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唐代兵制由府兵制逐渐向募兵制过渡,征人的衣物供给由自备逐渐转变为官给,征衣供给形式的变化并没有减弱征衣本身所寄寓的情感。征衣作为具体的生活物象,寄托了征人和思妇喜怒哀乐、悲欢离合的多样情感。在唐代边塞诗人的创作实践中,思妇、征人的情感倾向以及征衣与闺情相结合所构成的情感意境,使征衣意象的情感触角伸向了全社会。唐代边塞诗人在边塞诗中着力表现征衣意象的社会内涵,情感愿望和现实境遇的结合使征衣成为唐代边塞诗中含有丰富情感内涵和文化意蕴的审美意象。  相似文献   

2.
大多数身为翰林大臣的扈从诗人随扈皇上往来于大都与上都之间的经历,丰富了他们的人生视野和创作素材。恢弘的草原景象、变化无常的气候、诗人的怀乡情怀、粗犷的边塞生活、豪迈的民族精神、深沉的历史积淀等,培养了诗人豪迈、乐观的主体情感。这使他们能够敏感地把握住具有鲜明边塞特点的诗歌意象,创作出一系列具有鲜明边塞况味的诗歌作品,形成了浓郁的边塞诗风。这是盛唐以来边塞诗风的赓续,也是元代民族与时代精神特点的写照。  相似文献   

3.
在唐代边塞诗作中 ,诗人们常常使用“月”与“乐”这两种具有声色因素的意象 ,并借以表现征人的生活和感情。这两种意象直接诉之于读者的视听感觉 ,既丰富了诗歌的意境又增强了诗歌的美感 ,进而使边塞诗呈现出有别于阳刚的一种婉曲的风格。  相似文献   

4.
本文介绍了边塞诗的特点,描述了诗人对边塞的特殊情感,以及对家乡的情感体现。  相似文献   

5.
杨牧常常用“移情”的手法使边塞的山川大漠,一草一木皆着“我”之色彩。于是,在杨牧的新边塞诗中不仅有“客体的主体化”,而且有“主体的客体化”,主客体的交融又使边塞化作了诗人生命的对象化存在。因而,杨牧的新边塞诗也就成了诗人和山川万物心灵对话的物化存在。  相似文献   

6.
刘勇 《商洛学院学报》2007,21(3):72-74,81
在唐代边战频仍的背景下,许多诗人为建功立业远离家乡奔赴边塞,思乡怀亲成为边塞生活中不可避免的情感体验。边塞诗人往往在诗歌中借思乡之情衬托慷慨报国的雄心壮志,揭示边塞将士久戍思乡的精神痛苦以及表达对战争的认识等等,从而将思乡怀亲主题与边塞主题完美结合,不仅赋予传统思乡怀亲诗以特殊的意义,也增强了边塞诗的审美内涵,使边塞诗更加厚重。  相似文献   

7.
汉代烽燧遗址出土的简牍书信真实记录了边塞戍卒的生活和情感,为了解汉代边塞题材文学作品的创作环境,展现汉代边塞诗产生的社会背景,边塞诗与边塞战争的互动关系,边塞诗的语言风格、诗歌意象及表达技巧提供了重要材料,为考证上古征戍诗向边塞诗的过渡与发展提供了文本参考。将传世文献中的汉代边塞诗歌与出土简牍书信进行对比研究,发掘汉代丝绸之路沿线戍卒书信的文学史料价值,对拓展丝绸之路文献研究,进一步了解中国早期边塞文学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8.
张华 《考试周刊》2011,(63):27-28
自古边疆多战事。壮士慷慨出玉关,连年的战火铸就了不可磨灭的边塞诗魂。边塞诗是唐代诗歌的主要题材,是唐诗当中思想性最深刻,想象力最丰富,艺术性最强的一部分。但边塞诗不是唐代仅有的,后代也有传承,广义地说,与边塞戍边生活有关的诗歌就可以视作边塞诗。那么,边塞诗人通过描写边塞生活传达出哪几类情感呢?  相似文献   

9.
边塞诗是边塞生活的艺术反映,这类诗词大多和民族战争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如果没有持续不断的边塞战争及各民族之间的频繁交往,就不会产生丰富多彩的边塞诗歌。在唐代,有一批诗人十分擅长描写边塞征战生活,形成了所谓的“边塞诗派”,后人称这些诗人为“边塞诗人”。代表诗人有高适、岑参、王昌龄、李颀等。鉴赏边塞诗要注意如下问题:首先,边塞征战诗是最能体现国运兴衰的作品,因此,在接触这类作品时,首先对作者所处的时代应有所了解。“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王维《使至塞上》)。“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相似文献   

10.
南朝吴均的边塞诗以游侠的豪迈意气和戌卒的忠君建功之念为核心,充分利用了边塞题材所特有的意象境界耒传达个人强烈的内心情感和对社会问题的深刻思考,在南朝边塞诗作中独标一格,对于后世边塞诗的创作亦有不少启迪和规范作用。  相似文献   

11.
唐代是边塞诗发展的极盛时期,中唐大历十才子和盛唐边塞诗派都写作了大量的边塞诗作。但二者虽属同一题材,可在抒情方式、诗歌意境、写作笔法、诗歌形式等审美特征上呈现出极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12.
唐代边塞诗主题例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受唐代边境战争性质不同认识的影响,人们历来对唐代边塞诗的主题价值有不同的评论.由于边塞诗是特定社会现实下产生的抒情诗,所以把唐代边塞诗的主题倾向定位于诗人们对国事的关心、对现实和自身命运的关注不无意义.  相似文献   

13.
岑参是一位伟大的唐代诗人,是边塞诗的发扬者与集大成者,也是边塞诗人中最值得探索与研究的一位诗人,其边塞诗的创作动机一直是诗学界广泛关注的话题。本文就笔者平时的所学、所感,从岑参的身世简介、性格特点以及其代表作品入手进行分析,对岑参边塞诗的创作动机做一些自己的论述,旨在为岑参及其边塞诗的相关研究奉上自己的一点微薄之力。  相似文献   

14.
明代边塞诗因“南倭北虏”的独特边患形势而称为边防诗,包括以北方边患为背景的塞防诗和以东南海患为背景的海防诗两个系列。明代嘉靖时期作家唐顺之的边防诗正是存“南倭北虏”的历史背景下创作的.因差赴北部边塞而作塞防诗,东南海上抗倭期间创作海防诗。唐顺之的边防诗创作是明代边防诗创作的典型代表,是明代边防诗创作的一个缩影。  相似文献   

15.
岑参边塞诗是唐诗中的一朵奇葩,诗中“粗犷”、“刚劲”等风格所反映的“阳刚”与西方美学中的“崇高美”之间是相互补充、互为解释的同构关系。借鉴西方美学理论对岑参边塞诗进行再认识,拓宽了诗歌研究的视野和角度。岑参边塞诗中的景色描写,直观地体现了崇高美的内涵。  相似文献   

16.
在颓靡的晚唐诗坛上,马戴的诗雄壮的审美风貌独具一格,而最能体现其诗歌风格的是他的边塞诗。马戴的边塞诗不仅反映了诗人从军边塞建功立业的人生理想,还艺术地反映了诗人从军边塞的见闻,以及军旅艰辛而雄壮的生活和将士誓死报国的豪迈情怀,充满英雄气概。与之相适应,马戴的边塞诗多写壮美、阔大,景物,豪迈的胸怀与壮美的景观相结合,使得马戴的边塞诗表现出一种雄浑壮丽的风格。  相似文献   

17.
南朝陈代的诗歌受人关注的主要是宫体诗,它是梁代宫体诗的延续,以赏玩的笔调表现女性生活,成为陈代诗歌中的一支。然而陈代还有山水诗、边塞诗,二疏离了宫体诗的风格,前步竟陵八友山水诗的后尘,更多承袭的是谢朓山水诗中清丽的风采,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齐、梁诗的风格;后出自以军乐为乐的风习,在对边塞生活的表现中,呈现出新的诗歌面貌,从而奠定了唐以后边塞诗的基本主题和风格。  相似文献   

18.
明代诗人徐渭创作了大量异于前代的边塞诗,其边塞诗所表现的不再是传统的边塞生活寒苦、征夫思妇的哀怨与思念、边地将士保疆的壮志、马革裹尸的悲凉等主题,而是向读者展示了一幅幅边塞和平图,以及在和平之下塞外的奇异风光、人情风貌,诗中处处充溢着温情,给读者以全新的感受,其和平边塞诗比前代战争边塞诗更有价值。  相似文献   

19.
作为典范的盛唐诗人,岑参一生有两次出塞经历。两次出塞的经历不仅奠定了岑参边塞诗人霸主的地位,而且为其边塞诗带来盛唐其他诗人所没有的奇峭之美。无论是写景、记事还是抒情,岑参都不以平凡语出之。岑参边塞诗的奇峭之美,首先体现在内容上,还体现在格调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