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李引进 《世界文化》2008,(10):27-29
2008年7月5日,我陪西安电视台记者郑小山在南京夫子庙拍外景,恰巧遇见了来自中亚的几位游客,他们都能说一口流利的西安话,这引起了我们的极大兴趣。他们望着清悠悠的秦淮河,一边拍照留影,一边唱起了“花儿”:红心柳两张权/你是园中牡丹花,哥像蜜蜂采黄蜡/一天老把姝牵挂。  相似文献   

2.
说“孝”     
许刚 《寻根》2011,(3):4-7
方今中国,日新月异,诚可谓千百年来未有之大变局,何去何从,我们似乎要走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道路。有没有特色,能否走下去,不可得知,但倘若总结一下我们固有的数千年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3.
从中国的传统文化来说,有一个重要的老问题。一个人为什么要读书?传统最正确的答案,便是“读书明理”四个字。明个什么理呢?是先要明白做人的道理。人生来就是人,个个自然会做人,哪里还要有什么另外一种做人的道理呢?不错,人本来就是人,原始也和世界上一切“灵长”的生物差不多。但人类的老祖先,尤其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老祖先,早在五千年前,就开始建立了一套文化,教育我们后代子孙怎样才能懂得“人伦”的基本道理,然后才扩充到怎样去为“生活”,怎样好好地“生存”在这个世界上,完全不同于一切“灵长”生物一样的原始状态。当然,其中还包括了“科学”的、“哲学”的、“宗教”的、“艺术”的等等文明。  相似文献   

4.
“五角大楼” 戒备森严在去美茜购物中心采购的空当儿里,我们乘出租车来到两站路之外的五角大楼参观。黑人司机把我们放在停车场靠大楼的一侧,无论如何不愿等待我们返回美茜,便一溜儿烟地绝尘而去。这是一个普通工作日的下午,可以停放8770辆汽车的停车场上的车很少。我们刚刚走出两步,一辆涂满迷彩防护色的军用吉普车便从背后追上我们,戛然停在我们身边。一个黑人女兵探出头问:今天这里不开放,你们来干什么?我早已看到不远处“严禁照相”的标志,就说,我们只是随便看看。在得到我们不照相的承诺后,她点点头就走了。“9·11”事件…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文化中,“礼”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这是很有特色的,而“礼”又可分为礼制、礼仪、礼义三个方面。从文献上看,夏商周各有其礼制,到了春秋战国时期,诸子也都就“礼”进行了探讨。我们认为《管子》一书对礼的论述在先秦时期是具有自己特色的,本文仅就《管子》中几个比较突出的特色做一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6.
“积极进行文化创新,努力繁荣先进文化”。这是江泽民同志继“三个代表”的重要论述之后.在“七一”讲话中向全党发出的又一个伟大的号召。创新,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灵魂。而文化创新,是实践“始终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的重要方略.是发展和繁荣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思想基础。对全党同志.尤其对于包括文化市场管理执法队伍在内的广大文化工作者来说.是我们新时期的行动纲领和奋斗目标。  相似文献   

7.
江泽民总书记指出:“总结我们党七十多年的历史。可以得出一个重要的结论。这就是,我们党所以赢得人民的拥护。是因为我们党作为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总是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着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着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并通过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为实现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而不懈奋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就是中国的先进文化。  相似文献   

8.
周士琦 《寻根》2003,(1):128-130
→128胡同是北京极富地方特色的一景。北京的“胡同游”可谓盛极一时,颇受中外游客青睐。北京的历史、民俗等莫不与胡同息息相关,不脚踏实地到胡同一游,就不可能真正地了解北京。生于斯、长于斯的北京人对充满了人情味的胡同更是满怀眷恋之情,说起来眉飞色舞,如数家珍。可要是一问起北京“胡同”一词的起源,恐怕很多人都不清楚了。构成“胡同”这个双音词的两个语素“胡”和“同”在该词中不能单独解释,至于古人有解释为“胡人大同”的,纯属望文生义。目前学术界所公认的解释则让人大跌眼镜—汉语中的“胡同”一词源于蒙古语中的“…  相似文献   

9.
于光远 《寻根》2003,(4):88-91
我注意到“姓氏学”这门学问,倒是有许多年了。但从自己不注意到注意“姓氏学”还是有一个过程。我想不妨把这个过程讲给大家听听。  相似文献   

10.
安金槐 《寻根》2000,(6):11-11
200多位科学工作者倾五年之力,经历史学、考古学、天文学和^14C年代学等文理多学科的碰撞、融合,终于得出了有科学依据的夏商周时期年代学重大阶段性研究成果,这是值得我们每一位炎黄子孙庆贺的。  相似文献   

11.
法国人对中国文化历来兴趣盎然。从拿破仑开始,我们可以举出众多对中国文化颇有造诣的法国名人、伟人,比如可以从莫里哀、雨果一直数到现代的马尔罗、佩雷菲特等。在今天的法国,有一个人对中国文化不仅仅独有情钟、且对此次法中文化交流起了关键性的推动作用:此人就是法国现任总统希拉克。  相似文献   

12.
交通的发达已使我们失去了远方.车轮滚滚,机翼轰鸣,传说中的天涯海角只要几小时便能抵达.但人们依然习惯于到远方去寻找风景,去“回归自然”.只是在万水千山踏遍的豪情里,有谁想到过,就在我们生活的大地上,在我们的身边,在我们与自然之间,还有那么多生动有趣的事情,有那么多优美的风景;又有多少人愿意将“匆匆太匆匆”的脚步稍作停留,做一个大地的阅读,去倾听风声、鸟鸣和虫唧,去辨识树木的年轮,去寻觅鸽群的踪迹?  相似文献   

13.
贺庆升 《世界文化》2005,(12):33-33
几年前的一个金秋时节,为了实地考查了解美国的历史,我们全家人乘车来到美国东部的历史名城威廉斯堡。枫叶正红,树木披着红、黄、绿色绚丽的盛妆,迎接来自各地参观游览的人群。  相似文献   

14.
汕头骑楼及"过番"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松辉 《寻根》2005,(2):128-130
汕头是我国著名的沿海城市,也是一个民众心态较为开放的桥当,外来的异质文化必然在民居建筑上打下烙印,凸现出鲜明的地域待征,从而与其他地方的民居区别开来。骑楼街就是极富汕头特色的代表性建筑和城市景观之一.是中西市文化交融的结果.也是汕头近代历史的重要见证。  相似文献   

15.
刘伟 《世界文化》2005,(2):46-47
通信,在人类生活中一直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家书抵万金”,这无疑是对其重要地位的最好的解释。从各国各时期信函的发展中,我们可以了解一个国家、一个时代化发展的一个侧面。  相似文献   

16.
我们生活在文化之中,就像鱼生活在水里。我们在文化中成长,文化塑造了我们的品格。我们属于文化,文化又由我们体现和创造,我们是文化的一部分。我们几乎无时无刻不在谈论文化。然而,文化究竟是什么?  相似文献   

17.
当年,一个叫西德尼·比切尔的人把萨克斯带到了爵士乐队,人们猛然发现——这里才是萨克斯应该呆的地方。从此,人们称西德尼·比切尔是萨克斯之父。尽管他不是萨克斯的发明人,但他给萨克斯找到了一个安身立命的地方,一个能充分释放能量的空间。经过一代代萨克斯手、爵士乐手的努力,如今萨克斯在爵士乐中已成为一面魅力四射的旗帜。它吸引着无数热爱爵士音乐的人走近它、拥抱它。好的乐手都是吹爵士音乐的日前,记者采访了我国第一代涉足爵士音乐的萨克斯管演奏家陆廷荃。实在太大了。我们的其他乐器与国外相比虽也有差距,但出国参赛也…  相似文献   

18.
陈榴 《寻根》2003,(5):42-45
“非典”成为2003年流行词语之一,我国古代虽然没有“非典”,但各种传染性疾病却经常骚扰我们的先民。在长期与“疫病”斗争的过程中,古人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其中既有科学防治的手段,也有充满神秘色彩的巫术。  相似文献   

19.
罗开玉 《寻根》2003,(1):68-71
在我国历史长河中,三国时期虽较为短暂,但“三国文化”却特别引人瞩目。在我国、日本、韩国、东南亚及遍布世界的华侨、华裔中,三国文化、三国故事、三国人物,几乎老幼皆知、家喻户晓。近年来,三国文化又借助电子网络,向欧、美、非洲等地快速普及。毫无疑问,三国文化是中华文明在全世界宣传最持久、影响最深远、普及最广泛、最能为各国人民接受的一个分支文化。大家何以对“三国文化”如此痴迷呢?我认为,“三国文化”有一个显著特点,即它的主题思想是儒家文化与兵家文化的高度结合。将“三国文化”与我国古代的春秋战国、南北朝、…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六大是我们党在新世纪召开的第一次代表大会,江泽民同志的报告,是一篇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献,是我们党在新世纪新阶段的政治宣言,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速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行动纲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党的十六大的灵魂。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只有坚持与时俱进,才能不断增强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