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作文课怎样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怎样使学生兴趣为文,这是中学写作课应注意的重要问题。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作文命题一定要研究学生本身,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思想实际和心理特点,这样才能激活学生的写作兴趣,使学生“言为心声”,写出文、理、情并茂的文章。一、针对探索、猎奇心理命题。例如,写谈《王熙凤的“笑”》、《新乞丐》。“明是一把火,暗是一把刀”的王熙凤,怎么单写她的笑呢?乞丐也有新旧,这里的“新”到底是什么含义?由于命题新颖见奇,引发了学生的探索欲望,学生普遍喜欢写。二、针对质疑、是非心理命题。命题时,可以出一些…  相似文献   

2.
语文课程的目标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而写作能力则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所以,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值得探索的一个重要课题。《语文课程标准》关于写作在第一学段称为“写话”,第二、第三学段都称为“习作”,到第四学段才称为“写作”。课标措词的改变旨在降低小学阶段写作的难度,把重点转移到培养学生写作的兴趣和自信上来,让孩子愿意写作、热爱写作,变“要我写”为“我要写”。我认为落实课标这一新的理念,要在作文教学的实践中做到“五重”。一、重生活1.重视引导学生观察生活,积累写作素材。引导观察应注意三点:一是不要过多地局…  相似文献   

3.
只教不考,能不能把课教好?一开始我是没有信心的。上学期当学校全面贯彻省教育厅“关于克服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现象的几项规定”,宣布地理等学科只教不考时,我思想上很紧张,心想地理本来就是不受重视的次要学科,过去还可以用考试、测验来督促学生学习;现在连考试也取消了,学生还愿学习这门课吗?所以当时一走进课堂,心情就十分沉重,只顾讲课,不敢提出什么要求。  相似文献   

4.
前不久,靳家彦老师做了一次公开教学。讲的是写作指导课——“怎样把内容写具体”。讲课的对象是六年级学生,使用的是写作补充教材《珍珠鸟》。全课分四段进行,总共用了两教时。 1、比较优劣,学习例文。写作指导课是从评论两段文字开始的。黑板上出示的第一句话是:“小珍珠鸟的样子跟大珍珠鸟差不多,颜色非常美丽,十分惹人喜爱。”  相似文献   

5.
在小学第一学期末的两周以内,我就开始教儿童写简单的句子。未写前,我先教儿童懂得怎样造句和说话。初次造句可用黑板、桌子、面等词,引导儿童说句子,如“值日生擦黑板”“桌子是木头做的”“面是麦粉做的”,或用“大鸡”一课中的“一会儿”说话,儿童了解了“一会儿”这个词的意义,就能说出“鸟一会儿飞到树上,一会儿飞到地上。”“小鸡一会儿走到这里,一会儿走到那里。”最初多给一些名词叫儿童说,随着儿童掌握的词语的增多,才逐渐叫儿童学着用形容词说话。在这个基础上,再叫儿童把所说的写出来。在第二学期,可逐渐增多写句子的次数。但应明确,这种练习主要是使儿童巩固字词,因此要求要简单,有很多的字,儿童还没有学过,写起来有困难,不能要求他们写。学过的字,如遇儿童写不出时,可引导儿童回忆课文内容,有时可叫儿童翻书。从一年级一学期起,每教完一课,在巩固复习和  相似文献   

6.
《中学语文教学》2002年第5期曾以《作文是教出来的吗?》为题展开讨论,专家们借题发挥,各抒高见读后受益匪浅。其实,综合各家观点,说作文之道要让学生写其想写、抒情表意也好,说要像教孩子走路一样教写作也好,说作文靠“练”不靠“教”也好,说作文仰仗于有效阅读也好,内里都离不开一个“教”字,离不开老师的指导。就拿“练”为例,怎样练?练什么?关键还在老师。我们这里有人叫学生一个暑假写60篇作文,开学统计一下数字了事,这种“练”有效吗?其他如阅读、激发写作兴趣等,哪一项离得开老师的指导?韩寒有没有老师教我…  相似文献   

7.
中心思想是文章的灵魂,是作者写的社会生活内容加上他的写作目的(意图)。老师教学,只要认真地抓住这个认识去教,完全可以引导学生自己找到概括中心思想的规律。例如,我在教《落花生》一文时,我就问学生,这课的中心内容是什么?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什么?我在教《别了,我爱的中国》时,又问,这课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作者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这样几经反复,学生就悟出了归纳中心思想的方法:“中心内容 写作目的=中心思想”。这是否可称  相似文献   

8.
初一语文公开课,一年轻老师教《我的老师》一课后布置作文,题目是《我的父亲》。一学生举手小声问:“老师,我没有父亲,怎么写?”“那就写你母亲吧。”老师说。那学生为难地说:“我不认识母亲,听爷爷说,我很小,父亲就死了,母亲随后改嫁了。”老师愕然:“那……那就写你爷爷吧。”从这段对话看出,教师定死作文题确实让个别学生难于写作。如果那教师把作文题定为《我的———》(要求写自己喜欢的一位亲人),就不会出现上面那种别扭的场面。平时作文课训练学生写作,命题范围要有一定的空间弹性,让学生在写作题材上有选择的余地…  相似文献   

9.
2004年河南省中招考试作文给出两个题目让考生自主选择:(1)我找回了____(自信、自尊、母爱、友谊),(2)信念与成功。这种“二选一”、半命题、话题式相结合的作文命题方式,给考生作文选材、立意营造了自由的空间,有利于个性的张扬,受到了初中教师和学生的好评。河南省的中招考试作文题,除了顺应当前作文命题“开放性”的主流之外,还有两大特点:一、贴近学生生活作文命题鲜明地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中学生作文“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的理念。试题(1)要求用第一人称写作…  相似文献   

10.
这是一堂写作课的教学思路,只是一个大体思路而已.该课之前学生按照教师要求写了《说“曲”》一文,教师批阅后进行了讲评.讲评之后,教师写了一篇“下水文”,意在启发学生能够按照“联想、分类、层进”的思维方式来构思本文.这种课型对于规范学生写作思路有好处.计划用一课时,适宜高二学生.  相似文献   

11.
三“过”不能限制过多。记得高一时进入说明文单元,教了《景泰蓝的制作》和《眼睛与仿生学》,我给学生命题:用比较说明的方法,写早锻炼的好处。这道作文题的特点是给学生限制了写法,这实际上就是约束学生写作的思路。本来,这篇作文,就题材说,写早锻炼,学生是有内容可写的,但一经限  相似文献   

12.
课题与文题     
那天,青年教师小贾随堂听我的语文课。那节课的内容是教《鲸》一课的第三节。课后,她提出的问题要求我解释一下。当时在讲授写法时,我就课题问学生:“请大家想想作文课,命题是什么?可以用《鲸》当范文?”学生习惯了,积极作答:──“命题可能是《我了解的一种动物》。”─—“也可能是《我喜爱的一种动物》。”─—“《我们的动物朋友》,也行吧?”——“我想,命题是《从电视荧屏上认识的动物》也可以。”我表扬了这些发言的学生。就是这两分钟的教学环节,引起了小刀的注意。她问道:“您把课文题目与作文命题联系起来,引导学生…  相似文献   

13.
一堂歷史課     
新编的历史课本,要求在一个教时内教完一课书。是不是能够完成这个任务呢?学生是不是接受得了呢?上学期我听了上海市新成二中心校董家奇老师上新教材中“元末农民起义”一课后,觉得完全可能的。她是这样教这一课的: 教学开始时,教者用短短的时间来检查前一课的  相似文献   

14.
一、命题引趣趣自文题来,情随笔端流。富有情趣魅力的文题能开启学生的生活仓库,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比如教完了《太阳》一课,老师不妨出一道《我是太阳》的作文题,让学生凭借课文的有关内容,采用拟人化的写法写一篇作文。老师家访,但不知如何走法,可让学生写一篇作文《老师,你这样寻找我的家》,附上线路图,并诙谐地告诉学生:“谁写得好,谁将取得老师家访的优先权。同学们该不会乱写一气,故意让老师找不到你们的家吧。要是老师迷了路,走丢了,以后你们就没有语文老师了。”在欢笑声中,面对这样的  相似文献   

15.
一、注意命题的开放性首先,在命题时,要为学生提供具有张力的思维空间和行文空间,使学生的思维能够天马行空,无拘无束。这一点在“全国新概念作文大赛”中得到了充分体现。受其启发,我让学生就“如何看待中国文化”作文,这个题目基本上达到了“放纵思想的骏马奔驰于自由的天地”的要求。它提供的是一个比较宽泛而又是学生普遍熟悉的“论题”。任由学生依据自己的理解发表看法。有的写扇子文化,有的写饺子文化,有的写建筑文化,这样的命题,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民族感情,丰富和完善了学生的文化素养,更重要的是给学生提供了一个恣意挥洒思想的平台。其次,要淡化文体,即不限制文体,让学生自由选择体裁,发挥最高水平。在这方面,笔者同样进行了有益的尝试。我要求学生自拟题目评说《三国演义》中的人物,文体不限。有的学生以书信形式如《致周郎》,直叙对周瑜的评价;有的学生以对白的形式委婉表述观点,如《曹操煮酒论英雄》;有的则借鉴球赛中的解说方式通过旁白赤壁之战来评说人物。二、培养学生对写作对象的个性化认识在定势思维的驱使下,学生往往“蹲”着仰视写作对象,而不是“站”起来平视写作对象,即客观、公正地看待、评价写作对象,从自己的生活阅历出发,用有声有色、个性张扬的立...  相似文献   

16.
一、抓住学生情绪,及时进行仿写 教材中有不少适合学生仿写的文 章,如四年级的《小木船》一课。学完课 文之后,我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本文 为什么能写得这样生动感人呢?同学们争先恐后地回答:“选材好,故事性强。”“用了倒叙的方法,开头引起回忆,吸引人。”“详略得当,前后照应”……于是,我趁热打铁,提出了仿写的任务和要求,同学们写作热情很高,写出的作文在表现手法上大有进步。  相似文献   

17.
要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了解学生对于写作的心理特点是十分重要的。苏联教育家捷普洛夫指出:“心理与活动是不可分离地联系着的,它是在人的行动中表现出来的。”学生之所以害怕写作,一是由于自己的生活面太窄,老写学校生活题材,便产生了厌恶的情绪。二是由于写作一律由老师命题,学生往往要写自己不熟悉的东西,有很大的局限性。三是由于作文命题的重复。学生从小学开始写《我的老师》、《暑假生活二、三  相似文献   

18.
过去我备课写教案,本子上写得密密麻麻,觉得这也重要,那也重要,好象什么都要给学生讲一讲才放心,其实那样做教学效果并不好。学生对我这种满堂灌的教学不欢迎,有的反映有时课教了,还不知道教到哪儿。针对这一实际情况,这次我教《“友邦惊诧”论》就改变了过去的做法,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分析课文中哪些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哪些要学生一般了解的,哪些是学生不懂而  相似文献   

19.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一件刻不容缓的事。那么,怎样培养学生作文的创新思维呢?我有如下尝试。 一、从写作命题上着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常写半命题、无命题的自由作文,这也是近年来中考作文的趋向。如:“我终于……”,学生们可以写《我终于明白了》,《我终于赢了》、《我终于实现了梦想》等,这样可以使每  相似文献   

20.
议论文写作教学应该怎样进行呢?近来,我在作文教学中,作了一些尝试。先教学生模仿范文的论证方法写片段。例如教学生写类比论证方法的片段时,我出了一个题——《从揠苗助长谈起》,要学生仿照《伟大转变和重新学习》一文中的一段(即用南郭先生吹竽作比的一段)写。多数学生在这次写作中,联系实际,举出许多典型事例: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