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劳伦斯在《儿子与情人》中通过描述主人公保罗与三位女性的情爱纠葛,展示了工业文明带给人与自然的伤害,作者在这部自传体小说中追求的是和谐的两性关系和纯净的自然世界,表达了只有灵肉合一、天人合一,才是现代文明的出路。  相似文献   

2.
戴维·赫伯特·劳伦斯的代表作《儿子与情人》是一部带有自传性质的精神分析小说,男主人公保罗的爱情悲剧在该小说中占有重要地位。文章主要从两方面来分析导致保罗爱情悲剧的原因,即"俄底普斯"情结和两位情人的性格缺陷。  相似文献   

3.
◇乙子与情人》这部小说可以称得上是伟大小说家劳伦斯早年最重要的作品,小说创作的背景环境和人物素材很多都源于作者本人早年的真实生活。童年的矿区生活是劳伦斯心中挥之不去的阴霾。不仅如此,母亲莉迪亚和初恋情人杰西这两个在劳伦斯生命早起极为重要的女人也是影响他创作《儿子与情人》的重要因素。本文旨在通过分析劳伦斯的成长环境在《儿子与情人》中的反映,以及他生命早期的两个重要女人——母亲莉迪亚和初恋情人杰西,与小说中的莫瑞尔太太和米利亚姆的形象对比分析,揭示出他的早年的矿区生活和这两个重要的女人对他小说创作的影响,从而证实小说《儿子与情人》的浓厚的自传性特点。  相似文献   

4.
劳伦斯在《儿子与情人》中,以对保罗与三位女性的关系的描写,展示现代工业文明世界中,人与文明,自然与文明的冲突导致人性的分裂.劳伦斯在小说中追求理想的两性关系,认为只有达到精神与肉体的和谐统一,人才能获得完美的人性.  相似文献   

5.
D.H.Lawrence在其著名小说《儿子与情人》中描述了主人公保罗与三位不同女性之间的爱情关系。在这三段不同的关系中,保罗的心理变化的过程以及其如何逐渐摆脱这些畸形的爱。真正的爱情不是占有和控制,爱的真谛就是灵与肉的结合和统一。  相似文献   

6.
劳伦斯在《儿子与情人》中,以对保罗与三位女性的关系的描写,展示现代工业文明世界中,人与文明,自然与文明的冲突导致人性的分裂,劳伦斯在小说中追求理论的两性关系,认为只有达到精神与肉体的谐统一,人才能获得完美的人性。  相似文献   

7.
《儿子与情人》和《母亲大人》这两部小说中的母亲都为儿子表现出了极端的畸形的母爱。本文通过比较社会背景,不幸婚姻和自身欲望等因素,分析这两部作品中畸形母爱的深层根源。  相似文献   

8.
姚洁 《文教资料》2011,(29):19-20
本文通过对劳伦斯经典小说《儿子与情人》中三位女性的不幸进行分析,从而找出造成这种悲剧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儿子与情人》是劳伦斯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在受到争议的同时也在英国广为流传,是"情色大师"劳伦斯的经典之作。书中不仅包含大尺度的情色描写,还在故事中透出作者本人的恋母倾向以及对于女权主义的态度和对社会的批判。下面,让我们通过分析《儿子与情人》小说中莫雷尔这一人物特征来深刻了解这部小说。  相似文献   

10.
孙林燕 《华章》2007,(11):217-218
D.H.劳伦斯(1885-1930)是英国二十世纪初重要的小说家、诗人和戏剧家.1913年以前的早期作品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儿子与情人》,不仅为劳伦斯赢得了广泛的声誉,也奠定了他在英国文坛的地位,不少批评家认为《儿子与情人》属于自传性质的作品.但笔者却认为莫瑞尔太太的感情生活才是整部小说的主线,我们不妨从她与丈夫之间的非正常夫妻感情、与大儿子威廉、二儿子保罗之间非正常的母子情感着手,分析莫瑞尔太太的"铸造者"身份,揭示小说所描写的"英国成千上万青年男子的悲剧"之根源,即被异化的两性关系中女性意识对男性意识的征服和毁灭.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劳伦斯作品女性人物,《儿子与情人》中的莫瑞尔夫人、米丽安*利弗斯、克拉拉*道斯,以及《虹》和《恋爱中的妇女》中厄秀拉*布莱温的分析,可发现劳伦斯通过对小说中女性人物的塑造,试图表现在现代社会中,由于违反自然与自然本性,人们受到假象的蒙蔽,生命力遭到削弱.人类要复兴,就应正视自身真正的本性,在人、自然及社会中建立一种平衡与和谐的物质与精神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本文试图通过分析杜拉斯的《情人》和张爱玲的小说《半生缘》,对其中蕴含的叙述风格、爱情欲望、女性意识和男性形象进行比较,以此来探讨两位女性作家不同的女性主义思想及写作风格。  相似文献   

13.
D.H.劳伦斯在作品中塑造了很多经典的女性人物,然而评论界认为劳伦斯作品中有着明显的父权主义思想。本文以劳伦斯的前期之作《儿子与情人》和《虹》中的两位男性瓦尔特·莫瑞尔和威尔·布朗文为出发点,分析劳伦斯作品中男性权威的解构,从而揭示出男性也是父权体制下的牺牲品。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劳伦斯作品女性人物 ,《儿子与情人》中的莫瑞尔夫人、米丽安·利弗斯、克拉拉·道斯 ,以及《虹》和《恋爱中的妇女》中厄秀拉·布莱温的分析 ,可发现劳伦斯通过对小说中女性人物的塑造 ,试图表现在现代社会中 ,由于违反自然与自然本性 ,人们受到假象的蒙蔽 ,生命力遭到削弱。人类要复兴 ,就应正视自身真正的本性 ,在人、自然及社会中建立一种平衡与和谐的物质与精神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分析了《儿子与情人》和《孔雀东南飞》中两位不同时代、不同国度的母亲的不幸命运和这种不幸命运产生的主要原因。由于两位母亲所处的社会背景以及她们本身的个性造成了她们各自不恰当的价值观,这些价值观直接导致了家庭悲剧的发生。同时两位母亲由于婚姻失败,把情感和希望过度集中在儿子身上,对儿子有不正常的依恋关系,对自己、家庭和儿子造成了悲剧性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翻译家刘辽逸《战争与和平》译本为依据,概括了小说中两位重要的女性娜塔莎和玛丽亚公爵小姐的性格形象特征:娜塔莎活泼烂漫、纯朴善良、热爱生活,富有民族情怀和爱国心;玛丽亚公爵小姐虔诚、理性、隐忍、博爱,淡泊名利,热爱国家,富于自我牺牲精神。文章将两个人物进行对比,并与小说中另一女性海伦进行对比,以凸显两位女性的精神美。  相似文献   

17.
《儿子与情人》被认为是大卫·劳伦斯早期经典代表作之一,也是他的成名作。"大母神"形象是神话原型批评理论中典型的女性原型,具有"天使"与"恶魔"两种截然相反的内涵。本文从"大母神"形象出发,对《儿子与情人》中的母亲莫瑞尔太太进行解读,分析"大母神"莫瑞尔太太在整个家庭中的双重体现,揭示了其个人悲剧及家庭悲剧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劳伦斯小说《儿子与情人》中的人物关系存在着一种双环结构形式,即以格特鲁德和保罗为圆心,以"情人关系"或"情敌关系"为半径,组成了一个两圆相切的双环结构。通过这种结构形式,作品阐述了资本主义工业文明如何残害人性,异化了男女两性关系,体现了小说中主要人物的相互关系及其在作品中的作用,为后人在人物结构艺术方面提供了一个可资借鉴的范例。  相似文献   

19.
《儿子与情人》这篇小说展现了在资本主义工业文明对人所生存的自然环境的破坏和人内心的精神世界的摧残,劳伦斯呼吁人们关注自然生态和人内心的精神世界,也明确表示出对人类中心主义的反对.他认为人类与动物以及自然界的一草一木都应该是一体的,人类应当回归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  相似文献   

20.
在小说《儿子与情人》中,能够清楚地看见母亲与儿子之间一种畸形的爱,即弗洛伊德的“俄狄浦斯情结”。本问通过对小说中人物悲剧产生原因的分析,不仅可以看见人物性格是导致悲剧的产生的原因,更是由于人物所处的社会背景决定着人物的命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