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司马迁写《史记》,怀有伟大的抱负和特殊的心情,他开辟了以纪传体写历史的新纪元。本文环绕司马迁对人的看法与写法,论证了司马迁重视。“人谋”,怀疑以至否定“天道”;重视人们的经济活动,对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生产表示关注;特别珍惜人才,在他们身上倾注了深挚的感情。并且分析了司马迁描绘人物,尤其是刻划人物的气质、心理乃至神态、动作等卓越的艺术手法,指出这些都给了后世以深远的有益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中国的史传文学源远流长,在春秋末和战国时代就已产生,典型的代表作是《左传》、《战国策》。以后逐步向前发展,到了司马迁的《史记》,史传文学蔚为壮观。本文将以这个嬗变过程为线索,以《左传》、《战国策》、《史记》三部著作为主要依据,探讨史传文学中人物形象的建立问题。一人物形象的建立,时间空间是首要条件,它构成了人物活动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舞台。《左传》属编年体史书,人物活动受时间的严格限制,虽然有些片断具有纪传体雏形,  相似文献   

3.
试析《祖母绿》的光彩与生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洁的《祖母绿》的光彩与生命力源于作品的人物形象和艺术表现的魅力。人物形象塑造的突出之点在于作者极力褒扬的是曾令儿心中“爱”的情感的升华和超越;艺术表现,主要体现为作品具有细腻的人物心态描写,浪漫典雅的抒情气息和作者擅长刻划她所挚爱的人物的审美选择。  相似文献   

4.
李斯的言语     
读《史记》,可以说是百读不厌。有的人从历史的角度去读,感谢司马迁为我们留下了我国第一部纪传体的通史;有的人从文学的角度去读,感谢司马迁在我国人物传记的长廊中,用他那如椽之笔,第一个为我们画下了众多的有个性、有灵魂的栩栩如生的人物画象。李斯是司马迁笔下的一个活生生的人物。他初为秦相吕不韦的舍人,后来得到秦王器重,拜为客卿。秦统一后,官至丞相。秦始皇死后,太监赵高立胡亥为二世,与李斯密谋沙丘。  相似文献   

5.
“欲究天人之际”,是司马迁写《史记》的一个目的。一部历史,究其实质,到底是天意(即神意)的安排和体现,还是人类社会自身的发展过程?对于这个历史哲学的基本问题,司马迁通过历史事件和人物的叙述,作出了自己的回答。  相似文献   

6.
司马迁不仅是史学家,而且是一个伟大时代的中国文化代表人物。尽管史学与文化有很多相似的内容,但史学更多地偏重于对历史事实的叙述,文化却反映着一定时代的人对自己创造历史的总体认识。本文拟从司马迁对当时历史、社会的认识入手,从世界文化发展的角度,论述司马迁作为中华民族走向统一时代的文化代表人物的地位。  相似文献   

7.
忠于历史,秉笔直书是司马迁《史记》的基本特点,但司马迁又非常重视历史主体活动中的情感因素。他在高度紧张的心理状态下对历史人物的活动浮想联翩,进入了醉迷的情感体验状态,尔后才进到高层次的直觉顿悟状态。故司马迁历史思维方式的特质,既不是纯实录性质的实证主义运思方法,也不是纯粹表现情感的形象思维,而是以情感为特质,以直觉为中介,溶逻辑思辨与形象直观于一炉的创造性思维。  相似文献   

8.
<正>"春秋笔法"起源于孔子修《春秋》,是对于史事记载的一类写作笔法,即作者写作时在记叙里自然而又含蓄地嵌入作者对于该事件、人物的思想倾向、是非判断,而不是专门用评析的语言进行直接评判。其特点为"一字寓褒贬",于不经意处见"微言大义",意即在一个简单的语句甚至一个特殊含义的字里完成上述作者主观意识的植入,从而使得简短的文字里包含着深远的意蕴。司马迁在《史记》中的写人、记事正是很好地采用并发展了"春秋笔法",使得史事记录有声有色、人物形象跃然  相似文献   

9.
作为历史著作,《史记》有很强的文学性,历来被称作“史传文学”。司马迁在真实完整地记录历史重大事件的同时,自然地展示了他的文学才华。研读中学语文教材的节选部分,对于我们了解和认识《史记》的文学性是大有帮助的。 《史记》的文学性首先表现在司马迁成功的描绘了众多个性鲜明的历史人物。  相似文献   

10.
从创作心理学的角度考察,司马迁创作《史记》的创作心理主要表现在:司马迁在创作中始终处于理性思辨与激情冲动交变的状态;作者将其强烈的功名心理处处显露于对历史人物的选择与刻画之中;《史记》在体现作者高度的实录精神同时,又鲜明地展示了作者主动以艺术家心态著史的特征。《史记》是司马迁伟大人格和人生价值的明证,堪称社会史诗与心灵史的完美结合。  相似文献   

11.
古典现实主义巨著《水浒》以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第一次反映了波澜壮阔的农民运动而显示了作者进步的世界观和作品高度的思想性。《水浒》的艺术成就也是很高的,它突出地表现在人物塑造方面。一部《水浒》塑造了众多的面目不同、性格迥异的人物形象,给人留下深刻难忘的印象。对于《水浒》塑造人物的方法,茅盾同志在《谈〈水浒〉的人物和结构》一文中指出它有两大特点:一是“善于从阶级意识去描写人物的立  相似文献   

12.
王熙凤是《红楼梦》中作者浓墨重彩塑造出的人物形象,她不顽固守旧,不肯受传统教条的束缚,但和具有进步思想的人也不能相提并论。在她种种悖逆表现的背后,实际上包藏了一颗极端利己主义的野心。因此,我们不能对她的种种表现大加赞赏,认为她是一个具有叛逆思想的进步人物,她只是在新的历史时期产生的与封建统治者不同的另一类“大凶大恶”的人物,她的塑造有不可替代的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13.
《李将军列传》是《史记》名篇之一,在文中司马迁刻画了以李广、李陵为中心的李氏家族的形象,司马迁笔下的李广家族是当时一类人物的缩影,司马迁创作此篇的意图也很复杂,本文通过分析《李将军列传》,并将它与《史记》的相关篇章进行比较,寻找造成李广家族悲剧命运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芥川龙之介有多篇作品取材于《今昔物语》。以芥川龙之介的五篇作品为代表,从作品主题意义域的开掘、人物形象的塑造展示、叙事结构的设计变化、局部细节的充实丰富等方面采取细读式的文本解读方法把芥川的小说与《今昔物语》中的原作作对比性研究,比较的结果是清晰展示出芥川把情节简单、主题意义域单纯、人物虚指、原色展示、不介入人物内心、不注重刻画人物形象的《今昔物语》中的历史故事改写创作成情节复杂、主题意义域丰富、充分展示人物内心、浓墨重彩地刻画人物形象的现代历史小说,比较中让我们感受到芥川小说独具的艺术魅力和芥川高超的艺术创作才能,他不愧是享誉世界的短篇小说大师。  相似文献   

15.
本文认为曹禺的剧作《北京人》刻划了一系列的象征性艺术形象,着重分析这些象征性形象对作品的主题思想的表达、人物形象的塑造、作品风格的形成所产生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作为一位杰出的吏学家,司马迁擅长以多种艺术手法来表现历史人物.在《淮阴侯列传》中,司马迁主要运用了"微言大义"、"好奇"、"矛盾中隐藏事实"等手法来刻画韩信的形象,从而反映出自己的历史观点.  相似文献   

17.
《红楼梦》中描写的人物达到四百多人,但是"百人百声口",且每个人物语言声口毕肖,书中形象鲜明、各具秉性人物形象塑造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其书对人物对话的巧妙安排和精心描摹。本文主要以《红楼梦》中的人物对话为例,通过人物对话的个性化、情景化,以及丰富的表达技巧三个方面来简要探讨其中人物形象的塑造,以及人物对话的功能和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世说新语》是我国第一部记录人物遗闻轶事的文言志人小说,与现代小说最大的不同是,它没有完整的故事情节,而是采撷了人物在现实生活中的零星片段来记述人物的言行,一般只用数行文字,短的只有三言两语,但人物形象却栩栩如生。明代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云:"读其语言,晋人面目气韵,恍然生动,而简约玄澹,真致不穷,古今绝唱也。"  相似文献   

19.
《左传》是一部具有极高文学价值的历史散文著作。它的文学成就,突出地体现在叙事上,善于在叙事中表现人物,塑造了许多性格复杂、内涵丰富的人物形象,注重人物性格的立体感和多侧面,在矛盾运动中揭示主导性格,是刻画典型人物的一大特点。《僖公二十三年、二十四年》中的重耳形象,是这一形象塑造方法的突出代表。在塑造重耳性格时,不只限于描写他一个人,而是将其置于错综复杂的社会背景中,把他与众多的人物放在一起。重耳的性格和经历是独特的,但有一定代表性,从重耳被迫流亡到得国的经历,可以看到特定时期社会政治斗争的历史面…  相似文献   

20.
诸葛亮由人到神的个人形象发展变化的历程,大体经历了两个主要阶段:其一是在西晋时期,陈寿所编纂《三国志》中的历史人物的本来形象;其二为汇集了唐宋元明时期的传奇、话本、说书、杂剧,在元末明初成稿的《三国演义》中的“神化”形象。诸葛亮历史形象发展变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通过对诸葛亮由人到神形象变化过程的梳理以及原因的探究,可以帮助我们进一步理清思路,探索历史人物形象发展变化的奥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