时让学生走出文本,回到现实生活中来,理解幸福的真谛,树立正确的幸福观。教学要求1.认识课文生字。2.了解童话的主要内容,理解什么是真正的幸福。3.树立正确的幸福观,理解"幸福要靠劳动,要靠很好  相似文献   

18.
原先《秦始皇兵马俑》在我眼里只是一篇普通课文,研究军阵也罢,描摹兵俑也好,并没有发现课文有什么感动自己的地方。直到自己要在市属上这篇课文,我才对这篇课文有了新的认识,也从亲身实践中悟出孩子需要的是一种"扎实有效、轻松和谐"的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19.
《今日教育》2014,(12):42-43
莫:肖老师您好!我一直有种困惑:拿着一篇课文,理出好多可以教学的内容,走进课堂,分秒必争,赶着、忙着,好不容易把教学内容上完,可学生却总是收获甚少。后来,我意识到这是自己对课文“教什么”的核心内容聚焦不准,导致学生“学什么”也不清楚造成的。为改变现状,我每次都用心解读教材,力求确定出合宜的教学内容。但是我发现同一篇课文,就拿《祖父的园子》一课来说吧,不同的老师拟定的“教什么”的核心内容却五花八门,这让我很茫然。一篇课文,究竟该怎样确定合宜的教学内容呢?  相似文献   

20.
一、教学要点这一组教材有四篇课文,即讲读课文《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白杨》、《高粱情》,阅读课文《幸福是什么》,还有一篇读写例话《练习概括中。G思想》及基础训练。1.四篇课文都是围绕“练习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这一读写训练项目编排的,从不同角度赞颂革命前辈和社会主义建设者的高尚品质,告诉人们做人的道理。《我的伯父鲁迅先生》通过作者回忆跟伯父鲁迅先生接触的所见所闻,表现鲁迅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高尚品质。怕扬》是一篇借物喻人,寓意深刻的抒情散文,作者倡大戈壁上的白杨来赞美扎根边疆的建设者,诅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