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75 毫秒
1.
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每一分钟都在孕育着创造,都将可能诞生一种新的方法、新的思想和新的创意,已由完全地预设不断地走向动态生成,时时在彰显着课改的多彩魅力,演绎着课改的新理念。而这精彩的生成,有的在我们预设之中,更多的在我们的意料之外。这就要求教师要从关注预设的教案,走向关注学生、学情和生成。面对课堂上的“阴错阳差”、“节外生枝”、“灵光一闪”,  相似文献   

2.
新课程背景下的数学课堂教学每一分钟都在孕育着创造,都将可能诞生一种新的方法、新的思想和新的创意.这些精彩的生成,要求教师要从关注预设的教案,走向关注学生、学情和生成.面对课堂上的"阴错阳差""节外生枝""灵光一闪",我们不能视而不见,而需要老师智慧地引领,让课堂教学在动态生成中得到完善,走向大气,走向洒脱,让课堂真正成为师生心灵交融的园地.  相似文献   

3.
新课程背景下的数学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的生命历程。课堂教学应当焕发生命的活力,它的每一分钟都可能诞生一种新的想法、新的创意,它已经由完全的预设不断地走向动态生成。而这些精彩的生成,有的在我们的预设之中,有的在我们的意料之外,这就需要教师要弹性预设教案,以此来促进动态生成,让课堂真正成为师生心灵共舞的家园。  相似文献   

4.
沈香琴 《考试周刊》2011,(24):95-95
数学课堂教学每一分钟都在孕育着创造,都将可能诞生一种新的方法、新的思想和新的创意,已由完全地预设不断地走向动态生成,时时在彰显着课改的多彩魅力,演绎着课改的新理念。而这精彩的生成,有的在我们预设之中,有的在我们的意料之外。这就要求我教师要从关注预设的教案,走向关注学生、学情和生成,面对课堂上的“阴错阳差”、“节外生枝”、“灵光一闪”时,我们不能视而不见,而需要用自己智慧的引领.使师生激情燃烧,个性彰显,智慧喷薄,让课堂教学在动态生成中得到完善,走向大气,走向洒脱,走向睿智;学生在动态生成中得到全面、健康发展,课堂真正成为师生心灵共舞的家园。下面我就“分数的基本性质”谈谈自己的教学感受。  相似文献   

5.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如何使课堂"预设"更好地走向"生成"呢?这可是提高教学效益的关键所在,也是我们每个教师对课堂教学的应有追求。只有课前精心预设,才能在课堂上动态生成,用智慧将教学演绎得更加精彩。  相似文献   

6.
新课程背景下的数学课堂教学每一分钟都在孕育着创造,已由完全地预设不断走向动态生成。课堂上学生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感受、意见和结论,而不是去揣度教师期望的标准答案;课堂上出现不同的声音,发生争  相似文献   

7.
新课程背景下的数学课堂教学每一分钟都在孕育着创造,已由完全地预设不断地走向动态生成,时时在彰显着课改的多彩魅力,演绎着课改的新理念。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是机械地执行预设方案,而是要求我们从关注预设的教案,走向关注学生的发展,突出学生在课堂上的能动性、创造性和差异性,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最近,听了市优质课评选中一位老师上的《分数除以分数》的一节课,深受启发,那看似平常,却“润物细无声”式的生成教学,更是蓦然顿悟:大智若愚,大言无声,生成亦无痕。  相似文献   

8.
胡益群 《贵州教育》2010,(16):37-38
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每一分钟都在孕育着创造,每一分钟都可能诞生一种新的方法、新的思想和新的创意,已由完全地预设不断地走向动态生成,时时彰显着课改的多彩魅力,演绎着课改的新理念。而这精彩的生成,有时在我们预设之中,有时在我们意料之外。面对具有不同个性和复杂心理活动的学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随时都可能遇到事前难以预料的特殊问题,影响了教学的正常进行。  相似文献   

9.
在新课程改革形式下,我们要在课堂教学中有效地落实新课程改革理念,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要有效地预设与生成课堂。教师在预设课堂时应一切从学生学习需要出发,以促进学生"怎样有效地学"为主要目标,重点解决学生"学什么""怎么学""学到什么程度"。在有效地预设课堂的基础上,教师要成功地生成课堂需要以问题为媒介,使学生自主学习、  相似文献   

10.
新课程非常关注并提倡课堂动态生成,课堂上也确实会出现难以预料的因素,这就需要教师凭借机智的教学方法艺术性地应对。但是我们必须明确,课堂上“动态生成”的质量极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专业化的“预设”,只有充分地“预设”才能灵活地捕捉,调控“生成”。但预设要留有空白,给学生自主的空间,才能使课堂真正以学生为主体。新课标指引下的预设应是一种以学生为本的预设,人性化的预设,同时更应是一种富有弹性的预设。  相似文献   

11.
新课程背景下的数学课堂教学每一分钟都在孕育着创造,已由完全地预设不断走向动态生成。课堂上学生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感受、意见和结论,而不是去揣度教师期望的标准答案;课堂上出现不同的声音,发生争论,引发进一步的思考;课堂上甚至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高见”和“高潮”,这给师生带来一种意外的满足。  相似文献   

12.
新课程倡导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生成”将逐步成为课堂的常态。“生成”是新课程课堂教学的亮点,也是新课程课堂教学的难点。面对学生不断生成的非预期性信息,一些教师难以根据实际情况有效地组织教学,使课堂失去了应有的活力。如何从传统的预设性教学向动态的生成性教学迈进,使预设与生成达到和谐统一,这是新课程背景下每一位教师都必须考虑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必须建立在一个全新的基点上,这就是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的自主性,张扬学生的个性,把学生从传统的“认知体”提升到“生命体”的高度,始终关爱学生的成长、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关注学生资源,促进课堂生成。将课堂教学从传统的“事先预设”走出来,走向“动态生成”,以赋予课堂更多的开放性、动态性、创造性、挑战性、发展性和生成性。因此,在新课程背景下关注学生资源,促进课堂生成势在必行,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4.
新课程背景下的品德课堂每一分钟都在孕育着创造,随时都有可能诞生一种新的方法、新的思想,课堂教学已由原来的完全预设逐渐走向动态生成。因此,品德课堂不应成为教师独家策划的剧本,而是师生互动,共同交流的过程。执教者应精心预设,把握生成,用自己的智慧去点击灵动的课堂。  相似文献   

15.
新课程背景下的信息技术课堂不仅要调控好课堂,维持必要的课堂秩序,还要有一双慧眼,透视课堂,敏锐捕捉动态生成中有价值的信息,把它们整合到课程资源中去,并充分发挥教学机智,灵活调整预设,让动态生成的课堂多一份精彩。"课堂有效生成"便是在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合作、对话的课堂中,现时生成的超出教师预设方案之外的新问题、新情况。它随着教学环境、学习主体、学习方式的变化而变化,根据教师的不同处理而呈现出不同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考试周刊》2020,(94):143-144
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已不再是封闭、狭窄的教学禁锢,它更多地走向了生成,走向了开放。关注生物课堂的动态生成,需要我们教师更理性的理解和实践。期待中的课堂动态生成资源,让课堂显现生机勃勃的景象,显出浪花闪耀,高潮迭起的精彩。  相似文献   

17.
新课程背景下的数学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的生命历程.课堂教学应当焕发生命的活力,它的每一分钟都可能诞生一种新的想法、新的创意,它已经由完全的预设不断地走向动态生成.  相似文献   

18.
在新课程实施的背景下,生成性课堂呼声日益高涨,教师们都把追求“动态生成”当成了课堂的终极目标却忽视了“预设”这个概念。有的教师甚至把预设与生成对立起来。殊  相似文献   

19.
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学生不应被动地接受外来信息,应积极地参与课堂学习活动,从不同背景、不同角度、不同思维出发,主动地进行意义建构。学生在自主建构时、在交流合作中不断有与“预设”不相一致的新问题、新思维产生,这就是课堂的“生成”。新课程的课堂是开放的、动态的、生成的、富有生命活力的,因此科学新课程倡导充分利用课堂教学中的生成性资源,以促进学生进行科学知识的重新建构。那么,什么是课堂生成性资源?在科学课堂教学中,我们如何开发利用生成性资源呢?  相似文献   

20.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倡导品德课堂教学关注预设和生成,预设是生成的基础,生成是预设的升华。本文主要从新课程下精心预设"意料生成";敏锐捕捉"意外生成";合理利用"预设"与"生成"三方面进行阐述,使学生、教师、教材、课堂有机地相融、和谐地构建,充分展现动态的品德课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