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苏彦韬 《中国广播》2011,(10):14-17
美国是中国海外华文媒体发展最蓬勃的地区之一,早在1854年就诞生了全球最早的一份中文报纸《金山日新录》。华文媒体15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在美国出现过的华文媒体种类和数量都在海外华文媒体中名列前茅。随着中国国力的不断增强,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华文媒体在国际上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相似文献   

2.
当新闻爆炸式涌现,当免费成为常态,美国的华文媒体,不论是电视媒体,还是报纸媒体,亦或是新兴媒体,却能以收费的姿态谈古论今。本期,我们走近美国《世界日报》《中国日报》以及凤凰卫视美洲台,透过它们,看一下华文媒体在美国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苏枭 《新闻世界》2014,(11):184-185
本文就荷兰华文媒体发展历史和现状进行了介绍和分析。荷兰生活着近10万华人,而近几十年来荷兰发展起来的数家华文报刊如《中荷商报》《华侨新天地》《华侨通讯》等,在华人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与此同时电视广播和新兴互联网发展,给荷兰华文媒体注入新的力量,代表有荷乐网、凤凰卫视欧洲台和荷兰国际广播中文网。  相似文献   

4.
新媒体背景下,东南亚华文媒体处于转型发展期,其发展面临着东南亚国家政府对新媒体的管制、新媒体相关技术力量薄弱及人才匮乏、华文媒体受众整体萎缩等困境,只有进一步加快数字化媒体建设、以视频化表达重塑新闻传播形态、传播形式和传播内容协同转变以及转变媒体盈利模式才能更好的发展。同时,东南亚华文媒体的转型发展有利于讲好中国故事,走出华人圈,进入当地主流社会以及吸引新生华人受众。  相似文献   

5.
胡舜文 《军事记者》2010,(12):47-48
几年前,我作为浙江《台州晚报》总编辑,应邀参加了由欧洲时报社主办的、在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举行的第七届欧洲华文媒体研讨会。会间,我记录了对欧洲华文媒体的一些见闻、感受。  相似文献   

6.
长期以来,我国一直重视对缅甸的文化交流与传播。缅甸华文报纸的出现以及曲折的变革过程则是中缅关系发展的镜像呈现。进入21世纪,民盟的领导为缅甸华文媒体的发展提供了温床,以《金凤凰》、"缅华网"为首的缅甸华文媒体,表现出了空前的公信力、凝聚力。"一带一路"背景下处于变革期的缅甸华文媒体,仍在中缅关系良性发展的进程中起着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7.
构建微信平台是传统海外华文媒体转型的一大突破,由于海外华文媒体的特殊性和与新媒体的不同特征,微信平台的内容生产也应该遵循特定的规律。本文通过分析《欧洲时报》英国版微信公众号"英伦圈"的内容生产特征,得出海外华文媒体微信平台进行内容生产需要注意的有:受众定位要精准到核心受众群;内容生产者应采用平等视角与受众进行对话;文章类型应以消息类为主,娱乐类文章也必不可少;内容形式尽量丰富;报道以中立报道为主;文章议题要注重时宜性、时效性。  相似文献   

8.
海外华文媒体信息资源具有资源丰富、视角独特、言论多样的特性,可成为图书馆开发信息产品的优质资源.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利用海外华文媒体信息资源,开发了《决策内参》系列信息产品,并在众多政府部门读者群中创立了良好的口碑.根据《决策内参》的成功经验,对海外华文媒体信息资源的进一步开发与利用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9.
欧洲华文媒体比起美国、东南亚的华文媒体可以说是“小弟弟”,它们诞生的时间并不长。但这些“小弟弟”的成长速度可不慢.也许因为年轻.也许因为它们所在的地理位置和人员构成的独特性.在全世界华文媒体——这些开在海外的烂漫山花.已经独领风骚.香气袭人。  相似文献   

10.
由庄钟庆教授担任主编,陈育伦、周宁、郑楚教授担任副主编的《东南亚华文新文学史》(人民文学出版社2007年10月出版),是厦门市东南亚华文文学研究会和厦门大学东南亚华文文学研究中心的重点科研项目,  相似文献   

11.
<正>开幕致辞:"台湾与东南亚华文新闻传播史研究委员会"是隶属中国新闻史学会的国家级二级分会,2011年11月19日在马尼拉成立,学会设在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我们学会有两大特色,一是业缘特色,我们一直与海内外华文媒体业界保持着紧密的联系;二是地缘特色,我们与港澳台地区以及东南亚的新闻学界关系密切。从今天我们论坛的参会人员组成来看,可以体现出这一点。我们这个研究委员会的办会宗旨是组织海内外有志于从事研究海外华文传媒的学者,打造海外  相似文献   

12.
<正>绝大多数美籍华人具有"祖国"意识,中国是老侨的"原乡",是新侨认知上的文化归属。尤其是第一代移民(新侨),他们对于华文媒体的需求更加强烈,他们需要通过华文媒体了解美国、牵挂中国,华文媒体成为许多华人每日生活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和精神伴侣。华人在美国仅占1.2%的比例,却能支撑起数目众多的华文媒体。然而,当新闻爆炸式涌现,当免费成为常态,美国的华文媒  相似文献   

13.
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在远离中国的“南方大陆”,在悉尼这个繁华而年轻的城市,据官方统计仅有十几万,就按最乐观的估算也就二三十万华人,竟然容得下四家华文日报、五家收费华文周报,还有许多家免费的华文小报,以及华语电视台、电台、杂志社。……难怪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州长卜卡发出这样的惊叹:悉尼的华文日报比英文日报还要多! 群雄并起蔚为奇观 澳洲华文媒体的繁荣,说起来还是这十几年的事。在80年代初期,澳大利亚华文传媒还处于一个冷寂期,甚至可以称之为“被遗忘的角落”。 1982年3月,华文媒体“老字号”《星岛日报》率先登陆,成为“首家在澳印刷之中文日报”。随后,印支澳籍华人创办《华声报》,后发展到半周报易手,1992年改为《华声日报》,至去年改为《澳洲日报》。具有香港《新报》背景的《澳洲新报》,于1987年3月在悉尼创刊。1992年4月,采用先进的全页组版电脑设备的《自立快报》以“澳洲第一份中文日报”的身份,加入竞争行列。 按澳大利亚官方的统计,华人的民族社区中的人数,居于意大利、希腊和越南之后,人数为三十多万,如果按一些华人研究专家估计,来自世界各地的华人和居住澳洲本土数代的华人约五十万人。但就传媒业而言,华文传媒在各少数民族中最为发达。  相似文献   

14.
海外华文媒体历史悠久,是传播中华文化的平台,也是增强华侨华人身份意识的重要文化工具。马来西亚华文媒体众多,运作规范,实力雄厚,社会影响力高,在促进中华文化传播,加强与当地文化的交流互鉴过程中发挥了显著作用。《星洲日报》是在马来西亚华侨华人社会中影响最大的华文报纸。在将近百年的办报史中,它生产优质内容,传承中华文化,担当不同文化对话的使者,搭建文化活动平台,展现了华文媒体在维系华人身份认同与不同文化交流互鉴的积极角色。  相似文献   

15.
《今传媒》1995,(4)
弘扬中华文化传统的马来西亚华文报纸齐连声作为赴东南亚的陕西省新闻考察团成员,所到之处,理所当然地要关注这里的华文报刊。马来西亚有近30家华文报刊,其中《南洋商报》、《星洲日报》、《光华日报》三大报业集团覆盖着马来西亚的华人聚居区,并辐射到东南亚及港澳...  相似文献   

16.
陈乐 《新闻记者》2005,(11):54-55
一、澳大利亚华文媒体概况 据不完全统计.在澳大利亚2000多万人口中,华人已超过55万。但实际上可能有近百万人,因为其中不乏以其所在国国籍登记的东南亚国家难民,或是第二、第三代已拥有澳洲国籍的华人后裔。目前,澳大利亚已成为全球范围内华人移民首要定居国之一,而且华人移民人数仍在不断攀升。随着新移民人数的上升。华人已成为了澳大利亚重要的少数民族,华文作为一种外来语言在澳洲已占据了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17.
曹旺儒 《传媒》2018,(9):61-63
自1854年《金山日新录》在美国旧金山创刊发行以来,作为国际新闻传播领域的独特力量,海外华文媒体历经了百余年的发展.数量庞大、类型多样的海外华文媒体一向是华人华侨获取信息的重要来源,以美国为例,近八成华裔经常阅读华文报纸,而25%左右的华裔偏好华语电视节目胜过英语节目.近年来,随着我国构建新型对外传播格局不断深入,海外华文媒体的作用日益显著,特别是在推进"一带一路"的倡议背景下,海外华文媒体扮演了"先锋军"的角色.从整体上看,华文媒体遍布世界五大洲,只要有华人社区的地方,就能看到华文报刊、华语电视和广播.但就个体而言,由于人力、资金、观念等方面的制约,许多华文媒体的影响力有限,一些华文报刊发行量仅有百余份,出了几期便草草停刊.海外华文媒体肩负着向华人华侨传播中国故事、弘扬优秀中华文化的重责,并在宣导"一带一路"的倡议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因此,如何透过有效手段改善其生存状况、提升其传播影响力至关重要.作为海外华文媒体的代表,《欧洲时报》近年来取得了显著的发展成果,本研究将总结其运营经验,为其他华文媒体提供《欧洲时报》在发展中的可取之处.  相似文献   

18.
曾有这样的一句名言:“海水所到之地,必有华人。华人聚居之地,必有中华文化的滋长、茁壮。”此话不假。当我来到华人占当地总人口(约400万)70%左右的东南亚小岛国新加坡时,也就无须担心看不到华文报纸了。在新加坡出版发行的10家报纸中,华文报就有4家之多。它们是:《联合早报》、《联合晚报》、《新明日报》、《星期五周报》。这些华文报章,对于在读者中传播、培养中华文化价值观念和道德传统,以及成为人民与政府间沟通信息的桥梁,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新加坡的华文报,办得活泼、有生气。它们每天向广大读者提供大量信息…  相似文献   

19.
本文回顾了菲律宾华文报刊的百年历史。它们在异国异族和异文化的包围乃至歧视中艰难谋生,但其一脉相承的浓郁的乡情族念以及传承中华民族文化的使命感是华文媒体始终不渝的办报理念和宗旨。他们在维护居住国社会稳定的基础上为争取华族权益,促进居住国与祖籍国的友好往来与经济、文化交流作出了很大的贡献。面对全球"中文热"的大好形势,菲律宾的华文媒体将打好基础,提升品位,走出国界,更为深入地展开与中国及世界华文媒体的交流与合作,推动新闻传播和文化活动的开展,书写华文媒体历史的新篇章。  相似文献   

20.
刘冰 《传媒》2018,(9):59-61
美国有500万华裔人口,是海外华人华侨的主要聚居国家之一,当地华人对于新闻资讯的需求,推动了华文媒体的出现和发展.从1854年《金山日新录》创刊开始,华文媒体在美国已经有超过150年的历史.据相关调查表明,在美国近八成华裔经常阅读华文报纸,25%左右的华裔偏好华语电视节目胜过英语节目.坚实的受众基础让华文报纸、广播和电视在全美各地得以壮大发展.但互联网的普及与新媒体的兴起,使得拥有百余年历史的美国华文媒体也陷入发行量与经营收益双双锐减的局面.创新成为华文媒体摆脱颓势、重获新生的必由之路,其中,鹰龙传媒集团在全媒体时代整合资源,并打造了北美地区融媒体旗舰,对其他华文媒体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