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1 毫秒
1.
数学思想和方法是数学的灵魂、精髓,掌握一种方法比做很多题更为重要,而换元法便是其中重要的一种.很多试题,当你无法找到突破口时,使用换元法的话会使你思路清晰、豁然开朗.  相似文献   

2.
从单个物体到连续介质(流体)的习题教学中,研究对象从一个具体质点到无数个抽象的质点组成的连续介质,学生在确定研究对象时常常无从下手.针对这个问题,我们引入了微元法.下面对其进行浅显剖析:  相似文献   

3.
函数是高中数学的核心内容,求函数解析式是函数的重要题型之一,历年高考都有这样的内容.求函数解析式的常用方法有:待定系数法、换元法、配凑法、消元法、赋值法.本文将对用消元法求函数解析式的问题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4.
什么是换元法?我们说,如果用新的未知量或变量替换原来的未知量或变量,求出新的未知量或变量后,再利用替换关系式求出原来的未知量或变量的方法,叫做辅助元素法,简称换元法.其中,新的未知量叫做辅助元素,简称辅助元.  相似文献   

5.
所谓的分段函数,就是当自变量x在函数定义域的不同子集上有不同的对应法则时所确定的函数,例如:课本中所举的邮资付费规则即是一个分段函数的实例.下面再举一例.  相似文献   

6.
巧错     
在解决物理问题时,我们常常会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由一个物理现象想到一个物理现象,以一个规律联系到另一个规律,以一个物理模型联系到另一个物理模型,以一种方法想一到另一种方法,我们还可以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来巧借一些物理知识和规律;来巧妙地解决一些复杂的物理问题。  相似文献   

7.
学习了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后.卢老师在黑板上出了一道题.让我们选择适当的方法解答.同学们根据自己对代入消元法和加减消元法掌握的熟练程度分别作出了不同的选择.  相似文献   

8.
在解代数问题中,消元法与换元法是两种极其常用的方法.这里介绍另外两种在化简求值时十分有用的方法:增元法与主元法.请看下面几则实例.  相似文献   

9.
10.
三国时期,有人送给曹操一只大象,曹操很想知道大象有多重,可怎样称得大象的重量呢?大臣们都想不出一个好办法,后来曹操7岁的儿子曹冲想出了一个办法:先把大象牵到一只大船上,在船舷上沿着水面划上一个标记,然后再“请出”大象,在船上装上一堆石头…….这种石头换大象的称重法,  相似文献   

11.
对于一些较复杂的分式方程,我们可运用增元法进行巧妙求解.现举例说明如下:  相似文献   

12.
不等式证明方法多样,换元法是其中一种.合理换元可以化繁为简,凸显本质.通过对换元法的思考,发现针对一些不同的不等式可以实施适当的换元策略,并加以总结分类,希望给读者一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章君 《甘肃教育》2008,(1):20-20
分段函数是自变量在不同的取值范围内。对应法则也不同的函数.由于它形式独特,应用广泛,故而是近年来备受高考青睐的题型之一.现对近几年高考中的有关试题.进行分类解答.  相似文献   

14.
已知关于x的方程(a^2-1)(x/x-1)^2-(2a 7)(x/x-1) 1=0有实数根,(1)求a的取值范围:(2)若原方程的两个实数根为x1,x2.且x1/x1-1 x2/x2-1=3/11,求a的值  相似文献   

15.
在往年高考化学试题中,条件抽象的试题明显增多.解答这些抽象试题,应根据不同情况采用不同策略.举例如下:  相似文献   

16.
你了解光吗     
白光是由各种颜色的光组成的复色光.不同色光的波长不同.红光的波长较长.紫光的波长较短.不同波长的色光在两种介质的界面发生折射时折射程度不同,因此.当一束白光斜射到三棱镜上发生折射时,不同的色光就会由于折射程度不同而分散开来,形成按照波长顺序排列而成的彩色光带——光谱.一束白光通过三棱镜后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等色光的现象,叫光的色散.  相似文献   

17.
我们知道“消元法”是解方程的一种常用方法,但在解某些特殊方程时,情况恰好相反,巧妙地采用“增元”的方法,反倒容易求解.请看下面的例子.  相似文献   

18.
配方法 当已知复合函数f[g(x)]的表达式较简单时,可采用配方法,使得f下输入的变量与解析式输出的变量一致,从而求出f(x)的解析式.  相似文献   

19.
所谓“分段函数”,是指在定义域的不同子集上,有不同的解析式的函数.随着分段函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其逐渐成为新课标高考中的热点.笔者将近几年高考数学试卷中有关分段函数的考题归纳总结,并分类解析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20.
我们解二元一次方程组时.除了要熟练掌握课本上介绍的代入消元法和加减消元法之外.还必须根据方程组的结构特点,运用一定的技巧,才能得到既简捷又合理的解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