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这篇文章初步讨论唐朝法律里的几个问题,即:唐律是保护封建国家土地所有制的法律,唐律是等级制社会的法是特权法,唐律反映了父权家族制,唐律反映了东方专制主义的特点,以及唐朝刑法里反映的阶级斗争。一唐律是保护封建国家土地所有制的法律唐朝初期,生产资料所有制的主要形式是封建国家土地所有制。均田制是国家土地所有制的具体內容。均田制的主要精神是:(甲)一般农民和工商业者的土地是由国家授给的。  相似文献   

2.
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封建制度的基础。土地是封建社会的主要的生产资料,而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则是生产关系的首要环节;因此,弄清楚我国封建社会的土地所有制形式,将使我们更深刻地理解我国封建社会的生产关系,更清楚地了解我国劳动人民的生产地位和生活情况。它也有助于我们对阶级斗争发展的规律,以及上层建筑的许多现象的认识。所谓封建社会的土地所有制形式,就是土地归谁所有的问题。有人认为土地是归皇帝或国家所有,这就是土地国有制;有人认为土地是归封建地主所有(也有人认为自耕农民也有一部分土地),这就是土地私有制,或地主土地所有制。近几年来,国有制和私有制的争论很热烈,现将争论的情况和问题综合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3.
伊儿汗国统治西亚时期,基本上承袭塞尔柱王朝的封建土地制度,土地国有制和私有制并存。伊儿汗国前期,土地仍以国有制为主。伊儿汗国后期,合赞汗实行军事封地制,西亚封建土地私有制迅速发展。伊儿汗国的封建地产形态主要表现为底万土地、媵哲、瓦克夫、穆尔克、伊克塔。随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演变,伊儿汗国的封建地产处在不断变动之中,总特征也是公有和私有长期并存。伊儿汗国前期,封建地产以国有为主、私有为辅;伊儿汗国后期,封建地产中的私有成分上升为主导地位并逐渐向封建大地产发展。  相似文献   

4.
教材分析从教材编排看,本课讲述前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历程。从时空概念看,是人类社会的主体,是人类社会的过去。封建社会的长期性和特殊性,决定了它在前资本主义社会的重要地位。本框题着重讲述封建社会经济制度的特点,是重要的知识点。它通过揭示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实质和形式,说明封建土地制度是封建剥削的基础,通过介绍封建制的剥削方式,说明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之间剥削和被剥削的关系,加深学生对生产资料所有制在生产关系中起决定性作用的理解。教学目标:1.记住封建土地制度的特点;2.说出封建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主要方式(…  相似文献   

5.
在资本主义以前的社会中,主要的生产资料是土地,所以土地制度史是研究资本主义以前的社会历史的关键。一、土地是人类伟大的实验场所土地制度史的研究,必须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马克思在《资本主义生产以前的所有制形态》一书中说:“土地是人类伟大的实验场所,是提供劳动工具和劳动材料的仓库,是社会的住处和基础”。它作为一种生产资料,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极为密切。特别是在我国,长期处于前资本主义社会,以农业为本,土地所有制更是社会经济政治的基础。可以毫不夸大地说,中国历代王朝的治乱,悬于土地制度的兴废;全体国民生计的安危,基于土地制度的好坏。所以要  相似文献   

6.
土地是封建社会赖以生存的基础。我们要研究刘邦时期的政治,经济等方面的种种制度,首先就要研究其土地政策。 一、发展地主阶级的土地所有制 马克思说:“大地产是中世纪封建社会的真正基础。”毛主席也说过:“封建的统治阶级—地主,贵族和皇室,拥有最大部分的土地……”刘邦建立的西汉,地主阶级处于统治、主导地位,因此,他尽力维护与发展地主阶级的所有制。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我国史学界讨论中国封建土地所有制时,多集中在所有制的形式问题,有的同志认为:在中国封建社会里,只有土地“国有制”或所谓“皇族土地所有制”,没有“土地私有制”。另一种意见认为:中国封建土地所有制有“国有制”和“私有  相似文献   

8.
<正>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以农业经济占绝对优势的国家,社会生产的主要生产资料是土地。而历代土地所有制形式变化多样,同一个朝代前期和后期也不一样。“古者田皆在官”,“后世田有官民之分”.我国古代同时存在着三种土地所有制形式:国有土地、地主的土地、自耕农的土地。在封建社会里,国有土地和地主的土地虽然表现形式不同,但就阶级内容而言,均属于封建统治阶级——地主、贵族和皇帝所占有,都是对很少土地,或者完全没有土地的农民进行剥削的手段;地主的土地和自耕农的土地虽然均属于土地私有制的范畴,但在性质上,两者却截然不同。地主的土地是所有者对佃农进行剥削的物质基础,自耕农的小块土地则是地主阶级及其政府掠夺、榨取的对象。  相似文献   

9.
西汉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几种形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谓经济基础,“就是生产关系,主要是所有制”。在封建社会里,封建土地所有制就是封建生产关系的基础。西汉封建社会的土地所召制如何?有哪几种土地所有制形式?哪一种土地所有制形式处主导地位?它们的发展情况怎样?这是关系到当时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各方面的一个重要历史课题。如能正确地阐明这一问题,西汉封建社会中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就能够得到正确的剖析和说明。本文就西汉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形式、发展变化及其关系作如下探讨。一、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包括皇帝为首的皇室、封君贵族、官僚、豪强、中小地主、大工商业者所有的  相似文献   

10.
封建生产关系的基础是封建土地所有制。要研究封建生产关系,必须首先研究封建土地所有制。马克思说:“在封建时代,军事上、诉讼上的裁决权,是土地所有权的属性。”中国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在奴隶制国有土地日渐为私家地主所侵蚀的自然历史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奴隶制时代的“普天之下,莫非王士;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传统观念,一直在人们头脑中根深蒂固地存在着。什么“天无二日,土无二王”,  相似文献   

11.
诺曼征服之后,英国土地彻底封建化,无没有领主的土地。封建领地逐步成为英国土地、纳税与封臣服役的基本单位。不过,随着骑士役务与领地的分离,英国土地的封建性质开始转变。封建地产运动更是进一步推动了这一过程,封建性质的领地日益发展成为作为生产资料的市场性土地。  相似文献   

12.
把握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关系是把握社会的基础和前提。封建社会的核心问题是土地问题。中国的封建社会分为三个阶段:一是西周时期的领主制封建社会;二是春秋战国时期的过渡性封建社会;三是秦汉至明清的地主制封建社会。从历史分析的角度来看,科学把握西周和春秋战国时期的土地所有制关系,对于中国封建社会的研究具有正本清源的意义。本文首先剖析了西周时期的封建领主私有制,批判了封建土地国有制,研究了西周宣王时期的土地所有制关系的嬗变;其次考察了春秋战国时期的变法、土地兼并和双层土地所有制关系;然后考证了井田制的产生、发展和衰落;最后辨析了封建领主私有制和封建地主私有制的异同。  相似文献   

13.
董建石 《历史学习》2001,(10):11-12
现行高中《世界近代现代史》课本多次提到封建领主经济和封建地主经济,但对这两个概念的区别,无论是人教社出版的教学参考书,还是其他教辅材料都没有明确完整的阐释。所谓“封建领主经济”亦称“领主制经济”,它是在完全占有生产资料(土地)和不完全占有直接生产(农奴)的基础上,以劳役地租来剥削直接生产无偿劳动的经济形式,是封建生产方式的一种类型。“封建地主经济”也称“地主制经济”,地主将拥有的土地分租给农民,以地租来剥削生产的经济形式。这是封建生产方式的另一种类型。两的区别主要是:  相似文献   

14.
一、选择题Ⅰ1 在生产关系的内容中 ,起基础和决定作用的是(   )A 产品的分配形式B 生产资料归谁所有C 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D 人们在生产中的相互关系2 唐代诗人杜甫的名句“朱门酒肉臭 ,路有冻死骨”是对封建地主阶级花天酒地生活和广大农民在饥寒交迫中挣扎的生动写照。造成这种贫富不均社会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   )A 封建的土地所有制 B 森严的等级制度C 残酷的地租剥削  D 封建宗法思想3 在资本主义社会 ,工人劳动一天 ,资本家就付给工人一天工资。同以往的社会相比较 (   )A 资本家没有剥削工人 ,而且养活了工人B …  相似文献   

15.
把握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关系是把握社会的基础和前提.封建社会的核心问题是土地问题.中国的封建社会分为三个阶段:一是西周时期的领主制封建社会;二是春秋战国时期的过渡性封建社会;三是秦汉至明清的地主制封建社会.从历史分析的角度来看,科学把握西周和春秋战国时期的土地所有制关系,对于中国封建社会的研究具有正本清源的意义.本文首先剖析了西周时期的封建领主私有制,批判了封建土地国有制,研究了西周宣王时期的土地所有制关系的嬗变;其次考察了春秋战国时期的变法、土地兼并和双层土地所有制关系;然后考证了井田制的产生、发展和衰落;最后辨析了封建领主私有制和封建地主私有制的异同.  相似文献   

16.
封建土地所有制和工具所有制是封建社会生产关系的基础。当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由于商品经济和城市经济的发达,作为“第一种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的工场手工业兴盛起来,战胜了封建行会手工业,资本所有制取代了封建工具所有制和土地所有制,封建社会解体。近代中国社会是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封建土地所有制和工具所有制残存着,与资本所有制复合在一起,严重地阻挠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直到解放初,经过土地改革和公私合营的社会主义改造,最终结束了封建土地私有制和资本私有制,开创出了社会主义公有制的新局面。本文着重阐述马克思关于封建工具所有制与行会制度发展规律的理论体系,算是我在《华东师大学报》1983年第一期上发表的《马克思论古代土地所有制诸形式》一文的续篇。  相似文献   

17.
农业经济,是相对工业经济而言的经济形式。其产业结构以农业为主,以手工业和商业为次。 农业以铁器牛耕、精耕细作、“男耕女织”为耕作特色,而“男耕女织”又最为根本。大致以长城为界,北为牧业区,南为农业区,而以农业为主。在农业区,黄河流域开发较早而江南地区开发较迟。南宋时江南超越黄河流域成为全国经济的重心。古代土地制度经历了由氏族公有制到奴隶制国有制,再到封建土地私有制尤其是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的发展变化过程。国有制主要有商代井田制、曹魏屯田制、北魏均田制等。  相似文献   

18.
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所有制,对于我们加速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大家知道,解放以前,土地和机器等最基本的生产资料都掌握在剥削阶级手里,广大劳动人民为了维持最低生活,只有忍受残酷的剥削去为剥削者劳动。生产资料的剥削者所有制和私有制,是我们千千万万劳动者过穷日子的总根源.解放初期,没收了官僚资本主义的企业和地主的土地,在这个基础上建立了全民所有制和个体农民的土地所有制.1955年下半年,在社会主义革命高潮  相似文献   

19.
中世纪的西欧在长达数世纪的封建化过程中 ,确立了以土地为纽带的封建领主制。这种制度有如下特点 :(1)土地等级所有是土地所有制的表现形式 ;(2 )封建庄园是农业生产基本单位和农村基层社会组织 ;(3)领主与农奴是两大对立阶级 ;(4 )封建领主制直接导致了西欧各国的分裂割据  相似文献   

20.
一、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知识梳理农业经济,是相对工业经济而言的经济形式。其产业结构以农业为主,以手工业和商业为次。农业以铁器牛耕、精耕细作、“男耕女织”为耕作特色,而“男耕女织”又最为根本。大致以长城为界,北为牧业区,南为农业区,而以农业为主。在农业区,黄河流域开发较早而江南地区开发较迟。南宋时江南超越黄河流域成为全国经济的重心。古代土地制度经历了由氏族公有制到奴隶制国有制,再到封建土地私有制尤其是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的发展变化过程。国有制主要有商代井田制、曹魏屯田制、北魏均田制等。土地私有化从春秋战国时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