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中国文化浸润着强烈的崇古意识,这使得中国人守传统,习惯于回头看。这种意识首先影响到中国传统修辞理论,先秦时期的修辞论者就主张复古,两汉、魏晋、唐宋、明代的修辞论者继之,直至清代崇古复古都是修辞理论的基调。这种意识也影响到修辞手段,稽古、引经、迂回、委婉等手段,颇具中国特色,是在崇古意识影响下的产物  相似文献   

2.
文章首先考察分析了义山诗用典的心理动因,初步考察为仿同心理、存异(现异)心理、自我卫护心理、异代的美感共鸣心理四种主要心理动因。文章后部粗略分析了中国传统诗歌这些用典心理动因产生的文化内因,认为社会阶段发展的滞后,使现实中文人命运与历夫人物有惊人相似处,从而出现文人仿同心理的发达;社会对人权的轻视使自我卫护成为必要;社会制度恒久不变使文化哲学无质的飞跃,积淀成文人的崇古心态,创作上形成原道、征圣、宗经的原则,引起对事类征引(用典)的重视;对美学本质性问题认识的停滞发展,使异代美感共鸣成为可能,并促使文人用典故再现感受到的古人已体验到的美感境界。文章认为,用典曾在一定程度上促成了古诗走向辉煌,也在一定程度上使之走向狭路。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纳兰诗文为依据反映中国古典文学的一些文化个性:一是忧患意识与参与意识;二是感伤心理与归隐心态;三是崇古念旧心态与祖先崇拜意识。这些既矛盾又和谐地统一在古代一部分词人墨客的作品中,展现了中国古典文学文化个性的一个侧面。  相似文献   

4.
作为一种文学现象,悲情表达是我国古代文人作品--特别是文人诗词--中一个重要内容.本文就此文学现象,从古代文人的生命观、价值观,及这种生命意识与社会现实的种种冲突等方面,作了较为深入的、多方面的考察.认为,悲情表达之所以成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个突出的、源远流长的文学现象,除了别的因素外,古代文人的生命意识,及这种意识所引起的个体要求与现实的种种冲突的难以解决,是古代文人解不开的心结.  相似文献   

5.
上下五千年,所谓中国文化,乃是博大精深,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起始于封建社会,其精髓在于中国古代文人传承下来的诗歌音乐。中国古代文人音乐蕴含着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体现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所在,表达出中国古代文人对生活对理想的追求,抒发了中国古代文人对艺术追求的崇尚之情。中国古代文人对音乐的创作和追求,传承了中华民族五千年辉煌的历史,对挖掘中国传统文化和音乐文化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本文就中国古代文人音乐为背景对中国音乐文化的发展进探讨。  相似文献   

6.
中国古代文人很早就有收取稿酬即"润笔"的现象.古代人们支付稿酬的形式大致有实物、银钱、钱物并举等三种形式.这说明中国古代人们已经初步具有了一定的知识产权意识.但是,在重农抑商、鄙薄文人言利的封建社会,这种知识产权意识发育并不充分,因而"润笔"也无制度化规范.  相似文献   

7.
“寒”在中国古代诗词中出现的频率很高。“寒”既体现为寒冷凄凉的具象,也在长期运用中内化为一种抽象的意象,并进而成为一种意境。“寒”不但成为中国古代文人的重要审美趣味,也反映了他们的文人意识和悲剧意识,一方面借寒境表达对自身现实境遇的不满,另一方面他们又大多沉浸在这种境地里,完成了审美化的想像性和解。这是建立于中国太阴文化基础上的具有东方色彩的审美范畴。  相似文献   

8.
对中国传统文化应批判地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的缺限可归纳为:重门第等级缺乏民主意识,崇古法古缺乏开拓意识,重感悟经验缺乏科学意识,重义轻利贬抑物质需求缺乏追求意识。  相似文献   

9.
宋代士人教师身份与意识的凸显与诗歌理论的转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教育和文化的兴盛发达,宋代士人与以前士人的一个显著区别是他们的教师身份和意识得到了空前的凸显。宋代文人的这种身份或意识,对宋代诗歌理论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使宋代诗歌理论转变成为一种创作诗歌理论。这在中国古代诗歌理论史上是具有里程碑的意义的。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古代文人的心态,是人类古代文化史上一道比较独特的“风景”。这一独特的心理生态,与中国古代文化的特异性密切相关。文学史上林林总总的现象或文学作品,都是文人心态的显性呈现。在风云变幻的历史舞台上,古代文人展现给后人的,又是怎样的一道心灵的“生态景观”,这一组关于中国古代文人心态的短文,就分别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比较深入的解析。《从小说作品考察中晚唐士子的文化心态》,从多层面对中晚唐这一特定历史时期的文人心态进行了较为细致的分梳;《文体概念演进的心理依据及意义》,从创作主体的意识心理角度探讨诗歌文体概念的发生与诗歌文体诞生后创作主体的心理状态;《遁归心灵宁静的港湾》,在肯定隐逸文化正面作用的同时,着重探究了它存在的负面影响;《初元与晚明戏曲家个性解放思想之异同比较》,关注的是两个特定历史时期戏曲家个性解放思想的异同;《谈谈中国古代文人的侠义情结》,深入探讨了文人对侠的爱与惧兼备的复杂心理;《男权阴影下女性作者隐逸心态片论》,从女性的视角对隐逸心态进行了别一种探索。对中国古代文人心态的探讨,不仅能使我们更多地了解中国古代文人的内心世界及内心活动凝定的文化产品,而且有助于我们检讨自己当下的文化心态,以一种更健康的文化心态创造未来的新生活。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古代文人的心态,是人类古代文化史上一道比较独特的"风景"。这一独特的心理生态,与中国古代文化的特异性密切相关。文学史上林林总总的现象或文学作品,都是文人心态的显性呈现。在风云变幻的历史舞台上,古代文人展现给后人的,又是怎样的一道心灵的"生态景观",这一组关于中国古代文人心态的短文,就分别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比较深入的解析。《从小说作品考察中晚唐士子的文化心态》,从多层面对中晚唐这一特定历史时期的文人心态进行了较为细致的分梳;《文体概念演进的心理依据及意义》,从创作主体的意识心理角度探讨诗歌文体概念的发生与诗歌文体诞生后创作主体的心理状态;《遁归心灵宁静的港湾》,在肯定隐逸文化正面作用的同时,着重探究了它存在的负面影响;《初元与晚明戏曲家个性解放思想之异同比较》,关注的是两个特定历史时期戏曲家个性解放思想的异同;《谈谈中国古代文人的侠义情结》,深入探讨了文人对侠的爱与惧兼备的复杂心理;《男权阴影下女性作者隐逸心态片论》,从女性的视角对隐逸心态进行了别一种探索。对中国古代文人心态的探讨,不仅能使我们更多地了解中国古代文人的内心世界及内心活动凝定的文化产品,而且有助于我们检讨自己当下的文化心态,以一种更健康的文化心态创造未来的新生活。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古代文人的心态,是人类古代文化史上一道比较独特的"风景"。这一独特的心理生态,与中国古代文化的特异性密切相关。文学史上林林总总的现象或文学作品,都是文人心态的显性呈现。在风云变幻的历史舞台上,古代文人展现给后人的,又是怎样的一道心灵的"生态景观",这一组关于中国古代文人心态的短文,就分别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比较深入的解析。《从小说作品考察中晚唐士子的文化心态》,从多层面对中晚唐这一特定历史时期的文人心态进行了较为细致的分梳;《文体概念演进的心理依据及意义》,从创作主体的意识心理角度探讨诗歌文体概念的发生与诗歌文体诞生后创作主体的心理状态;《遁归心灵宁静的港湾》,在肯定隐逸文化正面作用的同时,着重探究了它存在的负面影响;《初元与晚明戏曲家个性解放思想之异同比较》,关注的是两个特定历史时期戏曲家个性解放思想的异同;《谈谈中国古代文人的侠义情结》,深入探讨了文人对侠的爱与惧兼备的复杂心理;《男权阴影下女性作者隐逸心态片论》,从女性的视角对隐逸心态进行了别一种探索。对中国古代文人心态的探讨,不仅能使我们更多地了解中国古代文人的内心世界及内心活动凝定的文化产品,而且有助于我们检讨自己当下的文化心态,以一种更健康的文化心态创造未来的新生活。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古代文人的心态,是人类古代文化史上一道比较独特的"风景"。这一独特的心理生态,与中国古代文化的特异性密切相关。文学史上林林总总的现象或文学作品,都是文人心态的显性呈现。在风云变幻的历史舞台上,古代文人展现给后人的,又是怎样的一道心灵的"生态景观",这一组关于中国古代文人心态的短文,就分别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比较深入的解析。《从小说作品考察中晚唐士子的文化心态》,从多层面对中晚唐这一特定历史时期的文人心态进行了较为细致的分梳;《文体概念演进的心理依据及意义》,从创作主体的意识心理角度探讨诗歌文体概念的发生与诗歌文体诞生后创作主体的心理状态;《遁归心灵宁静的港湾》,在肯定隐逸文化正面作用的同时,着重探究了它存在的负面影响;《初元与晚明戏曲家个性解放思想之异同比较》,关注的是两个特定历史时期戏曲家个性解放思想的异同;《谈谈中国古代文人的侠义情结》,深入探讨了文人对侠的爱与惧兼备的复杂心理;《男权阴影下女性作者隐逸心态片论》,从女性的视角对隐逸心态进行了别一种探索。对中国古代文人心态的探讨,不仅能使我们更多地了解中国古代文人的内心世界及内心活动凝定的文化产品,而且有助于我们检讨自己当下的文化心态,以一种更健康的文化心态创造未来的新生活。  相似文献   

14.
中国古代文人的心态,是人类古代文化史上一道比较独特的"风景"。这一独特的心理生态,与中国古代文化的特异性密切相关。文学史上林林总总的现象或文学作品,都是文人心态的显性呈现。在风云变幻的历史舞台上,古代文人展现给后人的,又是怎样的一道心灵的"生态景观",这一组关于中国古代文人心态的短文,就分别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比较深入的解析。《从小说作品考察中晚唐士子的文化心态》,从多层面对中晚唐这一特定历史时期的文人心态进行了较为细致的分梳;《文体概念演进的心理依据及意义》,从创作主体的意识心理角度探讨诗歌文体概念的发生与诗歌文体诞生后创作主体的心理状态;《遁归心灵宁静的港湾》,在肯定隐逸文化正面作用的同时,着重探究了它存在的负面影响;《初元与晚明戏曲家个性解放思想之异同比较》,关注的是两个特定历史时期戏曲家个性解放思想的异同;《谈谈中国古代文人的侠义情结》,深入探讨了文人对侠的爱与惧兼备的复杂心理;《男权阴影下女性作者隐逸心态片论》,从女性的视角对隐逸心态进行了别一种探索。对中国古代文人心态的探讨,不仅能使我们更多地了解中国古代文人的内心世界及内心活动凝定的文化产品,而且有助于我们检讨自己当下的文化心态,以一种更健康的文化心态创造未来的新生活。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古代文人的心态,是人类古代文化史上一道比较独特的"风景"。这一独特的心理生态,与中国古代文化的特异性密切相关。文学史上林林总总的现象或文学作品,都是文人心态的显性呈现。在风云变幻的历史舞台上,古代文人展现给后人的,又是怎样的一道心灵的"生态景观",这一组关于中国古代文人心态的短文,就分别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比较深入的解析。《从小说作品考察中晚唐士子的文化心态》,从多层面对中晚唐这一特定历史时期的文人心态进行了较为细致的分梳;《文体概念演进的心理依据及意义》,从创作主体的意识心理角度探讨诗歌文体概念的发生与诗歌文体诞生后创作主体的心理状态;《遁归心灵宁静的港湾》,在肯定隐逸文化正面作用的同时,着重探究了它存在的负面影响;《初元与晚明戏曲家个性解放思想之异同比较》,关注的是两个特定历史时期戏曲家个性解放思想的异同;《谈谈中国古代文人的侠义情结》,深入探讨了文人对侠的爱与惧兼备的复杂心理;《男权阴影下女性作者隐逸心态片论》,从女性的视角对隐逸心态进行了别一种探索。对中国古代文人心态的探讨,不仅能使我们更多地了解中国古代文人的内心世界及内心活动凝定的文化产品,而且有助于我们检讨自己当下的文化心态,以一种更健康的文化心态创造未来的新生活。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代文人的心态,是人类古代文化史上一道比较独特的“风景”。这一独特的心理生态,与中国古代文化的特异性密切相关。文学史上林林总总的现象或文学作品。都是文人心态的显性呈现。在风云变幻的历史舞台上,古代文人展现给后人的,又是怎样的一道心灵的“生态景观”。这一组关于中国古代文人心态的短文,就分别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比较深入的解析。《从小说作品考察中晚唐士子的文化心态》,从多层面对中晚唐这一特定历史时期的文人心态进行了较为细致的分梳;《文体概念演进的心理依据及意义》,从创作主体的意识心理角度探讨诗歌文体概念的发生与诗歌文体诞生后创作主体的心理状态;《遁归心灵宁静的港湾》。在肯定隐逸文化正面作用的同时。着重探究了它存在的负面影响;《初元与晚明戏曲家个性解放思想之异同比较》,关注的是两个特定历史时期戏曲家个性解放思想的异同;《谈谈中国古代文人的侠义情结》。深入探讨了文人对侠的爱与惧兼备的复杂心理;《男权阴影下女性作者隐逸心态片论》,从女性的视角对隐逸心态进行了别一种探索。对中国古代文人心态的探讨,不仅能使我们更多地了解中国古代文人的内心世界及内心活动凝定的文化产品,而且有助于我们检讨自己当下的文化心态,以一种更健康的文化心态创造未来的新生活。[编者按]  相似文献   

17.
姚建钿 《文教资料》2009,(16):92-94
中国古代文人,从一出生开始,就被套上了寒门苦读、位居榜首的固定模式。“学而优则仕”、“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是中国古代读书人心中的强烈期盼。可是,难道就没有其他的职业选择吗?非要去挤这条独木桥吗?本文力求探讨中国古代文人官本位思想形成的经济、历史、文化、社会等原因以上,从而对以上问题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中,身为女性的李清照在男性垄断的词坛上一枝独秀。其根本的原因,在于她的词表现出生命意识的文人化特色,打通了闺阁女子与文人社会的壁垒,寻求到了与宋代文人社会雅文化间的某种契合,因而能得到文人社会的认同,并进而远播流传。本文从生命意识的觉醒,生命意识的文人化倾向,生命意识的文人化追求等三个方面论述其生命意识的文人化特色。  相似文献   

19.
南朝文人好使事用典,掀起了文学史上"用事为博"的第一个高潮。本文从南朝诗作用典、南朝骈文用典和藏书抄书与南朝文人用典等三个方面,对这一现象进行了探析。  相似文献   

20.
中国古代民族文化心理结构中,有着深沉而厚重的山水意识。这种山水意识,首先在宗教意识中体现出来,再进而提升体现为哲学思想意识。追溯中国古代山水意识的根源,其实是先民对生命与自然关系的朴素感知和意识。中国古代山水艺术的出现、发展和繁荣,是民族文化心理结构中山水生命意识高度艺术化表现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